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中共在東南亞地區推動軍事外交之策略

第二節 中共在東南亞推動軍事外交之考量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2

屆東南亞區域論壇上就提出對東南亞的和平五原則:「和平共存、平等互惠、相 互不干涉內政、相互不侵犯與和平友好」,其核心就是:建立友好關係、和平解 決紛爭、抑止軍備競爭、防止核武擴散、促進安全保障對話與增進相互依賴,使 得從經濟合作擴展到政治領域的合作,成為中共處理周邊國家交往的模式。82

當前國際局勢變遷下的新全球特徵包括:一、和平與發展的趨勢不變;二、

一超多強的格局延續;三、經濟全球化的聯繫增加;四、國際體系的多元化;五、

反恐與亞太地緣戰略的重組。在這個新格局下,中共解放軍的戰略目標,設定為 加速現代化與提升國力;挑戰美國全力建構多極秩序;擴展周邊範圍與成為區域 強權;維護領土統一與恢復光榮歷史。而其手段則是透過美、日、中、俄以及歐 盟之間合縱連橫的大國外交、以東亞為核心的睦鄰政策、積極開發與融入國際社 會等來達成其戰略目標。

2002 年,中共與東南亞各國簽訂《南海各方 行為宣言》,表面上是由各方承 諾保持自我克制,不採取使爭議複雜化、擴大化和影響和平與穩定的行動;並且 針對海洋環保、海洋科學研究、海上航行和交通安全、搜尋與救助、打擊跨國犯 罪,包括但不限於打擊毒品走私、海盜和海上武裝搶劫以及軍火走私進行合作。

事實上,中共如果能夠藉由主控南海諸島的合作行為,進可以主動掌握與東協國 家的關係,發展貿易、互通有無,促進雙方的經濟發展;退可以加強海上防禦,

抑制霸權主義國家對南海的擴張,保衛其海上交通線的安全。同時當東協認知到 中共在南海的存在與地位,必然會進一步加強與中共的關係,使其處於十分有利 的地位。

第二節 中共在東南亞推動軍事外交之考量

83

82 陳浩華著,《21 世紀中國外交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0 年),頁 172。

83 林佳龍主編,《未來中國-退化的極權主義》(臺北:時報文化,2003 年 12 月),頁 216~235。

分析中共在東南亞地區推動軍事外交有其背景因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3

壹、延續和平發展

近年來,中共綜合國力的不斷上升,使其在歷史、文化、傳統、幅員、經濟 動力和自我形象上,都促使它躍居東亞霸權;這是其經濟快速成長的自然結果。

世界上其他強權,像英國和法國、德國和日本、美國和蘇聯,都曾在快速工業化 和經濟成長之際或成長後數年向外擴張領土,伸張主權。84如何發展並顧及周邊 威脅?成為中共現階段最重要的戰略思維。中共為順應冷戰後世界發展趨勢,重 新審視國家安全問題,認為必須摒棄冷戰思維,並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之間的分 歧與爭端,不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嚇,以對話協商促進建立相互瞭解和信任,

通過雙邊、多邊協調合作尋求和平與安全。85

在江澤民執政時期,於《2000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中即指出:「世界正在 發生深刻的變化,變化了的世界需要摒棄冷戰思維,建立適應時代需要的新安全 觀和新的國際政治、經濟和安全秩序。新安全觀的核心應該是互信、互利、平等、

合作」,86(即以綜合安全為內涵、合作安全為手段),配合多種措施(包含睦鄰外 交與加入國際組織),期藉以擴大共同利益、建立相互信任措施、增強經濟合作,

以謀求未來具體的國家安全,87打開中共積極對外軍事交流與合作的大門。自2004 年底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後,胡錦濤從江澤民手中接下「中央軍委主席」與「國 家軍委主席」職務,成為掌握中共黨、政、軍三位一體的領導人。胡錦濤延續「和 平發展」的基調,在強調經濟建設的同時,賦予中共「三個提供,一個發揮」88

84 Samuel P. Huntington 著,黃裕美譯《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 份有限公司,2006 年 3 月初版第 14 刷),頁 309。

85 「中俄關於世界多極化和建立國際新秩序的聯合聲明」,人民日報,1997 年 4 月 24 日,版 1。

86 《2000 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中國軍網,http://www.chinamil.com.cn/site1/database/

2004-09/30/content_26789.htm (檢索日期:2010 年 2 月 12 日)。

87 高桓,〈多極化世界需要樹立新安全觀〉,《國際政治與安全》(北京),2000 年第 11 期(2000 年 11 月),頁 22~27。

88 「 三 個 提 供,一 個 發 揮 」即:軍 隊 要 為 中 共 黨 鞏 固 執 政 地 位 提 供 重 要 力 量 保 證,為 維 護國 家 發展 的 重要 戰 略機 遇提 供 堅強 安 全保 障 ,為 維護 國 家 利 益 提 供 有 力 戰 略 支 撐 , 為維 護 世界 和 平與 促 進共 同發 展 發揮 重 要作 用 。詳 參:世界 日 報,2007 年 12 月 16 日,

http://www.chineseworld.com/wj-editor.php?nt_seq_id=1640062 (檢索日期:2010 年 2 月 12 日)。

的新歷史使命,強調要努力建設一支與中共地位相稱、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軍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4

力量,為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貳、掌握戰略機遇期

中共處於亞太地區的中心位置,自 1978 年實施改革開放以來,快速增長的 經濟實力提升了它在經濟、技術和外交等方面對國際社會的影響,在亞太地區的 影響力不斷地擴張。大多研究二十一世紀國際體系變遷的環境、人權、經濟或軍 事安全學者專家和政策制定者均咸認,中共崛起和其影響是一必要考量。89中共 強調要緊抓住二十一世紀前二十年的「戰略機遇期」,90無論其欲維護有利的國 際環境或向外展現大國的綜合實力,均不能缺乏軍事力量為後盾。「九一一事件」

後,軍事力量仍是對抗和消滅非傳統威脅的重要嚇阻力量,國際反恐為跨國軍事 合作和協調提供有力背景,使以往以對抗或威脅第三國或另一集團為目的的軍事 外交,轉變為以合作為主要目的,符合了中共「新安全觀」理念的推進。近年中 共積極藉由發表政策白皮書、開放軍事基地與演習活動等相關作為,極欲扭轉中 國威脅論,成為維護和平的「文明之師」。91

後冷戰時期由於兩極對抗不再,美國在東南亞地區駐軍的正當性逐漸薄弱。

在此同時,中國大陸在經歷經濟改革之後,經濟實力日漸展現,其龐大的內需市 場更吸引了大量的外來資金,使其作為一區域大國的潛力日益顯現。同時,東協 各國在冷戰結束後,加速一體化的腳步,希望能夠團結東協十國的力量,增加其 對東亞區域事務的主導性及影響力。2002 年,中共全國人大代表團團長、全國 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光召在亞洲議會和平協會第三屆年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大 會發言說:「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

參、與東協合作主導亞太

89 麥可‧布朗(Michael E. Brown)、歐文 ‧寇特(Owen R. Cote)、席安 ‧林恩-瓊斯(Sean M. Lynn

-Jones)、史蒂 文‧米勒(Steven E. Miller)等著,李育慈、黃俊彥譯 ,《中共崛起(The Rise of China)》(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2 年 10 月),頁 1。

90 「沿著黨的十六大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人民日報,2002 年 11 月 15 日,http://www.people.

com.cn/BIG5/paper66/7740/737764.html ,(檢索日期:2010 年 2 月 12 日)。

91 「中共軍隊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解放軍報,2005 年 9 月 26 日,第 1 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5

民生活不斷提高。他指出,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亞洲各國人民的支援,一個穩定、

發展、強盛的中國不論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對別國構成威脅。相反,中國的發展 只會對世界和亞洲的和平與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中國反對霸權主義,自己也永 遠不稱霸。」92

92 「我國就亞洲和平與發展問題提出四項主張」,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匈牙利共和國大使館,2002 年 4 月 17 日,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chinaembassy.hu/chn/xwdt/t87679.htm (檢 索日期:2010 年 2 月 12 日)。

事實上,中共目前既無力也無意願在亞太區域內扮演完全支配的角色。因此,

東協所主張無論在政治、經濟、軍事等事務上彼此共同合作,與中共及歐、美等 國保持區域性對話機制的聲明,與中共現行在亞太地區的外交原則、立場與策略 均相符合,符合中共戰略利益;故而中共全力支持東協的權力均衡策略,並支持 東協在亞太區域內扮演重要的角色。簡言之,中共 領導人視中國與東協國家為東 亞的發展中國家,有 類似的文化背景與共同的認同,同時,中共領導人也認為他 們與東協領導人在價值、人權、民主及其他諸多國際議題上持有類似的觀點,因 此,雙方應彼此合作,互相支持,並 聯合反對霸權主義。中共領導人並不相信東 協將成為西方國家圍堵中國的一環,相反的,東協在外交上的積極表現,將可促 進東亞區域內多極化的發展,並促進區域的和平與穩定,同時,東協成為此區美、

中、日三角關係的均衡 力量,避免西方霸權主義在此區獨占鰲頭,並可減輕中共 在東南亞的壓力,改善中共的外交處境。

整體而言,中共軍事外交仍是其政治外交的一環,發展的重點仍不脫總體外 交框架,積極發展與大國、鄰國關係,推進多邊框架內的非傳統安全領域合作,

以便創造良好穩定的政治環境。值得注意的是,中共在推行軍事外交的策略考量 上,意識形態的考量已逐漸降低,以國家利益的成分升高。針對合作夥伴國的特 點與國家利益的實際需要,中共加強強化建立與周邊國家的軍事互信,顯示中共 軍事外交的操作上將更趨近於務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