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共海權的近海地緣戰略與發展

第三章 地緣政治下的中共海權發展

第一節 中共海權的近海地緣戰略與發展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3

第三章 地緣政治下的中共海權發展

什麼是「海權」?

「海權」既屬「權利」,「權利」係屬管制運用的,而非「控制」與「運用」

的,目的在爭取及(或)維護某一海域的「海權」。在馬漢的著作中,他曾作過這 樣的解釋,「海權在廣義上,不但包括以武力控制海上任何地點的海軍力量,亦 包括平時的商業與航運」。我國的劉達材將軍認為「海權」應屬「權利」,而非「能 力」或「力量」。1海權是統合各種國力所形成的統合力量或總力量,220 世紀中 期以來,由於世界人口急劇膨脹,能源消耗逐漸增多,開發藍色國土、佔有海洋 資源,逐漸成為沿海國家海權戰略的重要目標。海權的概念也由傳統意義上的制 海權擴展為在公海、國際海域自由航行、開發利用的能力和權力。3

在劉達材將軍的海權定義中,海權已經不再視為強權國家所獨佔的地位與條 件,而是每個國家都有權利投資與發展的富強之道,就如同國家權力;因此,各 個國家都有一定的國家權力,不論其大小、強弱,只是該權力多寡,能否真正發 揮實質影響力。海權亦復如此。4

第一節 中共海權的近海地緣戰略與發展

儘管中國歷史上有鄭和龐大船隊,海外宣揚國威七下西洋,最遠抵達非洲的 肯亞,雖然有上述或其他海上武力強大的時期,但在歷史裡,中國卻一直是陸權 國家,豐富翔述有能夠以地面部隊,抵禦來自亞洲北方與西方威脅的文化紀錄。

1劉達材著《興邦張海權一劉達材將軍海權論文集》。(臺北市:海軍學術月刊社,民國 86 年 8 月 再版),頁 472-473。

2王蜀寧著〈第二章海洋戰略〉《海戰與戰略》。(桃園:國防大學編印,2004 年 12 月),頁 49。

3毛振鵬、慕永通著,〈從“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看中國海權發展道路選擇〉,《廣西社會科學》。 (2015 年,第 4 期總第 238 期),頁 152。

4林穎佑著〈從海上交通線看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收錄於《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地緣戰略、

文化及兩岸的機過奧挑戰》(The 1st Cross-Strait Conference on the Maritime Silk Road inthe 2lst Century:Geostrategy, Culture, and the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發表 於「第一屆海峽兩岸海上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臺北市: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

2015 年 10 月 19 日),頁 15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4

從改革開放以後,隨著經濟發展模式的變遷,中國大陸從內向型的農耕社 會,為外向型的市場經濟,日益依賴世界,從而開始對海上通道安全和海權問題 有所關注,各類探討海權、海上通道安全的文章逐漸呈爆炸性增長,這與中共海 外利益的迅速擴展,以及海洋問題在決策層受重視的關係極大。5

一、中共海權發展的條件

觀察中共海權的發展,可以從馬漢所歸納出影響海權發展的先天六項因素:

地理形勢、自然結構、領土伸延、人口數量、民族本質、政府政策;和構成海權 的後天條件:工業生產、船舶數量、海外據點、海軍實力等。6發現除了大陸沿 海擁有北起鴨綠江口,南方至北崙河口為終點,1.8 萬公里綿長海岸線的條件 外,前三項先天因素,都沒能讓中國在歷史上發展出海權來,14 億人口中靠海 為生所佔的比例也不高,況且自古大陸沿海,經常遭受倭寇襲擾與近世西方船堅 砲利侵略的憂懼下,亦難形成向海上冒險的民族性。鈕先鍾歸納馬漢的觀點,認 為民族性中,最重要的是貿易的願望和生產力,有此心理基礎者,人民才會走向 海洋尋求財富。英國能成為海洋大國,就是海洋商業與海軍結合,再加上殖民地 和海外市場的開拓;7在馬漢的觀念中,海洋權力系統是一個完整的全體,其任 務為提升國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它可以用作一種刺激,來增強國家的總體能力,

包括生產分配和影響國際情況發展趨勢在內。海洋權力在商業競爭中,是對其海 權部分作為攻勢的使用。而在衝突四起的世界中,則對其海力部分卻是作守勢的 使用。8

馬漢的海權理論是建立在經濟考量上:國家欲昌盛繁榮,必須使生產超過內 需;因此,必須進口原料並出口產品,而且主要透過海運,故必須擁有海權以確

5張潔著,〈海上通道安全與中國戰略支點的構建-兼談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安全考量〉,

《國際安全研究》。(2015 年 2 月,第 2 期),頁 102。

6楊鎮甲著,〈譯序〉,收錄於楊鎮甲譯,馬漢著《海軍戰略論》。(臺北市:軍事譯粹社,民國 68 年 5 月 1 日),頁 3。

7鈕先鍾著〈12 從馬漢的著作與思想〉《戰史研究與戰略分析》。(臺北市:軍事譯粹社,民國 77 年 10 月 10 日),頁 203。

8鈕先鍾譯,Mitchell. M. Simpson, III 著《戰爭、戰略與海權》(WAR, STRATEGY AND MARITIME POWER)。(臺北市:海軍學術月刊社,民國 83 年 5 月 30 日),頁 9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5

保海上通路、保護貿易航路安全,並且必要時,截斷敵海上通路與貿易活動。9馬 漢一再提醒大家,指明他所談的是一個組織嚴密的系統,其中包括有制度、設施、

商船與海軍艦隊等。這些因素之中,不能有一種不適當,否則整個系統就會喪失 其效力。10

然而,後天條件中工業、船舶、海軍等國力因素,當中共經濟能力強大成為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時,已將海權的要素逐漸提升,有利於政府政策包括民族主義 推動過程中,讓人民體悟到,從陸權推動發展海權。惟海外據點稀少,仍是中共 將來發展的海權,想要強大到成為世界級時,所受到一項限制條件。進入 21 世 紀,海權功能也日趨多元化,中共海軍開始豐富地承擔外交和威懾的功能,例如 維護海洋通道安全、處理海盜和海上恐怖主義等。以經濟為基礎的海權和平發展 道路,逐步成為新興國家海權戰略的重要選擇。11相對地,面對於美國因維護其 利益提出的重返亞太政策,使得起步較晚發展的中共海權威脅在即,對於中共海 權的發展,受到那些因素的影響而逐步調整?若想要即刻將海權能力,壯大到危 及或者與美國抗衡,無論是從成本與風險上,都會使領導人擔憂,是否政權經得 起國內經常發生民族主義情緒的刺激與波折?如迫使解放軍海軍與美軍在海上 嚴重的衝撞或發生戰爭,論兵力短期內絕不是美軍對手;論經濟是否能承受如此 的挫傷,可能連同大陸 30 年改革開放的戰略機遇期,也會儘早結束?

歷史上,美國是在一個世紀前,因經濟發展促其轉而依賴外貿時,開始成為 海權國家。中共原本就是陸權國家,窮兵黷武的軍事發展,造就過數十年來的臺 海危機與對峙。雖然人均所得遠低於美國,但卻在其經濟發展的相同階段,已開 始成為海權國家。再者快速的經濟成長與工業化,不僅促進貿易發展,還提供建

9高一中譯,龔培德(David C. Gompert)著〈第三章 美國與中國大陸在西太平洋的利益和海權〉《西 太平洋海權之爭》(Sea Power and American Interests in the Western Pacific)。(臺北市:國防部,

民國 104 年 1 月初版 1 刷),頁 112。

10鈕先鍾譯,Mitchell. M. Simpson, III 著《戰爭、戰略與海權》(WAR, STRATEGY AND MARITIME POWER)。(臺北市:海軍學術月刊社,民國 83 年 5 月 30 日),頁 98。

11毛振鵬、慕永通著,〈從“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看中國海權發展道路選擇〉,《廣西社會科學》。 (2015 年,第 4 期總第 238 期),頁 15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6

立現代海軍能力所需的資源與科技。12大國崛起無不是先立足於周邊,後向世界 輻射的。周邊是中國大陸安身立命之所、發展繁榮之基。13順著歷史、文化脈絡 與經濟發展,可以看出中國大陸一系列的轉變,先從陸權國家轉變成海權,再從 近海海權推進成為遠海海權。不外乎是因應政權的維持所需,吸納了經濟發展與 成長,持續發生進步改變,其中有民族主義的條件、政權穩定的安全因素、經濟 擴張的需要,也會相互交織影響。可以這麼說中共海權發展,就是其崛起與和平 發展可以觀察的一個面向。中共並參加多邊組織,以其擴大國際影響力,並一再 釋放「中共是善意的」之訊息。14

然而,近年來,東海、南海問題以及“麻六甲困境”等海上問題的存在,使 得中共必須加快海權發展,因而要求通過有限的軍事存在維護海權戰略。15歸根 究柢,中共發展海權不外乎原因,就是 1978 年 12 月召開 11 屆三中全會,確認 中共改革開放路線,做為以經濟為發展路線的發起點。1979 年 1 月 1 日時,開 始實施鄧小平所說 3 個國家重要利益:四化(運動為農業、工業、科技、國防)、

反霸、統一。認知到經濟的建設才是國家強大重大的基礎;從民生看得到庶民的、

能夠得到民眾支持的內涵;可以獲得政治合法性的基礎。後冷戰時期以來,這就 是開啟了 30 年改革開放的戰略機遇,也讓中共發展海權與走上強權這個地位。

二、強化民族主義的條件

毛澤東 1949 年完成中共建政時,曾以號召民族主義的方式說中國人站起來 了。惟中共卻是到了建設海軍,遵循劉華清將解放軍海軍的作戰任務,從海岸防

12高一中譯,龔培德(David C. Gompert)著〈第三章 美國與中國大陸在西太平洋的利益和海權〉《西 太平洋海權之爭》(Sea Power and American Interests in the Western Pacific)。(臺北市:國防部,

民國 104 年 1 月初版 1 刷),頁 112。

13王義桅著〈前言〉《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香港:中華書局有限公司出版,2016 年 3 月初 版),頁 ix。

14周茂林譯,丹尼‧羅伊(Denny Roy)著〈第七章 緩和中共威脅的因素〉《崛起:中共與區域安全》

(Return of the Dragon:Rising China and Regional Security),(臺北市:國防部,民國 104 年 11 月 出版,頁 197。

15毛振鵬、慕永通著,〈從“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看中國海權發展道路選擇〉,《廣西社會科學》。 (2015 年,第 4 期總第 238 期),頁 15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7

衛延伸到近海積極防衛戰略,並為此規劃「三階段海洋戰略」的發展歷程,16使 海軍能夠出去時,才真正感覺中華民族站起來了。海軍現代化計畫除能認清共軍 內部的預算優先(其目標為變更預算,以增加中共海軍經費),且本質上屬防禦性 質。首先為 2000 年,中共海軍將有能力保衛中共海洋安全利益至「第一島鏈」,

亦即自千島群島經日本與琉球群島,再經菲律賓至印尼群島的沿線。其次為 2020 年,將有能力保衛中共海洋安全利益至「第二島鏈」,亦即自千島群島經日本與 伊豆群島,再經馬里亞納群島、帛琉、印尼群島沿線,並可能包括爪哇島,如此 將使中共海軍的影響力擴大至新加坡與麻六甲海峽(圖 3-1)。將在 2050 年時,

亦即自千島群島經日本與琉球群島,再經菲律賓至印尼群島的沿線。其次為 2020 年,將有能力保衛中共海洋安全利益至「第二島鏈」,亦即自千島群島經日本與 伊豆群島,再經馬里亞納群島、帛琉、印尼群島沿線,並可能包括爪哇島,如此 將使中共海軍的影響力擴大至新加坡與麻六甲海峽(圖 3-1)。將在 2050 年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