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高分組經分段式評量教學後之學習成就表現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四節 分段式評量教學對不同學習程度學生 學習成就之影響

「向量」、「空間向量」及「圓與球」等單元經過分段式評量教學法後,將「控 制組」與「實驗組」的學生針對三種不同學習程度之學習成就,於本節逐一探討:

一、高分組經分段式評量教學後之學習成就表現

經過分段式實驗教學法後,不同學習程度屬高分組的學生在「控制組」與「實 驗組」學習「向量」、「空間向量」及「圓與球」等單元的學習後,為進行高分組 的學生在「控制組」與「實驗組」學習成就前測之基本同質性檢定,先將高分組 的學生在「控制組」與「實驗組」之「高二第一學期數學科三次定期評量與延宕 測驗」學習成就,繪製成盒狀圖4-4.1:

圖4-4.1 高分組在「控制組」與「實驗組」三次定期評量與延宕測驗之盒狀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由圖4-4.1來看,高分組在「控制組」中間50%的學生較「實驗組」學生三 次定期評量學習成就較好,但在延宕測驗則是「實驗組」中間50%的學生學習成 就較好。因此為進一步了解高分組的學生在「控制組」與「實驗組」於實驗前後 數學學習成就測驗是否有顯著差異,因此先將高分組學生的「高二第一學期數學 科三次定期評量平均與延宕測驗」學習成就做變異數相等的Levene檢定(F=

0.033,p=0.857>0.05;F=0.798,p=0.381>0.05;F=0.965,p=0.337>0.05 ; F=0.018,p=0.894>0.05)均未達顯著水準,因此應接受虛無假設,表示「控 制組」與「實驗組」的變異數相等。再由假設變異數相等,進行單因子共變異數 分析法,所得分析結果整理如下表4-4.1;表4-4.2;表4-4.3與表4-4.4:

表4-4.1 高分組在「控制組」與「實驗組」第一次定期評量之描述統計

組 別 人數 平均值 標準差 F df p 控制組 12 80.42 8.18

實驗組 12 73.67 10.27

31.69 23 0.089

表4-4.2 高分組在「控制組」與「實驗組」第二次定期評量之描述統計

組 別 人數 平均值 標準差 F df p 控制組 12 64.75 16.48

實驗組 12 64.17 21.34

0.006 23 0.941

表4-4.3 高分組在「控制組」與「實驗組」第三次定期評量之描述統計

組 別 人數 平均值 標準差 F df p 控制組 12 70.83 16.22

實驗組 12 68.17 14.23

0.183 23 0.67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表4-4.4 高分組在「控制組」與「實驗組」延宕測驗之描述統計

組 別 人數 平均值 標準差 F df p 控制組 12 47.00 19.91

實驗組 12 54.00 22.48

0.652 23 0.428

由表4-4.1;表4-4.2;表4-4.3與表4-4.4來看,高分組在「控制組」與「實驗 組」之高二第一學期數學科三次定期評量與延宕測驗學習成就並無顯著差異(p

=0.089>0.05;p=0.941>0.05;p=0.673>0.05;p=0.428>0.05),因此分段 式評量教學法在數據分析上來看,並沒有對高分組學生有顯著幫助。但由平均值 來看,分段式評量教學法對不同學習程度屬於高分組的學生,先出現學習成就較 低落,但適應分段式評量教學法後就有逐漸進步的趨勢。分析其可能原因為「控 制組」屬高分組學生可藉由過去一次性評量做統合性檢測,現缺乏此管道,因而 導致學習成就些許滑落。

為了解「控制組」與「實驗組」屬於高分組學生在各次定期評量學習成就 改變情形,現以表4-1.13與表4-4.1~表4-4.4數據所得之各次定期評量學習成就平 均值作比較,取各次「實驗組」平均值減「控制組」平均值為分子,同一次「控 制組」平均值為分母,求其差異百分比,得實驗前差異值為-0.56%;第一次定 期評量改善值為-8.39%;第二次定期評量改善值為-0.90%;第三次定期評量 改善值為-3.76%;延宕測驗改善值為14.89%,現將所得數據繪成折線圖4-4.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圖4-4.2 高分組在「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習成就改善值相對百分比折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