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神岡庄的電力發展

電力在臺灣發展得很早,清光緒十四年(1888)劉銘傳巡撫治台期間,在臺

110 蔡志展,《神岡鄉志‧經濟篇》「第四章 交通」(2007 未刊稿)。

111 李天德口述,民國 95 年 7 月 23 日;另參見蔡惠玉,《中縣口述歷史(四)》(豐原市:臺中縣立文 化中心,1998),頁 67~69。

北設立「興市公司」,裝置一部蒸汽機燃煤發電。當時巡撫、布政司各官署均裝 設電燈,若干街道並設置路燈照明。這是臺灣電力事業的開端,也是全國自辦電 力事業的開始。112明治二十八年(1895)日人據台後,為了照明的需要,曾經在 基隆金砂局用柴油機燃油發電。明治三十年(1897),總督府製藥所裝置直流蒸 汽發電機大小四組,提供煉製鴉片所需之能源,並供應日人官邸及官邸附近電燈 照明用。113而臺灣真正的發電工程,始於明治三十五年(1902),日人土倉庄三郎、

荒井泰治、木下新三郎、柵瀨軍之佑等實業界人士,依循劉銘傳的水力發電計畫,

利用新店溪支流南勢溪,在臺北龜山興建水力發電所,這是臺灣發展水力發電的 開端,此發電所於明治三十八年(1905)竣工,正式發電,也是臺灣北部供電的 開端。

根據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的說法,日治初期臺灣電氣供給的方法,主要劃分 為以臺北、基隆為中心的北部系統,以臺中、彰化為中心的中部系統和以高雄、

臺南為中心的南部系統等三大區域,個別發電、配電。處於其間的新竹、嘉義、

桃園等地方都市和東部海岸,則是孤立的發電、配電。大正六年(1917)末全臺 灣有 3797 燈,除以當時臺灣人口 351 萬 110 人,平均 100 人享有 3.8 燈,日人 則是每百人享有 14 燈。臺中一直要到明治四十四年(1911)八月,才開始有電 力,豐原則是到大正 3 年(1914)才開始通電。明治末年北部、中部、南部各為 一供電中心,至大正年間,再由各個中心向外擴散,這些供電所及之處,應該就 是都市化的先驅之地。114

在早期,電力主要應用在電燈用電。工業電力的應用大約在明治三十九年

(1906)以後才比較多。115從《臺中州統計書》的資料顯示,大正十四年(1925)

112 臺灣電力公司編,《臺灣電力創業百週年》(臺北市:臺灣電力公司,1988),頁 18。

113高育仁等撰修,《重修臺灣省通志》「卷四經濟志電力篇第一冊」(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8),頁 1~2。

114 林蘭芳,《臺灣早期的電氣建設(1877~1919)》《政大歷史學報》18 期,頁 267~268。

115 李國祁總編纂,《臺灣近代史 經濟篇》(南投市:臺灣省文獻會,1995),頁 70。

時,神岡庄已經有 116 戶有使用電燈,這也顯示神岡庄最晚應該在大正十四年

(1925)前就已通電(詳見表 3-2-1)。大正十四年時,神岡庄的總人口數為 13,765 人116,若以 1 戶 6 人計算,神岡庄當時約有 2,294 戶,以此比例來看,每百戶人

3-2-2),與電燈相比,整個神岡庄在昭和元年(1926)時全庄也只有 2 台電扇,

表 3-2-3 臺中州電燈用戶數分配

資料來源:《臺南新報》8579-1925-t14.12.30-4。轉引自吳政憲,〈「臺灣電力株式會社」在臺 灣工業化之侷限〉,《興大歷史學報》18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