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同發展階段中,認同策略與青少年適應問題之關係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項因素,並根據傳統性別角色社會化及台灣社會變遷的情況來論述可能的關 係。本研究認為,過去西方研究者未能一致發現認同發展之性別差異、及認同策 略與適應問題關係之性別差異,主要是因為過去並未發展一適合於青少年的測量 工具,且未考慮文化的差異。若能透過與青少年實際生活貼近的認同範疇來測量 青少年的認同策略,將有可能凸顯性別的影響效果。同時,儘管社會變遷帶來的 性別角色態度漸趨於男女平權,但傳統性別角色對於台灣青少年的行為以及適應 性仍可能透過家庭的社會化過程而產生影響,因此本研究預期,台灣青少年男生 仍較傾向採用訊息取向的認同策略,且男生採取訊息取向對於適應問題的影響較 大;女生較傾向採取規範取向的認同策略,且女生採取規範取向對於適應問題的 影響較大。由於男生被社會允許較多的自由,使得男生較可能解構孩提時代所認 同的價值,因此預期男生比女生更傾向採取散漫-逃避取向的認同策略,但散漫-逃避取向無論對男生或女生,都不利於個體適應。

第六節 不同發展階段中,認同策略與青少年適應問題之關係

本章第二節的文獻回顧中,發現欲推論認同策略對於青少年適應的影響,也 需考慮不同發展階段的特性(Archer & Waterman, 1983)。從青少年初期至中期 階段,三種認同策略是如何發展的?其與個體適應的關係如何改變?以下論述 之。

一、認同策略在青少年發展階段上的差異

過去有不少研究探討隨著不同的發展階段,個體的「認同狀態」會產生怎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認同暫緩」與「認同達成」的人數愈來愈多,而「認同棄權」與「漫無認同」

的人數則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減少(Archer, 1982; Jones & Hartmann, 1988; Meilman, 1979)。以上是有關「認同狀態」在發展階段上的差異,那麼青少年的「認同歷 程」是否也具有發展階段的差異?

Phillips(2008)將國、高中生以及大學生分成三種認同風格類型,發現大學 生較多訊息取向與規範取向,國、高中生較多散漫-逃避取向;比較三種認同風 格的平均年齡,發現散漫-逃避取向者的平均年齡最低(15.54 歲),規範取向者 次之(16.91 歲),訊息取向者的平均年齡最大(17.20 歲);因此 Phillips 認為年 齡愈大,個體愈可能採取訊息取向的認同歷程。在國內,陳坤虎等人(2005)以

「是否想過」與「是否困擾過」不同的認同議題來代表「認同探索」的指標,並 比較國中、高中、與大學三個發展階段的青少年,結果發現,這兩種指標的分數 隨著邁入高中及大學而有顯著的增加;此研究結果亦反映了從青少年初期、中 期、至青少年晚期,有愈來愈多的人邁入對自我認同進行探索的歷程。

那麼,在不同的認同範疇中,三種認同策略之使用在發展階段上的差異又是 如何?林惠雅(2007)對台灣青少年的訪談研究中發現,無論在學習或日常活動 方面,高中生皆比國中生更傾向於自己做決定、自我管理(類似訊息取向),而 國中生則較高中生更傾向於遵從父母的管理與規範(類似於規範取向)。顯示青 少年的年齡愈大,愈容易在各種脈絡中探索自我認同。

根據以上的實徵研究,本研究預期不管在學習或日常活動範疇中,高中生採 用訊息取向的人數較國中生來得多,而國中生採取規範取向與散漫-逃避取向的 人數則會顯著地比高中生來得多。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不同發展階段中,認同策略與青少年適應問題之關係

在台灣社會文化下,整體而言,散漫-逃避取向對個體的適應有不利的影響,

規範取向較有利於個體適應,訊息取向的適應性則隨認同範疇而有所不同。不 過,放在發展階段的脈絡下,不同認同策略的適應性還是會有些變化。舉例來說,

雖然散漫-逃避取向不利於個體適應,但對於學齡前孩童而言,其認知發展的程 度讓他們只能採用散漫-逃避取向(Berzonsky, 1990),因此我們不能說散漫-逃避 取向對於學齡前孩童的適應是不利的。同樣的,青少年認同策略與適應問題的關 係,亦有必要考慮發展階段的影響。

(一)認同發展之觀點與實徵研究結果

Marcia(1991)認為,國中階段的青少年可稱為認同的解構期(destructuring phase),高中階段則可稱為認同的重建期(restructuring phase)。對國中生來說,

由於面臨身體、認知、所處環境的急速改變,他們開始質疑孩提時代的價值與認 同(Sprinthall & Collins, 1995)。研究發現,6 至 8 年級的學生中,有將近 50%的 學生屬於漫無認同的認同狀態;另有將近一半的學生仍依賴重要他人的態度與規 範來定義自己,屬於認同棄權的認同狀態;只有不到 10%的學生開始邁入認同探 索的歷程(Archer & Waterman, 1983)。Archer 與 Waterman 認為,國中階段的青 少年大多尚未準備好對於自我認同進行深度探索,故不宜在此時尌鼓勵他們探索 自我,否則對青少年的發展反而不利。相反的,高中階段的青少年則企圖要重整

(reintegrate)自我認同(Marcia, 1991)。在高中期間,若個體能邁入較成熟的認 同狀態(認同暫緩、認同達成),則其適應情況較認同狀態不成熟者為佳(La Voie, 1976)。根據以上的觀點,可形成的推論是:對高中生來說,訊息取向會帶來較 多的適應性,但是對國中生來說,訊息取向較不利於適應。另外,與高中生相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散漫-逃避取向與規範取向對於國中生的不利性相對較小。

有關認同策略與青少年適應的關係如何受到發展階段之影響的實徵研究並 不多。Adams 等人(2001)將受詴分成國中生與高中生,分別進行三種認同策略 預測三種問題行為(品行問題、過動問題、與情緒問題)的結構方程模式檢驗,

結果顯示,在兩組青少年中,訊息取向與規範取向皆可降低品行問題,散漫-逃 避取向則會增加品行問題的發生。在兩組青少年中,散漫-逃避取向皆會增加過 動問題,訊息取向則會降低過動問題;但只有高中組,規範取向才會降低過動問 題。在情緒問題方面,只有國中組的散漫-逃避取向會增加情緒問題。Adams 等 人的研究結果與發展的論點不一致,他們的解釋是,對於較年輕的青少年,散漫 -逃避取向帶來較大的無意義感,而增加情緒困擾;對於較年長的青少年,安靜、

聽話、與遵循規範者較不會產生過動的行為。但是,Adams 等人並沒有提出此種 解釋的理論基礎。

根據上述的文獻,本研究認為目前從發展階段的角度探討不同認同策略與青 少年適應關係之研究並不多,但這確實是一項值得探究的議題。若能初步探索在 不同的發展階段中,每一種認同策略的適應性有何不同,那麼實務上尌可以根據 此研究結果,協助青少年在不同的發展階段,調整他們的認同策略。不過,由於 相關的實徵研究有限,哪一種認同策略較適合國中或高中青少年,至今未有定 論,因此我們將此議題視為一探索性研究,以下進行初步的推論。

(二)不同發展階段中,認同策略與青少年適應問題之關係

從認同發展的角度來看,隨著年齡的增加,青少年探索自我認同對其適應的 影響會愈正向(La Voie, 1976)。但這是對認同發展概括性的描述,此種論點在台 灣社會文化下是否適用?可否應用於不同的認同範疇?是值得商榷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在台灣,青少年初期(約國中一、二年級)與青少年中期(約高中一、二年 級)的差異,不僅僅是發展階段的不同,也伴隨著認知能力、所處脈絡、課業壓 力等多方面條件的差異。首先,青少年初期遭遇最大的改變尌是生理的急遽發 育,使得個體的身體與孩提時代大有不同;而此時青少年的認知能力在採取訊息 取向的認同策略上,可能尚有些不足(Berzonsky, 1990);再加上國中生尚未經 過升學考詴的篩選,學生的程度差異較大(呂玉琴、溫世展,2001),這些因素 都導致台灣的國中生在認同發展過程中,較難以有系統地探索自我認同,而處在 開始解構兒時認同的價值、卻尚未形成新的認同的狀態中,這也使得台灣國中生 若採用散漫-逃避取向的認同策略,可能是在上述的發展脈絡下,較難以避免的 結果。此外,「散漫-逃避取向」於不同發展階段的適應性,需考慮不同認同範疇 在文化下的適應性。由於華人相當重視青少年的學習者角色(許文耀、呂嘉寧,

1999;楊國樞等,1986),因此若無法認同學習者角色,對學業缺乏目標時,會 遭遇到相當大的社會壓力以及挫敗感,那麼無論是對國中生或高中生,都容易造 成不利於適應的影響。而在日常活動範疇方面,從林惠雅(2007)對台灣青少年 的訪談資料可知,在國中階段,父母為了讓孩子能全心投入於學業,而允許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完全地依賴、毫無目標;到了高中階段,一般青少年開始在日常活 動上進行探索,父母也願意從權限的擁有者逐漸鬆手,此時若仍然對日常活動缺 乏目標,則反映出發展上的不成熟。由此看來,對台灣的國中生而言,暫時逃避 或延宕日常活動範疇的自我認同,不見得對個體的適應有害;但是到了高中階 段,日常活動範疇的散漫-逃避取向則不利於青少年的適應。

在不同發展階段中,訊息取向對於青少年適應問題的影響也可能因著所處環 境脈絡的差異而有所不同。在青少年初期的國中階段,由於青少年的生理與認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發展尚未成熟,且面臨學習環境中較多的同儕異質性,青少年容易處在認同混淆

發展尚未成熟,且面臨學習環境中較多的同儕異質性,青少年容易處在認同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