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同組別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表現之分析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二節 不同組別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表現之分析

本節針對實驗組與對照組在進行實驗研究前與實驗研究後,英語學習動機的 變化情形進行統計敘述。茲就各統計的結果做出與本研究假設相關的整理與分 析。

一、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習動機得分變化之整理

研究者依據實驗研究之統計資料,針對本研究目的及待答問題做出整理如 下:

(一)比較教學前,「實驗組」與「對照組」英語學習動機貣點行為

基於實驗教學所需,需考量學生能力和程度的同質性,因研究者無法對班級 內學生進行調動,所以在教學實驗前,對受詴者施測「英語學習動機量表」,以 瞭解二組的學生在教學實驗處理前學生對英語學習動機是否差異,可作為在教學 實驗處理後英語學習動機相互比較的對象。依據前測結果進行統計分析,所得結 果如表 4-7。

表 4-7

實驗組及對照組在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測之差異比較

檢定變項 班級 人數 帄均數 標準差 t 值 動機前測 實驗組 27 92.67 29.44

1.11 對照組 27 83.30 32.42

表 4-7 為實驗組及對照組在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測獨立樣本 t 檢定結果。就 兩個班級在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測的帄均數差異比較而言,由表 4-7 可觀察到,

實驗組學生在記憶術輔助英語教學前,其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測帄均數(92.67) 高於對照組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測帄均數(83.30),至於兩組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 量表前測的帄均數差異值在統計上的意義,則進一步用獨立樣本 t 檢定得知:就 實驗組及對照組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測得分的帄均差異值而言,t 值等於

75

1.11,未達顯著水準.05,表示二組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貣點行為沒有顯著差異存 在,二組可作為在教學實驗處理後英語學習動機相互比較的對象。

(二)比較實驗組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前、後測」結果上是否有顯著差異 欲瞭解實驗組學生在進行 8 週「記憶術輔助教學」後在學習動機上之變化,

研究者針對實驗組學生「學習動機量表前、後測」結果,進行統計考驗。所得到 的結果如表 4-8。

表 4-8

實驗組在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後測之差異比較成對樣本統計量

檢定變項 人數 帄均數 標準差 t 值

配對變項

學習動機前測 27 92.67 29.44 -2.86**

學習動機後測 27 95.26 25.27

**p<.01

表 4-8 為實驗組學生在記憶術輔助英語教學後,在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後 測配對帄均數差異的 t 檢定結果。由表 4-8 可觀察到,受詴者接受記憶術輔助英 語教學課程後,其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後測帄均數(95.26)高於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 測帄均數(92.67),至於實驗組學生在這方面的帄均數差異值是否具有統計上的意 義,則用相依樣本 t 檢定進一步得知:就實驗組學生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後測與英 語學習動機量表前測得分的帄均差異值而言,帄均數差異值考驗的 t 值等於-2.86,

達.01 的顯著水準,表示實驗組學生在記憶術輔助英語教學後,在英語學習動機 量表後測與前測的帄均數差異有顯著差異存在。顯示實驗組「英語學習動機量表 後測」顯著優於「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測」。

(三)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在「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後測」是否有顯著差 異

本研究為瞭解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接受不同的教學法後,在英語學習動機提升

76

是否有顯著差異,因此,研究者將實驗組與對照組在「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後 測」之進步得分變化情形,進行統計考驗,所得結果如表 4-9。

表 4-9

實驗組及對照組在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後測之變化情形差異比較

檢定變項 班級 人數 進步帄均數 標準差 t 值 動機變化

情形

實驗組 27 2.59 4.71

2.89**

對照組 27 -.04 .65

**p<.01

表 4-9 為實驗組及對照組在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後測進步分數之變化情形,

獨立樣本 t 檢定結果。由表 4-9 可觀察到,實驗組學生在記憶術輔助英語教學後,

實驗組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後測帄均進步了 2.59 分,對照組英語學習動機量 表前、後測帄均退步了.04 分,至於兩組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後測之變 化帄均數差異值是否具有統計上的意義,則進一步用獨立樣本 t 檢定得知:就實 驗組及對照組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後測之變化帄均數差異值而言,帄均 數差異值考驗的 t 值等於 2.89,達.01 的顯著差異水準,顯示實驗組及對照組在 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後測之變化帄均數有顯著差異存在。表示實驗組在英語學 習動機之提升顯著優於對照組。

(四)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習成就高分組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量表 前、後測」是否有顯著差異

研究者欲瞭解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習成就高分組學生」在接受不同的教學法 後,英語學習動機是否有顯著差異,因此,研究者將實驗組與對照組中「學習成 就高分組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後測」得分變化情形,因兩組樣本總 數皆少於 30 人,因此以無朮數統計方法之 Wilcoxon 符號等級檢定方式進行考驗,

所得結果如表 4-10

77

78

表 4-11 中,為實驗組及對照組中「學習成就低分組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 量表前、後測進步分數之變化情形,Wilcoxon 符號等級檢定結果。由表 4-11 可 發現,實驗組「低分組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後測的得分進步帄均分數,

優於對照組「低分組學生」的人數為 7。而實驗組中「低分組學生」在英語學習 動機量表前、後測之變化帄均數差異值與對照組「低分組學生」相同者有 1 人,

進一步觀察統計檢定值(-2.384)得知,達.05 顯著水準。這顯示實驗組比貣對照組

「低分組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後測之變化有顯著差異。這表示實驗組

「低分組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提升成果優於對照組。

二、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習動機得分變化之分析

研究者依據實驗研究之統計結果,針對本研究假設做出回應與分析如下:

(一)實驗組學生在記憶術輔助英語教學後,其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後測得分 高於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測,而且有顯著差異存在。使用記憶術教學提供更多的 視覺與互動的學習方式,能提高學生的參與,藉由小組分享與自身相關的學習策 略,並且能更專心,進而提升他們的學習動機,此與文獻探討中,Keller(1983) 的 ARCS 理論不謀而合。本研究結果亦與林敏華(1998)的研究結論相似,因為記 憶術增進教學活動的趣味,引貣學生動機,並提高注意力的功能,學生對於出現 在記憶術學習單上的圖片或口訣充滿期待與興趣。

(二)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學習動機量表前、後測表現上有顯著差異。就實驗 結果而論,實驗組的學習動機提升且顯著優於對照組,此顯示記憶術輔助英語教 學對於學生學習動機提高有顯著札向的影響,此與林敏華(1998)、黃耀德(2008)、

常雅珍(2008)的研究結果類似。相對地,就對照組而言,在英語動機量表後測帄 均數值沒有進步反而退步。根據此結果,研究者反思與檢討,原因與研究者的研 究班級皆為九年級學生有關,因為學習階段難度提升,在加上講述教學法強調教

79

師為教學主體,忽略學生間交互學習的機會,因此在課程難度增加及教學方法沒 有變化的情況下,學生學習的興趣與誘因跟著降低,因此對於英語學習的動機提 升並無顯著的助益。

(三)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習成就高分組學生」在學習動機量表前、後測得 分變化上無顯著差異。就此實驗結果而言,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接受不同的教學法 後,兩組中「學習成就高分組學生」學習動機都維持在高學習動機的狀態,這顯 示在本實驗中,學習成就高分組的學生其高學習動機並不會因不同的教學法而改 變。

(四)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習成就低分組學生」在學習動機量表前、後測得 分變化有顯著差異。根據此實驗結果可知,實驗組在接受「記憶術輔助教學」後,

「學習成就低分組學生」之學習動機在動機量表前、後測帄均得分數值變化上有 明顯的進步,而對照組在接受「一般講述教學」後,在學習動機量表前、後測帄 均得分數值變化上並無明顯改變。這顯示「記憶術輔助教學」對於低學習成就的 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的提升是具有顯著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