第六章 調查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本章旨在分析與討論「國民中小學學校創新經營與競爭優勢調查問卷」與「學 校競爭優勢調查表」的調查結果,共分五節,依序分別為:一、學校創新經營狀況 之分析與討論;二、學校競爭優勢狀況之分析與討論;三、不同背景變項在學校創 新經營之差異情形分析與討論;四、不同背景變項在學校競爭優勢之差異情形分析 與討論;五、學校創新經營與競爭優勢關係之分析與討論。
本研究之調查結果分析係以「國民中小學學校創新經營與競爭優勢調查問卷」
為主,「學校競爭優勢調查表」則作為檢證之用,透過該調查表所提供的事實資料來 了解學校競爭優勢於不同學校背景變項之差異情形,以及檢證學校創新經營與競爭 優勢的關係。而所採用的問卷與調查表內容包含單選題、複選題與開放式等三類問 題,主要使用的統計方法則包括:描述性統計、單因子單變量與多變量變異數分析、
Pearson 積差相關、卡方考驗以及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等,至於開放性問題則於第五節 依照本研究的理論架構加以呈現與討論。
本研究在分析討論的順序上,係以分析主題為單元,針對問卷的相關題目進行 分析,再依據分析的結果,運用文獻分析及訪談所得資料來討論其所呈現的意義。
其次,在分析討論的重點上,本研究著重在學校創新經營與競爭優勢的關係以及填 答者對於學校創新經營與競爭優勢內涵的意見之分析與討論,因此對於不同背景變 項填答者的意見,在個人背景因素方面,將就「年資」、「學歷」、「職務」變項進行 分析,在學校背景因素方面則進行「學校類別」、「學校規模」以及「學校位置」等 差異考驗分析,惟學校競爭優勢的運作情形(客觀數據)係呈現學校整體的實況,
故只就學校背景因素,包括「學校類別」、「學校規模」以及「學校位置」等變項進 行差異考驗分析,同時,部分不具差異考驗意義的問題,則僅作整體的分析討論。
另外,在「學歷」變項方面,因勾選「博士」人數僅有 8 人,故將其併入「碩士(含 研究所四十學分班)」组,學歷變項則劃分為「大學(含)以下」與「碩士(含研究 所四十學分班)以上」二類。
第一節 學校創新經營狀況之分析與討論
本節旨在瞭解填答者對於學校創新經營的起源、內涵、影響因素的相關意見,
以及學校創新經營的現況,並就統計分析的結果進行討論。
壹、學校創新經營狀況之分析
一、學校創新經營的起源
本部分係針對問卷第 33、34 題進行統計分析,旨在瞭解填答者對於學校創新經 營的動力來源及其效果之看法。
(一)學校創新經營的動力來源
由表 6-1 可知,中小學學校教育人員認為促使學校人員進行創新經營的動力來 源,依據勾選的百分比來看,「自我的使命感與成就感」、「教師同儕的影響」、「校長 領導」(15.5﹪)為勾選比例最高的前三者,勾選比例分別為 76.0﹪、64.2﹪、60.5
﹪;至於勾選比例最低的三者則依序為:「學校擁有創新的相關能力、技術與資源」、
「政策法令的規定」、「防範或解決問題」,勾選比例分別為 40.9﹪、31.2﹪、22.1﹪。
統計結果顯示顯示個人對自我的期許與理想的追求以及學校人員彼此間的影響是促 使學校人員進行創新經營的主要動力來源。此外,在「其他」選項上,填答者提出 的動力來源包括:「提昇教學效能,讓工作更順利輕鬆。」、「對學校具有相當的認同 感」等。
表 6-1 學校人員進行創新經營的動力來源之分析表(N=1,057)
選項 內 容 次 數 百分比 排 序 1 自我的使命感與成就感 803 76.0﹪ 1
2 提昇學校競爭力 531 50.2﹪ 5
3 政策法令的規定 330 31.2﹪ 8
4 學校擁有創新的相關能力、技術與資源 432 40.9﹪ 7
5 校長領導 640 60.5﹪ 3
6 教師同儕的影響 679 64.2﹪ 2
7 時代潮流 556 52.6﹪ 4
8 家長或學生的期待或需求 472 44.7﹪ 6
9 防範或解決問題 234 22.1﹪ 9
10 其他 6 0.6﹪ --
(二)學校創新經營動力來源之效果
由表 6-2 可知,填答者認為促使學校人員進行創新經營的最大動力來源,從勾 選的百分比來看,以「自我的使命感與成就感」的勾選比例最高,佔了 29.1﹪,而 勾選佔一成比例以上的選項依序為:「自我的使命感與成就感」(29.1﹪)、「校長領 導」(15.5﹪)、「提昇學校競爭力」(13.3﹪)、「教師同儕的影響」(11.4﹪)以及「學 校擁有創新的相關能力、技術與資源」(10.0﹪);至於勾選比例最低的三者則依序 為:「政策法令的規定」(5.7﹪)、「家長或學生的期待或需求」(5.6﹪)、「防範或解 決問題」(2.2﹪)。統計結果顯示,促成學校創新經營的動力來源中,影響效果較大 者皆是與學校成員或組織相關的因素,而與學校環境相關的影響力,例如「時代潮 流」、「政策法令的規定」、「家長或學生的期待或需求」被勾選的比例分別為倒數二、
三、四名,說明校外環境促進學校創新的力量,整體而言,較學校個人與組織的影 響力低。另外,依據統計結果,「提昇學校競爭力」與「學校擁有創新的相關能力、
技術與資源」在九項動力來源中,勾選比例排序分別為第五與第七,但在效果最大 的動力來源中,勾選的比例排序則分別為第三與第五,可見二者不一定為多數學校 進行創新經營的動力來源,但其對於促進學校進行創新經營卻具有相當的效果。
表 6-2 學校人員進行創新經營的最大動力來源之分析表(N=1,056)
選項 內 容 次 數 百分比 排 序 1 自我的使命感與成就感 307 29.1﹪ 1
2 提昇學校競爭力 140 13.3﹪ 3
3 政策法令的規定 60 5.7﹪ 7
4 學校擁有創新的相關能力、技術與資源 106 10.0﹪ 5
5 校長領導 164 15.5﹪ 2
6 教師同儕的影響 121 11.4﹪ 4
7 時代潮流 76 7.2﹪ 6
8 家長或學生的期待或需求 59 5.6﹪ 8
9 防範或解決問題 23 2.2﹪ 9
10 其他 0 0.0﹪ --
二、學校創新經營的內涵
本部分係針對問卷第 35、26、37 題進行統計分析,旨在瞭解填答者對於學校創 新經營的焦點、發展方式以及型態之看法。
(一)學校創新經營的焦點
由表 6-3 可知,填答者認為學校創新經營可進行的層面,依據勾選比例來看,
以「教學創新」被勾選的比例最高,佔 71.3﹪,其次依序為「環境設備創新」(61.7
﹪)、「學校活動創新」(61.3﹪)、「學校人員知識與技能的創新」(59.0﹪)、「行政管 理創新」(57.7﹪)、「組織文化創新」(44.3﹪)、「社會資源運用創新」(41.7﹪)。此 顯示中小學學校教育人員認為教學創新是學校創新經營的最主要的方向。另依據統 計結果,發現七項學校創新經營的焦點,除了「組織文化創新」、「社會資源運用創 新」的勾選比例不到全體填答人數的一半之外,其他五項創新層面皆超過全體填答 人數的一半,此顯示儘管各層面被勾選的比例並不相同,但包括「教學創新」、「環 境設備創新」、「學校活動創新」、「學校人員知識與技能的創新」以及「行政管理創 新」等學校創新經營層面是獲得超過半數填答者的同意與接受。
表 6-3 學校創新經營的焦點之分析表(N=1,057)
選項 內 容 次 數 百分比 排 序 1 學校人員知識與技能的創新 624 59.0﹪ 4
2 組織文化創新 468 44.3﹪ 6
3 教學創新 754 71.3﹪ 1
4 行政管理創新 610 57.7﹪ 5
5 學校活動創新 648 61.3﹪ 3
6 環境設備創新 652 61.7﹪ 2
7 社會資源運用創新 441 41.7﹪ 7
8 其他 7 0.7﹪ --
(二)學校創新經營的發展方式
由表 6-4 可知,依據統計結果,勾選「漸進式創新」的人數比例佔 81.5﹪,「突 破式創新」的人數比例為 15.4﹪,而在「其他」選項上,填答者認為國內學校創新 經營發展方式為:臨時起意的方式、創新發展方式毫無章法可言等。由上顯示,填 答者認為目前國內學校創新經營的進行較偏向漸進的發展方式。
表 6-4 學校創新經營的發展方式之分析表(N=1,057)
選項 內 容 次 數 百分比 排 序 1 漸進式創新 861 81.5﹪ 1 2 突破式創新 163 15.4﹪ 2
3 其它 33 3.1﹪ --
(三)學校創新經營的型態
由表 6-5 可知,依據統計結果,勾選「模仿性創新」的人數比例最高,佔 53.9
﹪,其次為「再造性創新」,佔 33.9﹪,勾選人數最少者為「原發性創新」,佔 12.1
﹪,此顯示填答者認為目前國內學校創新經營以「模仿性創新」型態最多,「原發性 創新」型態最少。
表 6-5 學校創新經營的型態之分析表(N=1,038)
選項 內 容 次 數 百分比 排 序 1 模仿性創新 560 53.9﹪ 1 2 再造性創新 352 33.9﹪ 2 3 原發性創新 126 12.1﹪ 3
4 其它 0 0.0﹪ --
三、學校創新經營的影響因素
本部分係針對問卷第 38、39 題進行統計分析,旨在瞭解填答者對於學校創新經 營的影響因素及其效果之看法。
(一)學校創新經營的影響因素
由表 6-6 可知,填答者認為影響學校創新經營的重要因素,從勾選的比例來看,
以勾選「教師」的比例最高,佔 79.7﹪,而在「其他」選項上,填答者認為影響學 校創新經營的重要因素有:社會資源、人際關係等。另外,依據統計結果,得知超 過一半填答者勾選的選項依序有:「教師」(79.7﹪)、「校長」(79.2﹪)、「經費與設 備」(64.6﹪)、「學校文化」(55.4﹪)、「學校行政人員」(51.7﹪),此顯示影響學校 創新經營的前五項重要因素皆為學校組織內部的因素。
表 6-6 學校創新經營的影響因素之分析表(N=1,057)
選 項 內 容 次 數 百分比 排 序 1 校長 837 79.2﹪ 2 2 教師 842 79.7﹪ 1 3 家長 462 43.7﹪ 6 4 學校行政人員 546 51.7﹪ 5 5 經費與設備 683 64.6﹪ 3 6 學校文化 586 55.4﹪ 4 7 社會環境 418 39.5﹪ 8
(接下頁)
表 6-6 學校創新經營的影響因素之分析表(N=1,057)(續)
選 項 內 容 次 數 百分比 排 序 8 教育政策及法令 421 39.8﹪ 7 9 學生 314 29.7﹪ 9
10 其他 3 0.3﹪ --
(二)學校創新經營影響因素之效果
由表 6-7 可知,填答者認為影響學校創新經營成效最大的因素,就勾選百分比 來看,勾選比例最高的項目為「教師」,佔 26.4﹪,其次依序為:「校長」(26.4﹪)、
「學校文化」(11.3﹪)、「經費與設備」(10.8﹪)、「教育政策及法令」(7.6﹪)、「學 校行政人員」(5.6﹪)、「社會環境」(4.6﹪)、「家長」(3.7﹪)、「學生」(2.9﹪)。統計 結果顯示,勾選校長與教師的比例已超過填答者總人數的一半,足見此二項是影響 學校創新經營成效的關鍵因素。另外,學生對於學校創新經營的影響,不論就重要 性或對學校創新經營成效而言,皆是最低的。
表 6-7 學校創新經營的影響因素之效果分析表(N=1, 054)
選項 內 容 次 數 百分比 排 序
1 校長 278 26.4﹪ 2
2 教師 285 27.0﹪ 1
3 家長 39 3.7﹪ 8
4 學校行政人員 59 5.6﹪ 6
5 經費與設備 114 10.8﹪ 4
6 學校文化 119 11.3﹪ 3
7 社會環境 49 4.6﹪ 7
8 教育政策及法令 80 7.6﹪ 5
9 學生 31 2.9﹪ 9
10 其他 0 0.0﹪ --
四、學校創新經營的運作情形
本部分係針對問卷第 1-32 題進行統計分析,旨在瞭解填答者對學校創新經營運 作情形的認知,以作為衡量學校創新經營的情形。學校創新經營的運作情形包括知 能創新、教學創新、組織文化創新、行政管理創新、學校活動創新、環境設備創新 以及社會資源運用創新等七個層面,此七個層面個別或整體的得分越高,表示其運 作情形愈佳,反之則有待加強。
由表 6-8 可知,整體而言,學校創新經營的運作情形的平均數為 98.18,個題平 均數為 3.07,在四點量表中,介於「有點符合」與「非常符合」之間,顯示學校創 新經營的情形趨於中高程度。再就各層面而言,以「組織文化創新」的個題平均數 最高為 3.18,學校創新經營各層面之個題平均數高低依序為:組織文化創新(3.18)、 知能創新(3.18)、學校活動創新(3.11)、環境設備創新(3.09)、教學創新(3.04)、
社會資源運用創新(2.96)、行政管理創新(2.93)。而在七個層面中,計有「社會資 源運用創新」與「行政管理創新」二個層面的個題平均數低於 3.0,其他五個層面的 個題平均數皆高於 3.0,在四點量表中,介於「有點符合」與「非常符合」之間,此 顯示除了社會資源運用創新與行政管理創新趨於中等程度外,組織文化創新、知能 創新、學校活動創新、環境設備創新、教學創新等五個層面的運作情形,皆趨於中 高程度。
表 6-8 學校創新經營的運作情形之分析表(N=1, 057)
層面名稱 題數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題數 排序
知能創新 4 1053 12.72 1.91 3.18 2
教學創新 5 1054 15.18 2.50 3.04 5
組織文化創新 5 1052 15.92 2.36 3.18 1
行政管理創新 4 1049 11.70 2.23 2.93 7
學校活動創新 4 1053 12.42 2.06 3.11 3
環境設備創新 5 1054 15.43 2.64 3.09 4
社會資源運用創新 5 1048 14.78 2.86 2.96 6 學校創新經營運作情形(整體) 32 1029 98.18 14.64 3.07 --
貳、學校創新經營狀況之小結與討論
一、小結
歸納上述的統計分析結果如下:
(一)就學校創新經營的起源而言
自我的使命感與成就感、教師同儕的影響、校長領導是學校人員進行創新經營 的前三項動力來源。其次,促成學校創新經營的動力來源中,影響效果較大的前三 項動力來源依序為:自我的使命感與成就感、校長領導、提昇學校競爭力。另外,
提昇學校競爭力以及學校擁有創新的相關能力、技術與資源等二項因素,在九項動 力來源中,雖不一定為多數學校進行創新經營的動力來源,但其對於促進學校進行 創新經營卻具有相當的效果。
(二)就學校創新經營的內涵而言
首先,從學校創新經營的焦點來看,多數學校人員認為教學創新是學校創新經 營的焦點,儘組織文化創新與社會資源運用創新的勾選比例不到全體填答人數的一 半。再者,就學校創新經營的發展方式來看,多數學校人員認為目前國內學校創新 經營的進行較偏向漸進的發展方式。另外,從學校創新經營的型態來看,學校人員 認為目前國內學校創新經營以「模仿性創新」型態最多,「原發性創新」型態最少。
(三)就學校創新的影響因素而言
影響學校創新經營的前五項重要因素皆為學校組織內部的因素,依序為:教師、
校長、經費與設備、學校文化、學校行政人員,而影響效果較大的前五項因素依序 為:教師、校長、學校文化、經費與設備、教育政策及法令。另外,學生對於學校 創新經營的影響,不論就重要性或對學校創新經營成效而言,皆是最低的。
(四)就學校創新經營的運作情形而言
學校創新經營的整體運作情形乃介於「有點符合」與「非常符合」之間,顯示 學校創新經營的情形趨於中高程度。另就各層面來看,以「組織文化創新」的個題 平均數最高,其次依序為:知能創新、學校活動創新、環境設備創新、教學創新、
社會資源運用創新、行政管理創新。而除了社會資源運用創新與行政管理創新的運 作情形趨於中等程度外,組織文化創新、知能創新、學校活動創新、環境設備創新、
教學創新等五個層面的運作情形,皆趨於中高程度。
二、討論
有關學校創新經營狀況,綜合上述調查研究的結果,茲從下列四個方面加以討 論:
(一)就學校創新經營的起源而言
1.學校個人與組織的相關因素是多數學校的主要創新動力來源
研究調查結果顯示,促使學校校進行創新經營的動力來源廣泛,且每項動力來 源或多或少皆有其效果,此與李玉惠(2003)研究結果相近。而進一步歸納分析,
發現自我的使命感與成就感、教師同儕的影響、校長領導是學校人員進行創新經營 的前三項動力來源,同時,促成學校創新經營的動力來源中,以與學校成員或組織 相關的因素之影響效果較大。此說明個人對自我的期許與理想的追求以及學校人員 彼此間的影響是促使學校人員進行創新經營的主要動力來源。再與文獻探討的結果
相對照,可知學校創新經營的動力來源主要為理想的追求與組織的團體動力,即學 校人員進行創新經營的動力來源一方面是基於對於工作的使命感,以及從工作中獲 得自我實現的成就感;另一方面也可能學校成員表現符應組織文化的一種行為,或 為增進學校效能、效率的一種手段。因此,相對地,政策法令的規定、創新屬性的 影響以及環境的改變等創新來源,雖對於學校創新經營亦具有或多或少的影響力,
但其影響效果較低。另歸納個案研究結果,發現引發三所學校進行創新經營之相似 因素包括:校長領導、組織成員的創意、學校文化、增進教學的品質與效率以及激 勵成員的士氣,而這些因素亦主要與學校成員個人或學校組織相關。
2.提升學校競爭力雖並非為多數學校進行創新經營的動力來源,但對於促進學 校進行創新經營卻具有相當的效果
依據調查研究結果,「提昇學校競爭力」在九項動力來源中,勾選比例排序為第 五,但在效果最大的動力來源中,勾選的比例排序則為第三,顯示提昇學校競爭力 雖不一定為多數學校進行創新經營的動力來源,但其對於促進學校進行創新經營卻 具有相當的效果。究其原因可能為:近年來,由於出生人口數逐漸下降,學齡人數 銳減,以及縣市教育經費不足的影響,各縣市大幅減併小班。國民教育規模急速縮 減,使得許多學校面臨減班甚至裁併、教師超額調校等問題,提昇學校競爭力成為 其永續經營的重要任務,而 Kendrick(1993)、李瑞娥(2004)指出進行學校組織創 新能增進成員互動與學校效能,換言之,進行創新經營成為提昇學校競爭優勢的重 要策略之一。另個案研究也有類似的結果,研究發現,提昇學校競爭力雖非皆是三 校主要的創新經營來源,不過,當學校面臨某種程度的資源匱乏或生存威脅時,則 提昇學校競爭優勢對於學校創新經營則具有相當的促發效果,以個案 B 與個案 C 為 例,前者為提昇學校環境設備優勢,積極透過學校創新經營來充實學校經費設備;
後者因經歷校舍嚴重毀壞,學生嚴重外流的低潮時期,因而激發學校成員希望透過 學校創新經營來營造學校整體形象,進而提昇學校競爭力。
(二)就學校創新經營的內涵而言
1.教學創新是學校創新經營的重要內涵
根據調查結果,「教學創新」被勾選的比例最高,對照 2003 與 2004 年「全國中 小學學校經營創新獎」之創新內容分析,整體而言,學校參賽獲獎件數以課程與教 學貢獻组所佔的比例最高,二者的情形相似。另個案研究結果也有類似的發現,即 儘管各校創新的領域不盡相同,然提昇教學的品質與效率則為三所個案學校進行學
校創新經營的相似動力來源之一。依據個案訪談結果,究其原因可能為:
(1)課程與教學被視為學校教育的核心。課程與教學良善與否直接影響學校教 育的產出,因此,其不僅受到家長的重視,也被校長列為校務經營的重點項目。
(2)教學創新是學校比較容易著手的部分。雖然學校創新經營包含多個層面,
然許多領域的創新是需要相關條件的配合,例如環境設備的創新即與該校既有的環 境設備以及所獲得的經費有很大的關係,相較而言,教學創新是學校較容易著手的 部分,因為只要教師層級或小團體層級進行創新,即有可能產生,較不需要那麼多 的資源,且一般而言,國內教師對於班級管理與教學擁有相當大的自主權,因而會 有很多機會進行創新。因此,只要老師具有創新的意願,就很可能把創意落實於其 課程與教學之中,形成教學創新,自然地,教學創新在學校創新經營中佔有較高的 比例。
另外,調查研究結果也發現「社會資源運用創新」的勾選比例最低,換言之,
多數學校教育人員認為課程與教學創新是學校創新經營的重要內涵,相對地,對於 學校外部環境的創新經營之重視程度則較低,此與濮世緯(2003)的研究結果相近。
究其原因可能為:
(1)教師工作屬性的關係。教師佔本研究問卷填答人數 57.1﹪,超過半數以上。
而國內一般學校老師的主要工作內涵為課程教學,因而較少接觸到學校公共關係經 營的層面,同時,由於平時教師所需資源,學校行政單位會盡力協調支援,故教師 們通常對於學校的資源結構並不十分了解。
(2)對於「社會資源運用」的負面認知。依據個案訪談結果,可知許多學校人 員常將社會資源的運用窄化為金錢層面的利用,同時,傳統的學校經營者會覺得學 校向外尋求資源猶如向外界乞討,因而會避免如此的行為,且即使需要外界資源,
許多教育人員可能會透過非學校人員來進行,換言之,許多學校人員對於「社會資 源的運用」會有消極逃避的情形。
2.目前國內學校創新經營偏屬漸進的發展方式,模仿性的發展型態
依據調查研究結果,超過八成以上的學校人員認為目前國內中小學學校創新經 營的發展方式屬於漸進的方式,發展的型態則以模仿性創新為最多,其次是再造性 創新」,最少者為「原發性創新」,此與個案研究的結果有部分吻合。歸納三所個案 學校創新經營的發展方式基本上是以漸進的發展方式為主,同時,創新經營發展型 態則是以再造性創新為主,惟再造的方式與內容則因校而異。比較調查研究與個案 研究的結果,可發現個案學校在創新經營的發展型態上較國內一般學校不同,其主
要採用再造性創新,即學校在創新活動實施前,會針對學校本身的特色加以評估,
同時實施過程中亦會予以調整、修正,以能符合學校相關人員的需要。究其原因可 能為:
(1)漸進式創新係循序漸進,較容易為一般人所接受。由於突破式創新,必須 考慮到學校人員是否有相關的知識、能力,以及學校的資源、設備、時間規劃是否 能配合此種突然的改變,相較之下,漸進的發展方式讓學校人員能透過對話、溝通 來逐漸調適與解決問題,相對而言,較為可行。
(2)學校人員重視創新經營的結果甚於其過程。儘管模仿性創新創意的成分最 少,但對於實務工作者而言,其似乎是最適用的發展方式,因其所需時間、資源少,
失敗機率低,同時許多學校人員認為只要學校創新經營的結果對於學生有益,並不 會因創新經營發展型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評價。
(3)再造性創新是一折衷的創新經營發展型態。依據個案研究結果,可知個案 學校主要皆採用再造性創新,乃因原發性創新雖然深具原創性,然其需要有足夠的 資源、時間來發展,而模仿性創新並不易突顯或營造學校特色,相較之下,再造性 創新比較不會造成學校成員過度的負擔,又能讓組織成員有發揮創意的空間,是一 較折衷的方式。
(三)就學校創新的影響因素而言
1.教師與校長是影響學校創新經營成效的關鍵因素
依據調查研究結果,教師與校長不僅是影響學校創新經營的主要因素,同時也 是最具影響效果的二個因素,顯示教師與學校經營者對於學校創新經營的態度,會 影響學校創新經營的運作,此與林偉文(2002)研究結果發現:教師同儕與學校經 營者越重視鼓勵創意教學與創造力培育、在實務上越支持創意教學與創造力培育,
則教師有越高的創新教學行為是相呼應的。再者,就個人、組織、環境等三個層面 來看,影響學校創新經營的重要因素多為學校內個人及組織的相關因素,其中尤以 教師與校長的影響力最大,對照於文獻探討的結果,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二者通 常是學校創新經營的重要意見領袖、變革策動者或創意倡議者;另一方面,個人的 特質與能力對於學校創新經營具有某種程度的影響。
另外,個案研究亦發現,儘管學校創新經營的方式、內涵並不相同,然三所學 校的校長皆能欣賞成員的創意,鼓勵成員進行創新,並儘可能提供提供協助。同時,
教師間感情深厚、樂於分享,整體而言,校長與教師同儕是影響三所個案學校創新 經營的相似因素,此與調查研究結果相吻合。
2.學生對於學校創新經營的影響偏低
依據調查研究結果,發現學生對於學校創新經營的影響,不論就其重要性或對 學校創新經營成效而言皆是最低的。究其原因可能為:學生仍被學校人員視為被塑 造者,即學校在創新經營的過程中,仍多將學生定位於被動地接受者,因此,學生 對於學校創新經營的影響力及重要性偏低。而從個案研究中,也可發現學生其實是 影響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教育績效二者連結關係的重要變項之一,因此,學生參與 不足將可能造成影響上課進度、無法有效提升學習興趣、甚至學生產生抗拒的現象 出現,而此悖離了學校推動創新經營的本意。
(四)就學校創新經營的運作情形而言 1.國內學校創新經營的情形趨於中高程度
依據調查研究結果,目前國內中小學整體學校創新經營情形趨於中高程度,此 與廖勝能(2001)、濮世緯(2003)、黃麗美(2004)、姚欣宜(2004)、黃瓊容(2004)、
林筱瑩(2005)、劉秋珍(2005)、林虹妙(2005)、吳清山與賴協志(2005)的研究 結果相近,亦與吳素菁(2004)的個案研究結果相似。另從中華創意發展協會所主 辦的「全國中小學學校經營創新獎」來看,近年來進入此項競賽決審的學校數目逐 漸增加,足見有更多學校加入創新經營的行列,同時學校創新經營的品質也逐漸提 昇。
2.組織文化創新的程度最高,行政管理創新的運作情形程度最低
依據調查研究結果,目前就國內學校創新經營各層面而言,教師對於學校組織 創新的認知以對於組織文化創新的認知程度最高,此與李瑞娥(2003)、王世璋(2006)
研究發現教師對於組織創新的知覺以組織氣氛創新的認知程度最高是相近的;另一 方面,研究結果發現國內行政管理創新的運作情形程度較低,這樣的調查結果與李 玉惠(2003)、王世璋(2006)的研究結果相近,但與林虹妙(2005)的研究結果恰 好相反。茲以為調查結果之所以恰好相反的原因,主要可能是調查樣本性質的差異。
林虹妙(2005)的調查研究對象為高職學校的行政主管,而本研究問卷填答者中有 超過半數以上是教師,職務性質的差異可能影響個人對行政管理層面創新的看法。
究其原因可能為:
(1)行政管理創新所牽涉的層面較廣,所受到的限制也較多。依據個案訪談結 果,可知行政管理創新並非如教學創新般,只要老師具有創意或創新的意願,且願 意將創意落實於其課程與教學之中,則可能形成教學創新。組織的行政管理往往會
牽涉到法令,換言之,行政管理層面想要有所創新,首先必須要考慮現有的法令程 序是否允許。其次,學校行政管理是環環相扣,牽一髮動全身,若有部分人員或單 位不願配合,即無法順利推動。另外,經驗法則在學校行政管理扮演重要的角色,
因此,行政管理的創新很可能對部分人員而言,是破壞了既有的經驗法則,因而不 容易去接受它。
(2)角色職責的差異。學校人員角色職責的差異可能造成其對於學校行政管理 創新的看法不同,此與李玉惠(2003)、吳清山(1996)研究發現校長與教師對於學 校革新或教育改革成效評估有所差異的結果是類似的。一般而言,行政人員著眼的 是全校整體,而教師所關注的多限於特定的班級或領域,換言之,二者對於行政管 理創新的期待基本上即有所差異,因此,其感受自然會有所差異。
(3)部分學校之行政管理層面創新,未加以落實或全盤考量學校的情形。部分 學校推動行政管理的創新,僅是在書面上或是名詞上的改變,在實際運作上並無差 別,或學校並未真正落實創新。另有些學校著眼於行政管理層面的創新,而未考量 創新對於其他人員或層面的影響,使得學校人員對於學校行政管理創新的運作情 形,不易覺知或覺知程度偏低。
第二節 學校競爭優勢狀況之分析與討論
本節旨在瞭解填答者對於學校競爭優勢內涵之相關意見,以及學校競爭優勢的 現況,並就統計分析的結果進行討論。
壹、學校競爭優勢狀況之分析
一、學校競爭優勢的內涵
本部分係針對問卷第 73、74 題進行統計分析,旨在瞭解填答者對於學校競爭優 勢內涵之認知。此部份包含應然面與實然面的問題,即不僅在瞭解填答者對於學校 競爭優勢內涵的看法,也在瞭解學校競爭優勢內涵的實際情形。
(一)學校競爭優勢的內涵(應然面)
由表 6-9 可知,填答者認為學校競爭優勢的內涵(應然面),依據勾選的百分比 來看,以「學校成員的素質」勾選比例最高,為 75.0﹪,其他選項依勾選比例高低 分別為:「學校形象、聲望、特色」(71.3﹪)、「組織文化與組織創新/學習能力」(58.7
﹪)、「環境設備」(57.8﹪)、「行政管理」(57.5﹪)、「學校教育績效」(53.9﹪)、「學 校學區及周遭自然、人文環境」(42.1﹪)、「學校的公共關係」(25.2﹪)、「財務狀況」
(22.3﹪)。由此顯示,評估一所學校的競爭優勢,學校成員的素質為最多學校教育 人員所考量的因素。
表 6-9 學校競爭優勢的內涵(應然面)之分析表(N=1,057)
選項 內 容 次 數 百分比 排 序
1 財務狀況 235 22.3﹪ 9
2 學校成員的素質 792 75.0﹪ 1
3 行政管理 607 57.5﹪ 5
4 組織文化與組織創新/學習能力 620 58.7﹪ 3
5 環境設備 610 57.8﹪ 4
6 學校教育績效 569 53.9﹪ 6 7 學校形象、聲望、特色 753 71.3﹪ 2 8 學校的公共關係 266 25.2﹪ 8 9 學校學區及周遭自然、人文環境 445 42.1﹪ 7
10 其他 4 0.4﹪ --
(二)學校競爭優勢的內涵(實然面)
由表 6-10 可知,填答者認為學校競爭優勢的內涵(實然面),依據勾選的百分 比來看,以「學校形象、聲望、特色」勾選比例最高,為 86.0﹪,其他選項依勾選 比例高低分別為:「學校教育績效」(70.2﹪)、「學校成員的素質」(55.1﹪)、「環境 設備」(52.5﹪)、「學校學區及周遭自然、人文環境」(28.7﹪)、「學校的公共關係」
(28.3﹪)」、「組織文化與組織創新/學習能力」(25.7﹪)、「行政管理」(24.0﹪)、「財 務狀況」(10.9﹪)。顯示評估一所學校的競爭優勢,學校形象、聲望、特色為一般 社會大眾最常考量的因素。其次,「學校教育績效」與「組織文化與組織創新/學習 能力」於學校競爭優勢的內涵(應然面)勾選比例排序分別為第六、第三,而在實 然面則為第二、第七,顯示學校競爭優勢的內涵之應然面與實然面間有部分的差異。
表 6-10 學校競爭優勢的內涵(實然面)之分析表(N=1,057)
選項 內 容 次 數 百分比 排 序
1 財務狀況 115 10.9﹪ 9
2 學校成員的素質 582 55.1﹪ 3
3 行政管理 253 24.0﹪ 8
4 組織文化與組織創新/學習能力 271 25.7﹪ 7
5 環境設備 554 52.5﹪ 4
6 學校教育績效 741 70.2﹪ 2 7 學校形象、聲望、特色 908 86.0﹪ 1 8 學校的公共關係 299 28.3﹪ 6 9 學校學區及周遭自然、人文環境 303 28.7﹪ 5
10 其他 2 0.2﹪ --
二、學校競爭優勢的運作情形
本部分旨在瞭解填答者對學校競爭優勢運作情形的主觀認知與客觀數據。在主 觀認知方面,係針對問卷第 40-72 題進行統計分析,旨在瞭解填答者對學校競爭優 勢運作情形的覺知,以作為衡量學校競爭優勢的情形。學校競爭優勢的運作情形包 資源優勢、行政管理優勢、組織能力優勢、環境設備優勢、績效優勢、形象優勢、
區位優勢等七個層面,此七個層面個別或整體的得分越高,表示其學校具有愈高的 競爭優勢,反之則較不具有競爭優勢。而在客觀數據方面,係針對競爭優勢調查表 第 2-7 題進行統計分析,目的在瞭解填答者學校有關競爭優勢的一些事實資料,以 作為之後輔助評估學校創新經營與競爭優勢關係之用
(一)學校競爭優勢的運作情形(主觀認知)
由表 6-11 可知,整體而言,學校競爭優勢的運作情形的平均數為 97.86,個題 平均數為 2.97,在四點量表中,介於「有點符合」與「有點不符合」之間,顯示學 校競爭優勢的情形趨於中等程度。再就各層面而言,以「組織能力優勢」的個題平 均數最高為 3.13,學校競爭優勢各層面之個題平均數高低依序為:組織能力優勢
(3.13)、行政管理優勢(3.01)、資源優勢(3.00)、績效優勢(2.97)、形象優勢(2.90)、 環境設備優勢(2.86)、區位優勢(2.85)。
表 6-11 學校競爭優勢的運作情形(主觀認知)之分析表(N=1,057)
層面名稱 題數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題數 排序
資源優勢 5 1052 14.98 2.40 3.00 3
行政管理優勢 4 1051 12.02 2.23 3.01 2
組織能力優勢 5 1049 15.66 2.50 3.13 1
環境設備優勢 5 1049 14.31 2.96 2.86 6
績效優勢 5 1029 14.83 2.66 2.97 4
形象優勢 5 1043 14.50 2.81 2.90 5
區位優勢 4 1054 11.38 2.16 2.85 7
學校競爭優勢運作情形(整體) 33 1004 97.86 15.29 2.97 --
(二)學校競爭優勢的運作情形(客觀數據)
1.班級平均學生數
由表 6-12 可知,填答者學校班級平均學生數 1-10、11-20、21-30、31-40、41-50 分別佔全體有效樣本數的比例為:0.5﹪、3.8﹪、16.5﹪、74.2﹪、5.0﹪,其中以學 校班級平均學生數介於 31-40 人最多,佔全體填答者七成以上。
表 6-12 學校班級平均學生數之分析表(N=1,057)
學校班級平均學生數 人數 百分比 1-10 6 0.5﹪
11-20 40 3.8﹪
21-30 174 16.5﹪
31-40 784 74.2﹪
41-50 53 5.0﹪
合 計 1,057 100.0﹪
2.志工人數、學生專用電腦數與校外人士捐贈經費
研究者將學校志工人數、學生專用電腦數與校外人士捐贈經費(93 年)除以學 校總人數,計算單位學生所分配到的志工人數、專用電腦數以及校外人士捐贈經費,
以作為說明與比較分析的依據。
由表 6-13 可知,填答者學校每個學生所分配到的志工人數、學生專用電腦數與 校外人士捐贈經費之平均數,分別為 0.06、0.08、918.74。而其中在志工人數與校外 捐贈經費方面,其最小值為 0,顯示學校志工與校外人士捐贈並非存在於每所學校。
表 6-13 志工人數、學生專用電腦數與校外人士捐贈經費之分析表(N=1,057)
項 目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數
志工人數/學生人數(人) 0.91 0.0 0.06
學生專用電腦數/學生人數(台) 0.63 0.02 0.08 校外人士捐贈經費/學生人數(元) 14,285.71 0.0 918.74
註:校外人士捐贈經費/學生人數係指 93 年學校每位學生所分配到的校外人士 捐贈經費。
3.特殊班級的設置
研究者依據填答者的資料,將設置特殊班級的學校再分成二類,一是資源班類,
例如啟智班、補救教學班等;另一是資優才藝班,例如資優班、音樂班、實驗班等。
由表 6-14 可知,填答者學校未設置特殊班級者與設置特殊班級者,分別佔全體填答 人數的 18.4﹪、81.7﹪,顯示超過八成學校設置特殊班級。再進一步分析學校設置 特殊班級的情形,依據統計結果,設置資源班、資優才藝班、資源班與資優才藝班 分別佔全體填答人數的 55.4﹪、2.9﹪、23.3﹪,顯示調查樣本中以設置資源班的情 形最為普遍,比例為 55.4﹪,超過五成,而以單設資優才藝班的學校最少,比例約 佔 2.9﹪。
表 6-14 特殊班級設置情形之分析表(N=1,057)
項 目 人數 百分比
未設置特殊班級 194 18.4﹪
資源班 586 55.4﹪
資優才藝班 31 2.9﹪
資源班與資優才藝班 246 23.3﹪
設置特殊班級(總計) 863 81.6﹪
4.創新經營得獎情形
由表 6-15 可知,未曾在學校創新經營方面得獎的填答人數,僅佔全體的 6.1﹪,
再進一步分析學校的得獎情形,依據統計結果,填答者學校以獲得「課程與教學」
方面獎項的比例最高,佔全體 79.5﹪,其他依比例高低依序為:「學生活動」(69.4
﹪)、「校園環境美化」(44.7﹪)、「學校行政管理」(42.0﹪)、「資源運用」(23.6﹪)。
表 6-15 學校創新經營獲獎情形之分析表(N=1,057)
選項 內 容 次 數 百分比 排 序
1 課程與教學 840 79.5﹪ 1
2 學校行政管理 444 42.0﹪ 4
3 學生活動 734 69.4﹪ 2
4 校園環境美化 473 44.7﹪ 3
5 資源運用 249 23.6﹪ 5
6 無得獎 64 6.1﹪ 6
貳、學校競爭優勢狀況之小結與討論
一、小結
歸納上述的統計分析結果如下:
(一)就學校競爭優勢的內涵而言
在應然面部分,學校成員的素質為最多學校教育人員所考量的因素,而在實然 面部分,學校形象、聲望、特色則為家長或一般大眾最常考量的因素。另外,學校 教育績效與組織文化與組織創新/學習能力於學校競爭優勢的內涵(應然面)勾選比 例排序分別為第六、第三,而在實然面則為第二、第七,顯示學校競爭優勢的內涵 之應然面與實然面間有部分的差異。
(二)就學校競爭優勢的運作情形之主觀認知層面而言
學校競爭優勢的整體運作情形乃介於「有點符合」與「有點不符合」之間,顯 示學校競爭優勢的情形趨於中等程度。另就各層面而言,以「組織能力優勢」的個 題平均數最高,其次依序為:行政管理優勢、資源優勢、績效優勢、形象優勢、環 境設備優勢、區位優勢。
(三)就學校競爭優勢的運作情形之客觀數據層面而言
首先,學校班級平均學生數以介於 31-40 人最多。其次,每個學生所分配到的 志工人數、學生專用電腦數與校外人士捐贈經費之平均數,分別為 0.06、0.08、
918.74,不過調查顯示學校志工與校外人士捐贈並非存在於每所學校。再者,超過 八成學校設置特殊班級,其中又以設置資源班的情形最為普遍,而以單設資優才藝 班的學校最少。另外,分析學校創新經營得獎情形,以獲得「課程與教學」方面獎 項最多,其次依序為:學生活動、校園環境美化、學校行政管理、資源運用。
二、討論
(一)就學校競爭優勢的內涵而言
1.學校競爭優勢內涵之應然面以學校成員的素質為首要考量因素
依據調查研究,多數學校人員認為學校成員的素質是影響其評估學校競爭優勢 的最重要指標,就教師而言,教師的素質經常是影響外界對學校認同的重要因素之 一,由於多數學校人員認為教師專業知能對於學校教育的品質具有某種程度的影 響,因此,一旦教師的素質受到外界的信任,學校教育亦自然會受到相當程度的肯 定,相對地,學校的競爭優勢亦會提高。另就學生而言,學生素質不僅外界容易觀 察得到,同時也被視為學校教育重要產出型態之一,換言之,學生素質呈現了部分 學校教育的績效。
另個案研究亦有類似的發現,即 A、B、C 三校除了校長善於學校經營外,學 校皆有許多教師對創新具有相當的興趣與知能,願意接納創新的事物與不斷的學 習,同時皆有豐富教學或研究經驗的教師的引領。而在學生方面,這三所學校雖位 於不同地區,學生的特質差異頗大,然學校皆能了解學生特性,發揮其特質,使其 成為學校創新經營的助力。
2.學校競爭優勢內涵之實然面以學校形象、聲望、特色為首要考量因素
依據調查研究,學校人員認為目前社會大眾評估學校的競爭優勢以學校形象、
聲望、特色為其首要考量。究其原因主要可能為:
(1)學校教育資訊並非完全透明化。儘管多數學校人員認為學校成員素質是影 響學校競爭優勢的主要因素,然由於目前國內多數學校教育資訊並非完全透明化,
以致許多家長對於學校的了解往往是透過媒體例如電視、報章雜誌,或是透過鄰里 間口耳相傳所得,換言之,家長並無法真正了解學校成員的素質,而相對地,學校 形象、聲望、特色是可以藉由傳播工具所獲知的,自然成為實務上許多人衡量學校 競爭優勢的重要層面。
(2)形象、聲望及特色使學校具有「差異化」的優勢。Porter(1985)曾指出,
「低成本」與「差異化」乃是構成競爭優勢的二大基礎。就目前國內中小學教育而 言,多數為公立學校,學校運作經費差異及運用彈性皆有限,故「低成本」對多數 學校而言,不僅意義不大,可行性並不高。相較之下,「差異化」易使學校在教育市 場中有較明顯的定位與市場區隔,並能藉此吸引特定的資源與消費者(學生及其家 長),因而成為學校在實務運作時營造競爭優勢的努力方向。
(二)就學校競爭優勢的運作情形而言
1.學校教育人員對於學校競爭優勢的覺知趨於中等程度
依據調查研究,整體而言,學校競爭優勢的運作情形在四點量表中,介於「有 點符合」與「有點不符合」之間,顯示學校競爭優勢的情形趨於中等程度。國內中 小教育之所以不若商業市場競爭激烈,在於此階段教育為國民義務教育,且基本上 各校有學區的劃分以及招生名額的限制,因此,競爭程度較為緩和。不過從另一方 面來看,過去學校無須面臨招生不足、整併或關閉的問題,學校之間競爭的壓力亦 不大,然如今因教育經費拮倨、少子化的趨勢、教育改革以及教育市場化等因素的 影響,學校人員開始感到一些競爭的壓力。
2.學校教育人員對於學校競爭優勢各層面的覺知以「區位優勢」最低
依據調查研究,發現各校人員在學校競爭優勢各層面的覺知程度,以「區位優 勢」最低,在四點量表中,介於「有點符合」與「有點不符合」之間。究其原因可 能為:國內中小學因屬義務教育性質,國家為方便學童就學,學區的劃分鄰近居住 地,故學校間的距離並不大,換言之,學校與鄰近學校之間的區位優勢差異不大。
再者,由於目前學校間的競爭來源主要為入學學生,因而學校間的競爭多趨於區域 性的小範圍競爭,即通常學校競爭的主要對象多是鄰近的同級學校,而這些學校所 在的位置相近,相較下,個別學校間的區位差異不易突顯,因此,學校人員對於學 校的區位優勢的覺知程度不高。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在學校創新經營之差異情形分析 與討論
本節旨在探討填答者不同的人口變項與學校變項與學校創新經營的關係。在人 口變項方面,包括職務、現職年資以及最高學歷,而學校變項方面,則包括學校層 級、學校規模與學校地區。另在學校創新經營內涵方面,將僅針對學校創新經營的 焦點部分進行不同背景變項之差異考驗。茲將統計結果分析與討論於如下:
壹、不同背景變項在學校創新經營之差異情形分析
一、學校創新經營的起源
(一)學校創新經營的動力來源
本題旨在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填答者,在進行學校創新經營的動力來源之差異 情形,茲將統計結果分析如下:
1.不同背景人員之意見分析
(1)不同職務人員的意見:
由表 6-16 可知,整體而言,教師、主任或組長以及校長皆以「自我的使命感與 成就感」的勾選比例最高,「防範或解決問題」的勾選比例最低。其次,三者勾選比 例最高的前三個選項皆為:自我的使命感與成就感、校長領導、教師同儕的影響,
然擔任行政職務的校長與主任或組長,勾選校長領導的比例高於教師同儕的影響,
教師的勾選情形則相反。此外,超過該項職務類別總人數一半比例以上所勾選的選 項,在教師方面依序有:自我的使命感與成就感、教師同儕的影響、校長領導、時 代潮流;在主任或組長方面依序有:自我的使命感與成就感、校長領導、教師同儕 的影響、時代潮流、提昇學校競爭力;在校長方面依序有:自我的使命感與成就感、
校長領導、教師同儕的影響、提昇學校競爭力、家長或學生的期待或需求、時代潮 流。由此顯示,從超過一半比例的勾選項目數來看,依序為:校長、主任或組長、
老師,同時校長與組長或組長勾選「提昇學校競爭力」的比例較教師高。
(2)不同年資人員的意見:
由表 6-16 可知,整體而言,學校人員年資在 5 年(含)以下、6-10 年、11-15 年以及 16 年(含)以上的勾選情形大致相同,皆以「自我的使命感與成就感」的勾 選比例最高,「防範或解決問題」的勾選比例最低。其次,四者勾選比例最高的前三 個選項皆為:自我的使命感與成就感、校長領導、教師同儕的影響。
(3)不同學歷人員的意見:
由表 6-16 可知,不論學歷在大學(含)以下或是碩士(含)以上皆以「自我的 使命感與成就感」的勾選比例最高,「防範或解決問題」的勾選比例最低。其次,二 者勾選比例最高的前三個選項皆為:自我的使命感與成就感、校長領導、教師同儕 的影響。此外,超過該項類別總人數一半比例以上所勾選的選項,學歷在大學(含)
以下者依序有:自我的使命感與成就感、教師同儕的影響、校長領導、時代潮流;
學歷為碩士(含)以上者依序有:自我的使命感與成就感、校長領導、教師同儕的 影響、時代潮流、提昇學校競爭力。由此顯示,從超過一半比例的勾選項目數來看,
學歷為碩士(含)以上者多於大學(含)以下者,而「提昇學校競爭力」是二者主 要差異之處,學歷為碩士(含)以上者的勾選比例較大學(含)以下者高。
2.不同背景學校之分析
(1)不同層級之學校:
由表 6-16 可知,國小與國中皆以「自我的使命感與成就感」的勾選比例最高,
「防範或解決問題」的勾選比例最低。另外,就二者勾選比例最高的前三個選項來 看,國小方面依序為:自我的使命感與成就感、教師同儕的影響、校長領導,國中 方面依序為:自我的使命感與成就感、教師同儕的影響、提昇學校競爭力。由此顯 示,校長領導與提昇學校競爭力對於不同層級的學校,其影響力亦有所不同。
(2)不同規模之學校:
由表 6-16 可知,學校規模為 12 班(含)以下、13-48 班、49 班(含)以上三 者皆以「自我的使命感與成就感」的勾選比例最高,「防範或解決問題」的勾選比例 最低。再者,就三者勾選比例最高的前三個選項來看,三者皆為自我的使命感與成 就感、教師同儕的影響、校長領導,惟不同於 13-48 班、49 班(含)以上的學校,
學校規模在 12 班(含)以下勾選校長領導的比例高於教師同儕的影響。另外,三者 勾選超過該項類別總人數一半比例以上的選項,學校規模為 12 班(含)以下者依序 為:自我的使命感與成就感、校長領導、教師同儕的影響、提昇學校競爭力、時代 潮流;學校規模為 13-48 班者依序為:自我的使命感與成就感、教師同儕的影響、
校長領導、時代潮流;49 班(含)以上者為:自我的使命感與成就感、教師同儕的 影響、時代潮流、校長領導,由此顯示,學校規模在 12 班(含)以下者勾選「提昇 學校競爭力」的比例,較 13-48 班、49 班(含)以上的學校來得高。
(3)不同地區之學校:
由表 6-16 可知,整體而言,學校地區為都市地區、鄉鎮地區、偏遠地區皆以「自 我的使命感與成就感」的勾選比例最高,「防範或解決問題」的勾選比例最低。其次,
三者勾選比例最高的前三個選項皆依序為:自我的使命感與成就感、教師同儕的影 響、校長領導。另外,超過該項類別總人數一半比例以上所勾選的選項,在都市地 區依序有:自我的使命感與成就感、教師同儕的影響、校長領導、時代潮流;在鄉 鎮地區方面依序有:自我的使命感與成就感、教師同儕的影響、校長領導、提昇學 校競爭力、家長或學生的期待或需求、時代潮流;在偏遠地區依序有:自我的使命 感與成就感、教師同儕的影響、校長領導。
表 6-16 學校創新經營的動力來源之意見分析表(N=1,057)
選項 變項 類別
自 我 的 使 命 感 與 成 就 感
提 昇 學 校 競 爭 力
政 策 法 令 的 規 定
學 校 擁 有 創 新 的 相 關 能 力 、 技 術 與 資源
校長 領導
教 師 同 儕 的 影 響
時代 潮流
家 長 或 學 生 的 期 待 或 需求
防範或 解決問 題
其他
職務
教 師 76.7﹪ 48.0﹪ 33.4﹪ 40.2﹪ 55.1﹪ 66.4﹪ 52.3﹪ 44.7﹪ 23.8﹪ 0.7﹪
主任或組長 74.1﹪ 50.9﹪ 28.2﹪ 41.7﹪ 66.2﹪ 60.2﹪ 53.3﹪ 42.2﹪ 18.7﹪ 0.3﹪
校 長 82.4﹪ 64.9﹪ 28.4﹪ 41.9﹪ 75.7﹪ 67.6﹪ 51.4﹪ 56.8﹪ 25.7﹪ 1.4﹪
現職年資
5 年(含)以下 72.0﹪ 46.4﹪ 30.7﹪ 39.9﹪ 56.3﹪ 59.8﹪ 46.7﹪ 46.1﹪ 21.4﹪ 0.0﹪
6-10 年 73.8﹪ 48.0﹪ 33.5﹪ 39.5﹪ 61.3﹪ 64.1﹪ 52.8﹪ 53.1﹪ 21.8﹪ 1.2﹪
11-15 年 85.5﹪ 58.0﹪ 32.4﹪ 39.6﹪ 60.9﹪ 70.5﹪ 57.5﹪ 43.0﹪ 24.2﹪ 0.0﹪
16 年(含)以上 76.3﹪ 51.1﹪ 28.9﹪ 44.4﹪ 65.0﹪ 65.0﹪ 56.0﹪ 45.5﹪ 21.8﹪ 1.1﹪
最高學歷
大學(含)以下 76.1﹪ 47.9﹪ 29.0﹪ 39.2﹪ 57.6﹪ 65.5﹪ 52.0﹪ 45.1﹪ 20.8﹪ 0.6﹪
碩士(含)以上 76.2﹪ 54.5﹪ 35.2﹪ 43.9﹪ 65.9﹪ 61.9﹪ 53.7﹪ 43.9﹪ 24.6﹪ 0.5﹪
學校層級
國 小 77.8﹪ 42.7﹪ 28.5﹪ 40.1﹪ 60.4﹪ 69.3﹪ 55.7﹪ 48.6﹪ 20.3﹪ 0.7﹪
國 中 73.3﹪ 56.5﹪ 29.8﹪ 37.6﹪ 52.9﹪ 59.2﹪ 45.9﹪ 39.2﹪ 21.6﹪ 0.4﹪
學校規模
12 班(含)以下 73.3﹪ 60.0﹪ 30.7﹪ 36.0﹪ 74.7﹪ 73.3﹪ 54.7﹪ 48.0﹪ 24.0﹪ 1.3﹪
13-48 班 80.3﹪ 47.3﹪ 28.5﹪ 36.7﹪ 57.9﹪ 65.5﹪ 50.0﹪ 46.7﹪ 20.3﹪ 0.6﹪
49 班(含)以上 71.9﹪ 45.3﹪ 29.2﹪ 43.1﹪ 52.6﹪ 63.5﹪ 53.6﹪ 42.3﹪ 20.4﹪ 0.4﹪
學校地區
都市地區 75.9﹪ 45.8﹪ 29.7﹪ 39.6﹪ 54.2﹪ 64.3﹪ 52.9﹪ 42.8﹪ 21.1﹪ 0.4﹪
鄉鎮地區 77.2﹪ 53.3﹪ 25.7﹪ 40.7﹪ 62.3﹪ 66.5﹪ 51.5﹪ 52.7﹪ 21.0﹪ 1.2﹪
偏遠地區 74.5﹪ 48.9﹪ 34.0﹪ 29.8﹪ 74.5﹪ 74.5﹪ 44.7﹪ 40.4﹪ 17.0﹪ 0.0﹪
(二)學校創新經營動力來源之效果
本題旨在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填答者,其進行學校創新經營的動力來源之效果 差異情形,茲將統計結果分析如下:
1.不同背景人員之意見分析
(1)不同職務人員的意見:
表 6-17 的統計結果顯示,教師、主任或組長以及校長皆以「自我的使命感與成 就感」的勾選比例最高。其次,就勾選比例最高的前三個選項來看,在教師方面依 序有:自我的使命感與成就感、教師同儕的影響、提升學校競爭力;在主任或組長 方面依序有:自我的使命感與成就感、教師同儕的影響、校長領導;在校長方面依
序有:自我的使命感與成就感、提昇學校競爭力、校長領導。其之間有差異,且此 差異已達顯著水準。由此顯示,學校創新經營的動力來源,其效果因學校人員職務 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2)不同年資人員的意見:
表 6-17 的統計結果顯示,學校人員年資在 5 年(含)以下以勾選「提升學校競 爭力」的比例最高,「防範或解決問題」的勾選比例最低。6-10 年、11-15 年以及 16 年(含)以上則皆以「自我的使命感與成就感」的勾選比例最高,「防範或解決問題」
的勾選比例最低。其之間有差異,且此差異已達顯著水準。由此顯示,學校創新經 營的動力來源,其效果因學校人員年資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3)不同學歷人員的意見:
表 6-17 的統計結果顯示,不論學歷在大學(含)以下或是碩士(含)以上皆以
「自我的使命感與成就感」的勾選比例最高,「防範或解決問題」的勾選比例最低。
二者學校創新經營動力來源之效果,其間雖有差異,但未達顯著水準。由此顯示,
學校創新經營的動力來源,其效果不因學校人員學歷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2.不同背景學校之分析
(1)不同層級之學校:
表 6-17 的統計結果顯示,就勾選比例最高的前三個選項來看,國小方面依序 為:自我的使命感與成就感、校長領導、教師同儕的影響,國中方面依序為:自我 的使命感與成就感、提昇學校競爭力、校長領導。其之間有差異,且此差異已達極 顯著水準。由此顯示,學校創新經營的動力來源,其效果因學校層級的不同而有顯 著差異。
(2)不同規模之學校:
表 6-17 的統計結果顯示,就勾選比例最高的前三個選項來看,學校規模為 12 班(含)以下者依序為:自我的使命感與成就感、提昇學校競爭力、校長領導;13-48 班者依序為:自我的使命感與成就感、校長領導、提昇學校競爭力;49 班(含)以 上者依序為:自我的使命感與成就感、校長領導、教師同儕的影響。其之間有差異,
且此差異已達顯著水準。由此顯示,學校創新經營的動力來源,其效果因學校規模 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3)不同地區之學校:
表 6-17 的統計結果顯示,就勾選比例最高的前三個選項來看,學校地區為都市 地區者依序為:自我的使命感與成就感、校長領導、提昇學校競爭力;鄉鎮地區者 依序為:自我的使命感與成就感、校長領導、教師同儕的影響;偏遠地區者則依序
為:自我的使命感與成就感、校長領導、提昇學校競爭力。其間雖有差異,但未達 顯著水準。由此顯示,學校創新經營的動力來源,其效果不因學校地區的不同而有 顯著差異。
表 6-17 學校創新經營的動力來源之效果分析表(N=1,056)
選 項
變 項 類 別
自 我 的 使 命 感 與 成 就 感
提 昇 學 校 競 爭 力
政 策 法 令 的 規 定
學 校 擁 有 創 新 的 相 關 能 力 、 技 術 與 資源
校長 領導
教 師 同 儕 的 影 響
時代 潮流
家 長 或 學 生 的 期 待 或 需求
防 範 或 解 決 問
題 df χ2
職務
N 163 83 37 61 78 83 44 38 16 教 師
﹪ 27.0 13.8 6.1 10.1 12.9 13.8 7.3 6.3 2.7 N 116 43 22 38 73 33 29 20 5 主任或組長
﹪ 30.6 11.3 5.8 10.0 19.3 27.3 7.7 5.3 1.3
N 28 14 1 7 13 5 3 1 2
校 長
﹪ 37.8 18.9 1.4 9.5 17.6 4.1 4.1 1.4 2.7
16 27.845*
現職年資
N 80 56 18 39 57 37 16 26 7
5 年(含)以下
﹪ 23.8 26.7 5.4 11.6 17.0 11.0 4.8 7.7 2.1
N 74 21 12 21 46 31 21 16 6
6-10 年
﹪ 29.8 8.5 4.8 8.5 18.5 12.5 8.5 6.5 2.4
N 62 23 13 21 35 20 19 8 5
11-15 年
﹪ 30.1 11.2 6.3 10.2 17.0 9.7 9.2 3.9 2.4
N 91 40 17 25 26 33 20 9 5
16 年(含)以上
﹪ 34.2 15.0 6.4 8.4 9.8 12.4 7.5 3.4 1.9
24 36.783*
最高學歷
N 181 87 42 69 103 85 51 46 14 大學(含)以下
﹪ 26.7 12.8 6.2 10.2 15.2 12.5 7.5 6.8 2.1 N 126 53 18 37 61 36 25 13 9 碩士(含)以上
﹪ 33.3 24.0 4.8 9.8 16.1 9.5 6.6 3.4 2.4
8 12.164
學校層級
N 142 59 29 62 89 76 49 38 10
國 小
﹪ 25.6 10.6 5.2 11.2 16.1 13.7 8.8 6.9 1.8
N 165 81 31 44 75 45 27 21 13
國 中
﹪ 32.9 16.1 6.2 8.8 14.9 9.0 5.4 4.2 2.6
8 26.603***
學校規模
N 41 25 3 10 24 10 5 6 0
12 班(含)以下
﹪ 33.1 20.2 2.4 8.1 19.4 8.1 4.0 4.8 0.0
N 132 67 32 44 74 56 30 26 16
13-48 班
﹪ 27.7 14.0 6.7 9.2 15.5 11.7 6.3 5.5 3.4
N 124 48 25 52 66 55 41 27 7
49 班(含)以上
﹪ 29.5 10.5 5.5 11.4 14.5 12.1 9.0 5.9 1.5
16 27.219*
*P<.05 ***p<.001 (接下頁)
表 6-17 學校創新經營的動力來源之效果分析表(N=1,056)(續)
選 項
變 項 類 別
自 我 的 使 命 感 與 成 就 感
提 昇 學 校 競 爭 力
政 策 法 令 的 規 定
學 校 擁 有 創 新 的 相 關 能 力 、 技 術 與 資源
校長 領導
教 師 同 儕 的 影 響
時代 潮流
家 長 或 學 生 的 期 待 或 需求
防 範 或 解 決 問 題 df
學校地區
N 209 101 38 77 108 85 60 41 15
都市地區
﹪ 28.5 13.8 5.2 10.5 14.7 11.6 8.2 5.6 2.0
N 72 28 19 25 37 32 14 15 8
鄉鎮地區
﹪ 28.8 11.2 7.6 10.0 14.8 12.8 5.6 6.0 3.2
N 26 11 3 4 19 4 2 3 0
偏遠地區
﹪ 36.1 15.3 4.2 5.6 26.4 5.6 2.8 4.2 0.0
16 21.751 χ2
*P<.05 ***p<.001
二、學校創新經營的內涵
本題旨在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填答者,其對於學校創新經營的焦點部分之意見 差異情形,茲將統計結果分析如下:
1.不同背景人員之意見分析
(1)不同職務人員的意見:
由表 6-18 可知,教師、主任或組長以及校長皆以「教學創新」的勾選比例最高。
其次,超過該項職務類別總人數一半比例所勾選的選項,在教師方面依序有:教學 創新、環境設備創新、學校活動創新、學校人員知識與技能的創新、行政管理創新;
在主任或組長方面依序有:教學創新、學校活動創新、學校人員知識與技能的創新、
行政管理創新、環境設備創新;在校長方面依序有:教學創新、學校活動創新、行 政管理創新、環境設備創新、學校人員知識與技能的創新、組織文化創新。由此顯 示,從超過一半比例的勾選項目數來看,校長多於主任或組長或老師,同時就各選 項的勾選比例而言,校長亦明顯地較主任或組長、教師來得高。
(2)不同年資人員的意見:
由表 6-18 可知,整體而言,學校人員年資在 5 年(含)以下、6-10 年、11-15 年以及 16 年(含)以上者,皆以「教學創新」的勾選比例最高。其次,就勾選比例 來看,勾選比例未達五成的選項,四者皆為組織文化創新與社會資源運用創新。
(3)不同學歷人員的意見:
由表 6-18 可知,不論學歷在大學(含)以下或是碩士(含)以上皆以「教學創
新」的勾選比例最高,「社會資源運用創新」的勾選比例最低。其次,二者勾選比例 最高的前三個選項皆為:教學創新、學校活動創新、環境設備創新。另外,從勾選 比例來看,學歷為碩士(含)以上者的勾選比例皆較大學(含)以下者高。
2.不同背景學校之分析
(1)不同層級之學校:
由表 6-18 可知,國小與國中皆以「教學創新」的勾選比例最高,「社會資源運 用創新」的勾選比例最低。另外,就勾選比例來看,國小方面依序為:教學創新、
環境設備創新、學校活動創新、學校人員知識與技能的創新、行政管理創新、組織 文化創新、社會資源運用創新。國中方面依序為:教學創新、學校活動創新、環境 設備創新、行政管理創新、學校人員知識與技能的創新、組織文化創新、社會資源 運用創新。
(2)不同規模之學校:
由表 6-18 可知,學校規模為 12 班(含)以下、13-48 班、49 班(含)以上三 者皆以「教學創新」的勾選比例最高,「社會資源運用創新」的勾選比例最低。另外,
就勾選比例最高的前三個選項來看,學校規模在 12 班(含)以下者依序為:教學創 新、學校活動創新、學校人員知識與技能的創新;13-48 班者依序為:教學創新、
環境設備創新、學校人員知識與技能的創新;49 班(含)以上者依序為:教學創新、
環境設備創新、學校活動創新。
(3)不同地區之學校:
由表 6-18 可知,學校地區為都市地區、鄉鎮地區、偏遠地區三者皆以「教學創 新」的勾選比例最高。另外,超過該項類別總人數一半比例所勾選的選項,在都市 地區依序有:教學創新、環境設備創新、學校活動創新、學校人員知識與技能的創 新、行政管理創新;在鄉鎮地區方面依序有:教學創新、環境設備創新、學校活動 創新、行政管理創新、學校人員知識與技能的創新;在偏遠地區依序有:教學創新、
學校人員知識與技能的創新、學校活動創新。由上顯示,都市地區與鄉鎮地區的勾 選情形較為類似,二者超過一半比例的勾選項目數皆較偏遠地區多,多出的項目為 環境設備創新與行政管理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