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3

第貳章 中共外宣工作之發展與策略

本章旨在探究中共外宣工作的歷史脈絡、宗旨、機構、對象、媒介與策略,

依序闡釋中共為什麼要推展外宣工作,外宣工作由哪些單位來做、鎖定哪些人群、

透過何種宣傳媒介與策略,藉此瞭解中共外宣工作的整體輪廓和運作架構。

第一節 中共外宣工作之歷史沿革

各界對於中共外宣工作的歷史分期多樣、繁雜,但只要釐清改變外宣工作的 關鍵歷史事件,就能清楚地抓住外宣工作的轉折因素及其變遷概況。本節將外宣 工作分為階級鬥爭、經濟建設以及積極說服等三個歷史時期來探討

一、早期中共外宣工作:階級鬥爭主軸(1921 年~1978 年)

(一)中共外宣工作的雛型(1921 年~1949 年)

1. 宣揚中國共產革命的外宣機器

在中共黨內路線鬥爭時期,李立三及其宣傳路線曾遭受如此批判:「在立三 路線之下,黨報形成一個單純的對外的宣傳品,失卻其對黨的工作及群眾工作的 領導作用」,同時也「沒有整頓各種鬥爭的經驗」。1 其言下之意就是,中共的宣 傳工作不能只充當裝飾,還要能夠切實指導鬥爭與政策執行。

中共早期的外宣刊物包含外籍記者在上海刊行的《中國論壇》 (上海,1932-1934);留美中共黨員冀朝鼎偕同美共成員發行的《今日中國》(紐約,1934-1942), 以及 1930 年代中共所掌握的《先鋒報》(美國紐約)與《救國時報》(法國巴黎)

等,它們都「共同承擔著中共在海外的宣傳任務」,宣揚蘇維埃革命動態和抗日 主張,2 並尋求外國民眾與海外的華人華僑的支持。

1 〈中共中央政治局關於黨報的決議〉(一九三一年一月二十七日通過),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 究所編,《中國共產黨新聞工作文件匯編》,上卷(北京:新華出版社,1980),頁 71。

2 劉小莉,〈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兩份英文刊物與中國蘇維埃革命資訊的傳播〉,《中共黨史研究》

(北京市),第 4 期(2009 年 4 月),頁 68-69、73;王曉嵐、戴建兵,〈中國共產黨抗戰時期對 外新聞宣傳研究〉,《中共黨史研究》(北京市),第 4 期(2003 年 7 月),頁 57-5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4

在抗戰前,中共就藉《救國時報》登載紅軍長征、東北抗日聯軍的消息;抗 戰期間也早於《大公報》等主要報紙登載南京大屠殺的訊息。3 中共透過海外中 文報紙將抗日議題推上第一線,藉此鼓動、醞釀海外華人華僑的愛國情操與抗日 情緒,而這不但能夠增加中共革命理念在國際上的曝光率,還能同時向國民政府 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施加壓力。

2. 中共外宣系統因內憂外患而成為鬥爭工具

在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共順勢延續抗戰前所鼓動的抗日輿論和情緒,對華人 華僑的外宣工作續以團結抗日為主,對西方國家則是要爭取同情及物資援助。為 此,中共於 1938 年 3 月將國際宣傳工作正式提上議程。然而,當時中共的外宣 工作系統尚未整合,仍然是一盤散沙,其狀況正如王笠銘所指出的那般:4

抗日戰爭期間,我黨沒有設立專門部門負責國際宣傳工作,而是由數個 機構先後承擔此項任務,有長江局國際宣傳組、南方局對外宣傳組、八 路軍駐香港辦事處,還有共產黨參與的一些民間組織。

1938 年 9 月至 11 月,中共對抗日問題提出「加緊外國宣傳,力爭國外援助」

的方針。5 1940 年 10 月,中共於中宣部底下成立國際宣傳委員會,並由時任的 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張聞天主持該委員會,6 其任務是「向國外介紹宣 傳八路軍、新四軍英勇鬥爭的事蹟和抗日革命根據地建設的情況」,楊瑩與姚遠 認為這是中共最早的外宣工作機構。7

中共在延安時期致力拓展外宣版圖,不僅於 1941 年 3 月開始以英文、法文、

俄文發行《中國通訊》,還陸續開展日文、英文廣播業務,8 同時積極邀請外國官 員與記者團參訪中共的革命根據地。

3 朱少偉,〈抗戰初期的《救國時報》〉,《新聞記者》(上海市),第 11 期(2007 年 11 月),頁 111-112。

4 王笠銘,〈抗日戰爭時期我黨的國際宣傳活動〉,《軍事記者》(北京市),第 1 期(2010 年 1 月), 頁 67。

5 〈中共擴大的六中全會政治決議案〉(中華民國二十七年十一月六日),中央檔案館編,《中共 中央文件選集》,第 11 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頁 752。

6 吳葆朴、李志英,〈抗日戰爭中的新華社〉,《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8 年 4 月 11 日檢索,

〈http://cpc.people.com.cn/BIG5/85037/8578295.html〉。

7 楊瑩、姚遠,〈中國外文對外宣傳期刊的歷史考察〉,《咸陽師範學院學報》(陜西省咸陽市),

第 21 卷,第 6 期(2006 年 12 月),頁 99。

8 萬京華,〈新華社與抗戰對外宣傳〉,《中國出版》(北京市),第 15 期(2015 年 8 月),頁 29-3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5

此時,中共外宣工作出現值得注意的關鍵轉折。1941 年 5 月中共發出〈中 央關於統一各根據地內對外宣傳的指示〉,批評外宣工作處在「獨立無政府狀態」, 並要求「一切對外宣傳工作的領導,應統一於宣傳部」,其原因是:9

中共在全國以至全世界所佔的重要地位,中共每一負責同志和領導機關 之一言一動在全國以至全世界所發生的巨大影響,政治形勢之緊張,敵 人謀我之尖銳,黨派鬥爭之激烈,都要求我黨統一對外宣傳及採取慎重 處事的態度。

從該文件內容可推知,中共逐漸意識到自己受到國際輿論的關注,因此責成 各級宣傳部統籌管理、整合原先分散的外宣系統,使對外口徑一致。這不但意味 著中共對外來往的增加,也標誌著外宣工作的格局開始涉略國際宣傳領域。

在抗戰結束後至國共內戰期間,中共在香港也有一份與國民黨鬥爭的英文外 宣刊物。1946 年 6 月,當上海《新華週刊》被查禁後,周恩來隨即指派相關人員 轉移香港開辦《中國文摘》,藉此規避查緝並「繼續在國際上與國民黨展開輿論 鬥爭」。10 而《中國文摘》的功能是「介紹中國革命經驗、解放區現狀、蔣區人 民鬥爭及分析蔣朝各種措施為主」。11 當然,中共的重要文件及其黨政幹部的報 告、文章也都能在其中發表。

《中國文摘》最初僅在每期的「觀察家」社論反映中共立場,但最終隨著國 共內戰局勢改變,而「將整個報道中心轉向了中共、解放區和新中國之上」,其 影響範圍不但遍及世界五大洲,12 也讓「中國共產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

就已經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瞭解,並獲得廣泛的同情和支持」。13

整體來看,中共早期的外宣刊物多借助個人自發興辦,或偕同他國共黨人士 合辦,因此帶有強烈的革命理想色彩。受到後續一連串的歷史因素影響,即便上

9 中央書記處,〈中央關於統一各根據地內對外宣傳的指示〉(一九四一年五月二十五日),中國 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編,《中國共產黨新聞工作文件匯編》,上卷(北京:新華出版社,1980), 頁 98。

10 李躍群,〈中共早期創辦的英文刊物《中國文摘》〉,《新聞前哨》(湖北省武漢市),第 12 期(2012 年 12 月),頁 80-81。

11 港分局未巧,〈香港分局致中央並中城部電──香港分局工作報告〉(1948 年 8 月 18 日),中 央檔案館、廣東省檔案館編,《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文件匯集:1947.5-1949.3》(廣東省:中央檔 案館、廣東省檔案館,1989),頁 184。

12 張龍平,〈China Digest《中國文摘》與解放戰爭時期中共的海外宣傳〉,《歷史教學》(天津市), 第 12 期(2015 年 12 月),頁 46-47。

13 張穎,〈我所知道的喬冠華夫人龔澎〉,《名人傳記》(河南省鄭州市),第 6 期(2009 年 6 月), 頁 5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6

述各個時期外宣工作的鬥爭對象不同,但階級鬥爭的主軸卻一脈相承地完美適用,

巧妙地切合共產革命理論、對日抗戰以及國共內戰等不同的鬥爭需求。

(二)中共建政後的外宣工作(1949 年~1966 年)

在中共建政後,外宣工作的層級有顯著提升,並轉以政府系統資助、主導的 模式營運,此時外宣工作已跳脫對內宣傳(以下簡稱內宣)範疇。雖然中共已脫 離內憂外患、命懸一線的日子,但外宣工作卻依舊沿用階級鬥爭主軸。事實上,

中共「外宣機器開動伊始,就帶有明確的政治任務。這種政治任務是在『敵-我』

二分的認知框架下展開的」,14 其成因與內部、外部因素有關。

1. 促使中共外宣系統持續鬥爭的內、外因素

首先是內部因素,中共在建政後頻繁地掀起大型政治運動,這些政治運動無 不與毛澤東階級鬥爭為綱的理念遙相呼應,從而對內宣與外宣工作的領導方針造 成影響。在中國文化大革命(以下簡稱文革)之前的 20 年中,中共的政治運動 就有效左右了內宣工作走向,並產生了「宣傳本位」的思考模式,使「『階級鬥 爭工具說』成為新聞界唯一理論」。15

中共更自 1957 年起摒棄建政初期的樸實外宣文風,此時的外宣「內容受國 內政治形勢影響大,取決於中國的政治走勢」,不但在前期「強力推行『總路線』

『大躍進』『人民公社』等三面紅旗的宣傳報道,而後期更傾向於馬列主義毛澤 東思想、國際重大事件以及亞非拉國家的反帝反殖運動」,鮮明地呈現出「語言 過激,攻擊性過強」等特徵。16

由此可見,中共的內部政治運動會影響外宣工作方針,而宣傳本位的思路伴 隨中共革命的成功,再加上期望藉此帶動世界共產革命的理想等等,都會強化外 宣工作上的階級鬥爭特點,並進一步呈現在外宣刊物之上。

其次則是外部因素,中共在建政後積極參與涉外事務,不論是韓戰、中蘇論 戰、中印邊界戰爭,這些緊繃的國際情勢促使中共陸續採取反帝與反霸的外交姿 態,長期下來也勢必對外宣工作造成一定限制。

14 張放,〈《北京周報》的毛澤東思想對外宣傳研究〉,《中共黨史研究》(北京市),第 8 期(2017 年 8 月),頁 77。

15 李良榮,〈艱難的轉身:從宣傳本位到新聞本位──共和國 60 年新聞媒體〉,《國際新聞界》

(北京市),第 9 期(2009 年 9 月),頁 8。

16 蔡鵬舉,〈新中國前 30 年對外傳播的理論與實踐〉,《新聞傳播》(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 5 期

(2013 年 5 月),頁 127-12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7

姚遙就點出了國際局勢所賦予外宣工作的重要任務,他認為「20 世紀 50 年 代,為了配合與美國的軍事鬥爭,對外宣傳承載了輿論鬥爭的重要使命」。17

姚遙就點出了國際局勢所賦予外宣工作的重要任務,他認為「20 世紀 50 年 代,為了配合與美國的軍事鬥爭,對外宣傳承載了輿論鬥爭的重要使命」。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