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一)歐美測驗之發展背景

十九世紀時因人道主義盛行,法國為照顧智能不足者而制定鑑定標 準,Esquiral 醫生以語言而 Sequin 醫生則採用感覺辨別與動作控制的訓 練方式來做為鑑定工具。英國生物學家 Galton 於 1884 年設計測量身體 感覺功能的測驗,藉由資料統計來分析個人的特質差異,並首創將兩個 變項間的關係以座標圖表示,Pearson 則將 Galton 更進一步發展成為今 日編製測量工具的基礎(Chase,1978)。德國實驗心理學之父 Wundt 於 1879 年創立第一個心理實驗室,強調在標準情境下,對觀察情境的控 制,成為測驗程序標準化和精確測量的始祖。心理學家Cattell 利用 Galton 的個別差異測量,於美國設立心理學實驗室並提倡測驗運動,並在1890 年首先創用心理測驗(mental test)一詞。Thorndike 於 1904 年創立基本 測量理論和技術,並出版第一部學習教育測量的教科書,並首編運用於 大學入學評量的成就測驗和普通能力測驗,是美國心裡測驗迅速發展的 主力(郭生玉,1997)。

(二)歐美各種測驗之發展

1. 智力測驗發展

1904 年法國 Bitnet 和 Simon 受法國教育部委託為鑑定智能不足兒童 編製智力測驗。1905 年比西量表(Bitnet-Simon Scale)問世,針對判斷 力、理解力和推理能力進行測量。1910 年美國心理學者 Goddard 將比西 量表用於NewJersy 測量智能不足兒童。1911 年 Kuhlmam 修定比西量表 用於三個月的幼兒,成為學齡前幼兒智力測驗之祖。1917 美國陸軍為了 將新兵分類,由心理學家編製團體智力測驗,其中A 種(Army Alpha)

偏重於文字智力測驗,B 種(Army Beta)偏向非文字測驗,並於第一次 世界大戰後廣用於學校。因智力測驗結果用單一總分代表智力高低,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 性向測驗發展

傳統智力測驗結果用單一總分代表智力高低,無法看出不同性向的 各種能力,故而測量各種特殊性向測驗乃應運而生。如:Seashore 於 1919 年編製音樂才能測驗、Stonquist 於 1923 年編製機械能力測驗、Meier 於 1929 年編製美術鑑賞測驗。智力的特質結構則利用因素分析的統計方法 研究,並提供多元性向組合的理論依據。Thurstone 並於 1941 年首先用 因素分析編成主要心理能力測驗(Primary mental ability test),可測驗六 個主要心理能力。

3. 成就測驗發展

十九世紀評量學生學習成就以口試為主,到了 1845 年教育學家 Mann 提出筆試是較為客觀的工具,才由口試慢慢改為筆試。1864 年英 國Fisher 編製第一個客觀的書法量表(handwriting scale);1897 年美國 Rice 編製拼字測驗(spelling test),並提出將接受測驗兒童之成績作為比 較的方法,成為現今標準化成就測驗先驅(Aiken,1982;Chase,1978);

1904 年美國 Thorndike「教育測量」教科數書問世後,接著產生許多標 準化的成就測驗。如:1908 年 Stone 的算術測驗(arithmatic test)、1923 年Stanford 的成就測驗(Stanford Achievement Test),參照常模團體解釋 分數,開啟編製標準化測驗新紀元。

4. 人格測驗發展

主要是測量情緒狀態、人際關係、動機、興趣與態度,但受限於理 論與實際應用,發展遠落後於性向與智力測驗。Kraepelin ,採用自由聯 想(free association test)測量心理變態病人。Woodworth 使用自陳量表

(self-report inventory)來編個人事實表(Personal Data Scale)用以測量 士兵情緒狀態及神經質問題。Hartshore 於 1930 年以情境測量法,模擬 日常生活來測兒童的品行問題。美國戰略局(Office of Personality Inventory)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編製出成人用情境測驗來測社會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為 。Murray 則於 1938 年編製可應用於臨床研究的主題統覺測驗

(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TAT)。(郭生玉,1997)

(三)我國測驗之發展背景

1. 文官考試制度之影響

漢朝(西元前206年),使用口試、筆試選出賢能者。而由隋代開始 的科舉制度,一直到明清仍是極重要的考試制度,成為我國今日考試制度 之來源。

2. 西方測驗制度之引進

1915年Creighton 在廣東對五百多名兒童施測智力測驗發現平均數 接近美國城市白人兒童。1921年南京高等師範教師廖世承與陳鶴琴出版我 國最早測驗書籍「智力測驗法」。1922年費培傑譯比西量表,中華教育改 進社聘美國McCall 教授指導編製各科測驗,使我國發展測驗達一高潮。

3. 軍事機關與文教之提倡

1936年內政部警政司設測驗研究單位甄選警官,並編有警察測驗、

智力測驗、品格測驗等。1947年空軍先設心理研究室,其後三軍均設立,

並編有軍職專長測驗、教育成就測驗、人格測驗等多種心理測驗。1951 年考試院將心理測驗列入考試科目以改進考試技術。教育部於1975年至 1979年間修訂比西量表及魏氏兒童智力量表以適用於國內使用。國內各大 學及研究所亦修編不少測驗。

4. 學校輔導工作之推展

1968年開始九年國民教育,並實施「輔導活動」課程,以各種心理 測驗來輔導學生認識自己並進而作為發展自我的依據。1971年教育部所訂 之高級中學課程標準中亦有輔導活動課,因此開始編製各學科的成就測 驗。1976年大專院校也開始實施輔導工作,因而亦編訂完成適用大專學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四)我國各種測驗之發展

1. 智力測驗發展

由因材施教的觀點來看,西元前500多年孔子時代即有智力的觀念存 在,但一直到1922年美國McCall教授指導後才編製客觀的智力測驗測量方 法。當時編製有:1923年廖世承的團體和圖形的智力測驗、1926年劉廷芳 的中學智力測驗、1936年黃覺民修訂幼兒智力圖形測驗、1939年蕭孝嶸的 小學兒童智力測驗等。1950至1967年考試院編八種智慧測驗、1959年教育 部編甲、乙兩種國民智慧測驗、1968年九年國民教育後編訂更多種類不同 團體智力測驗、1976年第四次完成修訂比西量表、1979年修訂完成魏氏兒 童智慧量表。

2. 性向測驗發展

我國早期以特殊性向測驗為主,如:1927年洪有乾的普通事務員測 驗、1936年蕭孝嶸等人的工程能力測驗、1943年蕭孝嶸等人的機械能力測 驗;而後期以美學居多,如:1963年黃堅厚的音樂性向測驗、1971年路君 約的教師性向測驗、1981年賈馥茗等的科學能力測驗。另依據美國區分性 向測驗DAT(Differential Aptitude Test)於1961年修訂完成中學綜合性向 測驗,1968年修訂完成區分性向測驗,1982年完成青年性向測驗。

3. 成就測驗發展

1922年由美國McCall測驗學者所指導而完成多種之成就測驗,如:

小學默讀測驗、中學國語測驗、文法測驗、小學算數四則運算等。1952 年台灣省教育會與中國測驗學會共同編製國小七種學科測驗。1968年實施 九年國民義務教育,由師大教育研究所賈馥茗教授主持編寫國中各科成就 測驗。1974年教育部編製高中各科成就測驗,大學入學考試採用客觀的測 驗題。1982年實施高中聯考聯合命題,讓成就測驗走向更實用的目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 人格測驗發展

1946年編有警官品格測驗,1961至1971年間為配合學校輔導工作需 要而編製的性格量表、人格測驗、興趣量表、青少年心理測驗、中國學童 測驗焦慮量表等。(郭生玉,199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二節 教學評量

教學評量(Assessment in Teaching)是教師為瞭解學生於教學後之行為是否 如教學目標預期的改變所作之教學歷程活動,其目的主要是收集學生的學習成就 與教師的教學效果(張世忠,2001)。然而教學評量除於教學後實施外,亦可於 教學前實施,其目的主要是評估學生的預備知識,用以決定適合的教學起點。而 教學評量於教學中實施的目的是為了及早發現學生的學習問題,用來作為實施補 救教學的依據(郭生玉,1997)。教學評量的實施效果越好,教師就越能有效的 引導學生學習,實現預定之教學目標,以下就常用之教學的評量(Evaluation)

類型分述如下:(林淑瓊,2001;曾玉娟,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