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中國大陸中學古詩文教學分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文獻探討

第一節、中國大陸中學古詩文教學分析

一、中國大陸古詩文考試的範圍及要求分析

20 世紀初,中國大陸正處於封建王朝——清王朝的衰敗、現代化國家興起 的政權與時代更迭之間,中國現代的語文教育也自此興起,並在晚清王朝執政、

中華民國政府執政、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執政這三個主要的歷史時期,中國大陸 語文教材中古詩文教育的篇幅和要求也各不相同(詳見附錄一)。直到1978 年 中國大陸文革結束,古詩文教學才終於長期穩定地成為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 部分,並受到從從學校到社會、從考試到應用的全方面重視,直至今日,古詩文 教學在中國大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更是達到了自1919 年白話文運動以來的巔峰

(李曉宏,2005;徐訏,1933)。

儘管中國大陸各省份高考教材與高考內容互有差異,但各省份對高考語文古 詩文必背篇目的要求卻基本一致。在語文科考試要求中,除有高中古詩文必背課 文外,初中階段所教授的古詩文科目亦在考試範圍內(詳见附錄二)。此外,儘 管高考語文考試大綱中僅列出以上篇目古詩文,但在實際考試中,其他古詩文篇 目依然會列入考察範圍,有些省份地區的高考語文試題中甚至會加入《紅樓夢》、

《西遊記》等其他名著的相關試題(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江蘇語文卷,

2018、2017)(圖 2-1、圖 2-2)。

2-1:2018 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江蘇語文卷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2:2017 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江蘇語文卷

教育學家黃光楊認為,教育目標是「人類社會根據自身的需要制定的教育活 動的標準、方向和要求,亦就是人們在教育活動之前,預先設想和確定的關於教 育活動最終達成的結果」(黃光楊,2008)。

2-3:Bloom 理論認知領域架構圖

(圖片來源:Anderson & Krathwohl, 2001)

學家Bloom(1984)的《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Cognitive Domain》,

也被稱為布魯姆理論(Bloom’s Taxonomy)(聶菲,2016)。該理論認為教育目 標有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動作技能領域,而知識、領會、運用、分析綜合、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當前中國大陸語文教學模式分析

古詩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一直是困擾中國大陸語文教學教 師多年的問題。關於古詩文教學方法的研究,業內外的學者已經對此探索了多年。

1、串講法

許多學者認為一個行之有效的古詩文教學方法是串講法(skipping),課堂主 體是教師,以教師講解為主,這種方法把翻譯全文詞句作為教學重點,教師帶著 學生逐詞逐句統一進行。串講法是文言文教學的一種傳統方法。所謂串講,就是 連貫起來講授,其方法是對一句或一段文言文中難懂的字詞和結構進行解釋,然 後再結合沒有講到的字詞,把這一句或這一段的含義串聯起來將,以幫助學生全 面透徹地理解文意的一種方法(朱佩紅,2006)。作為多數教師古詩文教學時最 常用的方法,串講法的優勢與弊端也很明顯:

優勢方面,串講法便於教師操作與講課,教學時難度低;便於教師強調考試 重點辭彙,在以應試教育為主的中國大陸,成效明顯。

弊端方面,串講法教學效率不高。凡是教師串講的內容,大部分在課文注釋 中已經有了,對學生價值不大;此外,串講法降低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教師 字字落實,句句翻譯,學生幾乎沒有思考和想像的空間,要做的就是記下教師講 授的內容,完全處於被動學習模式,失去了學習的樂趣,更無從談起主動學習的 積極性。

2-4:串講法教授文言文流程模型(本研究整理)

學者Piaget、Elkind 和 Tenzer(1968)研究表明:「學習並非被動地吸收知 識,而是積極主動地去建構知識的過程,而這結果僅僅是在學習過程中,本人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讀中入境

入境, 是學習古詩文的根本與重點。「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為親。」學生只 有走進, 融入, 復原古詩文的意境, 才能與詩人, 作者的情感和心靈發生碰撞, 才能感受語言的瑰奇與魔力。教學中借助電教媒體, 想像結合誦讀等多種方式, 將抽象凝練的語言用具體的圖像, 音樂等串聯成一個可視可感的畫面, 在自己的 腦海中構建出形象生動的畫面, 通過自己的想像, 情不自禁地融入古詩文所敘的 情景。不同的意境, 往往取決於作者不同的人生閱歷, 故此, 古詩文的意境正是 作者感情世界和生活經歷相容而成的。這樣將古詩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感悟, 外延由此接通, 豐富了學生的文化底蘊, 浸潤了學生的心靈。

2-5:以讀代講教學法課堂模式構件圖(王維花、趙開玲和李飛,2018)

這種方法與清朝進士、蘅塘退士孫洙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異曲同工。但古人之所以採取「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方式,一方面是因為他 們受身處時代的科技水準制約,沒有其他可選的教學方法,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們 所處時代依舊是「之乎者也」的古文時代,古詩文裏的語義環境與他們的日常交 流息息相關,古詩文裏描述的自然環境更是他們每日目之所觀、耳之所及,因此 他們理解古詩文並非難事。而對於當今每日被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和日新月異的 科技所包裹住的我們,古詩文便顯得詰屈聱牙、晦澀難懂了。正如學者Bredo

(1994)提出的情境認知理論認為,個人的認知與社會互動和文化建構的背景密 切相關。而學生現今所處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去古詩詞中所描述的相去甚遠,僅 靠一遍遍地誦讀很難去想像和理解古詩文中的所描述的意象與想表達的內容。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小節

當然,正如緒論中所提及,許多中學教師已然認識到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

也在嘗試著尋找自己的教學方法,例如:評點法、分析法、熟讀背誦法等方法(萬 恒德,1986)。然而,由於當前整體教學環境和考試壓力等因素,現今的初中古 詩文課堂教學普遍存在「以知識為中心、以考試為導向」的不良傾向,具體表現 在重考試輕素養、重練習輕感悟、重分析輕體驗。使初中古詩文完全變成了工具 性的訓練材料,只關注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歐運波,2017)。

當前古詩文教學仍然遇到如下問題:

1、教學方法和模式陳舊,簡單粗暴的應試教育,讓教學效率低;

2、學生處於被動學習狀態,學習效率低,對古詩文學習的心裡排斥大,缺 乏主動性學習;

3、古詩文字詞生澀,內容理解難度高,語義環境和當下環境相去甚遠,學 生學習難度大(吳曼璐,2018;於波,2018;王剛,2018)。

第二節、虛擬實境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