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注意力焦點對初學網球正手拍擊球技能的影響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注意力焦點對初學網球正手拍擊球技能的影響 "

Copied!
7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 碩士學位論文

指導教授:陳秀惠 博士

注意力焦點對初學網球正手拍擊球技能的影響

研究生:陳姿穎 撰

中華民國一Ο八年七月

(2)
(3)

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 碩士學位論文

注意力焦點對初學網球正手拍擊球技能的影響

研究生:陳姿穎 撰 指導教授:陳秀惠 博士

中華民國一Ο八年七月

(4)
(5)
(6)

謝 誌

隨著時間悄悄的流逝,轉眼間發現自己在台東這片土地上生活五年半了,很 高興在這期間認識了許多朋友與老師,也受到了許多的幫助。

還記得在碩一時,為了選擇研究方向困擾了整整一個學期,看著其他同學都 已經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及問題,讓自己的焦慮感又增加。直到,因修習運動技 能學習專題研究,課堂上老師講述了有關注意力焦點的相關理論及研究後,發現 是一個有趣的議題,就與老師進行討論,就這樣我的研究方向因為老師的一堂課 而確定。撰寫論文的過程,因為文獻大多源自於國外,在閱讀上花許多時間,雖 然痛苦但在閱讀完每一篇文獻後都會得到成就感,透過與老師反覆的討論後終於 將前三章寫完。而在實驗過程中,受到許多人的幫忙,才能順利完成實驗。

最後,首先要感謝我的家人,沒有他們的支持可能到現在可能還無法完成碩 士的學歷。再者,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沒有老師的幫忙及提點,可能到現在我 還不知道自己要做甚麼。未來,也希望能夠用自己所學的專業,運用在教學上。

陳姿穎 謹致 中華民國 108 年 7 月

(7)

I

注意力焦點對初學網球正手拍擊球技能的影響

研究生:陳姿穎 指導教授:陳秀惠 日期:2019 年 7 月

摘要

目的:本研究探討注意力焦點對於初學者學習網球正手拍技能的影響。方法:

以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共 18 位大學生且未曾接觸過網球技能者為研究對象。

先進行動作統一教學,再以前測的成績進行帄衡分組,分為外在注意力焦點組與 內在注意力焦點組,每組 5 男 4 女共 9 位學生,經過八回合,每回合 100 球的練 習後,接著進行後測與保留測。進行測驗時利用攝影機記錄落點及動作。本研究 會將參與者的動作結果及動作表現的評分,再將所有參與者的資料建檔並校正資 料的正確性。以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考驗不同組別於不同測驗間的差異。

結果:結果表現的部分兩組經八回合練習後皆有進步的趨勢,組別效果未達顯著 差異,組別與測驗也沒有交互作用,兩組間也未達單純主要效果;動作表現的部 分兩組經八回合練習,在總分的部分皆未發現顯著效果。在分項動作表現上,僅 在引拍動作的帄均分數有顯著的進步,其他檢驗皆未達顯著。

關鍵詞:注意力焦點、技能學習、網球正手拍

(8)

II

Effect of attention focus on learning the forehand stroke of tennis

Student:Zih-Ying Chen Advisor:Hsiu-Hui Chen July,2019 Abstract

Purpose:This study explores the effect of attention focus on beginners' learning tennis forehand skills. Method:The study was conducted with 18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Taitung University who had not been

exposed to tennis skills. After, the action unified teaching, the participants had pretest then were divided into external focus group and internal focus group within each 5 males and 4 female. Each group of nine students and similar score on pre test. The participants had, eight rounds of 100-ball practice, followed by a post-test and retention test. The location of ball landing and the motion of stroke in tests were recorded for analysis. Mixed design ANONVAs were conducted and the significant level wrer set as a=.05. Resul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groups had a trend of progress on outcome performance after eight rounds of practice.However,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group and interaction. For the movement performance, no significant effects were found in the totaled scores. Score of sub-action showed significant effect of tests on the lead action which reached a significant level.No other effect was found in the sub-action.

Key words:internal and external focus of attention , motor skill learning , fore-hand storke of tennis.

(9)

III

目 次

中文摘要 ……… Ⅰ 英文摘要 ……… Ⅱ 目次 ……… Ⅲ 表次 ……… Ⅴ 圖次 ……… Ⅵ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操作型定義………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網球運動的介紹與技術……… 7

第二節 運動技能學習理論……… 20

第三節 注意力焦點理論……… 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一節 實驗架構……… 35

第二節 參與者……… 35

第三節 實驗操作……… 36

第四節 實驗器材與佈置……… 37

第五節 實驗流程……… 38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0

第四章 結果

第一節 結果表現……… 43

第二節 動作表現……… 45

(10)

IV

第五章 討論與結論

第一節 討論……… 53 第二節 結論……… 54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 55 英文部分 ……… 58

附件

附件一 評分員簡歷……… 61 附件二 實驗參與者頇知及同意書……… 62 附件三 動作結果分數紀錄表……… 63

(11)

V

表 次

表 1-3-1 動作評分量表……… 6

表 2-1-1 網球正手擊球動作要領……… 12

表 3-4-1 實驗器材……… 37

表 3-5-1 注意力焦點指導語回饋……… 40

表 3-6-1 動作評分標準表……… 41

表 3-6-2 評分者間信度……… 41

表 3-6-3 評分者內信度……… 42

表 4-1-1 不同組別於不同測驗中結果表現帄均分數描述統計表……… 43

表 4-1-2 不同組別於不同測驗中結果表現帄均分數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43

表 4-1-3 不同組別於不同測驗中結果表現分數標準差描述統計表……… 44

表 4-1-4 不同組別於不同測驗中結果表現分數標準差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44 表 4-2-5 不同組別於不同測驗中動作表現帄均分數描述統計表……… 45

表 4-2-6 不同組別於不同測驗中動作表現帄均分數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45

表 4-2-7 不同組別於不同測驗中動作表現分數標準差描述統計表……… 46

表 4-2-8 不同組別於不同測驗中動作分數標準差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46

表 4-2-9 不同組別於不同測驗中引拍動作表現帄均分數描述統計表………… 47

表 4-2-10 不同組別於不同測驗中引拍動作帄均分數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47 表 4-2-11 不同組別於不同測驗中引拍動作表現分數標準差描述統計表…… 48

表 4-2-12 不同組別於不同測驗中引拍動作分數標準差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48 表 4-2-13 不同組別於不同測驗中擊球動作表現帄均分數描述統計表……… 49

表 4-2-14 不同組別於不同測驗中擊球動作帄均分數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49 表 4-2-15 不同組別於不同測驗中擊球動作表現分數標準差描述統計表…… 50

表 4-2-16 不同組別於不同測驗中擊球動作分數標準差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50 表 4-2-17 不同組別於不同測驗中跟進動作表現帄均分數描述統計表……… 51

表 4-2-18 不同組別於不同測驗中跟進動作帄均分數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51 表 4-2-19 不同組別於不同測驗中跟進動作表現分數標準差描述統計表…… 52 表 4-2-20 不同組別於不同測驗中跟進動作分數標準差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52

(12)

VI

圖 次

圖 1-3-1 落點配置圖 ……… 5

圖 2-2-1 網球握拍方式 ……… 9

圖 2-1-2 正手擊球分解動作 ……… 14

圖 2-1-3 反手擊球分解動作 ……… 15

圖 2-1-4 發球分解動作 ……… 16

圖 2-1-5 正手截擊分解動作……… 17

圖 2-1-6 反手截擊分解動作……… 18

圖 2-2-1 Schimidt 訊息處理的三階段模式(引自林清和,2006,p203)…… 21

圖 2-2-2 Adoms 閉鎖環理論(引自林清和,2006,p305)……… 23

圖 2-2-3 Schmidt 動作基模理論(引自林清和,2006,p.307)……… 24

圖 2-2-4Fitts 三階段模式(修改自謝宗諭,2010) ……… 25

圖 2-3-1 注意力四種基本型態圖(引自 Nideffer,1976)……… 30

圖 2-3-2 OPTIMAL 理論(引自 Wulf & Lewthwaite,2016)……… 34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 35

圖 3-3-1 實驗佈置圖 ……… 36

圖 3-5-1 實驗流程圖 ……… 38

(13)

1

第壹章 緒論

本章分成四小節,分別為研究背景、研究目的與問題、名詞解釋、研究範圍 與限制進行說明。

第一節 研究背景

人的一生就是經過不斷練習與學習,習得某些事情或技能。所以學習就是人 類最基本的要件,像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也是透過學習來學會的。例:開車、溝 通技巧、走路、騎腳踏車、語言、煮飯…。心理學家將學習定義是經由練習和經 驗來使行為可以產生持久改變的歷程和結果(張春興,1989)。雖然運動學習也 是屬於學習的一環,但較為複雜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在產生動作行為時會使用到肌 肉與關節之間的控制。

現今為了提升動作表現,許多新興的理論和方法運用在運動訓練與實證研究 中,注意力焦點是近年來被廣泛應用在動作技能訓練與指導的策略之一。(林雙 如、林靜兒,2016)。

Nideffer (1976) 提出注意力可分為寬度(direction) 及方向(width)兩個 向度,寬度又可分為「寬」、「窄」;方向則分為「外在」、「內在」。Nideffer (1976) 認為學習者或選手在進行某項運動技能時,應適時在這四個向度內進行轉換,能 夠帶來更佳的運動表現。

Maddox , Wulf & Wright(1999)就以初學者學習網球反手拍介入內、外在注 意力焦點的指導語;Freudenheim, Wulf ,Madureira, Pasetto and Corrêal(2010) 以 40 名體育學系學生但未游泳專長者介入注意力焦點的指導與對於是否能提升 游泳速度進行探討,根據以上兩個實驗分別針對開放式技能與閉鎖式技能介入不 同注意力焦點的指導的結果顯示,外在注意力焦點組對於動作技能與速度皆優於 內在注意力焦點組。過去的文獻大多以外顯結果來評斷內外注意力焦點的效果 例: Maddox , Wulf & Wright (1999) 針對網球反手拍擊球的研究、Wulf, McConnel, Gartner, & Schwarz (2002) 針對排球發球及足球射門、 (Wulf.G、

McNevin、Fuchs、Ritter,Toole (2000) 針對高爾夫揮桿的研究、 (Brooke

(14)

2

Castaneda and Rob Gray (2007) 針對棒球打擊的研究,較少探討動作表現的問 題。對於動作表現高度要求的運動技能項目例:吳依凡(2017)跆拳道-品勢前踢 動作的研究,介入不同注意力焦點訓練是否可行的研究不多。其中,吳依凡(2017) 針對跆拳道品勢前踢動作介入內、外在注意力焦點的訓練,根據這類研究結果,

外在注意力焦點組也優於內在注意力焦點組。

然而,以研究者本身學習網球的經驗,教練在初學階段的指導上會特別強調 動作的流暢與正確性,故對於學習網球正手擊球這項全身性動作技能的注意力焦 點與學習效果的關聯還有待探討。

網球正手擊球除了將球回擊至對方場地內外,還必頇能夠利用全身開放動力 鏈產生力量,結合揮拍時的轉動慣量,才能擊出強而有力的回擊。因此,許多教 練在指導初學者時,會特別強調正確合理的揮拍動作,其次才是擊球的時空間的 控制(劉文娟、崔建強、董保健,2008;Kibler & Van der Meer,2001;)。目前 針對動作表現的相關文獻較為缺乏,加上以前接觸網球學習經驗時教練對於動作 的要求,因此本研究針對網球正手擊球技能的結果表現外更增加了動作表現。研 究者根據 Wulf (2000) 的實驗將指導語分為擊球前與擊球後,結果發現外在組 與內在組將注意力放置擊球前後對於動作表現上並未有明顯的差異。由於 Wulf 將指導語分成擊球前後,未針對正拍擊球動作設計指導語,因此本研究將針對網 球正手擊球動作設計相對應的指導語並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為引拍動作,強調 身體之間的協調;第二個為擊球動作,強調身體與球之間的協調。第三個為跟進 動作,強調擊球後身體之間的協調,探討內外在注意力焦點的指導語對於動作表 現上是否有差異性。

(15)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根據研究背景,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注意力焦點對於網球正手拍的結果表現 及動作型態之影響。

根據研究目的,提出問題:

(一)內外注意力焦點的練習,對學習網球正手拍擊球技能中結果表現的得分 之影響是否有所差異?

(二)內外注意力焦點的練習,對學習網球正手拍擊球技能中動作表現的得分 之影響是否有所差異?

(三)不同組別注意力焦點的練習,對學習網球正手拍擊球技能的結果表現的 穩定性之影響是否有所差異?

(四)不同組別注意力焦點的練習,對學習網球正手拍擊球技能的動作表現穩 定性之影響是否有所差異?

根據研究問題,進行假設:

(一)內外注意力焦點的練習,對於學習網球正手拍擊球技能中結果表現的得 分之影響有差異。

(二)內外注意力焦點的練習,對於學習網球正手拍擊球技能中動作表現的得 分之影響有差異。

(三)不同組別注意力焦點的練習,對學習網球正手拍擊球技能中結果表現的 穩定性之影響有差異。

(四)不同組別注意力焦點的練習,對學習網球正手拍擊球技能中動作結果的 穩定性之影響有差異。

(16)

4

第三節名詞操作型定義

一、注意力焦點的指導

本研究依據注意力焦點的理論,針對注意力焦點的指導對於學習網球正手拍 的效益,將注意力焦點分為內外兩組,以下為兩組的定義與說明:

(一)外在注意力焦點組

外在注意力焦點是指將注意力放在身體以外的事物上。本研究以口頭指導語 引導執行網球正手拍擊球動作時的注意力焦點,將指導語分為三個部分,第一 個為引拍動作,第二個為擊球動作,第三個為跟進動作,詳細的引導內容於以 下敘述之:

1. 向右轉,前踩一步

2. 球拍像丟保齡球一樣,揮向左上方 3. 在右前方擊到球,接住球拍

(二)內在注意力焦點組

內在注意力焦點是指將注意力放在身體上。本研究以口頭指導語引導執行擊 球時的內在注意力焦點,將指導語同樣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為引拍動作,第 二個為擊球動作,第三個為跟進動作,詳細的引導內容於以下敘述之:

1. 身體向右轉,左腳前踩一步

2. 手握球拍向丟保齡球一樣,揮向左上方 3. 在身體右前方擊到球,左手接住球拍 二、網球正手擊球技能

正手擊球在比賽中較常出現的擊球方式,也是在比賽中當作攻擊的技術 之一。網球正拍擊球技術的動力鏈,最大的動力源自於腿部與軀幹。通常學 習者初次接觸網球都先從正手拍開始學習,因為對於初學者使用慣用手擊球 較容易上手。而網球正手擊球的動作,大致可以分成四個階段(詳見圖 2-1-2):

1. 預備動作:雙腳與肩同寬,雙膝微屈呈半蹲狀,重心放在前腳掌。雙手

(17)

5

持拍,右手輕握拍柄,左手扶於拍頸,拍頭向上。

2. 引拍動作:雙肩向右轉 90 度,右手肘微屈,球拍向後拉,拍頭微朝上並 指向後場,左腳向右前方踏出,非握拍手指向來球。

3. 擊球動作:膝到腰之間左腳前方擊球,球拍向前向上揮。眼睛盯著球,

雙肩向左轉 90 度,肩膀與球網帄行。

4. 跟進動作

球離開球拍後,揮向左肩上。左手接住球拍,恢復預備姿勢。在本研究 以結果表現和動作表現進行量化。

(一)結果表現

學習正手擊球的重點,是要將球打進對方的場區,在結果表現上應該要有相 當的速度以及準確性,要求學習者要有一定的準確性。所以結果表現的操作性 定義是指在測驗或練習時,參與者站在網球底線中間的位置,以正手拍將球擊 中目標區,落點配置圖 1-3-1 中的數字為每個落點的相對分數,分別有 1、2、

3、4、5 分,數字越大表現越好。

圖 1-3-1 落點配置圖 (二)動作表現

根據動作結果的定義,若要有好的擊球表現,必頇要能夠協調全身的力量去 發力並結合球拍的力量進行擊球。因此,要有效率的擊球,利用動力鏈的方式 能夠達到更好的表現,所以在發起動力鏈進行擊球時,有一定的順序,適當的 高度擊球與身體和球拍之間的協調,這些會影響網球正手擊球的動作型態,本 研究的動作表現之操作行定義,是根據網球正手擊球的動作要點,以引拍動作、

(18)

6

擊球動作、跟進動作製作一個評分表,利用此評分表的方式評斷參與者動作表 現的優劣,分數越高動作表現越好。動作標準評分量表請(參閱表 1-3-1)。

表 1-3-1 動作評分量表

動作標準 評分標準

拉拍動作 1.雙肩向右轉 90 度

2.左腳向右前方踏出,非握拍手指向 來球

3 分:全部達到標準,

動作流暢 2 分:全部達到標準,

動作不流暢 1 分;其中一項未達到 0 分:全部未達到 擊球動作 1.膝到腰之間左腳前方擊球

2.球拍向前向上揮

跟進動作 1.球離開球拍後,揮向左肩上 2.左手接住球拍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以大學生為參與者,且並未接觸過網球此項運動,探討內外在注意力 焦點指導對於網球正手拍的動作結果與動作表現的影響。

(19)

7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分為三個部份來進行文獻探討,第一節為網球運動的介紹與技術,闡釋 網球學習的基礎概念;第二節運動技能學習理論,說明運動技能相關的基礎概念;

第三節注意力焦點理論,說明注意力焦點對於動作學習的影響。

第一節 網球運動的介紹與技術 一、 網球起源與規則

網球起源多數認同最早應為十三世紀法國貴族與傳教士在修道院中的庭院 或迴廊所進行以手擊球的遊戲「Jeu de paume」(教育部,2009)。直到十五世紀 後就不以手擊球,改以木板球拍打球,於十六~十七世紀開始使用穿弦的球拍,

這種球類運動則流行於法國當時的王侯、貴族間(渡邊功,1992),也是網球運動 最興盛的時期,光是在巴黎市就建造了將近 250 面場地,由此可知參與的人口是 越來越多,也因為盛行這項運動而衍伸賭博的行為,因此使的這項運動不得在公 共場合出現,只限制在宮廷與貴族才可進行(教育部,2009)。1873 年,溫格惠 爾德少校出版一本有關「Jeu de paume」遊戲的書,除了訂定計分的規則外,也 將網球場大小也進行改進。但真正的網球是在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所發起的,將網 球由室內的大廳改至室外草地上進行,因而有草地網球之稱。「Lawn tennis」的 Lawn 就是只草坪的意思,tennis 則源於法文「Tenez」有比賽之意。1875 年才 有比賽規定的制定。1877 年 7 月英國舉辦了第一屆溫布頓網球錦標賽。隨著時 間的流逝,網球場的規劃也逐漸改變(渡邊功,1992;教育部,2009)。1881 年 成立了第一個全國性網球協會,也是美國發展網球運動的開始。1884 年舉辦溫 布頓首屆女子網球單打比賽(應勝遠、王加強、錢宏穎、周海雄,2003)。19 世 紀~20 世紀中期網球已進入了初步發展的階段,許多國家和地區組織了網球協會,

並且定期舉辦比賽(王捷,2010)。在網球賽制中大致可分為單打、雙打、混雙、

團體賽這四種類型。網球的比賽制度可分為三盤兩勝、五盤三勝(中華民國網球 協會),會根據主辦單位的決定比賽制度。而在台灣的網球比賽中,分為公開組、

(20)

8

青少年組、壯年組、長青組等,讓各年齡層都能夠參與網球這項運動賽事中。以 下針對網球比賽規則中,盤、局、分、等決定勝負的單位之計算方式進行詳細的 介紹:

(一)盤(SET)

盤的計算有多種,最常見的是領先盤和決勝盤兩種。每一種在使用前必頇事 先宣佈,尤其決勝盤更必頇說明最終一盤是選用決勝盤或是領先盤(中華民國網 球協會)。

1. 領先盤;某方先贏得 6 局或 5 帄後領先差距 2 局則贏得該盤(中華民國網 球協會)。

2. 決勝盤:某方先贏得 6 局且領先對手差距 2 局則贏得該盤,若雙方達到局 數 6 帄時,必頇進行決勝局來判定該盤的勝負(中華民國網球協會)。

(二)局(GAME)

局的計分方式可分為「標準局」、「決勝局」。

1. 標準局:標準局的呼叫,以發球者的分數先叫,然後接球者的分數每局四分,

40-40 時為 Deuce,某一方頇連贏兩分才能拿下一局(中華民國網球協會)。

2. 決勝局:指的是搶七,決勝局以 0.1.2.3……呼叫,某一方頇贏的 7 分且有 2 分差距者就算贏此局且拿下此盤的勝利(教育部,2009;中華民國網球協 會)。

(三)得分

一局中的得分計算方式:0 分-Love、1 分-15(Fifteen)、2 分-30(Thirty)、

3 分-40(Forty)、4 分-拿下此局(Game)在比賽中,不論該局領先或落後,裁判在 念比數時,會先從發球方的分數開始念,例如:15(發球方)-0(接發球方) (教育 部,2009)。若雙方的比數為 3(40)-3(40)時,稱"Deuce",也就是說要連拿兩顆 球才能贏的此局, 在"Deuce"後首先贏得分數的選手裁判會念"Advantage",若 其續贏得次一分則呼叫"Game"(中華民國網球協會)。

(四)換場

(21)

9

雙方球員應在每盤的單數局終了後換邊,如盤末時之總局數和為偶數時,不 必換邊,需等到下一盤之第一局終了後始可換邊。決勝局時雙方球員必頇在每隔

"6 分"後換邊(中華民國網球協會)。另外只有第一局換場時不得休息,其餘奇數 局皆可有 90 秒的休息時間(教育部,2009)。

規則與制度為甚麼會與網球的動作技術有關聯呢?因為網球是屬於一項競賽 型的運動,簡單來說就是在比賽場上會分出勝負,雖然我們只要懂得網球競賽中 的規則即可進行比賽,但要獲得勝利,應該找尋最有效率的動作型態來達到最佳 化的比賽狀況,也能避免因動作的型態所造成的傷害。所以我們可以得知網球的 規則與動作型態是有相互關聯的,接下會針對網球動作技術更進一步的探討。

二、 網球動作技術

網球動作大致可分為正手拍、反手拍、發球、截擊、接發球、高壓扣殺等類 型,在比賽當中不同的戰術應用中扮演重要角色,這些擊球方式將影響選手的比 賽勝負(董龍、謝鎮偉、林清山,2012)。而握拍方式有可以分成大陸式、東方式、

半西方式、西方式(如圖 2-1-1)。不同的握拍方式對於擊球的性質也不相同。

圖 2-1-1 網球握拍方式

採取大陸式的握拍方式對於發球與截擊上能帶來優勢,只是會造成擊球的速 度較慢;西方式的握拍方法,有利於打出高旋轉的上旋球,但防孚的範圍小且不 好處理低球;東方式的握拍方式,是結合了大陸式及西方式的優點,此握法能輕 易打出帄擊球、旋球、消球,適合回擊各種球路,所以對初學者來說是較適合的

(22)

10

一種握拍方式;半西方式的握拍方法,能輕易打出快速上旋球,但此種握法適合 回擊高於腰部的球,防孚範圍也比東方式握法還要窄(教育部,2008)。本研究在 進行網球正手擊球前的握拍方式,會採用東方式握法,此種握法適合初學者,因 此採用此方法來進行教學。

(一)正手拍擊球:

羅志勇、馬上鈞、馬上閔(2011)指出在網球各項基本技術中,上旋擊球是 運用最多的一種擊球方式,而正手拍為主要攻擊的技術,因此掌握住正手拍上旋 擊球技術後加以運用往往可以使在比賽得分上取得優勢,進而控制整場比賽的節 奏。使用正手上旋球,除了球速快以外,穩定性也較高,所以在進攻時較常被使 用。若在比賽場上能有良好的正手回擊,會讓對手產生威脅性,因此成為獲勝的 關鍵。所以正手拍是最基本的技術也是獲勝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現今的網壇已經 是強力網球的時代(Bod,1998),選手的技術也越來越精進,不論正拍或反拍都已 經能夠當作攻擊武器來得分。

網球是屬於一項開放式動力鏈的運動。以動力鏈的觀點認為身體的每個部分都 非常重要的,其中包含了軀幹、手部(腕、臂、肩)與腿部。網球正拍擊球技術的 動力鏈,最大的動力源自於腿部與軀幹(Kibler, 1995; Schönborn, 1999)。在 擊球時的蹬地和轉動的力量主要來自於同一條腿,若為右手持拍的球員,採開放式站 位則以右腿為主動腿完成蹬地動作,使上半身更好的轉動。所以在進行正拍擊球時,

從全身肢段的協調始於地面對腳的反作用力,並且止於揮拍擊球之後,目的在於 使手和球拍在最佳的位置以最佳的速度將球回擊過網(Kibler & VanderMeer,

2001) 。有效地利用身體各個部位所產生的力量,產生球拍速度相加之和 (劉文 娟、崔建強、董保健,2008)。在擊球時使用動力鏈,會因為個體的不同(身高、

體重、年齡等…)對於擊球點的位置也不同,所以當我們啟用動力鏈,要讓學習 者維持擊球點跟重心腳之間有適當的相對位置,經過不斷的練習,習慣以動力鏈 擊球的方式,達到球速提升的效果。而要使初學者能夠有效率的擊球,首先要了 解擊球的高度,最佳的擊球點有兩處,第一個為球反彈到腰部位置以及反彈的頂

(23)

11

點降下的位置,初學者常犯的錯誤是把擊球點放在腰部以上或是膝蓋以下的位置,

導致擊球的效果不彰;接下來要了解擊球的位置,最佳的擊球位置是在前導腳並 於腰和膝之間擊到球,才能夠使揮拍速度達到最快,讓球速增加以及旋轉,初學 者常犯的錯誤會把擊球的位置放在身體的側面而導致下半身處於不穩定的狀態,

無法利用自身體重使力;最後,要增加球的質量不能只依靠上半身的力量,除了 會造成受傷外也會使球的質量受到影響,所以利用腰部的力量帶動腿部能夠增加 球的速度,初學者通常在擊球時大多都靠手臂進行擊球,使球的高度、速度較為 不佳的狀態,指導者可以引導學習者想像用右邊的髖骨擊球,來改善手臂擊球的 問題,利用腰部的旋轉帶動腿部與手部的力量將球送出(中本圭,2018)。陳佳郁 (2017)以網球正手拍動作透過主成分的分析將全身的 12 個關節共 36 維的資料縮 減至 4-5 個成分,來解釋 75%以上的動作變異。第一成分是指上半身的前後動作,

也就是在進行網球正手拍的轉身拉拍到揮拍的動作;第二成份為維持帄衡的動作,

是指非慣用手的左右揮動動作;第三成份,應屬與第一成份的連帶動作,指慣用 手的手腕左右動作;第四成份與第五成份,指下肢與身體右半邊肢段上下的動作,

對於初學者在學習正手擊球動作不論在環境或是距離的不同,在基本協調型態是 相似的。網球正手擊球在比賽中是常見的技術,也是初學者剛接觸網球時會先學 習的一項技術,透過以上的文獻,可以了解網球正手擊球的力量運用方式以及動 作的型態。

(24)

12

以下的表格為不同網球正手擊球動作要領(表 2-1-1) 表 2-1-1 網球正手擊球動作要領 作者 正手擊球技術

莊建民(1981) 一、拉拍:腰和肩把球拍拉向後方,手臂緊貼上身,留意球 拍在後方的位置,將重心放在右腳,用左手前伸保持身 體帄衡。

二、向前揮動:球拍的揮動盡量與地面帄行,將重心從右腳 移向左腳進行擊球,同時慢慢扭轉腰部。擊中球後,應 朝該球飛去的方向,和地面保持帄行把球拍繼續向前揮 送,直到手臂伸直為止。

三、揮送動作:手臂完全伸直後,向左肩上帶左手接住球拍。

應勝遠、

王加強、

錢宏穎、

周海雄(2003)

一、準備姿勢:面對球網,雙腳與肩同寬,重心稍前移落在 前腳掌上,左手扶拍頸,拍面與地面垂直拍頭指向對方,

注意來球做好擊球準備。

二、後擺引拍:快速向後引拍,持拍的手臂放鬆向後向上拉 拍,球拍指向球拍後方,拍底正對球網,轉動雙肩,重 心後移,左腳前踏,左肩對網,左手要隨側身轉體而指 向前面的來球。

三、揮拍擊球:轉動身體,用力蹬腿,以肩關節為軸,手腕 固定,在左腳右側前方與腰齊高的高度擊球。

四、隨揮跟進:球觸拍後,揮拍沿著球飛行的方向前送,重 心前移落在左腳上,身體轉向球網,拍頭隨著慣性揮到 左肩的前上方,左手扶住拍頸,恢復準備姿勢。

楊寧(2004) 一、準備姿勢:身體面對球網,雙腳開立,略比肩寬,膝部 放鬆,上身稍向前傾,重心放在腳尖上。右手輕握拍柄,

左手扶住球拍,球拍置於肚臍與胸的高度之間。

二、後擺動作:轉動雙肩,球拍向後拉開,重心後移,左腳 前踏,左肩對網,左腳與底線約成 45 度角,右腳與底線 帄行。左臂屈肘前身協助轉體與身體帄衡。

三、前揮:向前揮拍時,球拍應不低於手腕的高度並且盡可 能水帄地揮拍,提高穩定性。

四、擊球:以肩關節為軸,手腕固定,用大臂帶動小臂、手

(25)

13

腕及球拍進行擊球。

五、隨揮:隨揮後,下巴或右臉頰能貼到右肩,動作結束後 回復成準備姿勢

穏瑞傑(2004) 一、準備姿勢: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身體前傾雙膝為屈,

重心落在前腳掌上,右手握拍,左手輕托拍頸,拍面 垂直地面並指向對方。

一、拉拍動作:轉髖的同時轉動雙肩,帶動球拍向後引,

肘關節彎曲並抬起,左手向前伸出,保持身體帄衡 二、擊球動作:拍子後擺向前揮動,借助轉髖和腰的快速

扭轉,利用離心力大力擺動身體,並立即揮出球拍。左 腳尖的前方擊球

三、隨揮動作:擊球後,球拍沿著球飛行的方向繼續向上揮 動,肘關節向上方跟進前伸,轉體動作也由後擺時的側 身對網到擊完球正面對網,拍子隨輝至肩上方結束,恢 復成準備姿勢。

教育部(2009) 一、準備動作: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膝微屈呈半蹲狀,

重心放在前腳掌。雙手持拍,右手輕握拍柄,左手扶 於拍頸,拍頭向上。

二、轉身拉拍動作:雙肩向右轉 90 度,右手肘微屈,球拍 向後拉,拍頭微朝上並指向後場,左腳向右前方踏出,

非握拍手指向來球。

三、擊球動作:膝到腰之間左腳前方擊球,球拍向前向上 揮。眼睛盯著球,雙肩向左轉 90 度,肩膀與球網行。

四、跟進動作:球離開球拍後,揮向左肩上。左手接住球 拍,恢復預備姿勢。

王捷(2010) 一、準備姿勢:雙腳開立,面對來求,注視對方擊球來判斷 球速及方向。重心放在前腳掌,拍子放在中央,方便揮 拍。

二、後擺:可自行選擇球拍從上往下、弧線、從下往上後擺,

身體重心要低,動作要迅速,用持拍手引導肩的轉動,

將拍子引到略超過肩膀的高度,當球過來時,構成一個 自然的弧形。

三、擊球:拍頭降低,將球向上擊打。轉肩,並在肩和膝之

(26)

14

間的高度擊球

四、隨揮:隨揮球拍到另一側肩,身體正對前方,向前帶動 你的後腳,保持身體帄衡,恢復準備姿勢

神谷勝則 (2012)

一、重心位置在肚臍下方,重心腳踩好

二、讓重心腳產生的力量由手臂傳到球拍,進行運動連鎖 三、讓下半身到上半身的肌肉與關節流暢的活動

四、擊打時,拍面與球的飛行方向一致

五、朝球預計打出的方向做出流暢的隨球動作

六、徹底揮拍之後,保持身體帄衡並接續下一個動作 Feel

tennis(2014)

一、握拍:半西方式握把,穩定可靠的正手擊球 二、準備動作:想像自己正在移動

三、拉拍:身體轉向側面,右手基本上放在球拍上,球拍面 與非慣用手指向側面,手腕低於肩膀高度,手臂略彎曲 四、掉落:讓球拍掉落,利用重力幫助加速球拍

五、加速:球拍開始加速或手臂開始向前移動時先滯後一 點,然後臀部先向左旋轉 90 度,手臂再跟進

六、Swing 路徑:擊球時,像丟保齡球一樣的向前推進 七、聯繫與擴展:擊球後,手臂自然向前延伸至目標的方向 八、跟進:擊到球後,球拍順勢向左肩上揮左手接住球拍 根據以上關於正手擊球的技術,大致統整出網球正手擊球分為準備動作、引拍動 作、擊球動作、跟進動作這四個部分。

圖 2-1-2 正手擊球分解動作

(27)

15

(二)反手拍擊球:

網球基本技術反手拍的是比賽中重要的角色之一,與正手拍不同的地方在於 反手拍是使用非慣用邊進行擊球的一項技術。反手拍可分為單手及雙手,單手反 拍就是僅用持球手反手擊球,控制的範圍大,便於偽裝放小球,但穩定性較雙反 差(邱豐傑、李鑑芸,2009)。雙手反拍是利用另一隻手輔助持拍手反手擊球,一 般比單手反拍產生更大的力量,穩定性好,但需要更精密的步伐配合(詹建人,

2012)。

網球反手拍的動作型態可分為以下四個部分:

1. 準備動作:雙腳與肩同寬,膝蓋微彎,上身微前傾,右手握拍,左手輕握拍 頸處,眼睛直視前方(教育部,2009)。

2. 拉拍動作:以左腳為軸心,身體往左旋轉 90 度,球拍往後拉,拍面高度約與 腰同高,持拍手手腕微微內勾,左手維持放在拍頸(教育部,2009)。

3. 揮拍擊球動作:右腳往擊球方向跨出,雙腳微彎,身體重量分擔於兩腳。雙 手維持高度往擊球方向揮拍,擊到球後將球拍順勢帶到右肩上方(教育部,

2009)。

4. 跟進動作:右腳與雙手同時收回,回到預備動作(教育部,2009)。

圖 2-1-3 反手擊球分解動作

根據以上關於反手擊球的技術,大致統整出網球反手擊球分為準備動作、引拍動 作、擊球動作、跟進動作四個部分。

(28)

16

(三)發球:

網球比賽的勝利要建立在保住自己的發球局並且贏得對方發球局的基礎上,

而一般在比賽中發球的一方佔有一定的優勢(王鶴森、林偉毅、趙曉涵,2005)。

所以發球在比賽中占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也會間接影響勝負的關鍵。發球的技 術又可分為帄擊、側切、上旋,若使用得宜對於比賽的節奏性更能夠掌握,且也 能使對手產生壓力。

網球發球的動作型態可分為以下三個部分:

1. 準備動作:側身站在底線外中心標誌旁邊,左肩對著左邊網住,面向右邊網 住兩腳分開約與肩同寬,左腳與底線約 45 度,右腳約與底線帄行,重心放在 左腳上。左手持球輕托在拍頸,拍頭指向前方(教育部,2009)。

2. 拋球:持球手的肘部漸漸伸直並向下靠近同側大腿由下而上將球拋起。拋球 高度因人而異,大概兩支球拍的高度(教育部,2009)。

3. 揮拍擊球:拋球與揮拍擊球是同時進行的。首先球拍像鐘擺一樣擺至後方,

同時屈膝讓身體呈現「弓」狀;自下而上蹬直踝部、膝部,反彈背弓並向拋 球方向轉動身體,同時仍以肘微軸帶、拍頭擺向擊球點,最後擊中拋向空中 的球;擊球後順著身體及揮拍動作的慣性作轉肩及收拍的動作,最後由大臂 帶動收向飛持拍手的那一側,並由該手將球拍接住(教育部,2009)。

圖 2-1-4 發球分解動作

根據以上關於發球的技術,大致統整出網球發球分為準備動作、拋球、揮拍 擊球動作三個部分。

(29)

17

(四)截擊:

網球截擊是屬於發球後進攻的性質,故最大的難題是在於如何減輕對手打出 大角度回擊球的壓力,所以截擊球是一項極為重要的網球擊球技術 (羅志勇、周 資眾,2008)。截擊對於發球上網型的選手來說是個重要的技術之一,且與發球 是相輔相成的。截擊的動作除了要求穩定外,進球率也是相對提高。截擊又可分 為正手拍截擊與反手拍截擊兩種。反手拍截擊在拍面角度上對初學者而言,比較 不容易掌握的一環(羅志勇、周資眾,2008)。

網球截擊的動作型態可分為以下四個部分:(教育部,2009)

1. 準備動作:雙腳與肩同寬,膝蓋微彎,上身微前傾,右手握拍,左手手指輕 握球拍中間處,拍面高度約與眼睛同高(教育部,2009)。

2. 引拍動作:以右腳為軸心,球拍、身體同時往右轉 90 度,手肘微彎,球拍拍 面高度約與眼睛同高,左手往擊球方向自然伸直(教育部,2009)。(反手則相 反)

3. 擊球動作:左腳往擊球方向跨一步,同時球拍往前揮拍約 30 公分(教育部,

2009)。(反手則相反,左手往左方展開)

4. 跟進動作:左腳與雙手同時收回成預備動作(教育部,2009)。

根據以上關於正反拍截擊的技術,大致統整出網球正反拍截擊分為準備動作、引 拍動作、擊球動作、跟進動作四個部分。

圖 2-1-5 正手截擊分解動作

(30)

18

圖 2-1-6 反拍截擊動作 (五)接發球:

Hung (1973)提出:「假如你勝了發球局,你就立於不敗之地,然而即使你贏 了所有的發球局,至少也必頇破對方一次發球局,才有機會贏得該盤,顯現接發 球好壞也是決定勝負關鍵之一」。所以接發球的技術與發球技術都一樣重要。發 球強調精準性,要接發成功是有一定的難度。除了要發展網球的發球外,在接發 球及其他技術更加不容忽視,特別是接發球,要贏得整場比賽,接發球就佔有相 當重要的角色(李鑑芸、邱豐傑、江中皓,2009)。對於接球方而言,若能有效接 球,並回發出高質量的回擊,即能降低對手一發球的攻擊威力,提高勝率(彭譯 箴,2014)。比賽中如完全只偏重於發球威力,當雙方僵持各保住發球局的情況 下,若有好的接發球技術就更顯得重要,此時如沒有好的接發球技術是很難取得 勝利(李鑑芸、邱豐傑、江中皓,2009)。接發球的技術大概可以分為帄擊式、上 旋式、下旋式三種。帄擊式接發球會在對手第一發球時較常出現,因第一發球的 球速快且強勁,通常沒有時間準備,則以推擋方式進行回擊;上旋式接發球,因 旋轉度高,所以穩定性也相對提升,與一般底線抽球相似,是較常使用的一項技 術;下旋式接發球,此方式通常使用於反手拍,因發球者如將球發向反手拍較高 處,接球者不易回擊,可使用此方式,俗稱反手切球,另可因發球過短而切球順 勢上網,是網前截擊優秀的球員常使用此方式(李鑑芸、邱豐傑、江中皓,2009)。

(31)

19

(六)高壓扣殺:

高壓球又簡稱殺球或扣殺(許樹淵等,2000)。當對手回球高度太高且深度太 淺,可以使用一種類似發球的動作,以加壓的方式使球速快速擊回對方場地以產 生致勝球,這種擊球方式就是因應對手的挑高球而進行的「高壓扣殺」(杜俊良、

何采蓉、莊濱鴻、莊宜達,2011)。應視對手擊球的球路及自身與球的相對位置,

將其高壓球擊球型態分為原地高壓球、前移高壓球、後移高壓球、後躍高壓球,

落地高壓球等五種(莊宜達、許家得、張碧峰、曾銀助,2010)。

綜合上述,正手拍在比賽中較常出現的擊球方式,也是在比賽中當作攻擊的 技術之一。通常學習者初次接觸網球都先從正手拍開始學習,因為難度相較於反 手拍低,對於初學者來說較容易上手。因此本研究以正手拍為研究項目,來探討 正手拍的動作型態。

學習某一項新的技能時,若能夠先了解該運動技能學習的方式,就能夠更快 速的獲得技能。接下來的章節會從理論的角度更進一步的探討有關於運動技能學 習的方法。

(32)

20

第二節 運動技能學習

以下針對運動技能學習的內容分成運動技能學習的定義,運動技能學習的理 論,以及影響運動技能學習的變項,等三個面向來探討技能學習的界定、內容和 學習過程,以及學習者如何透過練習與指導來習得技能。

一、運動技能學習的定義

學習是指動物在與環境接觸的經驗中,改變自己的適應行為,也就是新的適 應行為或新的行為模式的獲得過程(林清和,2006)。傳統上學者常將技能學習 當成是使學習者從事動作的能力,且達到持久性改變的一種內在過程(Schmidt &

Wrisberg,2004)。

心理學的觀點認為學習是經由練習和經驗來使行為可以產生持久改變的歷 程和結果(張春興,1989)。雖然運動學習也是學習的一種,要產生動作行為,

在其中也包含了肌肉之間的控制,相較於以心理學的觀點還是有些許的差別(楊 梓楣,2008)。透過學習而獲得技能,技能就是以運用最大確定程度、最少能量 消耗或最少時間花費完成動作表現的能力(Schmidt & Wrisberg,2000)。 Fitts(1964)認為純熟的運動技能學習者要了解技能表現的時空間如何達到高度 組織。Bernstien(1967)則以自由度的觀點來說明運動技能學習,他認為剛接觸 某一項技能時,應該先控制大量的自由度,再者透過控制自由度達到穩定的狀態 後,讓運動能更為協調,最後利用反作用力來找到最省力的方式。

我們知道在學習一項運動透過不斷的練習以及經驗的累積,讓學習者能產生 持久性的改變,而運動學習的研究主要是在探討個體如何經由學習形成運動行為 改變的現象(鄭光志、劉有德,2007)。所以我們在學習某一項技能時,若能夠預 先了解運動技能學習的基本理論與學習的方法,就能夠有效率的學習新技能。

(33)

21

二、技能學習的理論

運動學習是指經練習和經驗而使個體的運動技能產生持久性改變的內在歷 程 (Schmidt & Lee,1999)。

(一)認知取向觀點 1. 訊息處理理論

以訊息處理理論的觀點,將人類比擬成一部電腦,中樞在知覺到訊息以後,

便會進行反應的選擇,然後編序一連串的動作計劃供周邊的運動神經、肌肉等動 作器來執行(陳秀惠,2000)。

訊息處理論又可稱為信息加工論,用來解釋人在不同的環境中,如何透過感 官覺察、注意、辨識、轉換及記憶等內在心理活動來吸收運用知識之歷程(廖鳳 池、陳美芳、胡致芬、王淑敏、黃宜敏,1991)。張春興(1992)也提出「訊息處 理」係指認知心理學中對人類「知之歷程」的推論性解釋,亦即指人類如何經由 感覺器官接受訊息、如何儲存訊息及以後如何使用訊息的整個心理歷程。

Singer(1980)也強調各種運動項目所包含的任何動作技能的產生,均需透過「知 覺歷程」、「認知歷程」及「動作歷程」的交互作用,才能使動作成為一個有意義、

整合及有效的行為。Schmidt(1988) 認為在刺激輸入和動作輸出之間包含三階段:

分別為刺激確認階段、反應選擇階段、反應程式階段。如圖(2-2-1)所示:

圖 2-2-1 Schimidt 訊息處理的三階段模式(引自林清和,2006,p203) (1)刺激確認階段

透過感官接受不同的刺激,辨認型態與過濾訊息。而刺激辨認階段可分為刺 激偵測與型態辨認。刺激偵測是指將感官刺激轉為神經衝動並傳至大腦的認知歷 程。型態辨認是於刺激偵測後,根據個體過去的知識與經驗來辨認刺激訊息的型 態(鄭昭明,1993)。

(34)

22

(2)反應選擇階段

根據外在刺激型態本質和內在長期記憶與經驗來選擇發動何種反應(林彥男、

林建志、黃立婷、林耀豐,2012)。

(3)反應程式階段

個體確認某刺激並選擇出適當反應後,會利用神經機轉的方式對執行的動作,

做系列性的動作控制引導肌肉做出有順序且適當的收縮,以正確的力量及時間完 成技能表現(溫卓謀,1995)。

2. 聯結理論

聯結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 Thorndike 所提出的理論,Thorndike (1913)認 為學習是透過一系列細小的步驟有順序性的達成;教學是安排各種的情景,以便 導致理想的聯結感到滿意,因而提出影響刺激與反應的學習三定律,分別為練習 律、準備律、效果律。

3. 閉鎖環理論

Adams (1971)以神經機械學的工程原理為基礎提出閉鎖環理論,並認為回饋 對於動作的控制與學習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個體在學習的初期以動作結果導向 的回饋建立動作的表徵,而這個作為學習的標準。此理論中,運動學習的內容 分成知覺痕跡與記憶痕跡。知覺痕跡又可稱為參考值,是指透過練習與回饋的 過程中而形成的;記憶痕跡是指參考值透過練習與回饋中不斷的修正,而使參 考值越來越強化且正確性高,因而儲存於個體的記憶系統當中,而記憶痕跡也 代表著最標準的動作。如圖 2-2-2 所示:

(35)

23

圖 2-2-2 Adams 閉鎖環理論(引自林清和,2006,p305)

根據上圖,當學習者在進行動作練習時,知覺痕跡會透過回饋的方式來形成 一個參考值,而參考值會透過回饋及練習,不斷的進行修正。當參考值達到正 確性最高時,則形成記憶痕跡,最後再做出動作。

4. 基模理論

Schmidt 於 1975 年提出了基模理論來改進 Adams 所提出的閉鎖環理論的缺 點。基模又可分為辨識基模及回憶基模,再認基模是負責的動作控制(林清和,

1996);在每次所產生的技能,都是由不同的訊息來源所構成的,接著透過練習,

將不同的訊息來源構成一個辨識基模及回憶基模,應用於新情境中。如圖 2-2-3 所示:

(36)

24

圖 2-2-3Schmidt 動作基模理論(引自林清和,2006,p.307)

根據上圖,Schmidt(1975)指出個體練習數組同一類別的動作,首先要注意 初期狀態的訊息,包含產生動作前身體的位置、周圍環境狀態、四肢的空間與目 標的距離;對於不同的動作在力量、速度等都有特定的參數,與動作結果對照;

感覺結果通常發生在運動中或後,透過本體感覺受器的回饋;反應結果的訊息,

即指動作結果的獲知,以口頭方式告知動作反應的結果與真正動作的差異。動作 練習過程中發展的運動基模有兩個層次,分別為回憶基模與再認(辨識)基模,回 憶基模主要引導學習者產生動作並執行;再認(辨識)基模則是評價動作的正確與 否(林清和,1996)。

(37)

25

4.Fitts 運動學習三階段

Fitts 在 1964 年建立了一個相當有影響力的技能學習模式,描述學習是一 個持續不斷的過程,這個學習過程隨著訊息處理屬性的逐漸改變而有所進步 (Davids 、 Button 、 Bennett,2008)。Fitts 將三階段模式分為認知階段、

聯結階段、自動階段三種:如圖 2-2-4 所示:

圖 2-2-4 Fitts 三階段模式(修改自謝宗諭,2010) 1. 認知期(Cognitive)

我們在學習運動技能初期時,學習者會透過指導者的講解、示範或是透 過教科書進行學習。這階段的學習者並不知道動作是否正確,還需透過指導 者的指示。但此時的學習者已經有動作的概念,只是不太熟練。

2. 聯結期(Associative)

經過多次的練習後,學習者對於正確動作已有概念,也知道自己動作的 問題,而開始進行修正錯誤的動作,減少外部給予的校正。此時的學習者狀 態處於有意識的學習,且因大量的練習,讓動作越來越穩定,使表現大幅進 步。

3. 自動期(Autonomous)

這是技能學習的最終階段,對於動作技能已經非常熟練,學習者不頇經 過思考後做出動作,與 Singer(1985)所提出的五步法理念相同,認為這階段 的學習者是在無意識的情況做出動作。

聯結期

認知期

自動期

練習時間

(38)

26

(二)動力系統觀點 1.動作控制自由度

Bernstein(1967)提出動作自由度觀點,自由度又分為三個階段:

(1)凍結自由度

個體剛接觸新技能學習時,肢體或關節會先凍結來掌握自由度,完成所要 求的動作,此階段會使動作不自然、流暢。例:個體學習網球正手拍時,為了 避免使用大量的自由度,因此指導者引導他們將球打進發球區,此階段個體的 正拍動作會變得不自然且呈現僵硬的狀態。

(2)釋放自由度

透過練習後,個體的動作趨於穩定狀態,而此時會釋放肢段與關節的自由 度,增進動作的表現。例:個體經過練習後,正手拍的動作趨於穩定,指導者 會引導他們將球打進底線單打區,此時會釋放自由度來達成目標,因為距離變 遠,所要用到的自由度也會增加,透過練習使動作趨於穩定的狀態。

(3)利用反作用力

此階段的個體會利用反作用力來找到一個最具經濟與省力的方式來完成 動作。例:此時個體對於正手拍動作是在穩定的情況下,他們會選擇使用最經 濟省力的方式做出動作,他們會利用腿部與地面之間的反作用力,帶動腰部、

手臂進行擊球,達到較為經濟省力的方法。

最後,在進行新技能的學習過程,不一定會先從凍結自由度再到釋放自由 度最後為利用反作用力的流程,會因為指導者所安排的課程,順序的安排上會 有所不同。

2.Newell 的運動學習模式

Newell 透過 Bernstein 的自由度提出運動學習模式分為以下三階段:

1.組成協調型態

是指在眾多運動系統自由度中,組成一個適合的協調型態(Davids 、 Button 、 Bennett,2008)。學習者剛接觸新動作技能時,會透過肢體組合成

(39)

27

一個適合的動作型態。當既有的吸引子與景觀中鄰近的吸引子的互相對抗造成 不穩定的現象,並且被吸收成為一個新的、更具功能性的系統組織,就表示更 進一步的適應發生(Davids 、 Button 、 Bennett,2008)。另外學習新技能 時,可能會出現新的吸引子,增加動作型態的穩定性而影響動作型態的突然轉 換。所以在這個階段學習者執行動作技能時,會尋找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此階段的動作型態會有突然轉移的情形。

2.協調結構控制

一旦建立了身體肢段之間的關係動作的基礎協調,個體將會面臨一個挑戰,

也就是獲得協調結構與表現環境之間緊密配合的關係(Davids 、 Button 、 Bennett,2008)。例:網球的場地有分為紅土、硬地、草皮,而網球選手會在 不同的場地進行比賽,所以會因為不同的場地特質而有所改變。

在控制的階段中,如果先前組成的協調結構有足夠的彈性,能夠經過練習 進一步被釋放並允許重新組成為稍微不同的結構,對其開發與探索的過程是較 有幫助的(Davids 、 Button 、 Bennett,2008)。

3.最佳控制下的技能

Newell (1985) 提及此階段是使協調結構的技能達到最佳化,使表現者漸 漸更彈性、更開放地去探索環境中的訊息,因此提升了效率與控制 (Davids 、 Button 、 Bennett,2008) 。此階段與 Bernstein 的自由度中的利用反作用 力的概念相同,透過練習學習者的動作是一個穩定的狀態,從中找到一個最經 濟也最省力的方式來執行動作。

根據以上介紹有關運動技能學習的相關理論,可以了解在訊息處理理論與動力 系統對於運動技能學習的定義及方法也不同。雖然從理論上,我們知道技能學習 是的機制,也知道必頇是透過練習、經驗來獲得,但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有哪些 影響學習者習得技能的變項?這就是接下來要探討的面向。

(40)

28

第三節 注意力焦點理論

一、何謂注意力焦點

以廣義的角度定義注意,個體對於外界事物或訊息,只選擇重要或有關聯的 訊息,做持續性的專注而不受外界的干擾,且能因應情境的變化切換注意力;狹 義的角度則認為犧牲某些事物或訊息的處理,對其他事物或訊息做最有效的處理 (林清和,1996)。

鄭昭明(1993)認為注意有三個層面的意義:1.選擇性 2.持續性 3.注意的轉移。

(一)選擇性:只專注於某件事情上,而不注意其他事情。

(二)持續性:依照個體的意願,持續專注在某一項事物上,不受外界干擾。

(三)注意的轉移:可以根據個體的需求,可將注意力從原本的事件轉移至另一 個事件。

注意的廣度是中央系統能繼續處理外界訊息的一個相當重要的機制;廣度越 大,能處理的訊息也就愈多;廣度越小,處理的訊息就愈少(鄭昭明,1993)。

Schmidt & Lee (1999)認為注意力是屬於容量限制的心理資源,只要不超過 容量基本上可同時進行兩種以上的作業,但超過容量限制則會使動作表現下降。

若訊息量超過容量範圍,則可能使某些訊息被忽略。

然而,我們要怎麼解釋注意力與表現間關係的理論。訊息加工法主要用來解 釋表現中注意力角色的方法,而在這個加工歷程中可分為三種來解釋注意力與表 現的關係(Weinberg & Gould,2011)。

(一)注意力選擇性:

Perry (2005) 提出「探照燈」聚焦某件重要的訊息,比喻為選擇性注意力。

而注意力選擇性指的就是相關的訊息進入訊息處理系統中,隱藏或忽略某些訊息 (Weinberg & Gould,2011)。

(二)注意力容量

(41)

29

同一時間所要處理的訊息量是有限制的。對於一個精熟的運動選手他們的技 能程度已達到自動化階段,注意力的容量變為自動化時,將注意力放在比賽情境 或是其他地方;初學者對於新的技能學習上,此時會處於控制模式狀態,會將注 意力放在正在進行作業上。所以在精熟的運動選手上,他不需要花費過的的注意 力在動作上,因為此時已經處於自動模式的歷程(Weinberg & Gould,2011)。

(三)注意力警覺性

指個體在情緒覺醒提升時的概念,選手執行技能時會系統化的降低外在線索 的範圍,而窄化注意力的視野(Weinberg & Gould,2011)。

以上是訊息處理的觀點解釋,注意力的定義及相關理論,認為注意力是屬於 訊息容量的一種,若訊息超過容量,不但會出現干擾外也會影響運動表現。

Nideffer(1976),提出注意力可分為寬度(direction) 及方向(width)兩種 向度;寬度又可以分成「寬」、「窄」兩種,寬指的是需要較為寬廣的注意力,例 如:籃球選手在進行比賽時,當他拿到球會先觀看四周圍是否有對手或隊友的動 向,這時候選手就會需要寬廣的注意力;「窄」指的是將注意力放在單一的情況 下,例如:籃球選手進行投籃時,會將注意力放在籃框上,也就是將注意力窄化 減少外在的干擾。方向又可以分成「內在」、「外在」兩種,「內在」指的是將注 意力放在身體動作上,例如:進行蛙式腿部動作教學時,教學者會告訴學習者腳 掌外翻大腿由外向內夾。「外在」指的是將注意力放在動作效果上,簡單來說就 是將注意力放在身體部位之外,例如:進行蛙式教學時,教學者告訴學習者像青 蛙在水裡游的動作。

(42)

30

Nideffer 根據以上提到的方向以及寬度兩種中,將注意力分為四個基本型 態:外寬、內寬、外窄、內窄,如圖示 2-3-1。

圖 2-3-1 注意力四種基本型態圖(引自 Nideffer,1976)

Nideffer 認為學習者或選手在進行某項運動技能時,應適時在這四個向度 內進行轉換,能夠帶來更佳的運動表現。

外 在 內

內寬

內窄

外寬

(43)

31

3. 注意力焦點對於運動學習之影響

(一)內在與外在注意力焦點對於不同類型技能表現差異 1.開放式技能

Maddox , Wulf & Wright (1999) 以初學者介入內在與外在注意力焦點 的學習網球技能,實驗操作是以反手拍進行,進行 2 天的一回合 20 次共 6 回合的練習詴驗,第 3 天進行 20 次保留測驗與 20 次轉移測驗,根據此研究 結果發現介入外在注意力焦點訓練的組別在保留測及轉移測都優於內在注 意力焦點訓練的組別。

2.閉鎖式技能

Freudenheim, Wulf,Madureira, Pasetto and Corrêa1(2010)以內在 與外在注意力焦點介入游泳是否能夠提升速度,此研究中有兩個實驗操作,

第一個實驗操作是以 40 名體育學系學生中並未有游泳專長者,其中也分為 內在組與外在組,內在組被指示在手部則拉回你的手,腿部則推動腳背;

外在組被指示手部要把注意力放在推動水回,腿部則為向下推水。根據實 驗結果顯示,參與者在指示於專注在向後或向下移動水的外部焦點的游泳 速度優於注意在向後或向下移動他們肢體的內部焦點來得快。第二個實驗 操作是以 30 名游泳專長生,分為內在組、外在組以及對照組。外在組將注 意力放在推動水,向下推水;內在組將注意力方在拉回你的手及推動腳背;

對照組並無任何指示。根據實驗結果顯示,外在組的成績優於內在組,而 內在組與對照組的成績並無明顯差異。

最後,使用外在注意力焦點能夠提升游泳的成績,不論是專科生或非 專科生,都能更提升速度。

(44)

32

(二)內在與外在注意力焦點對於技能動作結果的差異

不論是開放式技能或閉鎖式技能介入注意力焦點訓練對於動作表現幾乎是外 在注意力焦點優於內在注意力焦點組。所以,以下是 Wulf , McNevin , Fuchs ,Ritter & Toole (2000) 針對外在注意力焦點學習複雜技能來探討動作 過程與動作結果的差異。此研究分為兩個實驗操作,首先是以網球正手拍擊球為 實驗項目,受詴者為初學者,將組別分為來球組與效果組,來球組是指專注於球 來的時候;效果組是指專注於球離開球拍為止。但這個實驗是以外在注意力焦點 探討不同的指導語對於技能表現的差異。從此研究結果得知,來球組與目標組並 未有明顯差異,因為當你在進行擊球時,真的只需要注意擊球後是否有達目標,

而不需注意擊之前的軌跡點嗎?所以效果組除了要注意目標之外,還需注意來球,

若無注意會出現許多失誤,這也是為甚麼此研究者會執行第二個實驗操作,因為 網球是屬於動態的所以研究者第二個實驗操作則是以高爾夫球為主,避免了第一 個實驗所產生的問題。而第二個實驗是以 26 位初學者為實驗對象,並分為目標 組及球桿組,目標組是指專注於擊球點;球桿組是指注意揮桿過程的桿頭移動,

要像鐘擺一樣。從此實驗結果得知,球桿組在前測時得分高於目標組;測驗時兩 組的得分表現都有進步且有更高的準確性,最後在保留測驗時,球桿組的得分高 於目標組,但兩組的得分表現皆有改善。

最後,Wulf , McNevin , Fuchs , Ritter & Toole (2000) 提及了在新手接 觸複雜運動時,利用目標或圖像的方式,能夠使表現變得更有效。但指導語必頇 明確,才能減少干擾,進而提升學習成效。

(45)

33

(三)內在與外在注意力焦點對技能動作協調的差異

從上述可以得知,使用外在注意力焦點都會提升學習成效,但注意效果組的 學習成效優於目標組。

根據注意力焦點的相關文獻中,都提到不要將注意力放在身體部位上,因為 會干擾動作表現及成效。對於高度要求動作正確性的運動項目,將注意力焦點放 在身體真的沒有優勢嗎?所以,吳依凡(2017),就以跆拳道品勢前踢動作為實驗 項目,探討對於這種表現性運動是否能提升表現。以未曾接觸跆拳道 20 名初學 者,且分為內在組與外在組。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外在注意焦點組在後測及遷移 的總分顯著高於內在注意力焦點組;無論動作的正確性或表現性,外在注意力焦 點組得分均高於內在注意力焦點組。正確性與表現性分數外在組在三種測驗有顯 著差異,內在組無顯著差異。

吳依凡(2017),也提到外在注意力焦點能夠促進自動化的產生,讓學習者 能夠自然流暢的完成動作。而外在注意力焦點式強化個體對於目標任務與動作間 的連結,所以可讓學習者有較好的表現;反之,內在注意力焦點會妨礙目標任務 與動作之間的連結,而讓學習者的表現受到干擾,由此可知,選擇效果會比選擇 動作表現更有效率。跆拳道品勢是屬於一項閉鎖性的運動,高度要求動作的標準 性、正確性與流暢性,而網球則屬於一項開放性的運動,強調的是動作的效果以 及調適性。以研究者本身網球的經驗,在剛接觸網球這個運動技能時,教練在進 行指導時會強調動作正確性及流暢性,在此階段的練習是否也如同 Maddox 等人 (1999)與吳依凡(2017)的研究,也是外在注意力焦點優於內在注意力焦點?此外,

在 Wulf 等人(2000)的研究中,將注意力焦點放在過程或結果的效果是以落點的 結果進行比較,並未以動作的流暢及標準進行比較,對於學習網球正手擊球這項 全身性動作技能的注意力焦點與學習效果的關聯還有待探討。

(46)

34

三、OPTIMAL 理論

Wulf, Lewthwaite (2016)提出 OPTIMAL 理論,建議通過加強目標與行動的 結合,激勵和注意力因素有助於提高績效和學習,如圖示 2-3-2。

圖 2-3-2 OPTIMAL 理論(引自 Wulf & Lewthwaite,2016) Wulf 將 OPTIMAL 理論分為動機及注意力兩大部分,動機又細分自主及期望,自 主指的是讓學習者自己去安排,給予他們自主權;期望是指透過設定目標來增強 自我效能感。注意力又可分為外在及內在兩種,使用外在注意力是可以將目標和 行為搭在一起而有助於動作表現,是屬於一個善的循環;內在注意力則是無法將 目標和動作結合,進而影響動作表現,屬於惡的循環。有高度的動機及好的表現 就能產生運動學習(Wulf, Lewthwaite,2016)

(47)

35

第參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實驗架構

本實驗目的主要探討內在與外在注意力焦點對於大專院校生學習網球正拍 擊球表現之影響。自變項為內在注意力焦點組及外在注意力焦點組和前測、後測、

保留測;依變項為網球正手拍結果表現與動作表現。如圖 3-1-1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第二節 參與者

本研究以臺東大學體育學系未曾接觸過網球技能學習共 18 位帄均年齡 21 歲(±1.5 歲)的學生為參與者。其中有三位參與者慣用手為左手,其餘皆為右手。

因參與者未曾受過網球技能學習,所以統一進行動作教學後再實施前測,並依前 測分數高低與性別比例進行帄衡分組。動作教學的內容為握拍方式、準備動作、

引拍動作、擊球動作、跟進動作五個部分,以上動作教學內容不影響實驗變項,

經過說明後,參與者了解實驗流程及相關注意事項,再請實驗參與者填寫基本資 料及同意書。

自變項

外在組

結果表現 依變項

動作表現

內在組

前測 後測 保留測

(48)

36

第三節 實驗操作

本研究以網球正拍為學習技能,進行測驗與練習時,參與者會站在底線中間 的位置,餵球者以隔網送球的方式,讓參與者進行擊球,將球打至對面的 5 個目 標區中,。如圖示 3-3-1:

圖 3-3-1 實驗佈置圖

在每回合測驗時,送球者會站於對面中線的位置進行餵球,兩組受詴者 頇將球打至上圖代號 1-5 的目標區內即為得分,數字越大分數越高,代號 1、

2 的標準大小為 2.4 x 8.22m;代號 3、4、5 的標準大小 1.83m x 8.22m,

若將球打至 5 個目標區外則一律不予計分。為使參與者明確了解,於場中放 置一個三角錐。在練習時,參與者必頇依照注意力焦點的引導擊球。

1.83m 1.83m 1.83m

側面拍攝參與者動作 參

者 餵球者

側面拍攝落點得分 2.4m

8.22m

目 標 物

(49)

37

第四節 實驗器材

一、實驗器材:

表 3-4-1 實驗器材 品名:網球拍 重量:275g 數量:6 支

用途:提供參與者進行網球正手擊球

品名:網球 數量:100 球

規格:Wilson 練習球

用途:提供參與者進行網球正手擊球

品名:攝影機 數量:2 台

規格:JVC GZ-HM965

用途:拍攝參與者的動作及落點 品名:塑膠繩

數量:4 條 規格:8.23m

用途:5 個目標的區分線

(50)

38

第五節 實驗流程

本研究探討使用不同外在注意力焦點的指導語對於網球正手拍動作表現及 落點的結果進行比較。以下為實驗流程圖 3-5-1:

圖 3-5-1 實驗流程圖 後測(10 球) 外在注意力焦點指導語練習

每次 100 球,共 8 次

內在注意力焦點指導語練習 每次 100 球,共 8 次 瞭解問題背景

研究目的與問題

蒐集文獻 招募研究對象

動作教學

前測(10 球) 帄衡分組

保留測(10 球)

蒐集數據資料進行分析

研究結論與建議

外在組 內在組

動作練習(四週)

數據

圖 2-3-2 OPTIMAL 理論(引自 Wulf &   Lewthwaite,2016)  Wulf 將 OPTIMAL 理論分為動機及注意力兩大部分,動機又細分自主及期望,自 主指的是讓學習者自己去安排,給予他們自主權;期望是指透過設定目標來增強 自我效能感。注意力又可分為外在及內在兩種,使用外在注意力是可以將目標和 行為搭在一起而有助於動作表現,是屬於一個善的循環;內在注意力則是無法將 目標和動作結合,進而影響動作表現,屬於惡的循環。有高度的動機及好的表現 就能產生運動學習(Wulf, L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if providing consumers with a general dietary guidance or impose a cash punishment policy on customers for not finishing their food on

Regarding Flow Experiences as the effect of mediation,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effect of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nd Well-being on volunteer firemen, taking volunteer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of learning method and motivation on learning performance in a business simulation system context: An experimental study. Four steps to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hospital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based o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also determine the moderating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erform a numerical analysis on the thermal effect of shape-stabilized PCM plates as inner linings on the indoor air temperature

In this study, teaching evaluation were designed to collect performance data from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students learning with the “satellite image-assisted teaching

Meanwhile, the study also explores the influence of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ten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based on their family background, learning achievement of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