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

第二節 未來研究方向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4

善所得分配,縮小貧富、城鄉差距、保障及改善民生以及縮短區域發展差距,強 力打造國家區域現代化治理。

同時,中共要控管內部各種急躁與不利的冒進行為;致力於與亞洲國家在貿 易、投資、制度建設等多領域,獲得全面提升與深化經濟關係,俾利沿線國家經 濟基礎建設發展與結構調整。

綜上所述,觀察美中關係對於中共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的發展,事實 上,美國是既有強權遂行全球治理的面向上,在面對新興強權的中共,美國囿於 經濟走下坡,確實演變成處處需要向中共尋求配合與合作,使得在相關議題上,

中共是擁有談判籌碼,以要求美國讓利與利益交換。因此,中美之間會繼續維持 鬥而不破,管控分歧的互動狀況,尤其在許多地方是有共同的利益,大國之間有 利益分歧和摩擦是正常的狀況,共利大於分歧,而雙方都沒有為主動發生戰爭負 責任的能力。如此發展,將來對中共實踐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的經濟發展 有利。

第二節 未來研究方向

近期英國於 2016 年 6 月 23 日舉辦脫歐公投,投票日前一般預測與民調都顯 示英國人民留歐意向較高,惟 24 日開票統計結果顯示,選民支持 51.9%脫歐;

48.1%選擇留歐,公投英國脫歐選項勝出,對於這個階段有關研究歐盟與英國的 政治、經濟、外交發展的問題都受到影響。故本研究中共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倡議,尚有部分議題如中菲聯合國南海仲裁案、亞投行、投資保障機制與聯合護 航機制等的營運與貢獻方面。在未獲得明確發展前,本研究不宜貿然臆測納入探 討。期許後續學者能賡續研究,以利擴充中共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的研究 廣度。對於本論文題材有興趣的後續學者,未來研究方向建議分述如後:

一、南海仲裁案的影響

對於菲律賓向聯合國所提南海仲裁案,已從美國自幕後操盤、菲律賓在幕前 扮演弱勢對抗強鄰的戲碼,同時將中國威脅論向世界強力播送。由於南海安全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5

關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航運與將來聯合護航機制的運作。宜關注後續仲裁 結果,研究菲律賓、南海聲索國、美國與中共的反應與影響,而中共需要運用她 的經濟實力,對沿線國家釋出更多互惠睦鄰,俾降低中國威脅論的負面影響,重 新喚回南海各國推展“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的和平互動。

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執行成效

2014 年 10 月 24 日,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代表在北京簽約,成立亞洲基礎 設施投資銀行。同年 11 月 8 日,習近平宣佈,中共將出資 400 億美元成立絲路 基金,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發、產業合作等有關專案提 供投融資支援。沿線國家共建“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的基礎建設方面,

仍將因美國可能制衡亞投行的功能運作,使沿線國基礎設施建設面臨挑戰。宜研 究亞投行的執行成就如何?

三、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投資保障機制的研究

東南亞的國家政治經濟環境複雜,中共企業缺乏相關市場經驗,由於隨著美 國進入升息周期產生國際利率循環的金融風險,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因資金流出加 劇而不穩,如企業缺乏缺乏在當地經營管理、進行持續融資以及控制成本與風險 的能力的需求上,可以針對保障機制能否完善的問題方面,研究解決方案。

四、航運與聯合護航機制的比較研究

中共將海權發展運用在維護“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航運安全,需要 主導與沿線其他國家,建立多邊的、長期的聯合護航機制,以利應對海盜及海上 恐怖主義,維護航運脈動的順暢。惟中共需面臨到未來是否須結盟,以構建海外 基地或者維持邦交國結伴關係,即能營運海外據點、滿足海權擴大通往遠洋時所 需的運作?此外,與聯合護航機制對於航運的貢獻如何?應與美軍和其盟國的發 展方式統合比較研究。

五、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與亞太再平衡政策的比較研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6

從權力平衡的觀點,比較美國重返亞太、再平衡政策與中共 21 世紀海上絲 綢之路倡議的優與劣。

治的悲劇(2014年新版)》(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臺北市:麥 田出版。

朱浤源主編,2002年。《撰寫碩博士論文實戰手冊》。臺北市:正中書局。

何大明譯,黎安友(Andrew J. Nathan)、施道安(Andrew Scobell)著,2015。《尋 求安全感的中國:從中國人的角度看中國的對外關係》(China’s Search for Security)。臺北市:左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李柏彥譯,麥艾文(Evans S. Medeiros)著,民國100年。《中共的國際行為:積 極參與、善用機會、手段多樣》(China’s International Behavior:Activism, Opportunism, and Diversification)。臺北市:國防部。

李永悌譯,貝納‧柯爾(Bernard D. Cole)著,民國104年。《亞洲怒海戰略》(Asian Maritime Strategies:Navigating Troubled Waters)。臺北市:國防部政 務辦公室。

李永悌譯,泰利斯(Ashley J. Tellis)、譚俊輝(Travis Tanner)編,民國103 年。《戰略亞洲:中共軍事發展(2012-13)》(Strategic Asia 2012-13:China's Military Challenge)。臺北市:國防部。

阮宗澤主編,2015年。《中國夢的全球經緯》。香港:中華書局有限公司。

林添貴譯,比爾‧海頓(Bill Hayton)著,2015年。《南海:21世紀的亞洲火藥 庫與中國稱霸的第一步?》(The South China Sea:The Struggle for Power in Asia)。臺北市:麥田出版社。

邵維華著,2016年。《地緣政治與中美博弈:遏止中國崛起,美國最後五年倒數 計時》(The Hundred-Year Race Between China and USA:A Geopolitical View)。臺北市:如果出版社。

周茂林譯,丹尼‧羅伊(Denny Roy)著,民國104年。《崛起:中共與區域安全》

(Return of the Dragon:Rising China and Regional Security)。臺北市:

平衡」戰略大藍圖!》(Unbalanced:The codependency of America and China)。臺北市:寶鼎出版。

胡聲平著,民國104年。《中國對外政策:從江澤民到習近平》。臺北市:致知 學術。

胡波著,2015年。《2049年的中國海上權力:海洋強國崛起之路》。臺北市:凱 信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高一中譯,龔培德(David C. Gompert)著,民國104年。《西太平洋海權之爭》

(Sea Power and American Interests in the Western Pacific)。臺北市:

國防部。

高李柏彥譯,翁羅素(Russell Ong)著,民國102年。《中共與美國的戰略競爭》

(China’s Strategic Competition with the United States)。臺北市:

國防部。

約翰・奈思比、桃樂絲・奈思比(John Naisbitt、Doris Naisdbitt)著,2015 年。《全球大變革:南環經濟帶如何重塑我們的世界》(Global Game Change:

How the Global Southern Belt Will Reshape Our World)。臺北市:遠見 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兵思想》(Shaking the Heavens and Splitting the Earth: Chinese Air Force Employment Concepts in the 21st Century)。臺北市:國防部。

鈕先鍾譯,Mitchell. M. Simpson, III著,民國83年。《戰爭、戰略與海權》

(WAR, STRATEGY AND MARITIME POWER)。臺北市:海軍學術月刊社。

鈕先鍾著,民國77年。《戰史研究與戰略分析》。臺北市:軍事譯粹社。

童光復譯,羅納德‧歐羅克(Ronald O’Rourke)、張恩美(Amy Chang)、道森(John Dotson)等著,民國103年。《中共軍事現代化:戰略研析選譯》(CHINESE MILITARY MODERNIZATION: SELECT STRATEGIC ANALYSES)。臺北市:國防部。

溫洽溢譯,範亞倫(Aaron L. Friedberg)著,2014年。《美國回得了亞洲嗎》(A Contest for Supremacy)。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溫洽溢譯,謝淑麗(Susan L.Shirk)著,2010年。《脆弱的強權―在中國崛起的 背後》(China―Fragile Superpower:How China's Internal Politics Could Derail Its Peaceful Rise)。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楊鎮甲譯,馬漢著,民國68年。《海軍戰略論》。臺北市:軍事譯粹社。

趙江林主編,2015年。《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目標構想、實施基礎與對策研究》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Target,Implementation and Policy Suggestions)。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蔡曉卉譯,史坦伯格(James Steinberg)、歐漢龍(Michael E. O’Hanlon)著,

2015年。《中美新型戰略關係:走向戰爭還是走向合作?》(Strategic Reassurance and Resolve:U.S.-China Relation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臺北市:如果出版社。

賴岳謙著,2014年。《美國重返亞太戰略對亞洲權力結構的影響》(The strategic of United States returning to the Asia-Pacific impact on the Asian power structure)。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劉華清著,2004年。《劉華清回憶錄》。北京市:解放軍出版社。

2015年4月,第2期(昆明),頁23-26。

朱時雨、王玉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航道安全探析〉。《交通運輸研究》,

版)》,2015年5月,第42卷第3期(武漢),頁13-19。

林優娜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建設:印 世紀智庫論壇》,2011年9月,第55期,頁75-86。

周方冶著。〈中泰關係東盟合作中的戰略支點作用-基於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分

學》,2014年12月,第34期(鄭州),頁39-40。

袁新濤著。〈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國家戰略分析〉。

2016年1月,第49卷第1期(吉林),頁26-32。

郭偉、王穎著。〈麻六甲海峽—南海航線與當代中國經濟發展〉。《第四紀研究》,

年11月,第30卷第6期,頁29-58。

蔡鵬鴻著。〈啟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南海和平之海〉。《當代世界》,

國際研究季刊》,2013年/秋季號,第9卷第3期,頁71-92。

魏涵著。〈美國重返亞太戰略對中菲南海爭端解決的影響〉。《學理論》2014

“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0). Washington, DC: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1). Washington, DC: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6). Washington, DC: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二)專書

Krepinevich Andrew F.,(2010),“Why AirSea Battle?” Washington,D.C.: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Budgetary Assessments.

Phillip C. Saunders、Christopher D. Yung、Michael Swaine、Andrew Nien-Dzu Yang,(2011),“The Chinese Navy: Expanding Capabilities, Evolving Roles.”Washington, DC: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

(三)期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5

Andrew Erickson and David Yang,(Autumn 2009),“Using the Land to Control the Sea? Chinese Analysts Consider the Anti-Ship Ballistic Missile,”

Naval War College Review 62, no. 4, pp.53-86.

Michael Pillsbury,(Oct. 2012),“The Sixteen Fears:China's Strategic Psychology.” Survival, Volume 54, Number 5, pp.149-182.

Thomas M. Skypek,(2010),“China's Sea-Based Nuclear Deterrent in 2020:

Four AIternative Futures for Chinas SSBN Fleet, ” Washington, D.C.: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the 2010 Nuclear Scholar's Initiative,pp.10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