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設定者的角色,以鞏固東南亞在區域議題上的主導權。有助東南亞與全球政治經 濟體系的整合,凸顯東協在區域與全球合作議程的核心要角。

近年來,在中國快速崛起與美國重返亞洲戰略佈局等大國政治因素的影響 下,東協在啟動東亞區域整合、提供對話暨合作制度平台的功能與角色逐漸受到 多重侵蝕與干擾。22中美兩國均以關切東亞情勢為名,拉攏東協內部成員國的各 自支持,且東協內部的共同利益與立場已然因為南海問題而裂解,東協的關鍵性 開始被大國政治稀釋,對於區域安全體系與域內衝突上約束緊張關係、預防衝突 的能量也逐漸隨著利益的分歧而逐漸瓦解,使得既有不甚穩固的集體立場更為鬆 動,甚至危及東協核心地位之集團基礎的維繫與鞏固。

第二節 中國大陸崛起後的南海戰略分析

十九世紀末葉,美國國務卿海約翰(John Hay)曾說:「地中海是過去的海洋,

大西洋是過去的海洋,未來的海洋是太平洋。」。1984 年 11 月,美國總統雷根 在第二次總統競選電視辯論中指出:「太平洋地區為美國未來希望之所寄。」。1985 年 11 月初,美國「亞洲基金會」主席海登•威廉斯接受《今日美國》日報的訪問 時亦指出:「二十一世紀將屬於太平洋地區•••••太平洋地區在二十一世紀將成為注 意的重心。」

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傅列( S.R. Foley,Jr.)在〈太平洋的戰略因素〉

(Strategic Factors in the Pacific) 一文中亦認為由於太平洋盆地經濟快速成長而逐 漸成為世界商業重心,加以太平洋蘇俄海軍勢力大增,遂使太平洋戰略價值隨之

22 楊昊,「弱勢領導權對於東協核心地位的影響」,戰略安全研析,第 86 期(2012 年 6 月),頁 37。

7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大增,並主張由中、日、菲聯合抗俄,顯示傅列將軍所強調的是中國南海邊緣的 太平洋地區。23

壹、南海對中國大陸戰略的重要性

南海對中國大陸的主要利益代表有三,第一,保障邊界安全與中國大陸外交 尊嚴;第二,維持區域貿易必需之區域穩定與經濟活力;第三,保障國家的領土 完整與主權。中國大陸崛起後,一直顧及的國際感受,避免形成國際社會所懼怕 的「中國威脅論」,在國際上不斷提出中國將和平發展成一個負責任的大國,處 理南海的戰略更是低調謹慎。

隨著中國大陸綜合國力的增強及國防安全戰略判斷的轉變,北京逐漸注意到 海洋國土(如領海、大陸礁層、專屬經濟區等)的重要性。就經濟價值而言,海 洋提供食用資源、石油及天然氣等礦產資源及海上交通線便捷等利益。就軍事價 值而言,中國大陸海軍認為海洋:一、為發展海軍提供了前提;二、為戰略核力 量的隱蔽提供了場所;三、為戰時海上運輸提供了條件;四、為反對海上控制及 侵略提供了屏障。24

在確立海洋國土觀念後,中國大陸海軍強調要先保證海上安全,才能保證本 土安全,而為了保證海上安全,勢必要大力強化海軍的建設。南海問題不單是南 海周邊國家領土主權的爭議,其中還隱含中國與區域大國之間的權力傾軋與利益 衝突。

南沙群島的領土爭奪,早在民國初期即因中國的國力衰退、掌控殖民地的軍 事能力下降,引起法國與日本的爭奪。近日南海爭端的複雜程度,不僅聲索國數 目多,更隨著 1994 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UNCLOS ) 的生效、潛在天然資源的開發、中國大陸的崛起等

23 蕭曦清,南沙風雲-南沙群島問題的研判與分析,頁 9。

24 縢玉,「樹立海洋國國土意識中加強海軍建設」,載於沈一之編,理事縱橫:軍事篇(石家莊:

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頁 134-137。

7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因素,融合了經濟、軍事安全及政治外交的利益衝突,在國際場域上形成的難解 的問題。以下將就中國大陸在南海的經濟價值、軍事安全及政治外交說明其重要 性。

一、經濟價值

相較於冷戰時期,中國大陸在經濟上遠已超越自給自足,對外貿易量增高且 在其經濟中的比重相當高,海線的暢通變得十分重要。尤其,在改革開放後,中 國經濟崛起必須大量仰賴外國進口能源、礦產等資源,對外依存度相對提高許 多,這種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對海上貿易及海上交通線的開闢和通暢極為重要,

且目前中國大陸的商船都以南海為重要的交通線,如果此一地區為中國大陸所控 制,則可以發揮相當大的戰略優勢。

此外,南海對於中國發展經濟有著許多方面的助益:海域周邊各種天然資源 蘊藏豐富,特別在南沙群島周邊分布最廣;東南亞地區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是 亞洲的榖倉;此區域為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擁有廣大勞動人力與市場潛 力。在中國大陸力圖發展經濟的同時,若能在東南亞國家發展密切關係、提昇其 影響力,則能幫助中國發展更大的經濟競爭力。

1. 在漁業資源方面

南海諸群島周圍海域的熱帶海洋資源非常豐富。南中國海總面積達五百萬平 方公里,五十公尺以內的海域面積約有二十萬平方公里,雖已開發;但五十一五 百公尺之海域約佔二十六萬平方公里,絕大部份尚未開發;五百公尺深之海域除 表層之部份魚類外,皆未曾開發。南中國海漁業資源總潛能概略之估計每年約一 千一百萬噸至一千二百萬噸之多,其中底棲魚類約四百萬噸,外洋性魚類約四百 五十萬噸,甲殼類約五十萬噸,軟體動物約十萬噸。25

25 蕭曦清,南沙風雲-南沙群島問題的研判與分析,頁 61。

7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根據菲律濱三軍參謀本部戰略暨特別研究室的一份簡報文件顯示,南中國 海,尤其是南沙群島海域,乃世界最豐富的漁場之一,且南沙群島鄰近的海域,

從巴拉灣至沙巴,每年魚穫量有千萬噸以上,價值估計約一百五十億美元。

2. 在農業資源方面

南沙群島島面寬平,處於高溫多雨地帶,農業產品有椰子、鳳梨與木瓜等,

冬季並可種植蔬菜,但因地方面積限制,產量不多,惟一有開發價值的農業資源 一鳥糞與新磷礦二種,均可製為自然磷肥。26

由於南沙地區雨量豐富,當集體成群的鰹鳥排泄物遺留於島上之後,經雨水 分解,產生磷駿化合物,溶於水滲於地中,與地下瑚礁的碳酸石灰起化學作用,

因成糞化石磷灰土,內含磷酸石灰、窒素、加里,為製人造肥料的要原料。南沙 各島地表面易於開發的磷酸礦,單就太平、南威兩島而言,即有蘊藏量有六十萬 噸以上,且南沙所產者為天然磷,其品質遠較礦質為優,極具農業經濟價值。

3. 在礦業資源方面

南海一帶海域被海洋學家認為是世界三個最大貯油區之一,預估石油地質儲 量約在 230-300 億噸之間,尤以南沙群島海域儲量最為豐富,並蘊藏豐富之磷、

錳、鈷等礦產。南中國海海底,蘊藏世界第四大的碳氫化合物,據估計,南沙群 島海床下蘊藏的巨量油礦與天然氣,總值至少五億美元到一兆美元。北京「中國 海洋石油總公司」就曾估計,光南沙海域可供開採的石油與油氣至少有兩千億桶 油當量,相當於全球殘存油藏的百分之十二以上。27

隨著中國大陸快速的經濟成長,伴隨而來的是石油消耗相對大增,1994 年 中國大陸已然成為石油進口國。依據國際能源署報告顯示,中國大陸在 2010 年 對進口石油的依存度高達 50%,預估 2030 年將高達 80%。隨著開發力度的提升,

26 蕭曦清,南沙風雲-南沙群島問題的研判與分析,頁 65。

27 同上註,頁 66。

7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南海石油產量持續增長,該區將可能成為中共未來的主要能源供應來源。28在石 化能源日益短缺的 21 世紀,南海蘊藏的能源將有效增強中國大陸的國際地位、

作為運籌國際關係的地緣戰略武器。

另南海北部蘊藏有「可燃冰」(又稱甲烷水合物),它是甲烷和水結合而成的 水合物,在海底的低溫和壓力下,甲烷被包進水分子中,形成一種冰冷的白色透 明結晶,外表看上去像冰,但又具易燃特性,能像蠟燭一樣燃燒。目前,可燃冰 主要分佈在東、西太平洋和大西洋西部邊緣,是一種極具發展潛力的新能源,但 由於開採困難,海底可燃冰至今仍原封不動地保存在海底和永凍層內。可燃冰有 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氣成為 21 世紀的新能源。29

二、軍事安全

美國海軍馬漢將軍於 1890 年出版《海權對歷史的影響》一書,海權思想成 為指導二十世紀海洋國家立國最重要的一種戰略思想。馬漢分析歷史上國家興亡 盛衰的原因,從歷史的教訓中發現一項寶貴的結論,此即「海權是一個國家成長、

發展、繁榮和安全的命脈。」。30

20 世紀地緣政治學者史派克曼(Nicholas Spykman)亦指出,縱觀歷史,國家 在「向四周跨海的擴張中」獲得對周邊海洋的控制權。南海會成為「亞洲的地中 海」(Asian Mediterranean),和今後幾十年間的地緣政治中心。

中國大陸在 1980 年代以後,隨著對外政策的改變而重返國際舞台。配合整 體國家經濟的發展,中國大陸有能力強化海軍,擴張海權,並且大力經營南海。

在 1990 年代,中國大陸是南海主權聲索國中最積極向南海擴張的國家,探究其 原因在於中國大陸海軍能力不足,致加入角逐南沙群島的時間最晚。當其它聲索

28 黃異,國際海洋法(臺北:渤海堂文化公司,1997 年 3 月),頁 69。

29 宋吉峰,南海衝突下的台灣海軍戰略,頁 71。

29 宋吉峰,南海衝突下的台灣海軍戰略,頁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