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同性別中,認同策略與受詴適應問題之關係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三節 不同性別中,認同策略與受詴適應問題之關係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為的分數與採取規範取向者無顯著差異,而採取散漫-逃避取向者的內、外化問 題行為分數則顯著高於採取訊息取向或規範取向者。在日常活動範疇中採取訊息 取向者,其內、外化問題行為的分數則顯著高於規範取向組,顯著低於散漫-逃 避取向組。由此說明了,雖然在西方,訊息取向一般被視為可帶給個體適應的認 同策略(Phillips & Pittman, 2007; Vleioras & Bosma, 2005),但是對台灣的青少年 來說,訊息取向對於適應的影響力不如規範取向與散漫-逃避取向來得大。同時,

訊息取向對於青少年適應的利弊也需放在不同的認同範疇下,學習範疇的訊息取 向可能較有利於適應,日常活動範疇的訊息取向則較不利於適應。

第三節 不同性別中,認同策略與受詴適應問題之關係

一、不同性別中,採取不同認同策略人數之比較

本研究預期,青少年在不同認同策略的採用上具有性別差異,男生較傾向採 用訊息取向與散漫-逃避取向,女生較傾向採用規範取向的認同策略。為檢驗此 假設,本研究比較男生與女生在兩種認同範疇中,三種認同策略類型的人數,並 進行卡方檢定。表 4-10 呈現男生與女生在兩種認同範疇中,不同認同策略類型 的人數。

在學習範疇中,男生有 153 人為訊息取向,112 人為規範取向,222 人為散 漫-逃避取向;女生有 140 人為訊息取向,150 人為規範取向,169 人為散漫-逃 避取向。卡方檢定中,χ2值為 12.46(p < .01),顯示人數分配與期望值有顯著的 差異。以各細格內的調整後殘差進行事後比較,發現男生的規範取向人數顯著較 少(殘差值為-3.3, < -1.96),而散漫-逃避取向的人數顯著較多(殘差值為 2.7, >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96);女生的規範取向人數顯著較多(殘差值為 3.3, > 1.96),而散漫-逃避取向 人數顯著較少(殘差值為-2.7, < -1.96)。男生與女生的訊息取向人數則沒有顯著 增加或減少(男生組的殘差值為 .3, < 1.96;女生組的殘差值為 -.3, > -1.96)。

表 4-10、比較男生與女生在兩種認同範疇中,不同認同策略類型的人數 認同範疇 性別組 訊息取向 規範取向 散漫-逃避

取向 總合

學習範疇

男生 153 112 222 487 女生 140 150 169 459 總合 293 262 391 946

日常活動範疇

男生 141 145 201 487 女生 155 156 148 459 總合 296 301 349 946

在日常活動範疇中,男生有 141 人為訊息取向,145 人為規範取向,201 人 為散漫-逃避取向;女生有 155 人為訊息取向,156 人為規範取向,148 人為散漫 -逃避取向。卡方檢定中,χ2值為 8.29(p < .05),顯示人數分配與期望值有顯著 差異。以各細格內的調整後殘差進行事後比較,結果發現,男生的散漫-逃避取 向人數顯著較多(殘差值為 2.9, > 1.96),而男生的訊息取向與規範取向之人數與 女生沒有顯著差異(殘差值分別為 -1.6, > -1.96 與 -.1.4, > -1.96)。女生的散漫-逃避取向人數顯著較少(殘差值為-2.9, < -1.96),而女生的訊息取向與規範取向 之人數與男生沒有顯著差異(殘差值分別為 1.6, < 1.96 與 1.4, < 1.96)。

上述的卡方檢定結果部分支持本研究假設。在學習範疇與日常活動範疇中,

男生確實較女生有更多人採取散漫-逃避取向;在學習範疇中,女生比男生有更 多的人採取規範取向。但在採取訊息取向的人數方面,無論是在學習或日常活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範疇,皆並未看到明顯的性別差異。

二、不同性別中,認同策略與青少年適應問題之關係

為了解認同策略與受詴內、外化問題行為的關係是否會受到性別的影響,本 研究將性別視為調節變項(moderator),且視為二分變項(dichotomy)。根據 Baron 與 Kenny(1986)的建議,當調節變項為二分變項時,可比較兩組中,認同策略 與適應問題之相關係數及迴歸係數。由於認同策略彼此間大多具有顯著相關,因 此本研究先控制同一認同範疇的其他認同策略,再探討某一認同策略與內、外化 問題行為之淨相關。表 4-11 呈現不同性別中,認同策略與依變項的描述統計、

相關、與淨相關。

從表 4-11 括弧中的淨相關來看,無論是在男生樣本或女生樣本,控制同一 認同範疇的其他認同策略之後,兩種認同範疇的規範取向皆與內、外化問題行為 呈顯著負相關,散漫-逃避取向皆與內、外化問題行為呈顯著正相關;而訊息取 向與內、外化問題行為的淨相關皆未達到顯著水準。從淨相關來看,認同策略與 適應問題之關係並沒有性別差異。本研究進一步透過階層迴歸分析,探討在控制 年齡變項之後,以六項認同策略來預測男生組與女生組的內、外化問題行為,是 否有性別差異的存在。

ORM/A=規範取向/日常活動範疇,DIFF/A=散漫-逃避取向/日常活動範疇, EXT=外化問題行為,INT=內化問題行為

* = p < .05, ** = p < .01, *** = p < .00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4-12 與表 4-13 是以男生為分析對象、以外化與內化問題行為做為效標變 項所進行的階層迴歸分析。第一階先控制年齡變項的影響,第二階再將六種認同 策略投入迴歸方程式。在表 4-12 中,迴歸方程式對於男生外化問題行為的總解 釋變異量為 15.2%。年齡無法預測男生的外化問題行為,而在第二階中,六種認 同策略對於外化問題行為的預測力達到顯著水準(ΔR2 = 14.9%, p < .001),且六 種認同策略皆具有顯著的預測效果,其中,學習範疇與日常活動範疇的散漫-逃 避取向皆可預測較高的外化問題行為,β 值依序為.14(p < .05),.15(p < .01);

學習範疇與日常活動範疇的規範取向皆可預測較少的外化問題行為,β 值依序為 -.12(p < .05),-.11(p < .05);學習範疇的訊息取向可預測較少的外化問題行為

(β = -.15, p < .05),而日常活動範疇的訊息取向可預測較多的外化問題行為(β

= .17, p < .01)。

表 4-12、男生樣本中,預測外化問題行為的階層迴歸分析結果

效標變項:外化問題行為 標準化迴歸係數(β 值)

預測變項 階層一 階層二

年齡 -.06 -.08

訊息取向/學習範疇 -.15*

規範取向/學習範疇 -.12*

散漫-逃避取向/學習範疇 .14*

訊息取向/日常活動範疇 .17**

規範取向/日常活動範疇 -.11*

散漫-逃避取向/日常活動範疇 .15**

R2 0.3% 15.2%

R2改變量 0.3% 14.9%

R2改變量之 F 值 1.53 12.25***

* = p < .05, ** = p < .01, *** = p < .001

在表 4-13 中,迴歸方程式對於男生內化問題行為的總解釋變異量為 7.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行為的預測力達到顯著水準(ΔR2 = 7.4%, p < .001)。標準化迴歸係數達到顯著水 準的認同策略有二,一是學習範疇的規範取向,它可預測較低的內化問題行為(β

= -.12, p < .05);二是日常活動範疇的散漫-逃避取向,可預測較多的內化問題行 為(β = .13, p < .05)。

表 4-13、男生樣本中,預測內化問題行為的階層迴歸分析結果

效標變項:內化問題行為 標準化迴歸係數(β 值)

預測變項 階層一 階層二

年齡 .06 ..05

訊息取向/學習範疇 -.01

規範取向/學習範疇 -.12*

散漫-逃避取向/學習範疇 .10

訊息取向/日常活動範疇 .05

規範取向/日常活動範疇 -.08

散漫-逃避取向/日常活動範疇 .13*

R2 0.4% 7.8%

R2改變量 0.4% 7.4%

R2改變量之 F 值 2.01 5.80***

* = p < .05, ** = p < .01, *** = p < .001

表 4-14 與表 4-15 是以女生為分析對象、以外化與內化問題行為做為效標變 項所進行的階層迴歸分析。第一階先控制年齡變項的影響,第二階再將六種認同 策略投入迴歸方程式。在表 4-14 中,迴歸方程式對於女生外化問題行為的總解 釋變異量為 15.4%。年齡無法預測女生的外化問題行為,而在第二階中,六種認 同策略對於外化問題行為的預測力達到顯著水準(ΔR2 = 15.4%, p < .001)。其中,

標準化迴歸係數達到顯著水準者有三,學習範疇與日常活動範疇的規範取向皆可 預測較低的外化問題行為,β 值依序為-.12(p < .05),-.13(p < .05);學習範疇 的散漫-逃避取向則可預測較高的外化問題行為(β = .27, p < .00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高的內化問題行為,β 值依序為.13(p < .05),.14(p < .05);學習範疇的規範取 向則可預測較少的內化問題行為(β = -.17, p < .01)。

三、小結

本節的統計分析主要呈現兩項結果。首先,本研究預期在認同策略的使用 上,男生有較多的訊息取向與散漫-逃避取向,女生則較多採取規範取向;而在 本研究結果中,兩種認同範疇中的散漫-逃避取向確實都以男生居多,而學習範 疇的規範取向則以女生居多;但是訊息取向的採用並未呈現性別差異。與 Kroger

(1997)及 Berzonsky(2008)之研究結果一致的是,本研究發現男生較女生傾 向採取散漫-逃避取向,這或許象徵著在社會化過程中,男生被允許較多的自由

(Berzonsky, 2008),他們較有可能解構過去所認同的價值,而在尚未認真地探 索自我認同之前,較容易受制於情境中的刺激。此外,台灣女生在學習範疇中較 多採取規範取向,這符合傳統性別角色的期待;亦即在學業這個重要的領域中,

女生較願意考量重要他人的意見與遵守規範,來做為自己的認同。不過,社會變 遷似乎也造成一些影響,主要的影響在於:無論是男生或女生,在學習與日常活 動範疇中採取訊息取向的比例沒有顯著差異。此結果頗類似 Archer(1989)的發 現,亦即當今台灣的青少年女生與二十年前的西方青少年女生一樣,一方面仍保 有對於他人的關注(故呈現較多的規範取向),一方面則與男性一樣,開始具有 獨立、個我的行為模式(故訊息取向並未呈現性別差異)。

本研究也預期,儘管社會變遷,傳統性別角色對於行為與個體適應的影響應 該仍存在於台灣社會。研究結果顯示,對於女生來說,主要影響適應問題的認同 策略為規範取向與散漫-逃避取向,而訊息取向無法解釋女生的適應問題;而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取向與散漫-逃避取向也可預測男生的內、外化問題行為。符合本研究預期的有 二,一是散漫-逃避取向對於男生與女生的適應問題大多具有顯著的預測力;顯 示採取逃避或忽略認同議題的認同策略,對於兩性都有不良的影響;另一是訊息 取向對於男生的外化問題行為具有預測力,但無法預測女生的內、外化問題行 為,顯示男女雖然採取訊息取向的人數沒有差異,但是對男生來說,採取訊息取

取向與散漫-逃避取向也可預測男生的內、外化問題行為。符合本研究預期的有 二,一是散漫-逃避取向對於男生與女生的適應問題大多具有顯著的預測力;顯 示採取逃避或忽略認同議題的認同策略,對於兩性都有不良的影響;另一是訊息 取向對於男生的外化問題行為具有預測力,但無法預測女生的內、外化問題行 為,顯示男女雖然採取訊息取向的人數沒有差異,但是對男生來說,採取訊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