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地理位置及地形

神岡鄉位於臺中縣轄內的西北方,相距西面的臺灣海峽約十二公里,東越高速公路 與豐原市接壤,西接沙鹿、清水鎮,南接大雅、潭子鄉,北隔大甲溪與后里鄉相接,神 岡鄉是豐原市與臺中港間的交通要衝。全鄉行政轄區包括:神岡、庄前、庄後、北庄、

圳前、圳堵、新庄、山皮、社口、三角、社南、大社、岸裡、豐洲、神洲及溪洲等共十 六個村,面積 35.04 平方公里。22在神岡鄉的西南側則有臺灣最大的軍用機場--「清 泉崗機場」。23神岡鄉又以楓樹林崎、牛糞崎、暗崎、人字崎、人猴崎、車水崎、

王圳崎等坡崁為地形分界,明顯地將本鄉分為大甲溪溪底地區、臺中盆地盆底 區、大肚台地區等三種地形區。24以下簡單介紹各地形的聚落情形:

1.大甲溪溪底地區

22 臺中縣政府委託臺灣省住宅及都市發展局代編,《神岡擴大修訂都市計劃書》(神岡鄉:神岡鄉公所,

1980),頁 10。

23 臺灣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局和成大都市計畫系暨研究所,《臺中縣綜合發展計畫 鄉鎮市發展綱要 計畫(一)》(臺中縣:臺中縣政府,1994),頁 5-1。

24 薛雅惠,《神岡鄉志.地理篇》(2007 年未刊稿)。

大甲溪舊河道溪底地區,因為是地勢較低的洪患區,所以一直要到日治時期 才有所謂的四股、五股、六股等聚落形成,與本鄉其他地區聚落形成的時間相比,

很顯然的,此地區因地形、水文因素影響,聚落形成的時間比較晚。25

2.臺中盆地盆底地區

臺中盆地盆底地區,因為地形平坦、又有水源灌溉,因此自清朝時期即有聚 落。經由水田化過程,此地區發展成神岡鄉最富裕的地區,從清朝到日治時期,

臺中盆地就有許多大地主世居於此,因此今日本鄉成為臺中盆地著名古厝的聚集 地,例如潘家古厝、北庄林厝、社口大夫第、三角仔筱雲山莊,26這些都是臺中 地區頗富盛名的重要歷史建築。

3.大肚台地區

戰後初期本鄉大肚台地上的聚落,在自來水尚未普及的情況之下,因為此地 區地勢較高,所以無法利用葫蘆墩圳支線的圳水的情況下,土地利用大多為旱 田,因此位於此區的聚落如圳堵、新庄仔、山皮等聚落,可以說是本鄉生活較為 艱困的地區,當地甚至流行一句俗話:「赤查某嫁圳堵,吃飯配菜脯」,表示此區 因為水源受到限制,所以當地居民生活較為艱困。27

從地理位置方面,我們可以清楚發現,神岡鄉的交通地位頗為重要,其與豐 原市、清水鎮相鄰,為豐原市與臺中港間的交通要衝,這也是神岡鄉在未來能發 展工業的一個重要因素。另外,由於神岡鄉灌溉水源豐富,又地處臺中盆地盆底 區,因此在清朝及日治時期農業相當興盛,以至於戰後神岡鄉才能從農業多餘的 資本去發展工業。

25薛雅惠,《神岡鄉志.地理篇》(2007 年未刊稿)。

26薛雅惠,《神岡鄉志.地理篇》(2007 年未刊稿)。

27薛雅惠,《神岡鄉志.地理篇》(2007 年未刊稿)。

圖 2-1-1 神岡鄉村里分佈圖

資料來源:《神岡鄉都市計畫行政區域圖》,神岡鄉公所提供,2006 年。

(二)氣候

神岡地區的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年平均溫度約為攝氏 23 度,年雨量在 1600 至 1800 公釐之間,雨期自四月開始至六月,八、九月間為颱 風期,但很少有颱風直接侵襲本鄉,僅為過境卻可帶來豐沛雨量。28此種氣候對 發展農業來說十分適合,溫度適宜,雨量適中,農民最擔心的颱風又甚少直接侵 襲此地區,但是颱風的過境卻又可以為當地帶來豐沛的雨量,由此可見,神岡鄉 在發展農業方面是佔了氣候優勢。

(三)地質土壤

本鄉土壤屬大甲溪沖積扇,為第四紀沖積層,除台地為洪積赭土層外,大部 分為礫層和礫黏土層合成。大甲溪西南側坡度陡峭,河床面積廣大,是由砂磧和 沖積岩所組成。29而本鄉土壤的特性,主要可以分成三種:(1)沙質土壤:主要 分佈於豐洲、神洲、溪洲三村,此區的土地利用自日治初期至光復初期主要種植

28 神岡鄉公所,《變更神岡擴大修訂都市計畫(第三次通盤檢討)書》(神岡鄉:神岡鄉公所,2004),

頁 21。

29臺灣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局和成大都市計畫系暨研究所,《臺中縣綜合發展計畫 鄉鎮市發展綱要計 畫(一)》(臺中縣:臺中縣政府,1994),頁 5-2。

菸草與稻作。(2)壤質土壤:主要分佈於三角、岸裡、大社、社口、社南、北庄、

庄後、庄前、神岡、山皮等村,排水性較差,此區大部分為葫蘆墩圳灌溉區,種 植稻作。(3)棕紅土壤:分佈圳堵、新庄的山坡地保育區,排水性也較差,此區 在日治初期至光復初期以種植甘蔗為主。30

圖 2-1-2 神岡鄉土地利用分佈圖

資料來源:轉引自薛雅惠,《神岡鄉志.地理篇》,(2007 年未刊稿)

(四)水文

神岡鄉位於大甲溪下游地區,河川洪水期與枯水期之流量相差大,雨期的防 洪及早期的農田灌溉,成為當地農業活動的重要工作。自清代以來,神岡鄉農地 灌溉用水的水源,主要來自葫蘆墩圳幹線及支線(浮圳、新圳),只有少數的農 地灌溉用水取自於山腳湧泉,例如圳堵山腳,或是屬於大甲溪本流河川地內的農 地,可以利用網流的湧泉,作為灌溉水源,例如圳堵及下溪洲地區的大甲溪河川 地。葫蘆墩圳在清代開築之初,只有上埤、下埤及至道光年間又合下溪洲圳而成,

圳長四十餘公里,從朴仔籬口引大甲溪水灌溉猫霧捒東堡一帶的土地(即今豐原

30薛雅惠,《神岡鄉志.地理篇》(2007 年未刊稿)。

市、潭子鄉、大雅鄉、神岡鄉及臺中市的北屯區、西屯區),可以說是臺中平原 開發之始。日治時期,蓬萊米在葫蘆墩圳灌溉區試種成功,此區乃成為臺灣有名 的葫蘆墩米的產區。31

(五)聚落

神岡地區的開發很早,因此聚落的形成也較其他街庄來得早。台中盆地北部 一帶,昔屬巴則海平埔族岸裡社墾域。雍正十一年(1733),通事張達京率客籍 鄉人前來大事開墾,雍正十二年(1734)成立六管業戶,出資修築葫蘆墩圳,以 水換得未墾埔地,於是今天豐原、潭子、神岡、大雅各市鎮次第墾成。乾隆三十 五年(1770),嘉應州鎮平縣人張舟龍,開墾於社口庄一帶;乾隆中葉至嘉慶初 葉,漳籍墾戶次第形成三角仔、圳堵;泉籍形成神岡、圳前、山皮等村庄;興化 人開墾於溪州底地方。道光以後,巴則海平埔族人,陸續棄地,遷入埔里地區。

32根據洪敏麟在《臺灣舊地名沿革》一書,33對本鄉聚落發展的說法,各庄形成聚 落的時間可能是:

․「大社」:地名昔稱「岸裡大社」,日治時期勘查土地,改稱「大社」。在雍正 元年(1723),已是平埔族大聚落。「望樓」就是「望寮」是大社的 斥堠,築有望遠寮,曾是漢番的交易中心,在今高速公路豐原交流 道附近。

․「社口」:萬興宮建於雍正十二年(1734),證明已經成莊,且具有規模。

․「三角仔」:原是客籍移民稱作「三閣仔」,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漳州詔安 人呂祥省入墾前就已成莊。

․「北莊」:其地名是因位於張達京之兄張達朝,率客籍所開發的「大埔厝莊」

(今潭子鄉大富、大豐兩村)之北而得名,為早期開發的據點,成莊也 不遲於乾隆初葉。

31 薛雅惠,《神岡鄉志.地理篇》(2007 年未刊稿)。

32 張勝彥總編纂,《臺中縣志》〈卷四 經濟志 第二冊〉(臺中縣:臺中縣政府,1989),頁 9。

33 洪敏麟,《臺灣舊地名之沿革》第二冊(下)(臺中縣:省文獻會,1984),頁 89。

․「圳堵」:又名「圳島」,該村土地祠有乾隆四十年(1775)香爐刻有「浮圳莊」, 清代今圳堵與圳前兩村合稱「浮圳庄」,道光十二年便有「圳島庄」

名,戰後才分開。故成莊應不遲於乾隆年間。

․「山皮」:在嘉慶九年(1804),由同安人陳為登入墾,道光年間任神岡五庄總 理。

․「新廣」:在道光十六年(1836)出現於周璽《彰化縣志》「規制」貓霧捒東上 堡。然最近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所繪的「乾隆中葉臺灣番界圖」

裏發現已有「成崗庄」地名,成庄應在乾隆初年。

․「紅圳頭」:此地是在「紅圳」(今橫山支線)之頂端,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事 件後,原聚落荒廢,「同寅街」成神岡新街,取而代之。

․「後壁厝」:約在嘉慶至道光間成莊。道光三年「陳五協」開下溪州圳「下溪 州」、「後壁厝」、「中寮」、「苦苓腳」、「牛糞崎」等漸成聚落。

․「新莊仔」:成莊較晚,可能與其西北「頂舊」後稱「舊庄」(屬楊厝里),相 對應。

․「西勢尾」:距社口 600 公尺,地名也許與岸裡社群中之「西勢尾社」有關。

這些老地名,大致到道光年間都已形成聚落,除了岸裡「大社」和「社口」

因是早期岸裡大社管理區所在,其他庄頭的發展則和水利開發有關。34

日治時期的《台中州統計書》「市郡管轄街庄及大字名」將台中州各街庄的 大字詳細列出,此表中列出神岡庄的大字有神岡、新庄子、山皮、圳堵、北庄、

社口、大社、三角仔、下溪州等大字,35這也顯示當時這些地區已形成聚落。

戰後,神岡鄉隸屬於台中縣,總共分成十六個村,分別是神岡、庄前、

34蔡志展,《神岡鄉志.緒論》(2007 年未刊稿)。

35臺中州政府,《昭和五年臺中州統計書》(臺中:臺中州政府,1925~1941),頁土地 4。

庄後、北庄、圳前、圳堵、新庄、山皮、社口、三角、社南、大社、岸裡、豐洲、

神洲及溪洲等十六個村,神岡地區的聚落至此已發展完備。

(六)地震

臺灣由於地質結構特殊,地震活動相當頻繁激烈。據史籍記載及儀器觀測資 料顯示,過去臺灣每十年即有一次造成嚴重災害的地震發生。36地震與斷層作用 密切相關,而規模大的地震常是因活動斷層的再活動而發生,並在地表產生明顯 的破裂現象。臺灣中部的活動斷層與存疑性活動斷層有大約十條,其中屯子腳斷 層北由后里台地東北的泰安車站附近,向西南西方向延伸,經下后里、內埔(屯 子腳),越過大甲溪,至大肚台地北段之清泉崗附近,全長約 14 公里。1935 年 4

臺灣由於地質結構特殊,地震活動相當頻繁激烈。據史籍記載及儀器觀測資 料顯示,過去臺灣每十年即有一次造成嚴重災害的地震發生。36地震與斷層作用 密切相關,而規模大的地震常是因活動斷層的再活動而發生,並在地表產生明顯 的破裂現象。臺灣中部的活動斷層與存疑性活動斷層有大約十條,其中屯子腳斷 層北由后里台地東北的泰安車站附近,向西南西方向延伸,經下后里、內埔(屯 子腳),越過大甲溪,至大肚台地北段之清泉崗附近,全長約 14 公里。1935 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