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水楊酸的簡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水楊酸的簡介 "

Copied!
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水楊酸的簡介 _ 1

水楊酸的簡介

水楊酸是一種白色的結晶粉狀物,存在於自然界的柳樹皮、白珠樹葉及甜樺樹中。它在皮 膚科學的應用歷史已經十分久遠了。

西元前一世紀,蒲林尼(Pliny)就曾嘗試使用柳樹的樹皮來替人治療雞眼、胼胝等角化異常的毛 病。

1829 年,李勞斯(Leroux)首次自柳樹皮中提煉出水楊酸。

1860 年,人們開始使用化學合成的方法大量製造水楊酸,水楊酸遂被廣泛地應用來軟化或去除多 餘、老死的角質細胞。由於它兼具了止癢與保濕的效果,因此對於過度角質化的治療發揮了很大 的功效。

水楊酸的正式化學名稱是“鄰羥基苯甲酸”,是含有石碳酸環的環型結構物。因為在接近 COOH 有機酸基的第二個碳原子上面有一個氫氧(羥)基,有時會被誤稱為“乙型羥基 酸”。它跟果酸(甲型羥基酸)基本上不是同系列的化學成份,後者是直鏈狀的化學結構。

由於水楊酸具有優秀的“角質整理”能力(果酸則為角質解離能力),安全度高,且對表皮 的刺激性較果酸更低,所以成為保養產品的新寵。

— 水楊酸→加快角質新陳代謝

— 果酸 →去除老舊的角質

在水楊酸的衍生家族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乙醯水楊酸,也就是阿斯匹靈。

— 阿斯匹靈→乙醯水楊酸

— 普拿疼 →乙醯胺苯粉

阿斯匹靈是一種非常廣泛使用的鎮痛、解熱與抗發炎藥物。目前阿斯匹靈的低劑量(每天 100 毫克)口服療法已經類似每天口服一顆多種維他命一樣,成為美國心臟醫學會對所有 可能引發栓塞型中風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標準建議治療。此時使用者體內的水楊酸濃度大 約為每公斤體重 3.077 毫克(以標準體重 60 公斤計算)。

在皮膚科的應用範圍中,由於特殊的親脂性化學結構,水楊酸除了常被用

— 水楊酸→脂溶性

— 果酸 →水溶性

在過度角化或角質剝落的症狀改善,像是角化型的香港腳,乾癬,脂漏性皮膚炎所產生的 片狀頭皮屑,以及過度乾燥的魚鱗癬之外;也有保養品的業者將之作成溶液,用以除去一 般藥品所較難處理的粉刺現象。通常的使用方式是由病患自行塗抹,偶而也會被皮膚科醫 師用來當作換膚剝皮劑。在皮膚科常見的使用濃度為 3∼16.2%,化粧保養品的濃度則為 更低的 0.5∼1.5%。這些外用的水楊酸製劑被身體所吸收的情況(經皮吸收率)取決於其 劑型(水劑或是膏劑)、酸鹼值、使用範圍與次數、使用時間長度、皮膚本身含水性與完整 性等許多因素。一般認為水楊酸的經皮吸收率約為 20%左右。如果據此計算,以每次使用 3%藥膏半條(約 5 公克)的劑量而言,使用者體內水楊酸的濃度大約為每公斤體重 0.5 毫 克。

(2)

水楊酸的簡介 _ 2

水楊酸所產生的毒性反應,也就是所謂的水楊酸症(salicylism),通常分為急性與慢性兩 種。由於水楊酸的代謝、排除等行為與使用者的肝臟及腎臟功能息息相關,所以在使用時 也必須考慮到使用者的肝腎狀態。另外,由於兒童血液中白蛋白濃度相對成人較低,且腎 臟功能尚未發育完全,所以比成人更容易產生水楊酸過量的現象。而且水楊酸可能導致 3 歲以下兒童產生致命性的“雷氏症候群”,所以在兒童的使用上,必須更加小心謹慎。

在目前已知的成人中毒案例中,連續兩日,每日投予每公斤體重 150 毫克的口服水楊酸可 以造成急性的水楊酸中毒。急性中毒的症狀包括了體內酸鹼度失衡、脫水、發燒、高血糖 或低血糖症。其他還有一些耳鳴、頭痛或頭昏、聽力與視力障礙、心智疲憊或遲鈍、呼吸 心跳問題、噁心嘔吐等症狀。另外兩個兒童慢性中毒的案例則是連續兩週,每日投予每公 斤體重 98 毫克水楊酸製品。症狀與急性中毒類似,只是較為緩和。一般對於水楊酸中毒的 治療方式,不外是支持性療法。也就是針對症狀作緩解的處理。矯正體液酸鹼值、補充水 分等,以減少水楊酸的濃度,並加速其排除。

雷氏症候群 與 阿斯匹靈

阿斯匹靈的成分是一種水楊酸 ,小孩的細胞對水楊酸較敏感,因此為細胞內提供能量的粒 腺體遭破壞後造成功能失調,導致﹁雷氏症候群﹂。這種症狀絕大多數發生在未滿十八歲 的小孩。

雷氏症候群(Reye Syndrome) :

是美國一位雷姓醫師(R.D.K.Reve)在一九八三年首度發現。一九八五年醫學權威期刊《新 英格蘭醫學雜誌》彙整多年研究,認為雷氏症候群與使用阿斯匹靈有關,因此建議醫界避 免使用阿斯匹靈為小孩退燒。

罹患雷氏症候群的前二、三天,會出現類似感冒和腸胃炎的症狀,恢復後一天內會立刻出 現嚴重嘔吐、抽筋、意識昏迷等症狀。致死率達三十%至四十%。

除了阿斯匹靈,醫界認為感染流行性感冒病毒或水痘病毒也和雷氏症候群有關:若感染這 兩種病毒之一,叉以阿斯匹靈退燒的話,併發雷氏症候群的機率會更大。

報告同學:張郁琦、林群皓、陳泊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