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地緣因素對中共石油安全的影響

第四節 麻六甲困境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0

第四節 麻六甲困境(Malacca Dilemma)

中共既然超過 50%以上的石油需由國外進口,透過分散來源國家及地區,

雖能稍微緩解國際政治個別國家或地區的風險,但無論是來自中東或是非洲,中 共的原油 80%以上的進口石油運輸路線都需從印度洋通過麻六甲海峽進入南中 國海西來,麻六甲海峽不僅既窄又淺,又十分危險,高居全球海盜襲擊數區域之 冠,幾個聲名狼藉的激進組織都聚集在此。此外這條海上運輸線又與台灣及日本、

韓國能源運輸線重疊,在國際政治上意涵本來就十分敏感。中共在和平崛起的過 程中,面臨美國的挑戰,其中石油運輸線過於集中麻六甲海峽,戰略及戰術上非 常容易遭受美國勢力的封鎖;附近海域海盜猖獗,週邊國家政情複雜,不但無力 治理,也無從開展地緣利益。中共自身海軍實力又不足以保障該運輸線的安全,

除了政治、海事等人為因素外,還有天然災害或其他未知的自然因素可以輕易地 影響運輸線的暢通,為此麻六甲困境總為大陸官方或學者視為發展國力的軟肋。

圖 3-5 麻六甲海峽示意圖

資料來源:http://v1c.im.tv/beta/2014/03/ART1403121012-85319-Icon.jpg

一、麻六甲的替代方案

所有關於麻六甲困境的解決方法有兩個面向,一是採取發展海軍保護既有海 上運輸線,但是亞太國家對中共持續發展軍事力量,本已多所忌憚,而中共企圖 建立藍色海軍更有有跨越東亞區域的積極意義,這些均是美國及中共週邊國家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1

不樂見的發展。另一種是採取替代路線的方式,減低對麻六甲運輸線的依賴。替 代路線方案原則都是採取「繞行」的方式,在各種方案紛陳的情況下有下列兩案 較受矚目:

(一)中緬陸上通道計畫

中共計畫從緬甸的實兌建立路上通道連接雲南地區,透過這條路上通道的建 立,除了避免中共海上運輸線的弱勢外,還可以帶動發展大陸西南地區,另可結 合珍珠鍊戰略在印度洋建立戰略出海口。中共與緬甸政權有著與巴基斯坦類似的 特殊情誼,同時取道緬甸也能避開海上弱勢,發揮其陸地地益,在國際政治及地 緣利益上看均是合理的選項。中共建立從緬甸實兌至雲南瑞麗的石油管道,實兌 港是深水港口可以停泊 20 萬噸級的油輪,如此原油將可以從實兌港透過油管直 接進入大陸西南,不但解決西南地區長期需要從其他地區運送石油的情況外,也 能緩解中共對麻六甲海峽的依賴程度。

(二)中泰克拉地峽運河計畫

克拉地峽位於泰國中部區隔印度洋及南海水域,最窄處寬約 40~48 公里,通 過克拉運河,中東地區的石油將可以直接由印度洋進入南海,運送至台灣、大陸 及日韓等東亞國家。開鑿克拉運河並不是新的計畫,早在上世紀 70 年代就有人 提出,但囿於相關工程技術難度、投資金額過大、經濟效益不佳及中南半島情勢 等考量最後不了了之。直至今日東亞經濟快速發展,大陸及日本石油需求十分殷 切,克拉運河計畫又浮出檯面。然而該計畫除了投資金額龐大外(粗估需 250~300 億美元),船隻雖能避免進入麻六甲海峽,但減省的距離僅 540 海浬(巴拿馬運 河減省 8,200 多海浬),減省航路效益有限,且經過運河花費甚至會超過減省航 道的油料成本,不符經濟效益。且就破解麻六甲困境戰略眼光來看,透過克拉運 河中共海軍可以不經麻六甲水域取道泰國直接進入印度洋,但是目前美軍控制著 整個印度洋及太平洋,在運河兩端水域泰國及新加坡都有直接駐軍或軍事設施,

姑且不論戰爭時期軍艦是否能通過運河區,就海軍戰術佈署來看,克拉地峽運河 計畫對解決中共麻六甲困境的成效有限。

二、珍珠鍊戰略

中共為確保其石油海上運輸線安全,企圖沿中東至南中國海航道周邊國家建 立戰略夥伴關係,將巴基斯坦、孟加拉、緬甸、柬埔寨、泰國及南海水域視為珍 珠鍊戰略上的六顆「珍珠」節點。其中最主要的戰術著眼在於建立海外補給基地,

原因在於中共企圖發展藍色海軍以維護其海上運輸線及國家利益。其海洋軍事戰 略乃朝向「捍衛海洋權益、發展海洋經濟、強化海洋科技、保護海洋環境」的進 取理論邁進,將「經略海洋」視為鞏固海疆、保障海洋資源的具體目標,以別於 以往強調防守的近海防禦理論。79所以中共企圖在上述國家或地區建立補給點,

79 何正仁,《中共石油戰略之研究》,(碩士論文,政大外交研究所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2

為未來的藍色海軍奠定運作基礎。現在進行中的有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中共在 此建立了大型的港口設施;緬甸的實兌港不但可作為海軍補給港口,透過連結雲 南的陸上運輸線,也作為中共石油進口港;斯里蘭卡的漢班托塔港及孟加拉的吉 大港的碼頭建設。中共透過經援建設港口及設施,而相關國家本無力發展開發,

也可借此機會,發展內部經濟。除上述目標外,珍珠鍊戰略也隱含有箝制印度向 海洋發展的戰略意圖。此外在各補給點位置的選定,也結合分散麻六甲困境戰略,

企圖另外建立陸上通道直接進入大陸市場,除了石油安全戰略上的考量外,透過 該通道貨商可不經南海,直接進入中國大陸市場,軍事及經濟上的後續價值,都 留有發展的空間。

圖 3-6 珍珠鍊戰略圖

資料來源:http://the-sun.on.cc/cnt/china_world/20130220/photo/0220-00423-010b2.jpg

第五節、小結

英國首相邱吉爾於上世紀初便講過石油安全與保障在於且僅在於多樣性,多 樣性的本質就是分散風險。本章從中共本身地緣條件出發,檢視中共以分散風險 原則指導下,進行石油來源國家地區及運輸線多樣化的努力成果,並研究中共以 國際組織、經濟合作、元首互訪、軍事建設…等多層次的合作所建構的能源外交 做法及其後續影響。

2007 年),頁 12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4

而是進一步的產業經貿合作或互賴關係。針對石油運輸線集中單一風險,中共積 極發展石油替代運輸線,運輸路線不僅有分散風險單一目的,還附有結合軍事戰 略,發展區域經濟等多重目標。此外中共石油外交作法也不再侷限於傳統外交、

軍事…等領域,而是嘗試連結外交、軍事、經貿甚至文化…等多領域的合作模式,

在國際關係上中共也開始嘗試多邊合作關係的開展,以區域組織的合作發展模式,

達到其戰略目標。

中共與美國視彼此為競爭對手,這有歷史的緣由也有現實的考量,美國以全 球戰略部署框架下,對石油資源的掌控向來是國家安全戰略的重心,對於冷戰後 第一次有非西方而且是意識形態歧異的國家與其競爭地緣政治優勢,當然造成美 國的不安。而一個在意識形態與情感長久以來訴諸帝國主義侵略民族情感的共產 政權,本來就缺乏互信基礎。在擴張國家權力或生存空間的過程中,兩者將無法 避免地發生衝突與摩擦。911 事件後美國透過解釋恐怖主義發語權,以反恐戰爭 為平台重新調整戰略部署,擴張對全球石油資源的控制,建立以美國利益為基礎 的世界石油秩序。中共為求持續發展亟欲突破美軍控制下的全球石油秩序,中共 石油安全戰略的調整,可以視為兩者權力關係朝向均衡的過程。911 事件提供美 國一個絕佳的機會,藉由媒體及宣傳將恐怖主義與伊斯蘭激進組織或伊斯蘭世界 掛鉤,然後再將中東、中亞、北非甚至東南亞等具有戰略價值的目標劃入,透過 發動軍事行動或輸出民主革命,完成美國國家戰略目標。石油安全是美國的安全 戰略的核心,911 後美國石油安全戰略部署與中共石油安全戰略目標相衝突,這 衝突的過程及後續調整就是在下章我們要研究的主要內容。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