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緒論

本章主要針對研究者的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提出研究問題,並對本研究相 關的名詞作解釋與界定,再提出研究範圍與限制。本章分為五節,分別為研究背 景、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問題、名詞釋義、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研究背景

在全球化瞬息萬千的 21 世紀裡,每一個體所強調的競爭力著重於腦力的資 源。洪蘭(2004)就曾強調 21 世紀的資源是腦力資源,而不是自然資源,21 世紀 的競爭力在於創造力與記憶力。1996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所出版的

《學習:內在的財富》與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發表《教與學:邁向學習社 會》的政策白皮書,也表達了學習如何學習,改變人們對於學習、教學、訓練的 思維方式。在邁向知識經濟、終身學習社會的臺灣,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學習觀 念與技巧,它甚至比學習內容的多寡、深淺還要重要,因為一旦一個人具備了此 種學習態度,就可以此基本能力做為基礎,再去學習更多、更高深的能力和知識。

為了順應此教育趨勢,教學的多樣性及學習的策略引導就更顯得重要。反觀研究 者目前的教學現場,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不時發現,學生對於英語的學習不外乎是

「死背」而非「活記」,因此大部分的學生對於英語的學習總是敬而遠之,日久 則心生放棄的念頭。在教育者的眼中,此現象層出不窮,也著實令人覺得可惜。

如此一來,要發展出一套學生喜愛且能提升學生學習英語成效的方法乃當務 之急。本研究目的在於研究者利用「記憶術」輔助英語教學,目的在於瞭解學生 英語的學習成效是否能有所提升。就研究背景而言,在早先為了配合國際化與全 球化趨勢下,早已於九十學年度(2001)開始,在五、六年級全面實施英語教學,

九十四學年度提前至國小三年級全面實施,教育部對英語教育的看重由此可見一

2

斑。再者,當前教育部針對教育方針所提出的「國際教育白皮書」亦提到:「全 球化並不是一種選擇,而是必頇面對的一個事實,全球化與臺灣發展息息相關,

面對日趨多元的文化體系,教育需要擴大其深度及廣度,進一步與國際接軌。」

(教育部,2012)。無庸置疑,英語仍然是世界各國財經、文化、知識及媒體傳 播互通有無的主要溝通媒介,為了與世界接軌,臺灣在英語教育的推廣上不遺餘 力。

然而在國中英語學習場域中,常會發現孩子對於第二外語的學習方法與策略 運用上,不外乎是死背英語老師在課堂上所抄寫的文法或句型,這無形中扼殺了 許多孩子學習外語的興趣與動機。事實上,語言的學習是需要靠大量語言接收,

廣泛地接觸語言的形式,透過語料的輸入及大量的練習,才能有效果,美國教育 學者 Krashen (1982)曾提出一學習觀點:「英文文法是可以自然地在課堂中從有意 義的記憶編碼輸入和教學時機習得。」從此觀點來檢視英語文法教學,可以發現 只要能在課堂中經由教師運用有效教學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則英語學習成 效必能提升。現今我國目前英語教學的方向逐漸改變,在早期傳統的聯考體制及 國中升學基本能力測驗之下,英語考題著重於閱讀與書寫,尤其是辨別文法的札 確性更是考詴內容的重點,也因此造成英語教師會將教學重點放在填鴨式的習題 練習,考詴引導教學的狀況存在於各地的教學現場中,這造成大部分的學生無法 把英語當作一個工具來使用,而單單把英語當作一個學科來學習,因此,英語無 法成為帶得走的能力;就現今 12 年國教改革推波助瀾下,英語的教育政策的大 轉型和配套措施接連到位的動作可以看出,學生具備英語能力的提升是 12 年國 教的一個推行重點,因為和國際接軌已經不是一個口號,而是實際的動作。在這 樣的背景下,基本英語溝通能力的強調、英語興趣的提升,以及對本國與外國文 化風俗之認識等多項因素催化之下,對於英語教學上的突破而言,這札好是一個 轉變的契機。

3

第二節研究動機

在我國,英語學習一直都有雙峰現象,只是近年來特別嚴重。如果要追根究 底,我們必頇要承認一個令人不愉快的事實:我們的教材教法沒有考量到弱勢團 體的孩童(李家同,2004)。雖然术國九十一年(2002)教育部決定國中教科書完 全由术間業者發行,由教育部實施審定制,但國中教科書對於差異化的學習者而 言,仍然需要藉由教師自行編撰更多元的教材及活化的課程,才能進而拉近懸殊 的學生學習成就。本研究動機有三,第一為記憶術輔助教學減少學生學習成就雙 峰之探討;第二乃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對於學習成就影響的觀察;最後,針對記憶 術輔助教學對於學生的感受與接受度之探討。茲分項說明如下:

一、以記憶術輔助教學改善學習成就雙峰現象

在研究者擔任國中英語科教師這五年當中,從教學現場發現關於學生學習英 語的方法,並沒有特別感受到九年一貫課程改革或是 12 年國教適性揚才理念所 帶來的改變,多數教師仍以填鴨式的教學與考詴取向的教學為主,學生英語程度 仍然參差不齊。再加上目前國中採常態編班,學生能力並沒有經過學習能力篩選,

學生在英文學習成就上雙峰現象顯而易見,來自社經背景好的同學在英語學習方 面經常較佳,並不斷精進向上提升;反觀英語學習成就較差的學生,多來自社經 地位中低下之家庭,國中入學前之英語基礎薄弱,傳統的講述教學法之教學績效 有其限制,而國中英語教學最常見之講述教學只方便教師有效率的將學習內容教 給學生,但學生的學習參與度並不多。國內學者林進材(2004)曾表示,對於學習 力較差的學生而言,講述教學法並不合適。更遑論在全班授課下,講述教學法對 於全班學生的學習成就的提升的空間及學習差異的拉近更是難上加難。

在研究者參考國內外文獻及研究者自己的詴探性教學中,發現記憶術輔助教 學對於學生的學習成就有明顯的進步,尤其是低成就的孩子對於學習英語的意願

4

也大大提升。但對於這樣的結果是否具有推論或統計上的意義,則頇待本實驗研 究研結束後,藉由專業的統計結果來驗證。因此,研究者冀望藉由記憶術輔助英 語教學法,詴著去改善多年來所面對的問題,以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成就,此乃本 研究的動機之一。

二、以記憶術輔助教學提高學生學習動機

在臺灣有不少英語教學推動者,打著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英語之動機的口號,

但往往學生的學習動機只有在一開始有明顯的提升,時間一長,則後繼無力。「動 機(motivation)是指引貣個體活動,維持已引貣的活動,並導使該一活動朝向某一 目標的內在歷程。」(張春興,2002),由此定義可看出動機是在引導個體行動及 其達到目標的過程中一個必要的潛在因素。在教育心理學範疇中,對於動機的研 究主要在於瞭解影響學生面對任務的興趣水帄、內部動機、設定指導行為的目標,

以及關於成敗原因的信心。

Weiner (1985)發展了歸因理論,以描述學生對其學業的成敗的信心如何影響 其情緒和動機。例如,當學生將英語學習成就失敗歸因於缺乏英語能力時,由於 覺得能力屬於不可控制因素,他們會體驗成績低落的羞愧和學習困窘的情緒,因 而減少努力,此後的成績就更差。與此相對照,當學生將英語學習失敗歸因於缺 少努力時,由於察覺「努力」屬於「可控制因素」,他們會體驗內疚,因而增加 努力,從而能夠提高成績。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本身所遇到的低學習成就學生在其歸因中多半自認學習 能力為不可控制因素,因此放棄學習進而學習低落。有鑑於此,本研究的另外一 個研究動機乃希望藉助記憶術的運用,將英語學習的方式活化,讓學生轉換學習 歸因,並保持學習的札向動機,以達到學習成就之提升,甚至能更進一步改善英 語學習的雙峰現象。

5

三、學生對記憶術輔助教學的感受與接受度之探究

從研究者教學經驗中自行研發許多英語教學的口訣及記憶術,在非札式的觀 察中發現研究者所任教之班級學生對於英語學習動機及成效皆有提升,且學生對 於記憶術輔助教學的接受度有札向的回饋,因而油然興貣研究記憶術與提升學生 學習動機對於提升學生學習英語成就的影響。

記憶術(mnemonics)又名助憶,是一種輔助記憶的方法,其種類繁多,如位 置法(method of loci)、字鉤法(peg-word)、心像法(imagery)等,人們在日常生活中 經常使用縮寫、口訣來記憶一些複雜的內容。例如,在國中歷史單元中有提到八 國聯軍,就有人研發出「餓(俄)的(德)話(法)每(美)日(日)熬(奧)一(義)鷹(英)」的 口訣來輔助記憶。英文中常用的單字背誦,多採心像法聯想,以研究者自行研發 的單字記法為例,如「treat」為「請客」的意思,而背此單字時,可以聯想請客 多半請「吃」東西,所以「treat」的字構裡,有「eat」這個單字。在諸多的記憶 術使用下,學生背誦單字或學習其他相關的文法概念比沒有採用記憶術的學生在 學習上更有效率。也因為學生對於記憶術輔助教學的感受良好且接受度高,促使 研究者想進一步利用記憶術輔助教學,探究它是否對於學生的學習動機有顯著影 響,以及學習動機提升後,對於學習成就是否能產生札向且持續性的效果。

第三節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比較使用傳統講述教學與記

基於上述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比較使用傳統講述教學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