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莫拉克風災後臺東縣大鳥災區的 社區重建與社區營造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莫拉克風災後臺東縣大鳥災區的 社區重建與社區營造 "

Copied!
11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廖秋娥 博士

莫拉克風災後臺東縣大鳥災區的 社區重建與社區營造

研究生:王嘉緯 撰

中華民國一○○年七月

(2)
(3)

國立臺東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莫拉克風災後臺東縣大鳥災區的 社區重建與社區營造

研 究 生: 王嘉緯 撰 指導教授: 廖秋娥 博士

中華民國一○○年六月

(4)
(5)
(6)

謝誌

臺東的風情深深令我著迷,離別的時刻總是格外不捨,兩年來的求學 生涯,最先要感謝的是恩師廖秋娥博士,謝謝教授這些日子的細心指導與 照顧,使我在課業與生活上皆能順心如意,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給予學 生各種專業知識上的幫助與支持,更在百忙之中不厭其煩的解答學生各種 問題,讓學生在所研究領域及求學態度皆精進不少。也感謝口試委員劉烱 錫教授、陳國川教授在口試時的指正及建議,使本論文在內容及意義上得 以更臻完善。

研究所這段期間,承蒙社教系師長詹卓穎、賴亮郡、侯松茂、黃良銘、

施孟隆、章勝傑、周榮義、陳明進的教導、關心與協助,論文方能順利完 成。感謝美麗、善良的慈君助教熱心協助及系辦工作伙伴修延、仲一、伯 樺、天賜、旻婕、志杰、于倢、傑傳、馨葦、慧秀的諸多鼓勵與打氣。還 有研究所同窗政雍、環皓、信宏、銘恩、宜靜、金霆、菱黛、振源、士豪、

函雯、子尹、彥學、瑞毅、采薇、婷然、湘茹、顗婷以及其他好友,在最 忙碌的時刻,是我們一起度過這些同甘苦共患難的日子,看著數不盡的日 出;以及野孩子羅浮群的伙伴們平日的關心,督促。研究生涯所認識的唐 中興村長、王中山頭目、田小雯課長、潘世珍老師、潘正明少校、曉彤姐、

阿滿姐、美香姐、志祥會長以及每個受訪人及幫助過我的朋友,在此表達 滿滿的感謝。

最後要感謝我的父親與母親對我無怨無悔的栽培與照顧,讓我得以無 後顧之憂的完成學業,也感謝妹妹及其他家人的支持與鼓勵。這段期間,

父母家人的陪伴及朋友們的鼓勵亦是推動我完成研究的力量,最後僅以此 論文獻給最敬愛的家人,及所有關愛我的師長、同學與朋友,感謝您們。

王嘉緯 謹誌 民國一百年七月 仲夏

(7)

莫拉克風災後臺東縣大鳥災區的 社區重建與社區營造

王 嘉 緯

國 立 臺 東 大 學 社 會 科 教 育 學 系

摘 要

莫 拉 克 風 災 造 成 臺 灣 莫 大 的 破 壞 , 臺 東 縣 大 武 鄉 大 鳥 村 也 是 受 災 區 域 之 一 。 大 鳥 災 區 的 受 災 居 民 在 莫 拉 克 風 災 後 即 成 立 部 落 受 災 自 救 會 , 力 圖 爭 取 政 府 重 建 機 關 與 主 責 民 間 團 體 的 重 視 。

在 完 成 重 建 階 段 性 任 務 後 , 自 救 會 結 合 部 份 部 落 族 人 轉 型 成 笆 札 筏 文 化 發 展 協 會 ; 並 運 用 社 區 營 造 手 法 意 圖 尋 回 部 落 傳 統 價 值 並發掘出屬於社區的自我特色與地方文化價值。

即 在 研 究 大 鳥 災 區 災 後 社 區 重 建 歷 程 中 遭 遇 的 困 難 與 解 決 方 式 , 以 及 自 救 會 轉 型 笆 札 筏 文 化 發 展 協 會 的 過 程 , 呈 現 大 鳥 災 區 重 建 經 驗 與 社 區 營 造 過 程 , 以 供 參 考 。

並 建 議 政 府 在 重 建 過 程 中 注 意 資 訊 的 流 通 性 與 災 民 的 充 分 溝 通 。 部落本身也應該有所行動與反思,並非一味地依賴政府 單位及外來團隊,在經歷過許多挫敗與成功後,能自己尋找出適合部 落重建與發展的方向與途徑。

關 鍵 詞 : 莫 拉 克 、 大 鳥 、 災 後 重 建 、 社 區 營 造

(8)

Community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acavali Disaster Area in Taitung County after Typhoon Morakot

Jia Wei Wang

Department of Socia l Studies Edu cation, National Taitung Un iversity

Abstract

Typhoon Morakot caused great damage to Taiwan that Pacavali Village in Dawu Township of Taitung County was one of the disaster areas.

After Typhoon Morakot, the affected residents in Pacavali disaster area immediately established the Self-Help Association of Tribal Disaster, attempting to be taken attention of the government rebuilding agencies and the responsibility civil groups.

After completing the short-term task of reconstruction, the Self-Help Association combined with some tribal people and transitioned into the Association of Taitung Pacavali cultural development.

Besides, in the use of the community empowerment approach, it is intended to recover the tribal traditional values and discover the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local cultural values.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faced in the course of post-disaster community recovery in Pacavali disaster area as well as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from the Self-Help Association into the Association of Taitung Pacavali cultural development, showing the recovery experience in Pacavali disaster area and the community empowerment process for reference.

Moreover, in this paper, it was recommended for the government that in the reconstruction process, 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information conductivity and full communicate with the victims.

The tribe itself should also take action and reflect instead just rely on the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the external organizations.

After experiencing many frustrations and successes, the tribe can find out the directions and approaches suited for the tribe's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by itself.

Keywords: Morakot, Pacavali, Post-disaster recovery,

Community empowerment

(9)

I

目次

目次 ...I 表次 ... II 圖次 ... 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5

第三節 名詞解釋 ... 7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 9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對象 ...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6

第一節 社區相關理論 ... 16

第二節 重建相關理論 ... 22

第三節 災區進行社區總體營造相關理論 ... 27

第三章 莫拉克風災後大鳥災區的社區重建 ... 30

第一節 大鳥村受災狀況與自救會成立... 30

第二節 大鳥自救會與重建政策 ... 42

第三節 大鳥自救會與中繼屋興建... 47

第四節 大鳥災區災後重建的協力組織... 54

第五節 小結... 61

(10)

II

第四章 莫拉克風災後大鳥災區的社區營造 ... 62

第一節 笆扎筏文化發展協會緣起及其組織... 63

第二節 笆扎筏文化發展協會執行的社區營造計畫... 67

第三節 大鳥社區發展協會災後執行的社區營造計畫... 77

第四節 小結... 7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9

第一節 結論... 79

第二節 建議... 81

參考文獻... 90

表次

表1-1 訪談名單表... 14

表2-1 社區的定義表... 17

表2-2 社區總體營造觀點表... 18

表2-3 臺灣近年文建會重點計畫之社區營造政策表... 21

表2-4 Webster災後四階段社區反應表... 22

表3-1 臺東縣災後安置方案表... 42

表3-2 臺東縣中繼屋與永久屋差異表... 50

表3-3 莫拉克重建地區特定區域劃定表... 51

表3-4 莫拉克風災「危險特定區域」、「安全堪虞地區」遷居戶權益差異... 53

表3-5 南島社區大學發展協會「募豬到災區」活動表... 55

表3-6 「嘉蘭報告影像紀錄小組」製作大鳥部落重建相關影片... 60

表4-1 大鳥居民認為的社區問題... 62

表4-2 笆扎筏文化發展協會100年文化再生計畫部落文化課程表... 74

(11)

III

表4-3 笆扎筏文化發展協會100年文化再生計畫文化通識課程表... 76

表4-4 大鳥社區發展協會農村再生培根計畫關懷班課程表... 77

表4-5 大鳥社區發展協會農村再生培根計畫進階班課程表... 78

表4-6 大鳥社區發展協會100年推動文化傳承計畫項目表... 80

表4-7 大鳥社區發展協會100年推動文化傳承計畫部落會議議題表... 81

表5-1 莫拉克風災後大鳥災區的社區營造主要內容表... 87

圖次

圖 1-1 研究流程圖 ... 9

圖 1-2 研究架構圖 ... 10

圖 3-1 大武鄉行政區域圖 ... 31

圖 3-2 大鳥村景觀圖 ... 31

圖 3-3 大鳥部落遷移圖 ... 32

圖 3-4 莫拉克風災大鳥村上方土石崩塌圖 ... 36

圖 3-5 大鳥村莫拉克風災前後對照圖 ... 37

圖 3-6 大鳥村莫拉克風災後空照圖 ... 37

圖 3-7 大鳥部落受災情形 ... 38

圖 3-8 位於大鳥村 15 鄰的受災戶 ... 38

圖 3-9 大鳥部落受災自救會組織架構圖 ... 39

圖 3-10 受災戶於文化廣場搭設帳篷 ... 40

圖 3-11 自救會生活公約... 40

圖 3-12 大鳥災區災戶分佈圖 ... 41

圖 3-13 受災戶中繼屋說明會... 45

圖 3-14 自救會成員於文化廣場煮食... 45

圖 3-15 中繼屋整地工程... 49

圖 3-16 中繼屋興建情況... 49

(12)

IV

圖 3-17 大鳥部落興建 14 棟中繼屋... 49

圖 3-18 中繼屋採雙拼式建築... 49

圖 4-1 笆扎筏文化發展協會組織架構圖... 64

圖 4-2 部落工坊... 66

圖 4-3 集會所興建情況... 66

圖 4-4 臀鈴創作... 68

圖 4-5 彩虹包創作... 68

圖 4-6 創意商品-故鄉的訊息抱枕... 68

圖 4-7 創意作品-希望與傳承抱枕... 68

圖 4-8 認識生質能源-篦麻演講情形... 69

圖 4-9 環境保育演講情形... 69

圖 4-10 部落青年會組織架構圖... 70

圖 4-11 木雕班上課情形... 71

圖 4-12 木雕門牌作品... 71

圖 4-13 醃肉班上課情形... 71

圖 4-14 醃肉班上課作品... 71

圖 4-15 釀酒班上課講情形... 72

圖 4-16 釀酒比賽評分... 72

圖 4-17 歌舞班練習情形... 72

圖 4-18 小米祭青年會表演... 72

圖 4-19 花圈製作班上課情形... 73

圖 4-20 花圈製作班上課情形 2 ... 73

圖 4-21 進階班上課情形... 79

圖 4-22 部落地圖製作情形... 79

圖 4-23 大鳥部落入口意象... 82

圖 4-24 社區活動中心受到風災損壞... 82

(13)

1

第一章 緒論

近年來由於自然環境的破壞,溫室效應的影響,氣候異常難測。常常會引起 嚴重的天然災害。如聖嬰效應、降水集中等現象,都嚴重威脅居民的生命及財產 安全。而本研究試圖分析莫拉克風災災後大鳥村重建歷程的現象,呈現災民們如 何看待政府重建政策與重建過程中遭遇的困難,最後提出結論與建議以供參考。

本章為緒論,章節分配為五節,各節說明如下: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

論述本研究之環境背景及筆者的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問題,說明筆者 意圖探討之研究問題與研究目的。第三節為名詞解釋;第四節是研究架構與流程 及研究限制,闡述本研究之流程與架構,以及本研究受限制之處。第五節為研究 方法與對象,列舉訪談對象與大綱。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2009年8月6日至8月10日的莫拉克颱風,造成台灣五十年來最嚴重的風災,

根據行政院中央防救委員會應變處置報告傷亡統計:全台灣共有619人死亡、肢 體74具、76人失蹤,死傷人數多集中在嘉義、臺南、高雄、屏東、南投等地區。

總共撤離人數24,950人1。而災後緊急收容人數也達6,007人,家園重建工作刻不容 緩。台東縣共有14個鄉鎮2受到莫拉克颱風影響,受災區域除南橫路段有多處坍 方,通往利稻村的利稻橋斷裂,數百民村民受困之外。其他主要集中在臺東縣南 部。受災區域涵蓋知本、太麻里鄉、金峰鄉、達仁鄉、大武鄉等,這幾個地方都 有多處民宅遭沖毀,對外道路及通訊皆被水勢影響中斷。在知名旅遊景點知本溫 泉區方面,主要聯外道路流失200公尺,金帥溫泉大飯店在8月9日上午11點38分 因地基被洪水掏空而於10秒內傾倒橫躺在知本溪;之後原先8層的「金帥溫泉大 飯店」被沖走3層。附近十多家商店亦遭洪水吞噬。

1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統計至 2009 年 9 月 8 日 18:30 止。

2 行政院於2009年9月17日院臺內第0980094836號公告「莫拉克颱風災區範圍」,臺東縣受災 範圍涵蓋臺東市、成功鎮、關山鎮、卑南鄉、鹿野鄉、池上鄉、東河鄉、長濱鄉、太麻里鄉、

大武鄉、海端鄉、延平鄉、金峰鄉、達仁鄉等14個鄉鎮。

(14)

2

除此,臺東另外一處溫泉度假勝地,紅葉溫泉也遭鹿野溪暴漲的溪水淹沒。

而在大武地區的嘉蘭村、大竹村、富山部落、大鳥村等地也有傳出災情,嘉蘭村 是臺東縣受災最嚴重的區域,太麻里溪暴漲衝破河堤,造成66戶房屋全倒或半 倒,受災人數達342人。而富山部落及大鳥村,這兩個區域同樣為傳統排灣族聚 落,但是這兩個區域更晚於嘉蘭村被外界關注到;而受到南迴道路中斷的影響,

外界的關注與援助也較晚進入這兩個災區。

筆者在進入臺東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就讀後,即投入災區重建的田野 調查工作3。並於災後承接永豐餘信誼基會補助之災區學童課輔計畫。經由持續 且頻繁地與災區原住民接觸後,察覺到災區原住民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風災,在 部落發展、經濟產業、族群關係、社會結構與文化傳承等等層面上的因應之道以 及變遷問題,都值得加以觀察與探討。這種種現象都啟發筆者去探討上述問題的 迫切性。筆者也發現社會對於臺東原住民災區災後重建的關注程度,遠不及西部 災區重建。而從目前所見的重建成果及後續處理來看,臺東縣災區進度也不如西 部其他災區。

民間團體的資源在災後快速的進入災區進行緊急援助,比較起來政府儘管資 源豐富,卻往往受困於法令,導致救災與重建進度遲緩。在部落面臨救難、重建、

遷村等等問題時,政府公部門及民間團體都紛紛進入部落,協助部落從事規劃與 發展的方向。但是筆者認為政府、媒體或民間團體在重建初期,係以主流社會的 價值觀與態度,來規劃設計原住民部落重建的藍圖。致使政府公部門或相關主責 單位所做的重建規劃,無法與災區原住民生活需求及社會文化契合。結果不僅延 誤了重建的最佳時機,浪費寶貴的重建資源;也造成災區原住民生活無法獲得適 當改善,甚至引起原住民的反彈與批評。如高雄縣安置小林、六龜、甲仙等地災 民的杉林鄉大愛村爭議事件4

3 筆者進入國立臺東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就讀後,擔任國立臺東大學廖秋娥老師的助理,

於 98 年 8 月至 12 月參與八八水災-災區重建輔導與建言團隊計畫(E 區:臺東)。此計畫總主持人 為國立臺灣大學蔣本基教授及張長義教授。臺東(E 區)分區主持人為國立臺東大學劉炯錫教授。

4 莫拉克風災災後,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簡稱慈濟)在高雄杉林鄉成立佔地 58 公頃的「杉林慈

(15)

3

藉由本研究或許可以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究竟災後重建是大量的給予災區 資源,而忽略了災區是否需要?且在投入資源的同時,加諸資源分配上的箝制;

亦或是幫助災區居民凝聚社區或部落意識,使災區有能力進行以居民為主體的自 主復健呢?是否能在這兩種方式之中,找到一個平衡點?或是另外更合適的辦 法?

撒可努5認為:

「要原住民邊緣化的方法尌是〆他們要什麼尌給他們什麼。所以,撒可努 教導他的孩子,絕對不可以跟政府拿錢。不然,原住民會喜歡等待,毫無 戰鬥能力。」(引自張雅粱,2008々158)。

自救會總幹事張琇櫻又說:

「事實上,所謂的中繼屋、永久屋、善款,也是慈善團體、民間資源所贈 與的,為何在災民上的認定、給予的協助上會一拖再拖、或是如此的嚴格,

像是嘉蘭的 65 棟都已正在蓋了,我們才 14 戶,有這麼困難嗎〇」

(2009/09/15) 高正治醫師訴說:

2004年海棠颱風(筆者〆應為2005年)造成嘉蘭村14戶民宅及金峰鄉衛生 所醫療辦公大樓,地基及建物的流失。嘉蘭聖保祿天主教堂的沖毀,當時 湧進物資及善款讓村民心存感激之餘又措手不及,隨任救助團體及政府擺 佈。攝影、拍照、拉布條缺一不可,總要見証說有來過々要名冊、要印章、

要戶籍謄本,總要驗明正身,很怕被詐騙々早上來、中午來、晚上來,反 正愛心不可拒絕,尌是要來々有泡麵、有飲料、有睡袋,尌是沒有我們需 要的々物資多到來不及發放,無處堆放,尌是只限災民,部落非災民只能 眼睜睜的看。救助團體的善意,逼得部落族人不得不照單全收,卻絕少注 意我們真的要甚麼?令我及族人異常困惑(高正治,2010々27)。

濟大愛園區」,也就是俗稱的「大愛村」,園區內打造 800 戶永久屋,提供莫拉克風災中家園受 創民眾棲身安住。但由於在大愛村的空間規劃與地方治理上,慈濟與災民有不同的想法與思考。

所以造成雙方的誤解及爭議。參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李素馨教授撰寫之『誰的部落?莫拉 克風災高雄杉林鄉大愛村的空間治理』一文。

5 亞榮隆.撒可努是臺灣原住民族中的排灣族作家,職業為警察及作家。1998 年他寫的第一本 書《山豬、飛鼠、撒可努》在台灣文壇上掀起一股風潮。亞榮隆.撒可努除了寫文章、出書之外,

還演講、演戲、推動部落文化,同時,他在美術方面也極具天份,曾經為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 林建隆創作的《動物新世紀-動物詩集繪製插畫。也曾經受邀在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遊客中心舉 行「山豬.飛鼠.撒可努特展」,展出他的藝術創作。目前出版了《山豬‧飛鼠‧撒可努》、《走 風的人:我的獵人父親》等著作。

(16)

4

筆者認為如果能夠將受災地區的重建歷程利用社區營造的方式,使災區居民 能夠重建屬於居民自身的社區或部落意識,是否是一種避免產生上述問題的方 法,此為筆者進行研究的動機之一。

社區營造的理念在於凝聚社區共識,改善社區環境,共同解決困難,創造美 好生活環境,永續發展等。社區營造是由下而上的,社區營造不僅侷限於硬體的 造景工程,更包括了軟體的造人工程。過去臺灣也有藉由九二一震災重建經驗,

經營社區營造的例子。

陳其南曾說:

社區總體營造不只在營造一個社區,實際上它已經是在營造一個新社會,

營造一個新文化,營造一個新的「人」,因此陳其南說〆「這是「造人的 工作」(林振春,1995々31)。

社區營造其目的在於,冀望在社區場域中,透過體驗實作與教育學習,轉化 社區居民的知識與行為觀念,嗣後促使社區居民能自主關心社區內公共事務,並 進行組織行動,營造社區的生活共同體,最終達成「造人」之功能與累積公民社 會的建構資本。

扼要言之,社區營造所強調的是「由下而上」的執行模式。假如能夠以社區 營造的方式結合災後重建,那麼大鳥自救會以及大鳥災區居民能夠在未來的重建 過程中做到何種地步,此為筆者研究動機之二。

(17)

5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根據臺東縣警察局(2009)表示莫拉克風災發生時,造成臺東地區海、空對外 交通全都停擺;鐵路方面,南迴鐵路太麻里段因為被暴漲的太麻里溪水沖毀部份 鐵道,無法使用;公路方面,南橫公路164公里至149公里處、南迴公路445至458 公里安朔到森永段,都因為落石坍方而交通中斷。莫拉克重創臺東,太麻里鄉以 南地區因鐵、公路及通訊均中斷,形同孤島。當時受災情況難以完全掌握,臺東 縣災害應變中心只能空投物資,讓災區不致斷糧。莫拉克颱風於8月8日的豪雨帶 來潰堤大淹水的災情,南迴鐵路、南迴公路路基流失數百公尺,橋墩和基座變成 滾滾洪水的河道。

大鳥村和許多遭受風災的原住民部落一樣,居住環境偏遠,對外交通不便。

災難緊急救援、臨時安置與災後重建的腳步都遠遜於西部其他災區甚至是位處同 縣的嘉蘭村。且由於風災發生後第七天道路才搶通,相關救援物資與人員也才得 以進入,因此大鳥村民就這樣度過與世隔絕、困頓無助的七天。道路搶通之後就 陸續有許多公部門、民間團體進駐大鳥村,從事緊急救援、災後勘查以及重建規 劃工作。但隨著媒體焦點的轉移,政府的粉飾下導致外界認為大鳥村資源已經足 夠了,不再需要援助了;給予外界災民安置完善,災後重建工作處理順利的印象。

但是筆者長期在大鳥村參與活動紀錄,觀察訪談後發現。大鳥村災後重建工作並 非如外界所言資源充沛、進展順利;相反的,該村在重建過程中遭遇許多問題與 困難,卻很難傳達與解決。6

造成這樣的落差主要是因為外界對於災區重建訊息之獲得,多半透過政府、

媒體或民間各團體而來。經此過程傳遞訊息,難免會有訊息呈現及表達上的偏 差,也往往會對災區民眾造成再度傷害。尤其是文化環境與背景不同的災區原住 居民與外來團體間,更容易因文化差異產生溝通障礙。

6王秀亭(2009a) 。大武大鳥村,52 災民恐斷炊。自由時報電子報。2009 年 10 月 23 日,取自〆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oct/23/today-south5.htm。

(18)

6

筆者在災後至大鳥村的田野調查,所觀察到亟欲關注與改變之處可以歸納為 下列二項:

一、災後社區重建是一個漫長的調適、妥協與合作的過程,可以分為物質上或精 神上的重建,物質如臨時住宅、防災設施、公共工程等;精神上可以分為文 化、組織、儀式等。筆者希望將大鳥村災後的實際生活情形及重建中所遭遇 的問題與困難予以呈現。

二、莫拉克風災後,大鳥部落受災自我救濟組織在面對重建階段性任務完成後,

將如何轉型?且轉型後將從事何種工作?

藉由本研究呼籲相關的政府單位與外來團隊能尊重當地部落原住民的意 見,正視部落原住民的需求與社會文化特殊性。相對的,部落本身也應該有所行 動與反思,並非一味地依賴政府單位及外來團隊,在經歷過許多挫敗與成功後,

能自己尋找出適合部落重建與發展的方向與途徑。

綜合上述,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可以分為以下二項:

一、 瞭解並呈現大鳥災區的受災情況與災後重建所遭遇的困難,其處理方式與 結果。

二、探討災後大鳥部落受災自救會如何運作轉型成為笆札筏文化發展協會的歷 程,及大鳥災區在災後所進行之社區營造。

(19)

7

第三節 名詞解釋

本研究原定題目為「莫拉克風災後臺東縣大鳥村災後重建歷程之研究」,但 專家學者認為本研究係以遭受莫拉克風災侵襲之臺東縣大鳥村部份受災區域為 研究對象,並不包含大鳥全村;且本研究著重於莫拉克風災後在大鳥災區所從事 的社區營造運動,建議更名為「莫拉克風災後臺東縣大鳥災區的社區重建與社區 營造」。茲將本研究中所呈現之重要名詞,分別說明如下:

一、莫拉克颱風

莫拉克颱風(Morakot)是泰國提供的名字,由 2002 年開始使用,意思是綠寶 石。2009 年莫拉克颱風侵襲臺灣,正好是臺灣嚴重水患「八七水災」50 週年,8 月 8 日至 8 月 10 日接連三天在臺灣中南部降下高達 2,800 多公釐的雨量,相當於 以往一整年的平均雨量。造成山崩、土石流、淹水等嚴重的災害,高達 600 多人 死亡,農業損失逾新臺幣 195 億元,成為臺灣史上最嚴重的風災。故世界氣象組 織亞洲颱風中心已於 2011 年將「莫拉克」在熱帶氣旋名稱中除名,以「艾沙尼」

代替。

二、大鳥災區

臺東縣大鳥村是一個行政區域,分為兩個聚落。大鳥村第 1 鄰至第 15 鄰位 於南迴公路段臺九線道路第 432 公里處旁,社區設施包含大鳥國小、社區文化廣 場、村辦公室、教會都在此處;而第 16 鄰至第 18 鄰則是位於大武車站後方,稱 為和平部落,是 1945 年後才形成的聚落。莫拉克風災造成臺東縣大鳥村 14 戶7住 宅受損不堪居住,受災區域分佈大鳥村第 1、2、5、6、15 鄰等,和平部落災情 較為輕微,且無房屋不堪居住。故本研究所指的大鳥災區係指大鳥村第 1 鄰至第 15 鄰。

7 14 戶住宅受損不勘居住,但其中有 2 戶是居住同一個住址,也就是屬於「戶中分戶」。

(20)

8

三、社區重建

依據「區域重建綱要計畫」,災後重建分為基礎設施重建、家園重建及產業 重建等三個方面。根據筆者歸納整理基礎設施重建是指在交通、農漁林業、水土 保持、水利防洪等項目,恢復基礎建設服務功能。並加入防災設計理念,避免災 難損害再度發生。家園重建包含生活及文化重建,如災民的收容、臨時住宅的興 建、原居地的安全評估。產業重建是調查農業、觀光業、工商業、原鄉特色產業 等個別產業的風災損害情形及產業復健輔導。綜合筆者實地觀察之經驗,本研究 所探討的社區重建,主要參酌「區域重建綱要計畫」的基礎設施重建與家園重建 的內容。目的為紀錄大鳥災區的災民生活情形、臨時住宅的興建、外來重建協力 團體的支援與影響及紀錄重建過程的衝突與妥協。

四、社區營造

依據「家園重建計畫」闡明莫拉克風災後家園重建目標是以社區總體營造理 念建立生態、生活、生產一體的模範社區;滿足居住、生活、就學、就業、產業 及文化傳承的需求;以及社區組織重建,強化社區凝聚力。本研究所指的社區營 造係指莫拉克風災後,大鳥社區發展協會及笆扎筏文化發展協會所申請的社區營 造計畫及從事的社區營造工作。

(21)

9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壹、研究流程

本研究根據研究動機與目的,探討研究問題,根據研究問題設計研究方法。

並參佐相關文獻,進行田野調查,訪談與觀察。再進行資料整理,最後做出結論 與建議,如圖 1-1。

圖 1-1 研究流程圖 研究背景下產生 研究動機、問題

初步蒐集文獻

建立研究主題、架構 確立研究方法、流程

相關文獻回顧 區域田野調查

研究結論與建議 排

灣 族 文 化

災 害 重 建

社 區 營 造

深 度 訪 談

參 與 觀 察

資料分析與探討

(22)

10

貳、研究架構

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如圖 1-2,筆者參與大鳥村災後重建過程中,觀察發現重 建過程所產生的問題,進而思考災後重建是否能夠與社區營造作結合。確定研究 方向後,在蒐集相關文獻以設計研究方法進行田野調查紀錄。探討大鳥村災後重 建歷程與進行社區營造的過程,再將其文獻回顧及研究成果分配至各章展現。

圖 1-2 研究架構圖 從觀察中發想問題

災後重建是否能夠與社區營造結合〇

瞭解大鳥村的災後重建現況、以及未來 將進行的社區營造方向、蒐集災後重建 與社區營造的相關文獻進行研究探討

進行田野調查配合參與觀察法與訪談法

紀錄社區營造在大鳥村災區如何進行

資料整理及研究規劃、評估與反省

參與研究結束、彙整研究成果公開發表 觀察災後重建歷程及其困難與解決方法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四章

莫拉克風災後大 鳥災區社區營造 之發展

第三章

莫拉克風災後大 鳥災區社區重建 之路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章 緒論

參 考 資 料, 回 顧 文 獻, 相 互 印 證

(23)

11

參、研究限制

由於災後重建有其適用的環境與地域範圍,且各地的風土民情、組織也不盡 相同。就研究對象而言,本研究以大鳥災區的受災居民與參與社區總體營造且關 心災後重建的大鳥村村民為研究對象。就地域地區而言,研究範圍為莫拉克風災 大鳥受災區,研究區域為大鳥部落乃至大鳥萬溪口北側。

就研究時間而言,本研究計畫區分為兩個時期分別為

一、莫拉克颱風登陸至笆札筏文化發展協會成立運作。時間以2009年8月至2010 年5月為止,為本研究的第三章。

二、笆札筏文化發展協會成立後進行的社區營造活動。時間以2010年5月至2011 年6月為止,為本研究的第四章。

就研究結果而言,可供其他受災地區或辦理災後重建業務之政府機關參考,

惟仍有一定程度的類推限制,不過由於天災日益嚴重及頻繁,大鳥村的重建歷程 仍值得相關人士瞭解。

(24)

12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對象

質化研究法強調了解的深度,與個別描述的考量有關聯,他們致力於探求特 殊人生經驗的深層意義,並企圖使多元的觀察能理論化(Allen Rubin‧Earl Babbie 著,趙碧華、朱美珍譯,2001;29)。而本研究的目的在於呈現大鳥村災後的重 建歷程,自救會轉型笆扎筏文化發展協會的過程,及其推動社區營造的內容。展 現出這些特殊的經歷供後人參考,故本研究採用質化研究法。

Robert Yin(1994)認為,個案研究法大致可分為六種資料來源,包括文件、檔 案資料、訪談、直接觀察、參與觀察、以及實體的人造物。(引自鄭怡世,2002;423)

Robert Yin(1995)在《Case Study Reserch》一書將個案研究定義為經驗研究,

他說:「一、用真實生活了解當時的社會現象。二、現象和內容的界限不是很清 楚。三、使用多元化的佐證資料」(Allen Rubin.Earl Babbie著,趙碧華、朱美珍 譯,2001;442)。如前文所述,本研究係個案研究,因此本研究主要採用三種研 究方法,分別為:文獻分析、深度訪談、參與觀察。分述如下:

壹、文獻分析法

文獻資料分析,是最傳統、最普遍、也是最常被使用的研究方法之一。本研 究針對莫拉克災後重建、排灣族文化、社區發展與社區總體營造等相關之書籍及 研究報告、期刊論文加以蒐集並進行分析,以了解災區原住民部落重建的相關背 景,藉此對原住民部落重建工作的推行與運作方式、部落內部組織的運作與關係 有更深入的體認。

在研究過程中,對於大鳥自救會的成立宗旨、組織章程、參與大鳥村社區營 造與災後重建的活動紀錄、與公部門或社區居民互動的歷程、大鳥村社區總體營 造計劃等相關文件,將特別審慎蒐集完整。另外,這些文獻也促使筆者在進行研 究時所具備的態度及觀點、方法更臻純熟。相關研究理論的瞭解,則有助於分析 行動與現象產生的脈絡與因素,探討行動與現象背後所隱含的真實內涵與意義。

(25)

13

貳、訪談法

訪談是由英文interview 翻譯而來,是研究者「尋訪」、「訪問」被研究者,

並且與其進行「交談」和「詢問」的一種活動。陳向明(2002;221)認為質性研究 有幾個功能,首先它可以了解受訪者的想法,並回溯過去的生活經驗與曾經經歷 的事件。另外,質性研究還可以建立研究者與被研究者的人際關係。深入訪談法 是一個途徑。研究者在訪談之前,先準備擬定訪談大綱與欲訪談的對象。

根據訪談對象數量的不同,確定訪談對象,本研究對象針對部落內對於部落 各種事務有深刻瞭解的特殊人物,如村長、鄰長、村幹事、自救會會長、自救會 總幹事及部落頭目、笆札筏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及協會幹部、教會的牧師、神父、

長老等進行深度訪談。

一方面透過他們瞭解部落的大部分具體情況,收集到大鳥村的若干重要社會 文化特質;另方面,藉此也能了解這些特殊人物和意見領袖對重建過程中部落的 運作和與社區總體營造親身參與經驗、對部落自主推動各種重建工作的看法。

對一般村民,依其隸屬組織的不同,如大武鄉公所、大鳥國小、大鳥村辦公 室、基督長老教會與天主教、曠野教會等等單位,來進行深度訪談,以了解一般 村民對重建過程中,部落內部的組織運作的意見與看法。分別施以集體焦點訪談 法和個別深度訪談法,其步驟內涵如下:

一、 準備訪談大綱

即研究者事先依研究目的所涵蓋的主題,製作訪談大綱,以避免在實地訪談 時內容流於廣泛、鬆散。並透過將受訪者依不同的背景屬性進行分類,擬訂訪談 名單,進行深度訪談。以期對大鳥村的災後重建歷程、轉型過程、社區總體營造 經驗等有更清楚、明確的認識。惟訪談過程中的順序或詢問方法,係依當時之情 境、受訪者回答之內容、情緒等因素而做彈性調整,以期蒐集到更豐實的資料。

訪談名單如表1-1:

(26)

14

表1-1 訪談名單表

編號 單位名稱 類別

A1 大鳥部落受災自救會 社區人士

A2 大鳥部落受災自救會 社區人士

A3 大鳥部落受災自救會 社區人士

A4 大鳥部落受災自救會 社區人士

A5 大鳥部落受災自救會 社區人士

A6 大鳥村 社區人士

A7 笆札筏文化發展協會 社區人士

A8 大鳥社區發展協會 社區人士

B1 人民火大聯盟 外來協力團隊

B2 臺灣世界展望會 外來協力團隊

B3 臺東縣原住民族全人發展關懷協會 外來協力團隊

B4 國立臺東大學 外來協力團隊

B5 大武生活重建中心 外來協力團隊

B6 嘉蘭八八山寨 外來協力團隊

B7 臺東南島社區大學發展協會 外來協力團隊

C1 臺東縣原住民行政處 公家機關

C2 臺東縣大武鄉公所 公家機關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二、訪談方式

即訪談前,先以電話聯繫略為接觸,以建立初步關係。訪談時,由筆者先介 紹研究動機及目的,並簡單說明研究程序、資料運用、研究結果呈現方式和「保 密」的原則,並進一步詢問受訪者是否尚有任何疑問,再作澄清說明,並簽署參 與研究的同意書。隨後再逐漸進入訪談主題,再從訪談中擷取所需要的重要因素。

三、同時蒐集口語和非口語訊息

為有效控制研究資料之效度品質,所有訪談均由筆者本人親自進行。研究者 在確定訪談對象並經其同意受訪後,亦將同時觀察受訪者陳述時之肢體、表情等 非口語訊息,以及訪談現場環境、陳設、人員互動狀況等,以便與其陳述內容相 互對照,增加資料的信度。在蒐集資料時,亦同時使用錄音機現場錄音及重點筆 記等方式,使資料蒐集更完整。

(27)

15

四、雙向交流適時提出澄清以增加資料之正確性

即於訪談雙向對話交流中,筆者隨時針對受訪者陳述內容較模糊或出現矛 盾、不一致部分,進一步提出詢問、加以澄清,以深入瞭解其陳述之真正意涵及 其背後之價值理念。

參、參與觀察法

在社會科學研究中,觀察法常常被視為是了解社會現象的最基本方法,因為 觀察是人類用來認識週遭環境最根本,也是最簡單的方法,故觀察法也是質性研 究資料收集的主要方法之一。筆者在進行深度訪談的過程中,也運用質性研究中 的觀察法,來觀察受訪者的肢體動作、表情手勢或是相關環境的陳設、與其他人 的互動方式等。

參與觀察可與深度訪談同時進行,利用「多看」、「多聽」的方式,來發掘 更多實地的資料,以彌補訪談的不足。在本研究中,筆者進入大鳥災區親身參與 其生活,建立密切而信任的關係,與族人們互動與對話,實地觀察其重建工作的 進行及災後原住民生活的實際情形做有系統的觀察和探討分析。另外,參與自救 會、社區發展協會等相關部落組織的運作與活動,從中了解災區災民的觀點及實 際需求,與當地居民、部落組織、社區單位等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及溝通管道,

以求所獲得的資訊能更貼近事實。並藉由參與部落內各種活動,進行全面完整的 觀察記錄,從中獲得科學性的調查資料。

肆、個案研究法

本研究在實證資料的蒐集及訪談對象的選取係以台東縣大武鄉大鳥災區及 其社區組織為範圍,故係個案研究。

(28)

1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意圖探討災後重建與社區營造的關係,依照研究目的將文獻探討的範 圍分為四節,第一節為社區相關理論,依序介紹何謂社區的定義?何謂社區總體 營造?社區營造的意涵為何?第二節為重建相關理論,分別闡述災害對社區的影 響及災後重建;第三節為整理災區進行社區總體營造之相關理論及研究;。其文 獻探討的目的是建立於知識是累積的,希冀擷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彙整其所需要 的部分建立在本研究上,進行撰寫相關研究,顯示在研究成果上。

第一節 社區相關理論

壹、社區的定義

「社區」一詞是近代社會的產物,回顧過去;臺灣從原住民部落出現開始,

直至明鄭時期的屯墾與清代的血緣、地緣性的移民,甚至是日治時期的內地移民 政策或集團移住皆是人群聚居的型態。雖然此時尚無社區名詞的出現,但在臺灣 這塊土地上,各個偶然匯聚而成的集居地,都可視為社區共同體的原型。如「鄰 里」、「庄頭」、「部落」、「村落」等,其組成成分,都顯示與現今公民社會 的社區相似,也是一種共同生活圈。

社區一詞是由英文(Community)一詞翻譯過來,原本是社會學上的專有名 詞,後來也被用於行政事務以及日常生活的言談之中。譬如在民國六十年 代我國政府機構推行基層建設時,尌把其中的一些工作稱為社區建設或社 區發展,自此大家對「社區」一詞乃逐漸熟悉。(蔡宏進,2005々5)

而臺灣的村里在民國80年(1991)政府發布「社區工作綱要」8條例的主導下,

每個村里幾乎都成立「社區發展協會」,所以一般人往往將「社區」等同「村里 行政區域」。其實,也有一個社區發展協會包含多個村里,或一個村裡有兩個社 區發展協會的情形(盧思岳,2006)。如本研究區域的大鳥災區,在莫拉克風災過 後即有笆札筏文化發展協會與既有的大鳥村社區發展協會等社區組織。筆者參考 前人研究,對於各專家學者對社區有不同的觀點,彙整如下表2-1:

8 中華民國 80 年(1991)5 月 1 日台內社字第 915621 號發布,第一條第三項規定本綱要所稱社區,

係指經鄉 (鎮、市、區) 社區發展主管機關劃定,供為依法設立社區發展協會,推動社區發展工 作之組織與活動區域。

(29)

17

表2-1 社區的定義表

專家學者或單位 定 義

徐震(1980) 1.社區定義為:居住於某一地理區域,具有共同關係、社會互 動及服務體系的人群。

2. 社區的疆界可以按組織結構與服務設施方面著手,即社區的 疆界可以按組織結構與服務體系及居民一體的關系加以區 分。都市計畫的社區較偏向具有計畫的功能分區,往往依行政 功能將社區視為地域層級的一環。

李永展(1995) 居住於某一特定地理區域的一群人,基於共同關係、共同服務 體系以及社會互助而形成之社會團體。

陳其南(1995) 1.社區可以是一個村莊、一棟公寓、一條街道、一個街區、一 個小鎮、一個城市等等。其唯一條件是居住在這個有限範圍內 的民眾必須具備共同體社會的認同意識。

2.社區是文化的總體表現。

3.社區,並不是指傳統社會的地方意識也不是指有限地理空間 單位,更不是指形式化的行政組織。社區現代化含意乃在於它 是一種民主社會和家庭團體之間,而為現代人追求居住環境品 質、提昇生品味的基礎單位。

4.社區代表一個生活方式,一種地方的和社區的「生活型態」

與「生活價值觀」。

林振春(1995) 社區包含三個面向:社區是一個地理位置、社區是一種心理互 動的團體組織可以沒有固定的地理疆界、社區是一個包含各單 位功能的系統在社區內互動其功能在為社區居民提供各種服 務。

Mattessich,P.(1997) 居住在地理上可以清楚界定的同一區的一群人,他們彼此之 間,以及他們與其生活所在之間,形成社會的和心理的聯繫。

宮崎清(1998) 所謂的「社區」乃是家庭、地方、部落、村、町、市、縣、國 家,而且是整個地球、宇宙,當然學校、公共機構也是。所以 社區可以說是「我們人類為了生存,而經營展開的所有空間」,

而且認為社區乃是各有其固有歷史的人類生活空間,任何社區 都各有其固有歷史,承繼先人們 所建立累積到今日的固有生 活文化。

曾旭正(2007) 社區指的應該是有社區感的聚落,而不是聚落的空間本身;社 區是營造出來的,並不會因為比鄰而居即自然形成。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以上研究所述,社區的意義為居住同一區域,具有社區感的聚落。社區 居民彼此在社會上及心理上有所聯繫。居民對所屬的社區,彼此有生命共同感,

參與社區營造改善生活品質。正如劉烱錫(2006;90)認為社區從「生在這裡,活 在這裡,午夜夢迴」的地方,昇華為「靈魂永留這裡的地方」。

(30)

18

貳、社區營造之意涵

社區總體營造的特性有不同的面向與特質,社區「總體」營造的意思是指不 只一個層向;是一個整體性的問題,必須綜合的解決。社區間的問題環環相扣,

彼此相關;從中選擇一個切入點,進而帶動其他面向的改變。而社區營造的精神 在於居民參與,社區營造是一個「造人」的運動。本研究整理主要學者對於社區 總體營造的觀點,如表2-2:

表2-2 社區總體營造觀點表

專家學者或單位 定 義

宮崎清(1998) 五大面向: 「人」「文」「地」「產」「景」。「人」指的是社區居民 的需求的滿足、人際關係的經營和生活福祉之創造;「文」指的是 社區共同歷史文化之延續,藝文活動之經營以及終身學習等;「地」

指的是地理環境的保育與特色發揚,在地性的延續;「產」指的是 在地產業與經濟活動的集體經營,地產的創發與行銷等;「景」指 的是社區公共空間之營造、生活環境的永續經營、獨特景觀的創 造、居民自力營造等。

陳其南(1998) 1.社區總體營造不只是在營造一些實質環境,最重要的是在於建 立社區共同體成員對社區公共事務的參與意識。

2.社區總體營造不只是在營造一個社區,實際上他已經在營造一 個新社會,營造一個新文化,營造一個新的「人」。換句話說,「社 區總體營造」的本質,其實就是在「造人」。而且只有透過文化的 手段,重新營造一個社區社會和社區人,以實際環境的改善作為 短期目標的「社區總體營造」才有可能成功。

林振春(1999) 「社區總體營造」的目標在於造景、造產、造人:造景是佈建一 個適合人類生存、成長與學習的活動空間;造產的目標在於活化 社區的經濟活動,使社區具有生存的本錢;造人的目標當然是創 造出具有公民特質的社區人士。

黃煌雄、郭石吉、

林時機(2001)

認為「社區總體營造」主要包含三大要素:由下而上;民眾參與;

以及地方自主。這種精神強調社區事務應由社區居民結合社區資 源,經由民眾討論形成共識,共同來決定社區的發展。

林昕(2006) 「兩自三同」:「自主」意思是居民自己當家作主;「自傲」指 居民對自己的社區感到光榮與驕傲;「同體」指居民相互結合為

「生命共同體」;「同夢」指居民共同擁有夢想;「同演」指共 同投入行動一起完成夢想。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本研究歸納綜合以上專家學者的論述,筆者認為在大鳥災區所進行的「社區 營造」為以認同部落、社區的居民為主題,擁有共同目標、願景。願意將部落打

(31)

19

造成一個安居樂業的家,以文化為切入點。喚醒居民對文化的熱忱,活化社區、

部落資源;回顧部落、社區歷史,保存集體記憶;發展部落、社區特色,解決社 區、部落問題。社區營造是永無止息,持續運作的過程。

參、臺灣社區營造的歷程

社區總體營造的概念受到日本的造町、英國的社區建築(Community Architect) 和美國的社區設計(Community Design)等影響。台灣主要係師法於日本的造町運動,

而社區總體營造一詞,是從日語「まちづくり」翻譯過來的。日本在1960年代為 了振興偏遠鄉村的產業,活絡經濟,解決社會及環境問題。因此社區總體營造的 概念也是在這種時空背景之下產生出來的。從一開始的提升地域經濟、接著保全 地域環境,乃至於強化地域社會等。範圍逐漸的從經濟層面到整個生活層面,區 域也從農村擴及到都會區,而變成全民運動(西村幸夫,2010;63-73,黃世輝、

宮崎清,1996;78)。

在1960年代受到聯合國推動「社區發展俱樂部」影響,在臺灣即有「社區發 展」的政策推動;由於當時社會尚處於威權戒嚴時期。所以對基層社區的影響不 大,只注重硬體建設,其最代表性之產物即為一棟棟「社區活動中心」(陳峰立,

2003;27)。而實質的社區總體營造則是發源於1980年代,民國76年(1987),政府 實施解嚴,臺灣社會各類社會運動蓬勃發展,人民自我意識高漲。一波與過去由 政府主導的社區發展截然不同的運動在社區裡萌芽。這類運動的特色是由下而 上,從民間發起;社區有共同的意識,有明確的訴求。如彰化縣鹿港鎮的反杜邦 設廠及高雄市楠梓區後勁地區的反五輕運動等。

「社區總體營造」這個名詞,首度出現是在民國82年(1993),由當時的行政 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以下稱文建會)申學庸主委與陳其南副主委正式在立法院進 行施政報告,首度提出「社區總體營造」的概念和政策計畫。自從民國83年(1994) 陳其南副主委在文建會提倡「社區總體營造」的新概念之後,逐漸地才改用「社 區營造」一詞。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建構社區生命共同體的概念,

來作為一類文化行政的新思維與政策」作為主要目標。主要目的是為了整合「人、

文、地、景、產」五大社區發展面向,而產生出來的政策性名詞。強調的是一種

(32)

20

由下而上,社區自主,居民參與的制度。這種展現地方生命力,提升基層人民的 自主權,是台灣人民一種改善自己社區,調節生命意義的社會運動。

臺灣在1999年9月21日凌晨發生芮氏強度七點三,震央在南投縣集集鎮的強 震,造成嚴重的災害。九二一震災同時也給予社區營造強烈的衝擊,開始以總體 的概念思考,從文史方面擴大至多面向多元的建設。九二一震災也突顯了社造中 心的陪伴作用;產生了許許多多的臺灣亮點、績優社區,如南投縣埔里鎮桃米社 區、南投縣中寮鄉馬鞍崙仙樂社區、臺中縣和平鄉松鶴社區等。2000年民進黨政 府獲得執政權後,為整合各部會與社區相關的資源,成立「社區總體營造協調推 動委員會」,進行跨部會的協調、整合。讓各部會的相關政策至此真正的橫向協 調與合作。

2002年游錫堃接任行政院院長,推動「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將 社區營造工作提昇至國家級發展計畫,整合地方政府、社區資源及第三部門。在 策略上以社區生活為單位,包含鄉村、部落族群及地方小鎮,透過居民自主參與、

專業者的指導協助與政府部門的行政經費支援,全面性落實基層建設;除文建會 外,內政部、經濟部、行政院衛生署、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暨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亦就其業務管轄共同提出分項計 畫,將總合性的計畫內涵分成個別的切入點,期能帶動社區內部包括社會關係、

文化藝術、空間設施、衛生福利救助與經濟產業的整體轉型,提供新的就業機會 生活條件,振興地方活力,作為國家建設的基礎。

2005 年謝長庭擔任行政院院長,推動「臺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透過產業 發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人文教育、環保生態、環境景觀等六大面向的全面 提升,打造一個安居樂業的「健康社區」。 針對社區所提出之發展目標及配套需 求,整合政府相關部會既有計畫資源,分期分階段予及輔導以建立自主運作且永 續經營之社區營造模式。

社區營造就是重建社區,找回社區居民過去共同的歷史記憶,喚起社區居民 意識,並使社區居民有能力解決社區問題並朝美好的遠景前進,達到永續發展社 區。社區營造是個過程,不是結果。在舉辦活動中累積社區情感、凝聚社區意識,

改造社區環境,提升地方文化產業,建立社區文化特色。社區營造的重要性也可 以從近年來臺灣文建會推動的重要社區營造政策可以窺見端倪,如表2-3:

(33)

21

表2-3臺灣近年文建會重點計畫之社區營造政策表

時間 社區營造政策

1994年 行政院提出「十二項建設計畫」

文建會推動「充實鄉鎮展演設施計畫」。

1994年 文建會推動「輔導美化地方傳統文化建築空間計畫」。

1996年 訂頒「加強推展社區發展工作實施方案」。

成立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1997年 文建會於宜蘭運動公園辦理「全國社區總體營造博覽會」。

1999年 九二一地震

文建會提出「心靈重建計畫」推出行動圖書館、災區讀書會活動。

2001-2003年 文建會為協助九二一地震災後社區重建

推動「九二一震災重建區社區總體營造計畫執行方案」。

2002-2007年 行政院提出「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

文建會規劃「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

2005-2006年 行政院提出「臺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

2008-2013年 文建會提出「磐石行動與創意生活文化圈計畫」。

2009年 莫拉克風災,文建會協助「家園重建計畫」、「產業重建計畫」。

2010-2012年 文建會為協助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重建

推動「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組織重建計畫」及

「專業團隊及社區陪伴計畫」。

資料來源: 研究者自行整理

(34)

22

第二節 重建相關理論

壹、災害對社區的影響

災害對於社區會造成的影響,除了自然周遭環境的破壞。也會影響到經濟產 業資源、個別族群關係、社會組織結構與傳統文化習俗等層面。以下表 2-4 是有 關於災害對社區的相關研究。

表 2-4Webster 災後四階段社區反應表

Webster(1995)將災後社區的反應整理分成四階段

(1)英雄主義階段 社區在緊急救援階段時,會出現明顯的合作作為,自動自 發出現救災組織,這時社區居民會因利他主義和互助精神 而與有榮焉。

(2)蜜月期階段 社區在災變發生前的爭吵,會因災後重建的共同目標而停 止爭吵,此時社區出現一片樂觀與積極的樣子。

(3)幻滅期階段 因著救災方案的延遲與相關瑣碎規定,社區開始頹喪進入 幻滅期。此時不論是個人、家庭或整體社區需要心理衛生 的介入。就社區層面的介入而言,可藉著社區討論會的舉 辦分享居民彼此的感受和對家園重建的擔心,同時也可因 此分享資訊及停止謠言散播。

(4)重建階段 此階段居民會覺得社區有再生機會,包括新的土地政策與 建設,社區有可能出現比災前更好的生活,新的社區領導 者在災變後階段可以發展重建方案,包括經濟的發展、開 發新的就業機會、自助房屋方案、貸款方案等等。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周月清,1999;24-25、陳俐蓉,2003。

災難事故發生對個人、家庭、社區、組織產生壓力,而其造成的損害與威脅 亦會使個人、家庭、社區、組織產生脆弱的狀態,但真正的困難不是災難事件本 身,而是個人、家庭、社區、組織對危機的因應能力。另外,也許還有一部分是 原來即存在的、未被解決的問題,只是藉由災難事件而爆發。(林萬億,2002;

127-202)

Dennis Wenger採取了對於基本變遷進行檢驗的觀點,研究在美國社會之中,

災害對於社區的結構及其社區功能的影響(Wenger,1978)。他從以下觀點出發:

(35)

23

社區是個解決問題的實體,並且每一社區體系都有完成此一作用的結構,此結構 要素包括:1.文化的各方面:價值、信仰及規範;2.社會組織的各方面:內部和 外部的社會聯繫、社區的權力結構。當災害發生時,它並不只是影響到社區的部 分而已,也影響到較大的社會內涵,包括系統整合程度的因素、之前的災害經驗、

危機處理能力。從此模式出發,Wenger發現社區功能的可能改變、結構要素以及 內涵的變項(轉引自李家源,2003;27)。

Sundet和Mermelstein(1996)指出災變事件的反應,是當事人主觀認知會有個別 差異,其從鉅視危機觀點分析影響社區不同反應的因素。社區的四個面向有:

(一)、人口組成:包含社區大小、教育程度、年齡組成、社區存在長短、

房屋擁有、家庭所得、貧窮率等面向。

(二)、歷史:包含與政府間的關係、與生具有之特質、內部紛爭、災害因 應經驗、次群體水平整合等面向。

(三)、文化:社區傳統、同質性、民族性、個人及群體導向、求生技巧等 面向。

(四)、生態及環境的五個次體系:包含政治、商業、工業、教育、健康、

福利等面向。

研究結果發現,災前社區的特質與災害發生後社區存活有很大的關係,這些 有影響力之因素包括社區與政府間之關係、先前社區既存之內部紛爭與衝突、社 區次群體間的水平整合程度、社區對外的通訊能力及社區地形及資源。在這五個 影響因素中,只有社區與政府之關係會左右社區對災害的因應能力。可見社區對 災害的反應,並不會受社區經濟或貧窮率的影響,但卻會受到社區內部先前與政 府間的關係、社區的和諧、凝聚與否、社區次群體間之合作、社區對外溝通是否 暢通及社區地形的影響(轉引自周月清、王增勇、陶蕃瀛、謝東儒,2001;208)。

(36)

24

貳、災後重建

臺灣的災後重建經驗及相關研究,主要都來自於1999年的九二一大地震。以 下將蒐集這方面的文獻加以整理討論。

一、陳俐蓉(2003)。蛻變與新生—台北縣新莊龍閣社區災後重建歷程之研究。

研究重點:

此研究認為災後重建主要分成自救會與重建會兩大階段。自救會階段社區組 織主要的工作是有效的向外求援及募集資源,凝聚了社區居民的自救共識,發起 社會行動。重建會階段社區組織因著社區目標的不同而改變組織成員、職務及名 稱。社區居民經由不斷的溝通、協調達成原地原貌重建共識,社區組織經由社區 外各種不同領域專業人士的協助之下,與居民共享決策權力,由全體居民參與,

投票決標。

二、陳秀靜(2002)。九二一震災災後生活重建工作之研究。

研究重點:

此研究將災後重建分為三個時期,對各時期之生活重建工作之建議。(一)

緊急救援期:建議中央社政緊急災變管理系統,同時強調相關的法源依據、注重 權責劃分與充分授權;彈性規劃符合社會正義之災害社會救助金之參考公式;生 活重建工作必須因時、因地不斷地作修整;.對於鄰近區域協助受災地區之具體 辦法亦應訂定。(二)恢復秩序時期:建議建立民間組織參與重建之管理機制與 公權力角色的界定、建立方案追蹤管理系統或人力管理系統。(三)長期重建時 期:心理重建工作仍是相當重要應繼續進行、重視人性化與災民生活需求,能兼 顧社會、經濟、精神三層面、應長期培養生活重建工作之各種專業人力、建立一 套後續安置照顧系統;規劃轉銜小組之轉銜規劃。

(37)

25

三、張莉姍(2001)。災後重建工作社會資源整合之研究─以南投縣中寮鄉為例。

研究重點:

此研究將會影響重建工作社會資源整合的因素分為阻力與助力兩種,分別 為:(一)在影響組織間整合的阻力因素中的組織結構因素有組織特性、專業化程 度及經費來源。在組織特性中包含較多,其中有帶有宗教性質的機構影響較大,

另外在機構本身的結構都會影響到與其他單位合作的意願。專業化程度則是因有 機構會認為專業是服務品質的保證之一,但由於有部分的機構並未有專業人力的 設置,因此對重視專業的機構來說,會降低與未有專業能力的機構合作的意願。

而在經費來源是組織間要整合最困難的一項,一方面是因為經費不足,另一方面 組織本身就有要執行的工作,因此要推動經費上的支援,還是以共同舉辦活動的 方式居多。

(二)在助力方面的組織結構因素則以有充分的硬體設施支援成為互動的基 礎之一,因為有些機構在硬體設施較為充足,例如有多餘的場地可供租借,就會 多增加機構間聯繫的程度。在組織外部環境因素則是強調與其他團體的人際網 絡,在中寮鄉大多強調非正式的人際關係,透過一些私人交情來結合資源,可以 看出在鄉鎮的人情味還是比較濃厚的。而在組織人文因素方面則是成員配合度 高,會幫助資源整合的進行,尤其若有專業人士對此方面的認同感高的話,加上 成員的配合,任何的阻礙都可以努力去克服的(張莉姍,2001;90-91)。

四、蔡君碩(2006)。東埔蚋溪重建與地方社區互動之研究。

研究重點:

本研究以東埔蚋溪的重建經驗得到以下結論:東埔蚋溪災後政府機關辦理重 建過程與地方社區之互動,成功因素有二:首要以平等、互信、互利原則作理性 溝通互動,達到雙方認為皆贏的結果。其次能確實瞭解、釐清災區所需完成「九 二一震災重建暫行條例」條文之增訂法律保留程序,以符合大部分民眾的需求,

促使地方居民抗爭事件不再重演。

(38)

26

五、劉惠琪(2005)。「家的營造」到「社區營造」:中寮鄉八仙村馬鞍崙仙樂社 區921社區重建經驗研究。

劉惠琪(2005)認為社區營造意涵分為兩點:(一)提升社區整體生活能力:社 區營造其最終目的為社區整體生活品質的提升,希望藉由社區居民自主參與,共 同營造生活空間的美化,使生活品質獲得提升,文化、經濟、產業復甦,重現社 區生命力與活力。(二)凝聚社區共同體意識:社區營造的關鍵在於培養社區共同 意識,主要是期望藉由外部政策的帶領刺激,引發居民對於自我權利與地方事務 的關心,再進而由社區居民進行主導社區營造的工作,使地方重新恢復生機與活 力。馬鞍崙仙樂社區從九二一災後的社區營造工作,從「這是阮家」到「溪底遙 學習農園」,從家的營造到社區的營造。在推動社區營造工作上,強調透過地方 事務的民眾參與,以及社區空間的營造過程,來凝聚社區意識與建立地方認同。

九二一地震喚醒居民與水圳的關係,清理水圳的活動帶動了仙樂社區的社區營造 行動。

六、詹欣華(2004)。社區永續發展—以南投縣桃米社區為例。

詹欣華(2004;212)指出在九二一地震後,南投縣桃米社區得到政府及民間單 位的資源,以及新故鄉基金會的進駐輔導。在推動社區重建的過程上,社區居民 秉持利益共享的理念,共同參與。藉由專家學者的調查,發現桃米社區的豐富生 態資源,因而以「桃米生態村」的目標發展。研究顯示投入重建工作的社區幹部 們也都具共創資源、利益共享的想法與作法。非營利組織(新故鄉文教基金會)、 專業團隊、政府與企業,也都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居民在社區總體營造中是生 命及利益共同體。但是隨著社區的蓬勃發展,桃米社區也存在著利益的分配、生 態與安全的兩難、團體盲思、派系對立等問題,亦將影響桃米社區的永續發展。

(39)

27

第三節 災區進行社區總體營造相關理論

九二一震災後行政院文建會於2002年在重建區選擇60個社造點,給予年度定 額計畫經費補助,並委託民間專業團隊進行輔導。

所謂社區營造就是重建社區,找回社區居民過去的共同歷史價值,喚起社區 居民意識並使居民有能力解決社區問題並朝美好的遠景邁進。社區總體營造經由 政府長期推動,由於地方可以自主選擇專業團隊,發揮由下而上、地方主導及民 間參與的理念,所以成為一個改造與發展地方的熱門社會運動,災後社區重建政 府也寄望社區總體營造為災區再造社區生命力,但因客觀環境不同,原住民災區 在無法自主選擇專業團隊下,產生哪些問題? 傳統文化如何藉由重建復振?

李家源(2003)在南投縣信義鄉潭南村的研究發現,社區總體營造在九二一震 災災區重建之實行,仍有一缺失亟待改善,即災區積極進行硬體復建的同時,未 能將社區文化活動與文化教育同步進行。殊不知社區生命力乃源自社區文化、規 範相互溝通整合的過程,以及相互依賴的狀態。若代表社區象徵之硬體建築,未 能為社區居民所認同,則焉能激發社區的自主性與自發性,進而建立溫馨有情的 社區環境。災區硬體復建的同時,亦需將社區文化活動與文化教育同步進行,才 能凝聚利害與共的社區意識,營造社區文化特色。而社區總體營造在災後重建中 所推行之模式應該是:災區重建必須透過災區居民的參與,才能有效反應重建需 求,其較佳的方式乃透過社區組織間協助。

由於社區凝聚力具體表現即在於社區組織運作,在面對災難處理上,社區組 織不僅可以利用其既有的各項資源加以整合,而且在動員時效上更能發揮其「在 地性」的功能。是以重建計畫若能反應災民的需求,且社區組織亦具達成重建計 畫的能力,則可達到最大之重建成效。由於社區組織扮演「橋樑」的角色,透過 社區組織與災民間的溝通,重建決策的過程將能適切反應災民的需求,並作最好 的回應,重建成果才能真正符合災民之需求。(黃煌雄、郭石吉、林時機,2001;

149-151)

(40)

28

鄭和(2009)建議災後社區營造應採取:1.深化政府與社區之間的夥伴關係;

2.社區組織間的正式與非正式的整合;3.產業結盟的健全化;4.強化社區資訊學 習與運用的能力;5.社區與輔導團隊之間長期培力關係養成。

本研究所注重的面向為社區營造如何與災後重建結合,但是必須瞭解到莫拉 克風災與九二一震災,有著幾個不同的特性:

(一) 災難的本質不同:震災是即刻性的,且受災區域集中,能夠在原地點進 行重建;風災所帶來的土石流、水患卻是長時間的對當地造成破壞,災 後面臨到的問題是社區在哪裡?災區居民如何團聚在一起?以及風災過 後,社區重建的方式是原鄉重建或是遷至他處。土石流也可能將社區淹 沒,如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

(二) 此次莫拉克風災的受災區域大部分是原住民居住區域,重建的方式更加 重要,需要顧及到原住民文化保存、國土保育、族群組織等問題。

綜合以上學者所述,筆者認為災後重建按照重建進度劃分,應分為五個時期:

(一)緊急救助期:此時注重人員的安置、物資的援助、應依照實際災害情形 頒布法令,使基層官員能夠依法救災,並給予基層官員便宜行事,日後 追認的權宜。

(二)安置援助期:此時期應輔導成立災民代表團體,使政府重建業務部門能 夠與災民有對話的窗口。使政府部門、民間團體能夠與受暫時安置之災 民以及相關人員進行座談。瞭解、滿足、協調災民之需求,並補充物資,

使災民維持基本生活水準並追認前期因緊急救助之政策。

(三)中期安置期:此時期應進行長期安置的硬體建築規劃,且定時舉辦公聽

(41)

29

會與災民討論、告知重建事宜。並應讓災民與政府討論未來的重建方 向、進行社區自主營造以及給予資源協助災區產業復甦等。

(四)永續準備期:此時期應運用外界之協助、專業之意見、政府之資源、居 民意見之討論、居民共識之凝結,為了將來永續發展而作準備。

(五)永續發展期:此時期政府應逐漸退出災區,災區成長至能夠運用政府資 源進行社區產品的創發與行銷,以及在地經濟活動的集體推展以及社區 獨特景觀之創造、生活環境之永續經營,最重要的是建立社區居民之集 體意識,滿足居民共通的需求。

(42)

30

第三章 莫拉克風災後大鳥災區的重建之路

本章旨在闡述莫拉克颱風在臺東縣大鳥災區造成的災情,以及受災居民在災 後的生活情形與遭遇到的困難。首先回顧大鳥村的形成,並引述居民對風災當時 的記憶,還原大鳥災區受災當時的氛圍。在社區重建的過程中,災民們處於徬徨 無助的狀況且認為遭受外界忽視,無法得到政府及社會支援,也無法回到災前的 生活情況。而後受到外來重建協力團體的支援,災民們凝聚共識,認為必須成立 一個受災自我救濟組織,為自身爭取權益及對外溝通發聲。

第一節 大鳥村受災狀況與自救會成立

莫拉克颱風帶來的大量雨量造成大鳥村上方山區土石坍方,於 2009 年 8 月 9 日下午 2 時發生土石流。大量土石被社區上方房屋阻擋後,土石向左右兩邊移 動,沿社區兩旁道路或排水道傾瀉而下,造成大鳥部落 15 戶房屋毀損。

大鳥部落災後由於受災訊息不被外界所知及安置政策不被災民們所接受,讓 災民充滿無助、徬徨的心情。在外來協力團體的幫助之下,災民們成立自我救濟 的組織,爭取自身權益。

一、大鳥村的形成

大鳥部落9的排灣族人屬於

Pakarokaro

群。

Pakarokaro

群,混合了阿美族、

卑南族的文化特色,在服裝及文化習俗上呈現了三個族群的混合體(譚昌國,

2007)。趙川明(2010;134-135)則指出大鳥村清代舊名大烏萬社,源自排灣族語 Tanaauazn,根據日治時期安倍明義的調查,其義為葉子很大,昔日此地曾種菸草,

菸草的葉子很大,故稱;漢人根據其音為大烏萬。在清朝雍正二年(1724),巡視 臺灣監察御史禪濟布、丁士一等人上奏雍正皇帝的《奏報生番歸化日眾摺》;內 容有提到在清朝雍正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歸化的番社裡,包含了大烏萬社。日人 治台,訛寫為「大鳥萬」。日治時期昭和十二年(1937)日本政府整理台東廳、花蓮 港廳的地名時,改名為「大鳥」,之後沿用此名。

9大鳥部落則是指大鳥村 1 至 15 鄰,包含達萬、彩泉、初屯三個部落,如此區分是因為和平部落 位於大武車站後方,屬於第 16 鄰至 18 鄰,以及大鳥部落及和平部落各有一個部落會議,本就有 所區隔。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found out the fact that as traditionally Buddhist clerics were exempted from tax paying and national service fulfiling in

The research is about the game bulls and cows, mainly discussing the guess method as well as the minimax of needed time in this game’s each situation.. The minimax of needed

6 《中論·觀因緣品》,《佛藏要籍選刊》第 9 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

Robinson Crusoe is an Englishman from the 1) t_______ of York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e youngest son of a merchant of German origin. This trip is financially successful,

fostering independent application of reading strategies Strategy 7: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track, reflect on, and share their learning progress (destination). •

Strategy 3: Offer descriptive feedback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enabling strategy). Where the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There are existing learning resources that cater for different learning abilities, styles and interests. Teachers can easily create differentiated learning resources/tasks for CLD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