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同背景變項之大學生在父母教養態度、基本心理需求、生涯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大學生在父母教養態度、基本心理需求、生涯

為檢視假設一:不同基本背景變項之大學生,在父母教養態度、基本心理 需求、生涯準備動機及生涯定向等變項上有差異,以了解不同背景下大學生之特 性,研究將針對性別、年級、學院、家中經濟狀況及尋求生涯協助經驗等背景變 項進行檢定。

分析時,以基本背景變項為獨變項,父母教養態度(關懷總分與父親關懷、

母親關懷、過度保護總分與父親過度保護、母親過度保護)、基本心理需求(總 分及自主感、能力感聯繫感)、生涯準備動機(自主性動機與整合調節、認同調 節、控制性動機與內攝調節、外部調節)與生涯定向(總分及生涯確定、生涯滿 意)為依變項,進行多變量變異數分析(MANOVA),依序考驗不同背景變項 之大學生在各依變項上是否有差異。

一、不同性別大學生在各變項上之差異

本研究正式施測之樣本數共大學生967名,其中包含男性大學生374人及女 性大學生593人。以性別為獨變項,父母教養態度(關懷總分、父親關懷、母親 關懷、過度保護總分、父親過度保護、母親過度保護)、基本心理需求(總分及 自主感、能力感、聯繫感)、生涯準備動機(自主性動機與整合調節、認同調節、

控制性動機與內攝調節、外部調節)與生涯定向(總分及生涯確定、生涯滿意)

為依變項,進行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比較男性與女性大學生在各變項上是 否有差異。

經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Wilks' Λ=.95(p<.001),顯示性別的差異達 顯著。接著進一步檢視性別在哪些變項有顯著的差異,檢視結果發現,性別在「關 懷總分」(F(1,965)=4.03,p<.05)、「父親關懷」(F(1,965)=4.25,p<.05)、

「聯繫感」(F(1,965)=7.82,p<.01)、「自主性動機」(F(1,965)=11.22,p

<.01)、「整合調節」(F(1,965)=14.10,p<.001)、「認同調節」(F(1,965)

=6.68,p<.01)及「外部調節」(F(1,965)=6.72,p<.01)上顯著的差異。

確認性別對哪些變項有顯著差異後,再以 Scheffé 法進行事後比較。結果男 性大學生的「關懷總分」(t=-1.61,p<.05)、「父親關懷」(t=-.90,p<.05)、

「聯繫感」(t=-.60,p<.01)、「自主性動機」(t=-1.81,p<.01)、「整合 調節」(t=-1.11,p<.001)及「認同調節」(t=-.71,p<.01)顯著低於女性 大學生;女性大學生的「外部調節」(t=-.67,p<.01)則顯著低於男性大學生。

由事後比較結果可知,性別除了對「關懷總分」、「父親關懷」、「聯繫感」、

「自主性動機」、「整合調節」、「認同調節」及「外部調節」有顯著差異外,

在其餘變項上則未有顯著差異。不同性別大學生在各變項上的差異情形請見表 4-1-2。

表 4-1-2 不同性別大學生在父母教養態度、基本心理需求、生涯準備動機與生涯定向之 差異表

男(n=374) 女(n=593)

F 事後比較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關懷 55.66 11.80 57.27 12.43 4.03 * 男<女 父親關懷 23.25 6.30 24.15 6.78 4.25 * 男<女 母親關懷 32.41 6.48 33.12 7.05 2.52

過度保護 17.27 9.64 16.97 10.00 .20 父親過度保護 9.53 5.73 9.19 5.95 .81 母親過度保護 7.73 4.58 7.79 4.86 .03 基本心理需求總分 47.65 8.21 48.35 6.93 .02 自主感 15.54 3.16 15.81 2.78 2.01 能力感 13.21 3.33 13.04 2.80 .79

聯繫感 18.89 3.43 19.49 3.14 7.82 ** 男<女 自主性動機 55.81 8.68 57.62 7.91 11.22 ** 男<女 整合調節 28.72 4.85 29.83 4.26 14.10 *** 男<女 認同調節 27.09 4.26 27.80 4.02 6.68 ** 男<女 控制性動機 25.07 6.12 24.30 6.21 3.53

內攝調節 10.61 3.02 10.51 3.06 .23

外部調節 14.46 3.90 13.79 3.92 6.72 ** 女<男 生涯定向總分 42.03 11.53 41.69 11.06 .22

生涯確定 24.69 7.54 24.86 7.27 .13 生涯滿意 17.34 5.27 16.82 5.09 2.33

*ρ<.05,**ρ<.01,***ρ<.001

二、不同年級大學生在各變項上之差異

本研究正式施測之樣本數共大學生967名,其中包含三年級大學生542人及 四年級大學生425人。以年級為獨變項,父母教養態度(關懷總分與父親關懷、

母親關懷、過度保護總分與父親過度保護、母親過度保護)、基本心理需求(總 分及自主感、能力感、聯繫感)、生涯準備動機(自主性動機與整合調節、認同 調節、控制性動機與內攝調節、外部調節)與生涯定向(總分及生涯確定、生涯 滿意)為依變項,進行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比較三年級與四年級之大學生 在各變項上是否有差異。

經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Wilks' Λ=.95(p<.001),顯示年級的差異達 顯著,接著進一步檢視年級在哪些變項上有顯著差異。檢視結果發現,性別在「母 親關懷」(F(1,965)=4.50,p<.05)、「母親過度保護」(F(1,965)=4.02,p<.05)、

「自主感」(F(1,965)=5.93,p<.05)、「生涯定向」(F(1,965)=7.94,p<.01)、

「生涯確定」(F(1,965)=6.91,p<.01)及「生涯滿意」(F(1,965)=5.66,p<.05)

上有顯著的差異。

確認年級在哪些變項上有顯著差異之後,再以 Scheffé 法進行事後比較。結 果三年級大學生的「母親過度保護」(t=-0.61,p<.05)、「自主感」(t=-.46,

p<.05)、「生涯定向」(t=-2.05,p<.01)、「生涯確定」(t=-1.25,p<.01)

及「生涯滿意」(t=-.79,p<.01)顯著低於四年級大學生;四年級大學生的「母 親關懷」(t=-.94,p<.01)則顯著低於三年級大學生。

由事後比較結果可知,年級除了在「母親關懷」、「母親過度保護」、「自 主感」、「生涯定向」、「生涯確定」及「生涯滿意」有顯著差異外,在其餘變 項上之差異皆未達顯著。不同年級大學生在各變項上的差異情形請見表 4-1-3。

表 4-1-3 不同年級大學生在父母教養態度、基本心理需求、生涯準備動機與生涯 定向之差異

三年級(n=542) 四年級(n=425)

F 事後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比較

關懷 57.28 11.88 55.84 12.58 3.31 父親關懷 24.02 6.48 23.52 6.77 1.36

母親關懷 33.26 6.70 32.32 6.98 4.50 * 年級 4<3 過度保護 16.71 9.64 17.57 10.12 1.81

父親過度保護 9.21 5.77 9.46 5.98 .41

母親過度保護 7.50 4.64 8.11 4.87 4.02 * 年級 3<4 基本心理需求總分 47.85 7.25 48.37 7.71 1.16

自主感 15.51 2.86 15.97 3.01 5.93 * 年級 3<4 能力感 13.20 2.92 12.99 3.12 1.10

聯繫感 19.15 3.21 19.41 3.34 1.55 自主性動機 57.07 8.16 56.73 8.38 .41

整合調節 29.45 4.47 29.33 4.61 .16 認同調節 27.62 4.09 27.40 4.17 .71 控制性動機 24.30 5.86 24.98 6.56 2.82 內攝調節 10.45 2.89 10.67 3.23 1.23 外部調節 13.85 3.79 14.31 4.08 3.19

生涯定向總分 40.92 11.24 42.97 11.14 7.94 ** 年級 3<4 生涯確定 24.25 7.46 25.50 7.20 6.91 ** 年級 3<4 生涯滿意 16.68 5.03 17.47 5.29 5.66 * 年級 3<4

*ρ<.05,**ρ<.01,***ρ<.001

三、不同學院大學生在各變項上之差異

本研究正式施測之樣本數共大學生967名,查詢各科系在各學校之學院後,

將各科系以學院為單位分為五個類別:包括教育學院、理工學院、文史學院(含 語文學系、歷史及地理相關科系)、商管學院(含傳播學系及新聞系)及醫學院

(含生物科技相關學系、獸醫學系)。其人數分別為190人、145人、333人、260 人及39人。

以學院為獨變項,父母教養態度(關懷總分與父親關懷、母親關懷、過度 保護總分與父親過度保護、母親過度保護)、基本心理需求(總分及自主感、能

力感、聯繫感)、生涯準備動機(自主性動機與整合調節、認同調節、控制性動 機與內攝調節、外部調節)與生涯定向(總分及生涯確定、生涯滿意)為依變項,

進行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比較不同學院之大學生在各變項上是否有差異。

經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Wilks' Λ=.89(p<.001),顯示學院的差異達 顯著。接著進一步檢視學院在哪些變項上有顯著的差異,檢視結果發現,學院在

「過度保護總分」(F(4,962)=4.31,p<.01)、「父親過度保護」(F(4,962)4.54,p<.01)、「母親過度保護」(F(4,962)=3.39,p<.01)、「自主性動機」

(F(4,962)=4.50,p<.01)、「整合調節」(F(4,962)=3.94,p<.01)、「認同 調節」(F(4,962)=4.57,p<.01)、「生涯定向」(F(4,962)=5.56,p<.001)

及「生涯確定」(F(4,962)=8.26,p<.001)上有顯著的差異。

確認學院在哪些變項上有顯著差異之後,再以 Scheffé 法進行事後比較。結 果發現在「過度保護總分」上,文史學院及生醫學院顯著低於理工學院(t=-3.07,

p<.05;t=-6.4,p<.05);在「父親過度保護」上,文史學院及生醫學院顯著 低於理工學院(t=-2.07,p<.05;t=-3.57,p<.05);在「母親過度保護」上,

生醫學院顯著低於理工學院(t=-2.83,p<.05);在「自主性動機」上,理工 學院顯著低於教育學院(t=-3.67,p<.01);在「整合調節」上,理工學院顯 著低於教育學院(t=-1.92,p<.01);在「認同調節」上,理工學院顯著低於 教育學院(t=-1.75,p<.01);在「生涯定向」上,理工學院、文史學院及商 管學院顯著低於教育學院(t=-4.13,p<.05;t=-4.63,p<.001;t=-3.31,p<.05);

在「生涯確定」上,理工學院、文史學院及商管學院顯著低於教育學院(t=-3.36,

p<.05;t=-3.61,p<.001;t=-2..97,p<.05)。

由事後比較結果可知,學院除了在「過度保護總分」、「父親過度保護」、

「母親過度保護」、「自主性動機」、「整合調節」、「認同調節」、「生涯定 向」及「生涯確定」有顯著差異之外,在其餘變項上之差異皆未達顯著。不同學 院大學生在各變項上的差異情形請見表 4-1-4。

表 4-1-4 不同學院大學生在父母教養態度、基本心理需求、生涯準備動機及生涯定向與差異表 註 1:*ρ<.05,**ρ<.01,***ρ<.001

註 2:學院組別為:組一(教育學院)、組二(理工學院)、組三(文史學院)、組四(商管學

207人及93人,另有13個遺漏值。

以家中不同經濟狀況為獨變項,父母教養態度(關懷總分與父親關懷、母 親關懷、過度保護總分與父親過度保護、母親過度保護)、基本心理需求(總分 及自主感、能力感、聯繫感)、生涯準備動機(自主性動機與整合調節、認同調 節、控制性動機與內攝調節、外部調節)與生涯定向(總分及生涯確定、生涯滿 意)為依變項,進行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比較家中不同經濟狀況之大學生 在各變項上是否有差異。

經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Wilks' Λ=.92(p<.001),顯示經濟狀況差異 達顯著,進一步檢視經濟狀況在哪些變項上有顯著差異。檢視結果發現,不同的 經濟狀況在「關懷總分」(F(3,950)=7.49,p<.001)、「父親關懷」(F(3,950)

=8.19,p<.001)、「母親關懷」(F(3,950)=4.44,p<.01)、「過度保護總分」

(F(3,950)=3.05,p<.05)、「母親過度保護」(F(3,950)=3.36,p<.05)、「基 本心理需求總分」(F(3,950)=7.68,p<.001)、「自主感」(F(3,950)=6.06,

p<.001)、「能力感」(F(3,950)=5.56,p<.01)、「聯繫感」(F(3,950)=3.88,

p<.01)、「自主性動機」(F(3,950)=3.81,p<.05)、「整合調節」(F(3,950)

=3.26,p<.05)、「認同調節」(F(3,950)=4.26,p<.01)、「生涯定向」(F

(3,950)=4.67,p<.01)及「生涯確定」(F(3,950)=4.58,p<.01)上達顯著。

確認家中經濟狀況在哪些變項上有顯著差異之後,再以 Scheffé 法進行事後 比較。結果發現在「關懷總分」上,組一顯著低於組二、組三、組四(t=-3.17,

p<.05;t=-5.26,p<.001;t=-4.59,p<.05);在「父親關懷」上,組一顯著 低於組二、組三、組四(t=-1.83,p<.05;t=-2.97,p<.001;t=-2.60,p<.05);

在「母親關懷」上,組一顯著低於組三(t=-2.29,p<.01);在「過度保護總 分」及「母親過度保護」上,組二顯著低於組一(t=-2.32,p<.05;t=-1.22,p

<.05);在「基本心理需求總分」上,組一顯著低於組三、組四(t=-3.02,p

<.01;t=-2.86,p<.05)、組二顯著低於組三(t=-2.06,p<.05);在「自主 感」上,組一顯著低於組三(t=-1.10,p<.01)、組二顯著低於組四(t=-.76,

p<.05);在「能力感」上,組一顯著低於組三、組四(t=-.93,p<.05;t=-1.05,

p<.05)、組二顯著低於組三(t=-.73,p<.05);在「聯繫感」上,組一顯著 低於組三(t=-.99,p<.05);在「自主性動機」上,組一顯著低於組二(t=-2.04,

p<.05);在「整合調節」上,組一顯著低於組二(t=-1.13,p<.05);在「認 同調節」上,組一顯著低於組三(t=-1.29,p<.05);在「生涯定向」上,組 一顯著低於組三(t=-3.84,p<.01);在「生涯確定」上,組一顯著低於組三

(t=-2.52,p<.01)。

由事後比較結果可知,不同的經濟狀況除了在「關懷總分」、「父親關懷」、

表 4-1-4 (續 1)

註 1:*ρ<.05,**ρ<.01,***ρ<.001

註 2:家中經濟狀況組別為:組一(家中月收入<40,000 元)、組二(家中月收 入為 40,001~80,000 元)、組三(家中月收入為 80,001~120,000 元)、組四

(家中月收入>121,001 元)。

五、不同生涯求助經驗大學生在各變項上之差異 人、專業協助組有239人、加上不曾尋求生涯協助的521人,共分為三組。

以生涯求助經驗為獨變項,父母教養態度(關懷總分與父親關懷、母親關

經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Wilks' Λ=.92(p<.001),顯示不同求助經驗 的差異達顯著,接著進一步檢視不同的求助經驗在哪些變項上有顯著的差異。檢 視結果發現,不同的求助經驗在「父親過度保護」(F(2,961)=4.17,p<.05)、

經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Wilks' Λ=.92(p<.001),顯示不同求助經驗 的差異達顯著,接著進一步檢視不同的求助經驗在哪些變項上有顯著的差異。檢 視結果發現,不同的求助經驗在「父親過度保護」(F(2,961)=4.17,p<.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