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美國聯邦政府揭弊者保護制度

 

誠如研究者指出,美國關於組織內部不法行為或資訊揭露之規範,相 當複雜,聯邦與各州之間均有其相關法律規定,為求研究範圍明確,本研 究僅以聯邦層級的法律規定為主要討論對象,各州相關法律規定,則期望 未來另行研究。聯邦法律規定又可以分為聯邦政府內部的不法行為揭露之 規定,以及針對公開發行公司內部不法行為揭露之規定,以求資本市場發                                                                                                

38   林良榮,犧牲勞工私益「喚回」社會公益(義)?:我國勞工內部告發行為之勞資爭議與法律保護,

頁22-­‐24,發表於:國立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系、財經法律學系、法律學系,「公益社會與廉能政府」理

論與實務研討會,2012 年 10 月 15、16   日。  

展之健全39

法制史的觀察上,美國聯邦政府曾在1978年通過《文官制度改革 法》(the Civil Service Reform Act,

CSRA),其中規定政府機關為人事行政行為時應遵守「功績原則」,另 不得違反「人事禁止規定」。前者第九點規定,公務員依法揭發其合理相信 有弊端之情事,包括違反法令、管理不當、嚴重浪費公帑、濫權或對公眾 健康或安全有重大具體危險時,應予保護避免受到報復;後者第八點及第 九點則規定,禁止行政關對依法揭弊公務員為報復性處分等40。1989年 更通過《揭弊者保護法》(the Whistleblower Pro tection Act, WPA),組織上讓「特別檢察官辦公室」脫 離「功績制保護委員會」,成為聯邦政府的獨立機關,不要求受報復公務員 負有主管有明確報復意圖之舉證責任,建立揭弊而受報復公務員的個人權 利申訴機制等,但可惜新法並未因此改善公務員揭弊而受到報復的困境41, 遂於1994年通過《重授權法》,允許特別檢察官及使用個人權利申訴機 制的公務員訴諸情境證據,只要證明為處分之官員對於該項揭發,具有事 實的或推定的理解及在一段時間內做成處分,揭弊受報復處分即可立案42

由於2000年曾經歷恩隆與世界通訊公司等弊案後,各界對於企業 會計報表的真實性與否感到懷疑,儘管揭弊者當時英勇地揭發了公司不法                                                                                                

39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組織內部不法資訊揭露法制之研究》,頁 11,2005 年 8 月。  

40   楊戊龍,〈美國聯邦政府保護揭弊公務員之制度與發展〉,《政治科學論叢》,第 29 期,頁 88,2006 年 9 月。  

41   前揭文,頁 88-­‐89。  

42   前揭文,頁 91-­‐92。  

情事,但揭弊的風險將由揭弊者自行承擔,不利公司不法情事揭露之進行。

美國國會遂訂定《沙賓法案》(Sarbans-Oxley Act, S OX),亦稱為企業改革法案(Corporate and crimi nal Fraud Accountability Act 200 2),名稱取自於提案人馬里蘭州民主黨參議員Paul Sarbane s及俄亥俄州共和黨眾議員Michael Oxley43,加重專業人士 的告發義務與責任。該法第806條第a項規定,受本法保障的通報者限 於勞工,除受僱於公開發行公司者外,亦包括受僱於承包商(contr actor)、轉包商(subcontractor)或代理商(age nt)的人44。又,依據職業安全衛生署(The Occupation 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 ion, OSHA)規則指出,所謂勞工包括目前或過去曾工作於公開 發行公司或其代表(representative)的個人,包含求職 或僱用受其影響的人。由此來看,本法所含括的範圍相當的廣泛。

本法所規定的不法情事,也就是受本法保護的吹哨內容,依據806 條規定,包括:(1)郵件詐欺、電信詐欺、銀行詐欺與證券詐欺;(2)

                                                                                               

43   陳一銘,內部通報機制之建構與公司治理—以勞工通報為中心,國立台北大學法學系碩士論文,2007,

頁30。郭大維,沈默未必是金——吹哨者法制之建制與企業不法行為之防範,台灣法學雜誌 216 期,

2013.01.15,頁 51 以下;惟郭文以「企業改革法案」稱呼之。  

44   18  U.S.C  1513(e):  “Whistleblower  Protection  For  Employees  of  Publicly  Traded  Companies.  No  company   with  a  class  of  securities  registered  under  section  12  of  the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  or  that  is  required   to  file  reports  under  section  15(d)  of  the  Securities  Act  of  1934,  or  any  officer,  employee,  contractor,  

subcontractor  or  agent  of  such  company,  may  discharge,  demote,  suspend,  threaten,  harass,  or  in  any  other   manner  discriminate  against  an  employee  in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employment  because  of  any  lawful   act  done  by  the  employee…”  

所有證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 mmission, SEC)的規則與規章;(3)任何與股東詐欺相關 的聯邦法律45。所言所有證管會之規則與規章,代表對象事實以廣泛的涵蓋 資本市場參與者的營業行為,例如證券發行人、經紀商、承銷商、證券交 易所等,藉此保障投資人的利益;除此之外,亦包含產品瑕疵、性騷擾、

人權侵害、對政府濫訴、政府採購與環境保護等事項。又,任何與股東詐 欺有關的聯邦法律,不只限於證券的相關規定,也包括了其他一切與詐欺 股東有關的聯邦法律;其「相關」不限於主要部分涉及股東詐欺,只要各 該規範有足夠的相關聯即可46

依據本法規定,吹哨的勞工必須具備「合理相信」之主觀要件始受到 本法之保障,也就是勞工必須合理相信雇主從事舞弊或其他違反證券法規 的行為;實務見解補充,此合理相信不需針對特定法條而發,亦即勞工無 需知道或有義務查證雇主所為違法行為究係違反哪些規定,只要相信其行 為已構成舞弊或違反證券交易法規,勞工所為吹哨行為即受本法保障。此 外,勞工合理相信雇主有違法行為所為吹哨行為,必須基於「善意」(go od faith)而發,然此非要求吹哨者之動機為公眾利益而發,毋 寧說明後者對不法行為之真實性之主觀認知。

勞工面對雇主有舞弊或違反證券交易法規而為吹哨後,最擔心者莫過 於受到報復,若無法消除勞工可能因此受到報復的困境,多數勞工仍可能                                                                                                

45   18  U.S.C  1514(a)(1):  “…when  the  information  or  assistance  is  provided  to  or  the  investigation  is  conducted   by  (A)  a  Federal  regulatory  of  law  enforcement  agency;  (B)  any  member  of  Congress  or  any  committee  of   Congress;  or  (C)  a  person  with  supervisory  authority  over  the  employee…”  

46   陳一銘,註 36 文,頁 32-­‐33。  

選擇不予以通報。就此,本法於第806條第a項放寬報復的定義,舉凡 解雇(discharge)、降級(demote)、停職(suspe nd)、恐嚇(threaten)、騷擾(harass)及其他一切歧 視行為等不利處分。對此,本法第806條第c項規定,勞工進行吹哨行 為若有遭遇來自雇主上述待遇,有其救濟途徑以回復勞工權利之完整,包 含(1)復職(reinstatement),恢復遭受歧視待遇前之原 職位;(2)給付積欠薪資及其利息;(3)因歧視待遇所引發之特別損害,

包括訴訟費用、專家費用以及合理的律師費用等。民事責任外,本法第1 107條亦規定有雇主報復之刑事責任,若對於項執法官員提供真實訊息 之檢舉人,基於報復意圖採取任何不利吹哨者行為(action ha rmful to any person),包含有干擾吹哨者合法受僱 與生活者,將被科以罰金或處以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與前述民事責任相較,

本條科予雇主報復行為之刑事責任於程序上較為嚴格,雖其規定吹哨主體 之檢舉人較為廣泛,任何提供真實訊息者皆如是,卻也限制於向執法官員 吹哨,且內容為真實者,才有本條合致餘地47

程序上,勞工吹哨後遭遇前述僱主報復行為後90年內,可向美國勞 工部所屬職業安全與衛生管理所(Occupactional Saf 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 O SHA)提出申訴;勞工須主張其吹哨行為係雇主前述報復行為的原因,

構成表面證據確鑿之案件(prima facie case)。易言之,

勞工者必須向職業安全與衛生管理所主張並證明:(1)勞工曾從事通報行                                                                                                

47   陳一銘,前揭文,頁 38-­‐39。蔡南芳,吹哨者法制之研究——以沙氏法案關於吹哨人工作權保障之規 定為核心,東吳法研論集,第5 卷,2009,頁 107。  

為;(2)相對人即僱主知悉或懷疑前述勞工有為通報行為;(3)勞工受 有報復;(4)在可知狀況下主張所受報復行為與通報行為有因果關係48。 在勞工有效申訴後,職業安全與衛生管理所受理後將通知相對人,也就是 被申訴有報復行為的僱主,並要求廿日內提出答辯;其必須提出明確且有 利之證據(clear and convincing eviden ce),說明勞工所受待遇與其吹哨行為無因果關係。在舉證責任的分配上,

雇主所負擔的舉證責任較重於勞工,後者僅需證明吹哨與報復間具有因果 關係並形成表面上證據確鑿,例如:勞工通報雇主不法情事後旋即遭受解 僱49;而前者必須明確地證明此二者並無關聯。然而,若勞工部長並未於受 理勞工申訴案件後180日內作成最終決定,且其延遲非因申訴人惡意所 致,可以法向適當的聯邦地方法院(district court o f the United States)提起訴訟50

綜上所述,沙賓法第806條規定,在公開發行公司中向公司內部或 政府機關報告詐欺的舉發者,會受到成文的法律保護免於報復,並規定公 開發行公司及其經理人、員工、承包商、轉包商、代理商等,在任何情況 下,不能因為員工從事保護的舉發行為,而解僱、降級、停職、威脅、騷 擾或歧視該員工。而受本法保護的舉發行為有二:(一)提供資訊、促成資 訊的提供或協助調查員工合理相信違反有關對股東詐欺的聯邦法律;(二)

                                                                                               

48   陳一銘,前揭文,頁 35;蔡南芳,前揭文,頁 111;林薏玟,我國公司治理與吹哨者保護,國立交通 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頁 35。  

49   陳一銘,前揭文,頁 36。  

50   18  U.S.C  1514A(b)(2002):  “(B)  if  the  Secretary  has  not  issued  a  final  decision  within  180  days  of  the  filing  of   the  complaint  and  there  of  the  claimant,  bringing  an  action  at  law  or  equity  for  de  novo  review  in  the  

appropriate  distract  court  of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shall  have  jurisdiction  over  such  an  action  with  regard  to   the  amount  in  controversy…”  

起訴、促成起訴或參與以起訴的程序或即將起訴的程序,關於違反任何美 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命令或規則,或違反任何關於股東詐欺的聯邦法51。此 外,SOX也責成專業人士如會計師、律師等,負有更多的揭發不法情事 之義務,換言之,會計師對於公司財報數字、與公司之利害關係人交易甚 至對於公司是否能夠繼續營業有實質上之懷疑時,應立即調查不法行為是 否已經發生;律師更在SOX第307條規定下負有義務,應向公司相關 管理階層報告不法行為的發生與存在52

從前來看,2002年沙賓法案實施後,固然在聯邦法層級增加了許 多關於勞工吹哨行為的保護規定,但在大部分的聯邦勞工吹哨案件中,對 僱主違法行為的吹哨並受到報復的勞工卻無法獲得有效的救濟。依據美國 勞工部統計,截至2005年6月,82%的吹哨者保護案件被職業安全

從前來看,2002年沙賓法案實施後,固然在聯邦法層級增加了許 多關於勞工吹哨行為的保護規定,但在大部分的聯邦勞工吹哨案件中,對 僱主違法行為的吹哨並受到報復的勞工卻無法獲得有效的救濟。依據美國 勞工部統計,截至2005年6月,82%的吹哨者保護案件被職業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