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成立背景

本研究小組是研究者與在同一研究所進修的三位國小教師組成研 究小組,配合黃鴻博博士主持的國科會計畫「台灣中部地區自然科學教 師合作行動網絡建立之研究」(以下稱合作行動研究計劃)進行的一個 行動研究;此計畫為一個為期三年的研究,以在台灣中部地區,建構一 個以改進國小自然科教學為目的之區域性教師合作行動研究網絡

(network)為研究目的,此處所稱的網路將不僅止於電腦網站,而是 結合電腦網路與實體活動,以促進國小在職教師專業發展。

國科會的「合作行動研究計畫」,第一階段主要是由一個核心的研 究群負責推動,其成員有師資培育機構的教師、具電腦網路專長的教 師、有實際行動研究經驗的國小教師,及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的研究生 數名,共約十五人左右。研究者即為其中的一份子。

此核心研究群主要的工作如下:

1、建構初步電腦網路:將參考國內外現有的行動研究網站內容架構 建立,並由研究小組收集提供國內外行研究相關實例內容。提 供資訊與互動之園地。

2、舉辦自然科教師行動研究研習:邀請對行動研究有興趣而無實際 研究經驗之國小自然科教師二十名,參與為期五天(分散式三 十小時)之行動研究方法研習,給與有關行動研究基本概念與 方法之研習。

3、參與研習教師返校後進行為期一個學期之行動研究,期間由研究 小組透過初步建構電腦網站、通訊、定期討論、實地輔導等方 式給予教師協助輔導。

4、透過研習與輔導歷程理解:自然科教師在行動研究過程中遭遇到 問題類型及對於初步網站內容與使用效能的檢討,以作為第二 年充實調整的參照。(黃鴻博,民 91)

小組成員於研究初期,均必須進行一個學期的行動研究,希望從行 動研究的歷程中瞭解行動研究的方法,並且在協同行動研究小組中也和 其他小組成員再一次進行行動研究,如此,研究者在論文中分析、論述 時方能瞭解其遭遇的困難、體會到成員心中感受、能敏銳的覺察到問題 所在。

(二)研究小組成立的過程

在進行行動研究的過程中,教師經常遭遇到教學策略不熟悉、時間 限制及欠缺支援等困難,如果能結合有相同理念的教師,組成一個研究 小組,相互支援、提供問題諮詢、意見討論的交流管道,或許能提高研 究的興趣與持久性,讓研究的進行更順利。

小恩老師在擔任級任教師時,曾運用數學日誌於數學科教學,要求 學生在日誌中詳細寫出計算過程與學習心得,藉以觀察學生的思考初始 點與過程,作為課程設計的參考。在教學過後發現,學生因為思考過程 的詳細描述、表達方式的推理,在學習中不斷的發現自己思考的盲點,

進而發現並試圖解決自己學習上的困難與問題,在這樣的學習過程,無 形中增進了學生的學習成效。小恩老師提出了上述經驗與大家分享,引 起成員間的討論。

研究者認為如果能結合有相同理念的教師,組成一個小組團隊共同 研究這個議題,大家在此議題下,選擇不同向度如:課程設計、教學與 學習等做個人研究,或許能提高研究的興趣與持久性,讓研究的進行更 順利。研究者利用各種機會與周遭的教師討論此一想法的可行性,並邀 請有興趣的教師同儕進行討論溝通,最後,正式加入進行研究的有小武 老師、道明老師、小恩老師及研究者四人,共同組成行動研究的合作團 隊。

本研究團隊將以運用「科學寫作融入教學」的學習模式,選擇不同 的年級、單元試行,並從中觀察其成效與可能產生的問題。

希望透過小組合作的模式,從課程設計、教學與學習、評量的角度,

探究將科學寫作應用在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課程中可能遭遇的問題:

1、在研究過程中教師會遭遇到什麼困難?在研究前、後教師在教 學信念上有何改變?

2、在將科學寫作應用在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時,教師的教學過程 中會遭遇到什麼問題?教師採行何種問題解決策略?其成效為 何?

(三)研究小組成員簡介

研究小組成員的學經歷背景之瞭解與分工角色的認識,將有助於研究的 進行、問題之瞭解與呈現。茲將研究小組成員的相關背景資料敘述如下 表:

表 3-2-1 研究小組成員簡介表

(四)任教(試教)之學校、班級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