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共「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的區域安全意涵

第四章 中共「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之戰略意涵

第三節 中共「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的區域安全意涵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9

如果中美發生對抗,從歷史上所發生的兩次如韓、越戰的中美接戰經驗,甚至近 期美國的阿富汗與伊拉克戰場上所示,社會讓美軍承受不了因高傷亡率所衍生的 國內輿論因素。特別是不直接威脅美國本土的衝突時(如臺灣獨立或南海諸島所 有權等)所生的戰端。

故只要具備第二擊核武、導彈能突穿防護,以及完成摧毀美國本土數個城市 或者美軍過度依賴尖端但相對脆弱的衛星與電腦系統,成功襲擊一艘美國航空母 艦(以及艦上多達 5,000 員兵力),所造成的心理效應,也是美軍難以承受之重,87 其震撼也是容易讓美國人痛醒探究戰爭的緣由;反之,在臺海或領土主權維護的

「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爭中,受創的中共國內,卻可能激起民族主義愛國心,

與喚醒民眾對於百年屈辱記憶上,湧起因反制美國帝國主義侵略的全民團結心,

由於中共人民的團結與支持,可能會如同二戰時期打出無限戰爭來。

第三節 中共「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的區域安全意涵

中共了解到,需要維持一個有利於大陸發展的外部政治環境,方可確保國家 經濟發展所需的安定區域是重要的,以及在國力尚未完全趕上甚至超越美國時,

建立「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關係,無論在實務或形象 上對中共皆屬有利。因此,趁著美國提出“重返亞太”策略的各項措施,胡錦濤 在任期將屆時,隨即提出「新型大國關係」乙詞因應;2013 年習近平於加州莊 園峰會上,期望建立共識並進一步增加這個關係框架下的細節,從 2014 年 7 月 10 日,第六輪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的結束成果清單可窺知,美陸咸認為雙 方必須持續推動高層的交往,同時建立軍事相互通報機制,以利兩國軍事關係提 升,並在海事、防擴散等領域之合作方面加強。88

2014 年 5 月 21 日,習近平在上海舉行的「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

87周茂林譯,丹尼‧羅伊(Denny Roy)著〈第四章 中共軍事崛起〉《崛起:中共與區域安全》(Return of the Dragon:Rising China and Regional Security),(臺北市:國防部,民國 104 年 11 月出版,

頁 91-92。

88楊雅琪著,〈習近平的對外政策:當「新型大國關係」對上「亞洲新安全觀」與 「一帶一路」

倡議〉,《戰略與評估》。(2014 年秋季號,第五卷第三期),頁 3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0

的主旨演說中,提出「亞洲安全觀」的倡議,強調「要堅持和踐行共同、綜合、

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凝聚共識,促進對話,加強協作,推動構建具有亞 洲特色的安全治理模式,共創亞洲和平與繁榮的美好未來。」89除了有排除西方 和美國插手與主導亞洲安全;將「亞信」打造成,由中共主導和發聲的亞洲安全 秩序;構建能夠由亞洲全民解決安全問題的國際機制與組織,讓亞洲人自已解決 亞洲問題外;中國大陸藉此宣示其重視中亞、西亞和南亞,啟發亞洲各國合作、

以配合中共振興陸上及海上「絲綢之路」之宏圖。90

中共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建設,在區域安全意涵的推展,需要從經濟 實力建立沿線國家的仰賴上,先樹立負責任大國形象,分享經濟紅利等,具體措 施在區域責任、文化交流及民心相通上分述如後:

一、在區域責任上

中共積極投入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財,帶領沿線國家應對在具有廣泛 共同利益訴求的恐怖主義、海盜、海上跨國犯罪、海洋災害等非傳統安全問題,

勇於承擔大國責任,提高國家軟實力。91

在規則引導方面,中共不僅在環境談判和氣候外交中提出了“共同但有區別 的責任”原則,而且在金融危機後強調要加強金融領域的國際監管,反對美國式 的自由放任主義,並使其成為國際金融治理領域的共同基調。92

擔負責任方面,主導上海合作組織適應中共西北周邊安全戰略需求,可以將 其作為中共區域安全戰略的支撐平臺之一,93與中亞國家合作合力打擊國際恐怖

89顏晴怡著,文匯報,〈習近平:構建亞洲安全治理模式〉,上網日期 2016 年 7 月 2 日,檢自:

http://pdf.wenweipo.com/os/2016/04/30/me-p1-0430.pdf

90胡聲平著〈第二章、中共安全觀的演變—從江澤民到習近平〉《中國對外政策:從江澤民到習 近平》,(臺北市:致知學術,民國 104 年 6 月初版一刷,頁 42。

91鄭國姣、楊來科著,〈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共建戰略〉,《中國流通經濟》。(2016 年 1 月,第 30 卷第 1 期),頁 62。

92任晶晶著,〈“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經濟外交的戰略轉型〉,《新視野》。(2015 年,第 6 期),

頁 109。

93李興、牛義臣著,〈上合組織為何不足以支撐中國西北周邊安全戰略〉,《國際安全研究》。(2013 年 7 月,第 4 期),頁 10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1

主義、宗教極端主義和民族分裂主義「三股勢力」;94推進六方會談,和平解決朝 鮮半島核問題;加入美國主導「千艦海軍」進入亞丁灣打擊海盜,也能對海上交 通線安全提升維護能力。

金融方面,中共不斷通過金融和貨幣合作,推動實現金融崛起和人民幣國際 化。例如,中共倡議設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以及上海 合作組織開發銀行,將成為中共金融外交的“三大支柱”,既有助於消化中共過 剩的外匯儲備並推動中共資本“走出去”,也為人民幣國際化搭建了新的平臺,

成為中共經濟外交主動謀勢的一大成就和亮點。95

外交方面,自 2013 年 3 月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後,曾召開「周邊外交」會 議,論述「亞洲安全觀」時將過去所談的安全問題總結,包括「大國安全―相互 尊重、合作共贏」(與美國建立新型大國關係)、「中共安全―合力打擊『三股勢 力』」(與中亞國家合作)、「周邊安全―著力推進區域安全合作」(2013 年「周邊 外交」會議)、「核能安全―參與建立國際安全體系」(2014 年 3 月海牙第三屆核 安峰會)、「總體國家安全觀―保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2014 年 4 月首次國家安 全會議)。96

中共現階段注重周邊暨非傳統安全的目標,亦具有跨國合作與尊重主權國家 領土,與亞信會議所提「亞洲安全觀」相符,做為調和「和平共處五原則」與「中 共崛起」的核心觀念。不但符合中共現階段中共外交目標,亦有其區域安全與全 球之戰略意涵。97

二、在文化交流上

中共能夠共用和促進新興經濟體的市場開放和經濟發展,藉由將東部沿海勞

94楊雅琪著,〈習近平的對外政策: 當「新型大國關係」對上「亞洲新安全觀」與 「一帶一路」

倡議〉,《戰略與評估》。(2014 年秋季號,第 5 卷第 3 期),頁 36。

95任晶晶著,〈“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經濟外交的戰略轉型〉,《新視野》。(2015 年,第 6 期),

頁 110。

96胡聲平著〈第二章、中共安全觀的演變──從江澤民到習近平〉《中國對外政策:從江澤民到 習近平》,(臺北市:致知學術,民國 104 年 6 月初版 1 刷,頁 42。

97同上註。

略、文化及兩岸的機過奧挑戰》(The 1st Cross-Strait Conference on the Maritime Silk Road inthe 2lst Century:Geostrategy, Culture, and the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發 表於「第一屆海峽兩岸海上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臺北市: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

文化及兩岸的機過奧挑戰》(The 1st Cross-Strait Conference on the Maritime Silk Road inthe 2lst Century:Geostrategy, Culture, and the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發表 於「第一屆海峽兩岸海上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臺北市: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3

三、在民心相通上

中國大陸與沿線國家肩負著共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責任屬於唇齒相依的 關係。囿於過去中共改革開放時提升經濟、貿易與金融領域,忽略了文化、學術 與旅遊等層面之開放,不論是在政治、軍事各層面的力量均大幅提升。惟伴隨而 來的中共威脅論,卻是無法單純訴諸以經濟手段即能夠解決。故藉由一帶一路中 的文化、宗教等交流,進而緩解周邊國家,甚至是世界各國心理的不安全感。這 也是何以《願景與行動》特別強講「民心相通」的原因。103因此,堅持綜合安全、

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新理念,運用多種力量和手段,維護沿線安全穩定,營造 共同發展的和平環境。104俾能拓展國際政治空間和提升全球治理能力,進而參與 制定世界經濟新規則,只有如此,才能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佔據更加主動的位置。

第四節 小結

中共「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戰略意涵奠基在經濟、軍事和區域安全 穩定相互支持的環境下,需要朝向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

以利全面對接國際達成和平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使成為區域強權主導亞洲安 全,路徑非常明確。

就本質上來看,中共提出建設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係考量為了適應 經濟全球化的當前局勢,除了因應 2008 年全球發生金融危機與遭受到美中貿易 失衡連動的經濟憂慮外,最為重要的還是受到長期的改革開放政策影響。諸如,

中國大陸內部東、西發展的不對稱、外交重心的不對稱、產能過剩,以及產業結 構有待調整等等問題。中共開始試圖將內部的經濟與問題,轉移到外部環境中一

2015 年 10 月 19 日),頁 21。

103施正權著〈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意涵與可能影響〉收錄於《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地緣 戰略、文化及兩岸的機過奧挑戰》(The 1st Cross-Strait Conference on the Maritime Silk Road inthe 2lst Century:Geostrategy, Culture, and the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發 表於「第一屆海峽兩岸海上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臺北市: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

2015 年 10 月 19 日),頁 138-139。

104馬儒林著,〈挑戰與應對: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領導戰略與實踐〉,《領導科學》。(2014 年 12 月,第 34 期),頁 4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4

起解決。

在解放軍的軍事存在上,火箭軍對於 DF-21D 反艦彈道飛彈精準打擊技術,

會持續結合衛星、無人機、網路、各式海空軍武器裝備,需要儘速提升與能力驗 證,完成後將使海軍在遂行「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的水面作戰方面,無論是擴 充到第一島鏈或者南海海域,都能具備強大威懾的保護能力,對於 21 世紀海上 絲綢之路倡議所需,海上運輸到東南亞與北亞以外地區的航線,都能提供良好的

會持續結合衛星、無人機、網路、各式海空軍武器裝備,需要儘速提升與能力驗 證,完成後將使海軍在遂行「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的水面作戰方面,無論是擴 充到第一島鏈或者南海海域,都能具備強大威懾的保護能力,對於 21 世紀海上 絲綢之路倡議所需,海上運輸到東南亞與北亞以外地區的航線,都能提供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