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父母教養態度、基本心理需求、生涯準備動機與生涯定向之間

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

第二節 父母教養態度、基本心理需求、生涯準備動機與生涯定向之間

依據自我決定理論之主張,本研究提出假設二:以生涯定向為依變項的動機 研究模式,以及假設三:各變項之間有中介效果存在。模式的前置變項為父母教 養態度,包含「關懷」與「過度保護」兩個向度。中介變項則有基本心理需求與 生涯準備動機,並依照相關係數之結果,認為兩中介變項之間有相關關係。其中 基本心理需求包含「自主感」、「能力感」及「聯繫感」;生涯準備動機則包含

「整合調節」、「認同調節」、「內攝調節」及「外部調節」四個因素,在模式 的建構中,則根據自我決定理論,將整合調節與認同調節合併為「自主性動機」,

將內攝調節與外部調節合併為「控制性動機」,以兩向度加以討論。研究的依變 項為生涯定向,包含的「生涯確定」與「生涯滿意」兩個因素。

從統計分析結果可知,本研究提出的模式與實際的資料之間有良好的適配性。

本節從各變項之間的關聯開始,討論各變項之間的關係方向、意義,以及各變項 之間的影響與中介效果。

一、各變項之間的相關討論

(一)父母教養態度、基本心理需求、生涯準備動機與生涯定向之間的關係 首先就父母教養態度與基本心理需求、生涯準備動機及生涯定向加以探討。

研究者整理各變項之間的相關顯著性及相關方向簡表,請見表 5-2-1。

表5-2-1 父母教養態度與基本心理需求、生涯準備動機及生涯定向之相關

ρ<.01、三個記號代表 ρ<.001

從相關簡表中可知,關懷向度(包括父親關懷、母親關懷)中,除了父親關 與 La Guardia, Ryan, Couchman 與 Deci(2000)、Wei(2005)和陳金定(2008)

以親子依附研究基本心理需求滿足的結果可互相呼應,研究結果皆顯示,若親子 之間的依附關係是安全的、具情感支持、較有自主發展空間的,個體在各項基本 心理需求上皆較能滿足,但若依附關係是控制、互相涉入或黏著的,對個體的各 項基本心理需求則皆有負面影響。

在動機部分,亦呈現與基本心理需求一致的結果。當大學生感受到的父母教 養態度是關愛、情感支持、有自主發展空間,而非過度涉入、控制與過度保護的,

其動機越以自主性動機為主,反之則以控制性動機為主。顯示父母關懷的教養態 度,對個體的自主是一良好的支持因素;而當父母的教養態度偏向涉入或給予較 多的限制及控制時,個體便較發展出行動的自主動機,較容易偏向以外在要求或 標準為主的控制動機。此結果與其他研究相當一致,顯示父母的教養態度與個體 的發展有關,它影響了個體未來在處理事務、與他人建立人際關係、因應壓力等 能力上的成熟,是個體發展成熟人格的重要因素(徐畢卿、鄭惠萍,2002;

Ainsworth, Bell, & Stayton, 1974; Bowlby, 1977; Bretherton, 1992)

(二)基本心理需求與生涯準備動機、生涯定向的關係

接著就基本心理需求與生涯準備動機及生涯定向加以探討。研究者整理各變 項之間的相關顯著性及相關方向簡表,請見表 5-2-2。

表 5-2-2 基本心理需求與生涯準備動機、生涯定向之相關 簡表

基本心理

需求總分 自主感 能力感 聯繫感 自主性動機 + + + + + + + + + + + +

整合調節 + + + + + + + + + + + + 認同調節 + + + + + + + + + + + + 控制性動機 - - - - - - - - - -

內攝調節 - - - - - - - - - - 外部調節 - - - - n.s.

生涯定向 + + + + + + + + + + + + 生涯確定 + + + + + + + + + + + + 生涯滿意 + + + + + + + + + + + + 註:+代表正向顯著、-代表負向顯著;一個記號代表 ρ<.05、

二個記號代表ρ<.01、三個記號代表 ρ<.001

從相關簡表中可知,除了聯繫感與外部調節之間未達顯著之外,基本心理需 求與自主感、能力感、聯繫感和其餘變項之間的相關皆達顯著,且其相關方向皆 為一致。各項基本心理需求與自主性動機及其所屬之整合調節、認同調節之間皆

為正向相關,與生涯定向及其所屬之生涯確定、生涯滿意亦為正相關,與控制性 動機及其所屬之內攝調節、外部調節則皆為負相關。

在基本心理需求與生涯準備動機的部分,此結果可支持自我決定理論的主張:

基本心理需求的滿足,有利於個體在行動時,其動機協調會以自主動機為主,且 個體的基本心理需求滿足程度,對個體在進行生涯準備時的動機有不同方向的影 響(Ryan & Deci, 2000a; 2002; 2006)。當基本心理需求的滿足程度越高,個體的 動機協調狀態越接近自主動機。在控制性動機的部分,除聯繫感與外部調節之間 的相關並沒有達到顯著之外,其餘的結果皆顯示,基本心理需求是控制性動機的 影響因素,當個體未能在基本心理需求上得到滿足,其動機狀態便越可能偏向控 制性動機。

在基本心理需求滿足與生涯定向的部分,此結果可呼應薛凱方(2011)與 Guay 等人(2003)的研究結果,當大學生越能滿足其基本心理需求,其生涯定 向也越理想。雖然 Guey 針對國外大學生在基本心理需求滿足與基本心理需求的 研究中,發現聯繫感與生涯定向之間相關程度不高,因此在 2003 年的研究中僅 研究自主感與能力感,但薛凱方(2011)在針對國內高中生的研究中,發現聯繫 感對生涯定向仍有顯著相關,其他針對國內高中生或大學生的相關研究亦指出,

來自重要他人例如家人、老師或朋友的情感支持,對個體在發展生涯定向時有關

(洪文婷,2009)。本土部分研究亦認為,東西方在職涯對個人的意義上有所不 同,相對於西方的文化脈絡,多將職涯視為個體自我實現的方式,在華人文化的 脈絡下,個人的職涯目的可能與來自家人的期望有關,因此個人的職涯發展常與 家人有密切相關,且容易受到來自家人的影響(王叢桂、羅國英,2011;陳淑敏,

2011;蔡杰穎,2013),顯示在華人文化的情境下,個體在發展生涯的過程中,

與他人之間的關係仍是一重要的因素。

(三)生涯準備動機與生涯定向的關聯

最後就生涯準備動機與生涯定向之間加以探討。各變項之間的相關顯著性及 相關方向簡表,請見表 5-2-3。

表 5-2-3 生涯準備動機與生涯定向之相關簡表

& Deci, 2000a; 2002; 2006)。但在控制性動機的部分,則僅與生涯定向和生涯滿 意有關,與生涯確定則無顯著相關。此部分可能是因為,大學生在進行生涯準備 時的動機雖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但其可能受到外來的要求或其他因素而對生涯 有一定的方向,但由於此方向並非經過自己探索或準備而決定的,因此對此結果 不一定感到滿意。此結果可支持 Marcia(1980)的假定,經由個體自主達成的認 同,其對自我狀態的滿意程度,會較他人認同來得高。

二、基本心理需求、生涯準備動機在父母教養態度與生涯定向間之中介效果探討

本研究以大學高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以 Vallerand 提出的動機序列模式歷 程「社會情境→心理中介→動機型態→結果」,檢視父母教養態度、基本心理需 求、生涯準備動機與生涯定向之間的關係。以下將從圖 5-2-1 的標準化路徑,依 序討論模式考驗之結果,以及中介效果之探討。

圖 5-2-1 變項關係圖

首先討論關懷對依變項的影響。關懷會透過兩條路徑影響生涯定向。路徑一 為「關懷→基本心理需求→生涯定向」,此路徑中的基本心理需求對關懷與生涯 定向,具有完全中介的效果;路徑二為「關懷→基本心理需求→自主性動機→生 涯定向」,此路徑中的基本心理需求與自主性動機,兩者對關懷與生涯定向亦有 完全中介的效果。此結果與 Guay 等人(2003)與薛凱方(2011)的研究結果一 致,其研究結果顯示,當個體知覺到越多父母的情感支持與關懷,其基本心理需 求的滿足程度越高,在進行生涯準備時,有利於其動機偏向以自主動機為主,同 時也會有較理想的生涯定向。

此結果亦支持自我決定理論的主張:社會脈絡因素對自主動機的影響,會受

-.19***

.41***

.66***

.17**

.35***

.33***

.35***

關懷

過度 保護

基本心 理需求

生涯 定向

自主性 動機

控制性 動機

-.27***

到基本心理需求的中介,亦即社會情境脈絡要能促進自主性動機,使個體有較好 的自我決定,必須提供自主感、能力感與聯繫感的滿足。Cohen(引自榮泰生,

2009)指出,對標準化路徑係數而言,.30 已可宣稱有中度效果量,大於.50 代表 有大效果。從基本心理需求對自主性動機的效果量.65 可看出,基本心理需求對 自主性動機有非常大的影響。

曾有學者提出,在西方文化脈絡下所提出的自我決定理論,其「自主性」是 否在東方文化中亦有同樣影響力的疑問(引自吳志文、葉光輝,2013)。Deci &

Ryan(2006)、葉光輝(2013)與吳志文等人(2013)則就基本心理需求的自主 以及自主動機提出類似的見解。其認為,自主性的內涵不同於「獨立性」,獨立 性意指在東西方不同的文化脈絡下,個體與社會脈絡之間關連程度的高低,西方 的文化脈絡雖認為個體與社會脈絡之間有關,但認為個體是獨立存在的,彼此之 間不互相隸屬,個體與其他個體之間亦如此;但在東方文化的脈絡下,個體是社 會脈絡的一部份,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社會之間是互相依存,且彼此之間有強大 影響的。而自主性指的應是個人的行為,是否出於個體自我的選擇與意志,其反 面並不是依賴或依存,而是抑制其自由意志的「控制」。因此在與他人的互動中,

若個體可以自主回應與他人之間的連結程度,其亦可展現出自主,意即即使個體 與他人之間的關係密切,只要個體的行動是出於自由意志,亦可表示個體的自主 感是高的。因此 Deci & Ryan 在基本心理需求中,加入了聯繫感,代表個體與他 人之間的關係。而本研究的結果亦顯示出,基本心理需求的滿足會影響個體的自

若個體可以自主回應與他人之間的連結程度,其亦可展現出自主,意即即使個體 與他人之間的關係密切,只要個體的行動是出於自由意志,亦可表示個體的自主 感是高的。因此 Deci & Ryan 在基本心理需求中,加入了聯繫感,代表個體與他 人之間的關係。而本研究的結果亦顯示出,基本心理需求的滿足會影響個體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