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協同行動研究中,運用到許多理論及原理,其說明如下:

(一)社會建構理論

社會建構主義是建構主義的主要分支之一,建構主義經過二千多年 來的發展,到如今已經不是一個簡單或單純的議題,而是一個相當複雜

且具有多種意義的理論。現代的建構主義至少有二十種以上的不同分 接受,而應是學習者的主動的建構(Driver,Asoko,Leach,Mortimer &

Scott,1994)感官所察覺到的訊息決定於人們既有的知識、信念與理論 Ausubel 有意義學習派所主張

個人建構

社會建構 主義

現代建構主義的第三原理 是:「知識是個人與別人經由 磋商與和解的社會建構」。

強調個人建構知識,是在社會 文化的環境之下建構的,與生 活在相同社會文化中的人磋商 和和解,加以調整和修整,達 到某種程度的「共識」,並會受 到當時文化與社會的影響。

社會建構理論強調,知識需與相同社會文化或社群中的其他成員進 行溝通與討論,不斷的加以調整和修整,進而達到某種程度的「共識」,

這些共識則成為這些成員的認知基礎。

(二)社會互動

在小組中成員相互勉勵,共同朝小組設定的研究目標努力,小組的 研究工作與目標無法單靠個人之力完成,除了累積成員的個別努力與成 果,更要其他成員無私的分享,唯有結合眾人之力,才能完成小組的研 究工作。

人際關係的互動、社交技巧的培養、溝通表達能力的訓練、堅持個 人理念與適度和他人論點妥協的拿捏等必定會影響小組的合作氣氛,及 學習、研究的效率,進而影響協同行動研究之成效。

(三)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學習者組成一個學習團體或社群,在平等的基礎上,和

整個人的認知,從中達到某種程度的「共識」,進而產生相同的理念、

解決問題策略。在組織中,個體相互學習、分享意見,在互相鼓勵與協 助中進行學習與探究。

(四)合作研究

教師可結合專家、學者,合作進行教學研究與專業成長,通常專家、

學者大多從事與教學無直接助益的實驗或研究,而教學現場教師則較缺 研究素養,對研究的方法與技巧較為生疏;若彼此能合作、進行研究,

一方面,可使學者更瞭解教學現場的現況,實際施行研究,可能哪些遭 遇的問題?而有益於學者研究之進行;另一方面,教師藉由研究方法的 學習、問題的研究,提昇對教育問題的探究能力與專業素養(歐用生,

民 91)。

(五)同儕視導

由教師同儕構成伙伴關係,形成合作團隊與學習社區,站在平等的 基礎上,透過共同閱讀、共同研擬教學計畫、相互觀摩、討論、專業對 話、共同討論、省思,以進行改進教學與教師專業的成長。

這種同儕視導模式因教師減輕被視導的心理畏懼感,而較易為教師 所接受(歐用生,民 91)。

(六)協同行動研究

「協同行動研究」(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是行動研

究模式的一種,其「協同」的過程是一種複雜的研究歷程,包括了民主 參與、彼此理解、合作互助、共同決定與共同行動之民主與合作的精神

(Oja & Smulyan ,1989;Webb,1990)。

協同行動研究根本的假設是:知識是在「行動中」、「為行動」獲得 的,協同行動的特點在於運用小組合作模式進行研究;其研究的本質是 在「經驗」與「反省」之間做一自我批判的歷程,進而促進個人自我的 覺醒,並使個體的概念、實踐與經驗能做一週而復始的批判、修正、調 整,進而能培養出有包容性的意識,能顧及行動中的直覺與理性、自身 的行動與外在環境(Reason,1988;Torbert,1991)。

歸納綜合上述論點,協同行動研究是行動研究的一種模式,以社會 建構理論為基礎,在團體中與相同社會文化或社群中的其他成員進行溝通

與和解,不斷的加以調整和修整,進而達到某種程度的「共識」;在團 體中,經由社會互動、合作學習、同儕指導與合作研究,達成個人的問 題研究;更藉由問題討論、成果分享、澄清價值,協助小組成員共同完 成團體目標。

第三節 協同行動研究的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