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三、綜合高中「藝術生活」教學綱要

在文檔中 教學綱要 (頁 109-115)

一、視覺藝術

主 題 主 要 內 容 說 明 參考節數

一、審美與感知

1.認識感官與各種美 學現象

2.各類藝術美感知識 的傳授

3.審美能力、感知力 與創造力在日常生 活之應用

1-1 介 紹 各 類 感 官 的 藝 術 創 作 形 式,光影變化與聲音動感的感 官之美,並運用其表達自己的 感受和想法。

2-1 探討各類型藝術作品和實際參 與展演活動。

3-1 認識生活中的藝術活動,並選 擇自己喜愛的藝術內涵,在生 活中實踐。

9

二、視覺與生活

1.現代生活型態與設 計、藝術之關係

2.美感經驗與現代生 活體驗

3.啟發個人創造潛能

1-1 探討現代的生活情境,並對設 計藝術與生活之關連性加以剖 析。

2-1 運用美感經驗探究藝術於生活 中應用之可行性。

3-1 思考將美學、藝術觀點與生活 相結合,並實踐於創意與設計 的各種可能性。

9

三、視覺與環境

1.環境藝術形式與結 構

2.環境藝術功能與生 活

3.環境藝術與環保概 念的結合

1-1 探討環境藝術之概念、特色、

發展與美學型態。

2-1 探討視覺藝術知能與生活環境 之互動關係。

3-1 經由視覺參與或親身體驗,實 踐生活中環境藝術的運用。

9

四、影像與傳播

1.影像設計與傳達

2.視覺應用與科技產 業發展

1-1 探討科技與藝術之結合與呈現 的多元面貌。

2-1 多媒體之創作設計與展演。

2-2 探討資訊科技在視覺藝術之應 用,及其與生活產品的關連 性。

9

二、應用音樂

主 題 主 要 內 容 說 明 參考節數

一、音樂與感知

1.音樂與身心感受

2.音樂與審美

1-1 認識不同表演場所,如:音樂廳、

戲劇院等之空間設計對於聲音傳 達的影響。

1-2 比較不同生活空間如賣場、餐廳 等,以及不同活動如慶典、運動 會等之音樂的選用與效果。

1-3 認識音樂在心靈方面的運用與療 效。

2-1 感受音樂對性情的陶冶作用。

2-2 建立音樂的審美能力。

9

二、音樂與展演

1.聲音的設計與創 作

2.聲音與肢體、影 像、劇場的結合

1-1 認識音樂各要素的功能與效果。

1-2 認識音像媒體中的聲音要素。

2-1 體驗影像、舞蹈、戲劇與音樂結 合的重要性。

2-2 選擇有聲資料或自創聲效以配合 展演活動。

9

三、音樂與科技

1.電腦科技與錄音 技術

2.流行音樂工業

1-1 認識電腦科技在音樂中的應用。

1-2 認識不同時期的錄音技術與應用。

2-1 流行音樂工業的歷史與行銷。

2-2 認識音樂著作權與法則。

2-3 籌組一場結合多媒體的音樂展演。

9

四、音樂與文化

1.音樂與觀光

2.音樂文化資產

1-1 探討傳統音樂文化應用於觀光的 實例。

1-2 設計台灣音樂觀光行程。

2-1 認識文化資產的意義與功能。

9

三、表演藝術

主 題 主 要 內 容 說 明 參考節數

一、表演能力 的開發

1.肢體開發

2.多元能力開發

1-1 探索表演的基本要素,開創並運用 可能的肢體語彙,以肢體動作與創 造性舞蹈表達意念。

2-1 以表演歷程開發專注力、感受力、

想像力、表達力(包括語言、肢體

、情緒及思考)與創造力等資源,

增進自我的表達能力。

9

二、表演藝術 的 製 作 實 務

1.展演創作

2.劇場呈現

3.觀摩與賞析

1-1 以劇場藝術之呈現,整合語言、文字

、聲音、影像、肢體與視覺媒體等設 計等練習或排演,學習藝術創作。

2-1 以戲劇或舞蹈輔以音效、景觀而進 行的非正式演出或教育性呈演。

3-1 積極參與及觀賞各類表演活動,並 以討論、紀錄、撰述或分析,表達 感受及想法。

9

三、表演藝術 與 應用媒 體

1. 表 演 與 影 視 傳 播

2.表演與多媒體

1-1 認識電影與電視節目的類型、風格 及其表演中的角色、背景與影響。

2-1 認識多媒體型式與呈現,並探討應 用於表演中的發展與可行性。

9

四、表演藝術 與 社 會 文 化

1. 傳 統 戲 曲 與 民 俗技藝

2.台灣當代劇場

3. 表 演 藝 術 的 運 用

1-1 了解在社區或社群的民間表演活動

,如:傳統戲曲、說唱藝術、民俗 舞蹈、民俗曲藝、廟會儀式等。

2-1 認識台灣在各時期所發展重要的戲 劇、劇場及劇團。

3-1 認識表演藝術在學校、社區和治療 的運用,包括,如:教育劇場、心 理劇、社會劇、戲劇治療、舞蹈治 療等。

9

肆、實施方法

一、教材編選

(一)編寫教材時,應注意與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與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的銜接,

教材內容應具時代性與前瞻性。

(二)教材之編選應參照本科教學綱要,各類別分別編寫,以每二學分一冊為原則。

(三)各類別教師可自編教材,以自學生生活經驗中取材為原則,並兼顧認知、情 意與技能。

(四)教材中所需之作品實例,可因應地區、學校與學生之特性與需求而擇用。

(五)課程設計及教材編選應納入將生涯發展、生命教育、性別平等教育、法治教 育、人權教育、海洋教育、環境教育、永續發展、多元文化及消費者保護教 育等相關議題。

二、教學方法

(一)教師應善用各種教學法,以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必要時可採取協同教學。

(二)教學除課本外,教師可使用各類視聽媒體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

(三)教師得邀請藝術家或團體到校作專題講座、座談、示範或展演。

(四)教師應善用學校與社區藝文資源,並視地方特性,彈性安排教學活動。

三、教學資源

(一)視覺藝術課程應參照本科教學綱要,適當運用各項設備。

(二)應用音樂課程應參照本科教學綱要,適當運用各項設備。

(三)表演藝術課程應參照本科教學綱要,適當運用各項設備。

(四)軟體資源:相關書刊、測驗、影片、光碟、網路資源等。

(五)硬體資源:各類博物館、美術館、縣市文化局、社區資源、生態環境資源。

四、教學評量

(一)學生學習評量

1. 學習評量應包含認知、情意與技能之學習需求,並兼顧學生之個別差異。

2. 學習評量得以檔案評量進行,或以問答、演示、測驗、作業及活動報告等 方式評量學生之學習成就,尤應著重學生日常表現與參與情形。

3. 教學過程中應適時進行實作評量、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

(二)教學評量結果

1. 評量結果的分析應作為教師改進教學之參考。

2. 以學生學習評量所得,作為教師加強與補救教學之依據。

(三)教學成效評量

1. 教學媒體、教材、圖書及相關資料的使用情形。

2. 社會資源及地方相關活動的運用。

3. 全學期教學進度及教學實施計畫的訂定。

4. 舉辦教學研究會、觀摩會,選擇符合地區、學校特色及學生需要的教材。

在文檔中 教學綱要 (頁 10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