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 論

第三節 中共石油安全戰略檢討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4

義共產思想,演變到企圖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過程中,習於以價值 批判角度衡量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或是以民族情感出發詮釋國際事務,這些都不 利於全面瞭解整體石油議題,制定規劃相關政策,提升中共石油安全。

第三節 中共石油安全戰略檢討

從外交和安全的的角度看,中國的戰略目標就是在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的基礎 上,從一個具有全球性影響力且其影響力不斷增強的區域大國成為世界大國,在 國際社會中扮演更為積極、建設性的主導角色。107而中國大陸經濟持續發展,不 僅有賴於穩定可靠的石油供應,更取決於能否妥善解決大規模能源使用所造成的 負面影響,因此石油不但維繫著中共的命運,甚至決定著中共的未來。而中共的 石油安全戰略,直到國內石油供需大幅失調,對外石油依存不斷升高後,才引發 關注及焦慮,形成所謂主要由認知層面驅動的石油安全戰略。

從上世紀石油危機開始,加上後續全球化風潮的出現,石油對國際政治及世 界經濟產生的眾多影響,使得石油本身意義與往昔已大不相同。而中共整體社會 政治上剛從冷戰對抗意識形態脫離,經濟上從計畫經濟進入到市場經濟,在此摸 索適應階段,自然會產生許多矛盾與衝突。在全球化發展導致外在政經環境快速 變化,中共內部正在適應調整之際,恐怖主義與伊斯蘭世界的關聯,及後續美國 反恐戰爭與國家利益糾葛,更激化了中共對其石油安全戰略缺乏宏觀整體認識與 規劃的矛盾,在此歸結出中共石油安全戰略的盲點並提出三點檢討建議:

一、重新認識石油在國家安全中扮演的角色及屬性

石油自從開始商業生產以來迄今約 160 年,其性質及重要性也隨著時代推移 而變化,從一般商品到戰略物資,再進到今日商品化的戰略物資,與金融市場結 合日益緊密;全球化的影響使得石油商品化的特性越來愈強,儘管少數石油生產 國仍企圖利用石油增進自身戰略利益,但卻無法掩蓋石油戰略成份不斷淡化的事 實。中共對石油採取何種角度理解,關係著對石油安全戰略的屬性,若石油在其 國家安全中扮演政治軍事的角色,屬性自然偏重於戰略物資;若以產業經濟角色 出發,則大幅減低石油作為戰略物資的性格。中共石油安全戰略邏輯在於:石油 是作為經濟持續發展的必要物資,而經濟持續發展是維繫現階段中國共產黨政權 合理性的主要理由。因此沒有理由再採取以維繫經濟發展為目的,卻以非經濟角 度的屬性看待石油本身的冷戰思維。短期間世界沒有任何勢力足以撼動由美國主 導的世界石油秩序,中共與美國也不存在任何對抗競爭的客觀合理性理由,唯有 減低中共石油安全戰略中軍事對抗的屬性,重新改由經濟角度出發,中共才能在 石油安全領域與美國以交往合作取代圍堵對抗。

107 胡鞍鋼編,《中國大戰略》,(浙江:浙江出版社,2003 年),頁 1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6

導外,更要透過財稅、法律及經濟等多種手段,發揮節能戰略的積極意義,成為 新的經濟成長動力。

二、順應世界政經局勢發展,全面擴大參與治理

國際政經局勢快速變化,從東西冷戰對抗演變到現今區域整合,自由化與全 球化的風潮席捲了世界,現代的石油問題所包含的內涵與意義與以前已大不相同,

而相對於國家石油安全思惟也應隨著國際政經現況調整改變。

(一)積極參與國際治理

在石油市場全球化的背景下,保障自身石油安全絕對無法倚靠單一國家的力 量,需要透過有效的國際合作才能有效達成。國際能源總署在上世紀石油禁運造 成的能源危機後成立,目的就是希望提供一個國際建制,透過組織成員長期的能 源政策合作,避免零合心態造成惡性競爭,來達成保障整體石油安全。中共現在 正積極地透過參與各種有關石油論壇或會議,與世界各大能源經濟體建立雙邊關 係或多邊合作,但中共還是缺少一個真正具有深度,能於世界各國協調合作能源 政策的交流平台。IEA 透過成員國建立一定數量的石油儲備,穩定國內的石油安 全後,再透過協調與合作,聯合各國儲備採取一致做法,來保障世界石油市場穩 定。中共雖積極建立石油戰略儲備,但尚未達到 IEA 成員國需具備 90 天石油儲 備的水準,所以還是被排除在 IEA 外,只能被動地暴露在國際石油風險波動中。

參與全球石油治理除了要具備有效的國際交流平台外,另外更重要的就是資 訊情報的真實揭露與公開,這才是中共遲遲無法邁出參與國際石油治理腳步的障 礙。中共作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沒有理由自外於全球石油治理,脫離了國 際社會的條件下,中共也無法應對解決挑戰。透過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的經驗顯示,參與全球治理融入國際體系,可以成為革新的催化劑,

進而健全整體產業環境與結構。中共應當加速走出冷戰思維的窠臼,積極參與國 際治理,藉鏡先進國家的經驗,並透過交流與溝通,有效化解世界各國對「中國 威脅論」的疑慮,在國際石油事務上,扮演與其石油消費格局相稱的角色。

(二)調整心態以市場經濟觀點處理石油問題

前面提到過中共正值從共產主義計畫經濟體制走向資本主義(中國特色的社 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的轉換摸索階段,面對石油事務的態度也隨著中共經濟體 制而轉變。客觀世界經濟局勢已快速改變,從柴契爾夫人為首的自由化風潮開始,

到後續的全球化,打破各種形式的保護與壟斷,提供公平競爭環境的市場化機制 開始發揮作用,而市場化的趨勢也進入到石油能源市場領域,所謂市場化就是信 任市場機制,由該機制決定資源的配置與交換。石油作為商品化的特性越來越強,

既然作為商品自然無法脫離市場經濟的制約。相對於市場經濟的開放與競爭,非 市場經濟則偏重管制與保護,但決策的主體處於被特定條件制約的環境下,往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7

造就缺乏競爭力的產業或個體。中共對於改革開放的態度,一句摸石頭過河,就 足已顯露出中共缺乏對市場經濟的信任,控制心態仍舊把持著領導核心,習於用 個人或集體意志對待處理事務。

西方世界石油領域市場化的改革,透過發揮市場機制,有效地在配置資源的 基礎性及主導性產生作用,增強了整體產業及結構的競爭性。在公平透明的制度 與規範下,用價格調節市場供需,資源配置出於合理的自由意願與競爭環境,而 非行政部門主體的意志決定。中共決策或行政主體不應將心力放在的掌控內部,

而應該是在於維繫良好公平的競爭環境。

三、兼顧認知與現實層面,平衡發展石油安全戰略

中共的石油安全戰略多出於認知層面驅動,建構在滿足石油一致性、可靠性 及合理性的基礎上,但認知層面出發的思惟容易受到外在的影響而流於集體迷思?

事實上就筆者研究所蒐集接觸的資料,絕大多數都有過於偏執認知層面的現象,

鮮少就現實層面來深入研討。以石油價格來看,國際油價的組成除了傳統的供需 關係外,還附加了許多不確定的金融因素交相加權而成。但除了中共人為壓抑人 民幣兌美元匯率因素外,中共向外購買石油進口後,國內石油價格是由國務院下 轄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決定的,而受制於壓低價格的民粹壓力,使得大陸石油 零售價遠低於國際平均價格,這造就了大陸內部缺乏誘因吸引外國石油企業進入 投資的環境,同時數量龐大的石油透過走私外流到週邊地區。低油價環境也使得 中共節能政策受到阻礙,因為石油零售價格偏低,代表可以以很低廉的價格取得 石油的成本,無法以價制量自然影響民眾節約石油的意願。石油安全戰略要以整 體石油政策為基礎,缺乏能源事務的主管機構,系統的決策體系也付之闕如,現 有的機關事權不一定位不清,根本無法面對處理國家石油事務更遑論提供良好的 政策環境與公平的遊戲規則。現有國營石油企業,中海油、中石油及中石化三大 石油公司壟斷了大陸開採、煉油及銷售等石油產業,同時又被貪官、汙吏 等既 得利益團體所把持,導致大陸石化公司技術低落缺乏效率,競爭力遠遠落後其他 跨國石油公司。

透過對石油事務的全面理解,兼顧認知與實際層面,相互搭配才能使得石油 安全戰略發展健全,不致流於偏廢;透過實際層面驅動的石油安全戰略,可以掌 握解決問題的主動性,透過實際層面石油政策的安排,完善整體石油安全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