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共「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的經濟意涵

第四章 中共「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之戰略意涵

第一節 中共「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的經濟意涵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8

的開闢和拓展,無疑將大大增強中共的戰略安全。4而中共戰略目標主從關係是 以為了達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共夢為主要目標,其次才是對美國重返 亞洲政策的適應與對抗,俾能推動全球再平衡。後續將從經濟、軍事和區域安全 意涵三方面,探討「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的戰略意涵。

第一節 中共「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的經濟意涵

2008 年,美國宣佈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並於 2013 年 6 月著 手推動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TTIP)談判,而美國處理這兩項協議時,

均繞開了中共。該貿易自由化網路以市場自由化為名,推動高標準、高品質的貿 易投資條件約束,組建有利於發達經濟體的全球貿易規則。5另外,美國卡內基 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黃育川,在日本外交學者網站(2014 年 4 月 25 日)發 布了題為(中共「海上絲綢之路」對決美「支點」戰略)一文:「美國轉向亞洲的 支點戰略,為加強在亞洲的存在創造了軍事條件。把中共排除在外的『跨太平洋 戰略經濟夥伴協定』的談判,也能在經濟方面發揮一定的制衡作用」。6可見美國 的經濟戰略上,明顯是將 TPP 及 TTIP 談判,在西太平洋和歐洲方面以高度經濟 自由化型塑成屏障,使中共等新興經濟體被圍困在亞洲大陸上。

隨著中共參與國際經濟體系和全球治理程度的不斷加深,在國際經濟舞臺上 的份量和作用也今非昔比,國際經濟體系的改革和完善離不開中共的參與,而中 共也逐步開始具備引領和塑造國際經濟規則的能力。7因此,中共推動 21 世紀海 上絲綢之路暢議主要出自國際經濟戰略的考量。最大的壓力來自中國大陸必須要

「走出去」,走出去投資成為經濟戰略上進可攻退可守的途徑,冀以紓解到處流 竄尋求投資標的之資金,以及管控重複浪費投資導致之過剩產能。透過海外投

4王義桅著〈壹、「一帶一路」的歷史超越〉《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香港:中華書局有限公 司出版,2016 年 3 月初版),頁 10。

5鄭國姣、楊來科著,〈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共建戰略〉,《中國流通經濟》。(2016 年 1 月,第 30 卷第 1 期),頁 59。

6馮並著〈第三章 合作共贏〉《一帶一路:全球發展的中國邏輯》。(臺北市:高寶國際出版:希 代多媒體發行,2015 年 12 月初版),頁 179。

7任晶晶著,〈“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經濟外交的戰略轉型〉,《新視野》。(2015 年,第 6 期),

頁 109。

路—地緣戰略、文化及兩岸的機過奧挑戰》(The 1st Cross-Strait Conference on the Maritime Silk Road inthe 2lst Century:Geostrategy, Culture, and the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發表於「第一屆海峽兩岸海上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臺北市: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 之路—地緣戰略、文化及兩岸的機過奧挑戰》(The 1st Cross-Strait Conference on the Maritime Silk Road inthe 2lst Century:Geostrategy, Culture, and the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發表於「第一屆海峽兩岸海上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臺北市: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 戰略研究所,2015 年 10 月 19 日),頁 33-3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0

提出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作為國際貨幣的功能、積 極推動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的倡議。12

(一)推動全球經濟結構轉型有利於爭取國際話語權

全球市場導致了以產業和技術分工深化,為標誌的全球生產網路,美日歐等 發達國家處在生產網路的頂端,屬於創新型經濟體,獲取最大的貿易附加值利 益;發展中國家僅處在產業鏈的下游,經濟技術水準較低,產業升級受到發達國 家的約束;中國大陸居於南、北國家之間,並能夠深度融入全球生產網路,需要 進一步與北方國家進行垂直整合,強化與沿線、南方國家和地區產業鏈的水準整 合,不僅將有利於中國大陸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而且有助於推動絲綢之路經濟體 工業化的發展。13

中共從加強東南亞國家交流與擴大經濟合作,以援助的範圍為出發點,因為 東盟地處海上絲綢之路的十字路口和必經之地,也是在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暢 議應該首要發展的目標。14不僅能通過勇於承擔國際層公共治理和增加公共財的 成本與供給,以樹立中共在東南亞擔任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與東南亞國家的 共同發展和繁榮;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與地區,共用中共深化改革開放釋放 的經濟紅利,增加彼此之間的戰略信任等,從而降低國際輿論中“中共威脅論”

的不利影響。15

此外,中共強勢的地緣經濟誘因,將可能達到讓東南亞國家以往「安全」扈 從華盛頓與「經濟」依附北京的戰略思維,轉變成「經濟利益」為主,「安全議 題」為輔,16有利於中共更全面地參與經濟全球化,積極、主動地“走出去”,

12任晶晶著,〈“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經濟外交的戰略轉型〉,《新視野》。(2015 年,第 6 期),

頁 109。

13鄭國姣、楊來科著,〈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共建戰略〉,《中國流通經濟》。(2016 年 1 月,第 30 卷第 1 期),頁 60。

14王元、張換兆著,〈共同建設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新格局〉,《東南亞縱橫》。(2014 年 1 月,第 10 期),頁 31。

15侯利民著,〈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的背景、定位和實現路徑〉,《淮海工學院學報》。(2015 年 6 月,第 13 卷第 6 期),頁 15。

16翁明賢著〈解析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下的新戰略三角關係〉收錄於《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地緣戰略、文化及兩岸的機過奧挑戰》(The 1st Cross-Strait Conference on the Maritime Silk Road inthe 2lst Century:Geostrategy, Culture, and the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Across the Taiwan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1

實施全球戰略,爭取更多的國際話語權,與發展中國家建立互利共贏的外交關 係、發達國家構建新型大國關係,提升國際地位,拓展國際戰略空間,做一個負 責有擔當的大國。17

(二)國內經濟結構轉型有利於戰略安全

中共國內所需的資源,主要還是通過大陸沿海海路輸入,當所依賴的海上運 輸通道,戰時即暴露在外部的威脅下,其實是極為脆弱的。因此,針對內部推動 的邊疆省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沿海省區經濟的質量升級,避免中國大陸的工業 和基礎設施過度集中於沿海省份,在戰略縱深更高的中部和西部地區,特別是西 部地區,地廣人稀工業少,還有很大的工業和基礎設施發展潛力,在戰時同步遭 受到的威脅也少。18

通過“一帶一路”加大對西部的建設開發,有助於提高西部地區,統籌利用 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形成橫貫東中西、聯結南北方的對外經濟走廊。19 透過串連與中、西部的交通網絡,除可促進經貿往來,亦有助中國大陸能源輸送 管道之多元化,增加國內經濟發展的穩定性,20有望啟動亞洲的基礎設施建設,

既可為大量過剩的工業產能和資金尋找出路,又能擴大中共產品的地區市場,維 持國內總體就業規模。21對於中共國土的戰略風險分散;戰略縱深強化與國家安 全開拓上均有利益,更進一步能夠達到釋放資源、開放市場、開發建設和創新國 內活力的效果。

二、對外的開放達到互利共贏

Strait.),發表於「第一屆海峽兩岸海上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臺北市: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 戰略研究所,2015 年 10 月 19 日),頁 128。

17張峰著,〈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政治經濟學分析〉,《青海社會科學》。(2015 年 1 月,第 2 期),頁 69。

18王義桅著〈壹、「一帶一路」的歷史超越〉《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香港:中華書局有限公 司出版,2016 年 3 月初版),頁 12。

19袁新濤著,〈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國家戰略分析〉,《東南亞縱 橫》。(2014 年 1 月,第 8 期),頁 4。

20楊雅琪著,〈習近平的對外政策: 當「新型大國關係」對上「亞洲新安全觀」與 「一帶一路」

倡議〉,《戰略與評估》。(2014 年秋季號,第 5 卷第 3 期),頁 40。

21王聯合著,〈美國對“一帶一路”戰略的認知與反應〉,《復旦國際關係評論》。(2015 年 11 月 19 日,第 16 輯第 1 期),頁 18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2

絲綢之路沿線大部分國家處在兩個引擎之間的“塌陷地帶”,整個區域存在

“兩邊高,中間低”的現象,發展經濟與追求美好生活,是本地區國家和民眾的 普遍訴求。這方面的需求與兩大經濟引擎通聯的需求疊加在一起,共同構築了絲 綢之路經濟帶的國際戰略基礎。222014 年 8 月,習近平出訪蒙古國時,表示歡迎 周邊國家“搭便車”。通過建設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有利於充分利用工業後 進國家的資源和能源以及勞動力優勢,幫助其解決資金、技術難題和勞動力就業 問題。利用中共的基建技術優勢,幫助其發展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為 經濟騰飛打下基礎,同時更好地利用國際商品市場,促進中共對外開放戰略的轉 型升級。23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暢議是中共通過跨國產業轉移和出口產品轉型,更形 成商品輸出的大動脈,可以解決中共目前的結構性矛盾。為中共及沿線國家和地 區,提供了共用市場和獲得金錢與技術外部性的機會,同時沿線各國各地區能源 種類豐富,貿易互補性較強,亟需進行深度合作,建立在各自比較優勢基礎上的 區域合作,因而具有更加強大的生命力。24此外,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能夠把中 共過剩的產能、產業轉移輸出到比中共工業化水準低的國家,幫助這些國家建立 基礎設施,發展工業化,促進其經濟發展。25

中共針對近 4 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始終潛藏在金融風暴的陰影和美國經濟走 下坡,所擔憂的風險,需要善用開放投資。因此,正在全力推進與相關國家的投 資保護協定談判,為中共企業“走出去”策略,進行安全有效的全球佈局。當前,

中國大陸已經成為世界投資大國,年對外投資額已位居世界第三。2014 年 11 月,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 APEC 工商領導人峰會上表示,未來 10 年中共對外投資,

22王義桅著〈壹、「一帶一路」的歷史超越〉《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香港:中華書局有限公 司出版,2016 年 3 月初版),頁 10。

23張峰著,〈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政治經濟學分析〉,《青海社會科學》。(2015 年 1 月,第 2

23張峰著,〈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政治經濟學分析〉,《青海社會科學》。(2015 年 1 月,第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