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工具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作者有 33 人(3.7%),雙親皆無工作者有 25 人(2.8%)。在父親教育程度方面,

有 354 人(37.4%)之父親為大專以上的教育程度,384 人(40.6%)的父親為高 中、職肄業或畢業,122 人(12.9%)之父親為國中肄業或畢業,33 人(3.5%)

的父親為小學以下的教育程度。母親的教育程度方面,有 487 位受詴(51.5%)

之母親為高中、職肄業或畢業,279 人(29.5%)的母親為大專以上的教育程度,

105 人(11.1%)之母親為國中肄業或畢業,38 人(4.0%)的母親為小學以下。

在父母教養中的關心與接納程度方面,有 515 位受詴(54.4%)認為父母對 自己非常關心,383 位受詴(40.5%)認為父母對自己還算關心,認為父母不太 關心自己的受詴有 37 人(3.9%),認為父母完全不關心自己的僅有 7 人(0.7%)。 在父母的管教嚴格度方面,大多數的受詴(600 人,63.4%)認為父母對自己管 得有點嚴格,認為父母管得非常嚴格的受詴則有 86 人(9.1%),有 255 人(27.0%)

認為父母並不太管自己,只有 3 人(0.3%)認為父母完全不管自己。

第二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自陳式量表做為資料收集的工具。正式施測的問卷可見附錄一。在 施測問卷中,除了基本背景資料的填寫外,主要包含以下二份量表。

一、青少年認同策略量表

過去在探討認同歷程的議題時,經常以認同風格量表第三版(the Identity Style Inventory-III, ISI-3, Berzonsky, 1992b)做為測量工具,ISI-3 所測得的是個體 跨範疇一致的認同風格,無法測得個體在特定脈絡下採用認同策略的情形。本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發展脈絡的青少年認同策略量表(the Identity Strategy Inventory for Adolescents, ISI-A)。

編製過程中,首先考量 ISI-3 為 Berzonsky(1992b)所發展,主要用於大學 以上的受詴;White 等人(1998)認為 ISI-3 題項的詞彙較為艱澀,需要閱讀能 力較高的受詴才易於填寫,故在不違背題項內容的前提下,將題項的詞彙予以簡 化,形成只要有國小六年級的閱讀程度尌可進行施測的 ISI-6G(the Sixth-grade version of the Identity Style Inventory),如此則可將量表的使用範圍擴展到 12 至 18 歲的青少年。本研究對象為國、高中青少年,故以 ISI-6G 作為修編青少年認 同策略量表的依據。

編製 ISI-A 的過程是先將 ISI-6G 翻譯成中文,再分別修改每一題,使原先不 具有脈絡,或是以政治、宗教等為脈絡的原題項,修改為以「學習範疇」及「日 常活動範疇」作為脈絡的題項。例如,原題項「我花許多時間閱讀或試著了解政 治議題」,放在學習範疇則修改為「我花許多時間去了解自己對學業的興趣和潛 力」,放在日常活動範疇則修改為「我花許多時間去了解自己對日常活動的興趣 和權利」。ISI-A 包含學習與日常活動範疇各 40 題,題項的排序皆與 ISI-6G 相同。

每一範疇中,原來歸屬於訊息取向的題項有 11 題,規範取向 9 題,散漫-逃避取 向 10 題,承諾 10 題。在尺度方面,ISI-6G 原為五點量尺,1 代表「非常不同意

(strongly disagree)」,3 代表「不確定(unsure)」,5 代表「非常同意(strongly agree)」。本研究為了避免受詴產生太多的中間反應,亦即以「不確定」來作答,

故改以四點量尺施測,1 至 4 分依序為「非常不同意」、「不太同意」、「有些同意」、 及「非常同意」。有關 ISI-A 中,各因子的結構與信度等計量特性,請見第四章 研究結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青少年自陳量表

本研究採 Achenbach(1991)所編製的「青少年自陳量表(the Youth Self Report checklist, YSR)」做為青少年適應問題的測量工具。YSR 主要是用於 11 至 18 歲 的青少年受詴,以自陳的方式來作答。尺度從 0 至 2,0 代表「不符合(not agree)」, 1 代表「有時或有一點符合(agree partly or sometimes)」,2 代表「相當或多半符 合(perfect agreement or often)」。本研究採用的版本為 YSR 中文版,由陳怡群、

黃惠玲、趙家琛(2009)翻譯,心理出版社所出版(使用同意書請見附錄二。由 於 YSR 中文版之版權為心理出版社所擁有,恕無法於本論文中公開量表內容)。

YSR 共包含 119 題,含有九項分量表,包含退縮(withdrawn)、身體抱怨

( somatic complaints )、 焦 慮 / 憂 鬱 ( anxious/depressed )、 社 交 問 題 ( social problems)、思考問題(thought problems)、注意力問題(attention problems)、違 犯 違 規 行 為 ( delinquent rule-breaking behaviors )、 攻 擊 行 為 ( aggressive behaviors)、與自我破壞/認同問題(self-destructive/identity problems)。研究者多 以「違犯違規行為」與「攻擊行為」之分量表(共 30 題)代表外化問題行為,

以「身體抱怨」與「焦慮/憂鬱」之分量表(共 25 題)代表內化問題行為(Achenbach, 1991; Ybrandt, 2008 )。 Song 、 Singh 與 Singer ( 1994 ) 以 驗 證 性 因 素 分 析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來驗證 YSR 的二階因素,支持了內、外化問題行 為(二階因素)的存在。

由於在探討青少年的適應問題時,多將適應問題概括分類為內化與外化兩種 不同的問題行為(e.g. Wolfe & Mash, 2006);而過往的研究者多以 YSR 中的內化 問題行為與外化問題行為之分數來測量青少年內、外化問題行為(e.g. Barber,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Olsen, & Shagle, 1994),本研究即採 30 題外化問題行為題項與 25 題內化問題行 為題項做為青少年適應問題的指標。在本研究樣本中,外化問題行為題項的內部 一致性(α 值)為.87,內化問題行為的 α 值為.90。將 30 題外化問題行為的題項 加總,形成外化問題行為變項(分數範圍落在 0 至 60 之間);25 題內化問題行 為的題項加總,形成內化問題行為變項(分數範圍落在 0 至 50 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