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三、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

對於教師專業成長模式與途徑,許多學者提出不同的看法,例如:

歐用生(民 91)指出教師的成長途徑大致可分為自我發展與互相學習 兩種途徑。

周崇儒(民 89)指出教師專業成長模式有三:

(一)RPTIMau 模式:準備(readiness)、計畫(planning)、訓練

(training)、執行(implementation)、維持(maintenance)。

(二)合作專業成長模式。

(三)教師成長模式。

張德銳(民 88)指出教師專業成長的方式有:

(一)教師在職進修。

(二)同儕輔導。

(三)進行行動研究三種方式。

李俊湖(民 87)因應九年一貫課程提出教師專業發展方式如下:

(一)改變教師進修型態。

(二)發展網路教學。

(三)建立學校社區的學習型組織。

(四)培養學校合作機制。

(五)充實教師統整課程的智能。

(六)發展教師行動研究的能力。

研究者歸納上述專家學者看法,將教師專業成長略分為二:一是個 人獨立成長取向:教師獨立進行自我成長。其次是團體共同成長取向:

為特定目的而組成的團體共同成長。說明如下:

(一)個人取向:教師獨立進行自我成長

1、以開放的心胸與態度面對教育問題:打開心胸,坦然面對自己 與學生的問題,以正面的心態,面對各方意見,從易處著手做起。

2、增強對教育環境與教育問題的敏感度:去除理所當然、想當然 爾、固定的思考模式,從各種面向看問題,正視各種不同意見與 看法、衝突與對立,必能發現許多可供質疑、討論的問題。

3、擬定個人生涯計畫:考慮是否參加主任、校長甄試、報考各類 研究所在職進修、攻讀學位、參加研習及各種學會以為將來換 證、晉級預做準備。

4、記錄教學心得與問題:將教學過程中的心得、感想、問題、計 畫等記錄下來,在適當機會或作自我省思、或與人經驗分享、討 論以培養批判的反省能力。

5、實施教學研究:教師即是研究者,以自己或同儕就實際教學問 題進行研究與改進,做課程的設計與改良,促進教育革新與個人 專業成長。

(二)團體取向:為特定目的而組成的團體共同成長

1、同儕對話:方式上如:閒聊(talk)、經驗分享、會議討論、專 題式書報討論、專業性對話等形式進行

2、同儕視導:教師同儕形成合作的團隊關係,共同擬訂計畫、試 行教學觀摩、錄影、紀錄、共同討論、省思。

3、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學習者組成一個學習團體,在平等的基 礎上,從進行專業對話與知識協商中共享相同理念、產生解決問 題策略、參與知識生產與建構過程。

4、合作教學研究:教師結合專家、學者實施教學研究,達成專業 成長,這種合作模式一方面可使學者專家更瞭解教育現場問題,

另一方面也提昇了教師研究的素養與能力。

綜合上述論點,研究者從師資的培育與實習中瞭解到師範教育 與一般大學的教育學程只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與起始點而非終

點,教師在專業知能上因社會的演進與科學的進步而有所不足,教 學需隨時代的演進不斷的的更新與創新,掌握教育的發展趨勢,體 認教師需不斷的進行個人的專業的成長、和同儕合作學習,進而達 成終身學習的理念。

第二節 協同行動研究

本節先對行動研究的起源與類型做一簡介;接著敘述協同行動研究 與社會建構等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