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二節 未來研究方向

本文的研究焦點在於,中美兩國宣稱建構「以尊重為前提、合作為途徑、共 營為目標」的新型大國關係,其對目前爭議最多的南海爭端情勢會造成甚麼樣的 影響。對於中國大陸的和平崛起、美國勢力重返亞洲等因素探討中美兩國之間交 往的背景因素、對待關係的轉換,並藉由分析南海爭端情勢,了解中國大陸與美 國互動利益的轉折與考量。

由於本文係以中國大陸與美國的歷史互動關係切入,資料多採取二手資料研 究,以彙整其論述為主,未能進一步就中國大陸以外的其他南海聲索國近年南海 政策與實踐加以整理分析。又因近年南海局勢發展快速的情況下,若能就各聲索 國在南海的軍事行動、外交論述交叉比對,並分別將其與美國間的互動、背景作 了解應能更有助於南海爭端的全貌與問題歸納,也更貼切分析各方利益考量,相 信能使本文研究更客觀、更具說服力。

臺灣地處西太平洋的戰略位置,又實際控制南海東沙島以及南沙的太平島,

且太平島是南沙海域的最大島嶼,具重要的戰略地位,堪稱南海之鑰。太平島擁 有淡水、飛機跑道、碼頭、太陽能光電等基礎設施,較其他島礁更具生存條件,

平時具有提供氣象偵測、海難通報、漁船補給、飛航情報或海運安全資訊的功能,

戰時則可轉換成船艦的運補基地。1970 年代越戰期間,美國就曾將太平島視為 軍機緊急迫降的中繼站。這是我國在南海中最重要的實力,但礙於國際地位上的 弱勢與兩岸對於南海的不合作政策,至今,台灣對南海主權發言權與具體作為仍 然處於受限的困境,為維護既有的南海主權,我國仍應持續觀察中國大陸及各聲 索國與區域外大國(美、日、俄)間的互動,尋求有利的契機,取得參與的機會。

9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官方出版品

林中斌,中國大陸『和平崛起論』特點,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編,2004 年。

林中斌,以智取勝-國防兩岸事務,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 年。

Michael Pillsbury,中共對未來安全環境的辯論,臺北:國防部史編局譯印,

2001 年。

Ronald L. Tammen, Jacek Kugler,權力轉移:廿一世紀的戰略,臺北:國防部史 編局譯印,2003 年。

中文專書

王小波,誰來保衛中國海島,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年。

中共研究雜誌社,2013 中共年報,臺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13 年。

王冠雄,南海諸島爭端與漁業共同合作,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2 年。

王逸舟編,中國國際關係研究(1995-2005),北京:世界知識出版,2006 年。

王勇,中國與美國的經貿關係,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7 年。

毛澤東,毛澤東外交文選,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包宗和,台海兩岸互動的理論與政策面向,臺北:三民書局,1991 年。

石之瑜主編,張登及著,建構中國:不確定世界中的大國地位與大國外交,臺北:

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 年。

曲星,中國外交 50 年,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 年。

江澤民,國際形勢和軍事戰略方針,北京:解放軍出版,2003 年。

江澤民,加強對現代化技戀別是高技術下局部戰爭的學習究,北京:解放軍出版,

2003 年。

9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沈一之編,理事縱橫:軍事篇,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 年。

李國強,南中國海研究:歷史與現況,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3 年。

宋吉峰,南海衝突下的台灣海軍戰略,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2 年。

宋鎮照、宋興洲、邱昭憲、洪敬富、許菁芸、郭武平、陳牧民、楊鈞池、盧業中、

戴萬平合著,當代中國大陸的東亞外交策略與關係:區域霸權興起? ,臺北,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 年。

亨利•基辛格,論中國,北京: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2 年。

吳玉山,抗衡或扈從:兩岸關係新詮,臺北:正中書局,1997 年。

周煦著,李英明、張亞中主編,冷戰後美國的東亞政策(1989-1997),臺北,生 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 年。

黃異,國際海洋法,臺北:渤海堂文化公司, 1997 年。

陳鴻瑜,南海諸島之發現、開發與國際衝突,臺北:國立編譯館,1997 年。

張亞中、孫國祥,美國的中國政策:圍堵、交往、戰略夥伴,臺北:生智文化事 業有限公司,1999 年。

張紹勳,研究方法,臺北:滄海書局,1997 年。

葉自成,地緣政治與中國外交,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 年。

程詣証、張登及,二戰後美國對華安全戰略變遷與對華認識之演進(1949-1971),

臺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中國大陸大陸繼兩岸關係較學與研究中心,100 年。

楊志恆,亞太各國的南海戰略-我國應有的南海戰略,臺北:業強出版社,1995 年。

楊明杰主編,海上通道安全與國際合作,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 年。

楊潔勉,後冷戰時期的中美關係:外交政策比較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年。

楊潔勉,對外關係與國際問題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年。

9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楚樹龍、金威主編,中國大陸外交戰略和政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8 年。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年。

鄭保國,美國霸權探析,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9 年。

趙全勝,解讀中國外交政策:宏觀、微觀相結合的研究方法,臺北:月旦出版社,

1999 年。

閻學通,中國崛起及其戰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年。

蘇格,美國對華政策與台灣問題,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9 年。

劉雪蓮,地緣政治學,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2 年。

劉復國、吳士存,2010 年南海地區形勢評估報告,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 研究中心,2011 年。

蕭曦清,南沙風雲-南沙群島問題的研判與分析,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

2010 年。

期刊論文

王自然、孟慶春,「博弈論視角下的中美戰略關係」,人民論壇,第 384 期,2012 年 11 月。

王帆,「冷戰後美國亞太聯盟戰略的調整」,外交學院學報,2002 年第 2 期,頁 3 4。

杜丁丁,「美國以『巧實力』促東南亞戰略『重返』」,當代世界,2009 年 9 月,

頁 31-33。

沈明室,「美國重返亞太軍事戰略:戰略內涵的觀點」,戰略安全研究,第 83 期(2 012 年 3 月),頁 22-33。

沈明室,「大陸 2013 年版國防白皮書內容特點與國際反應評估」,展望與探索,第 11 卷第 5 期(2013 年 5 月),頁 26-37。

宋學文,「二十一世紀美中台三角關係的持續與轉變」,戰略與國際研究,第 3 卷

10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 3 期,2001 年,頁 82-114。

宋鎮照、蔡相偉,「亞太經貿開啟雙軸競爭格局之新秩序:RCEP vs. TPP 發展之 政經分析」,戰略安全研析,第 90 期(2012 年 10 月),頁 13-24。

李瓊莉,「美國「重返亞洲」對區域主義之意涵」,全球政治評論,第 39 期,201 2 年 7 月,頁 87 -103。

林文隆、周美伍,「從美菲肩並肩軍演看美海軍戰略在南海的進程」,戰略安全研 究,第 84 期(2012 年 4 月),頁 46-55。

林正義,「菲律賓處理黃岩島衝突的策略」,戰略安全研析,第 85 期(2012 年 5 月),頁 12-19。

林廷輝,「龍在陌生海域:中國對太平洋島國外交之困境」,國際關係學報,第 30 期(2010 年 7 月),頁 57。

邱坤玄,「構現實主義與中國大陸大國外交格局」,東亞季刊,第 30 卷第 3 期,(1999 年夏季),頁 27-30

邱坤玄,「霸權穩定論與冷戰後中(共)美權力關係」,東亞季刊,第 31 卷第 3 期,(2000 年夏季),頁 1-14。

卓慧菀,「中國加入 WTO 特殊條款暨其對中國出口影響之研析」,中國大陸研究,

第 52 卷第 4 期(2009 年 12 月),頁 21-55。

金燦榮,「中國人的美國觀」,國際經濟評論,1997 年 9-10 月,頁 17-20。

高景成,「中共開展經濟外交之探析」,中共研究,第 39 卷,第 11 期(2005 年),

頁 49-64。

高祖貴,「南海折射中美博新態勢」,人民論壇,第 16 期(2011 年 8 月),頁 7 。 秦亞青,「國際關係理論中國學派生成的可能和必然」,世界經濟與政治,第 3 期

(2006 年),頁 7-13。

翁俊桔、宋鎮照,「2012 年 11 月美國總統歐巴馬訪問泰緬柬三國的政經意涵:修 補或挖牆角?圍堵或親善?」,戰略安全研析,第 91 期(2011 年 11 月),頁

10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9-33。

孫莎嵐,「和平的崛起與我國南海政策」,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第 5 卷,第 1 期(2 005 年 3 月),頁 53。

郭清水,「中國參與東盟主導的地區機制的利益分析」,世界經濟與政治,第 9 期

(2004 年),頁 53-59。

陳一新,「美伊戰爭前後國際體系變遷對美中臺的影響」,國際關係學報,第 18 期,

(2003 年),頁 147-179。

陳嘉生,「南海新局勢-美國軍事連橫與中共制度突圍」,戰略安全研究,第 85 期

(2012 年 5 月),頁 34-42。

張登及,「地緣因素與新現實主義:以冷戰後的美中地緣競逐為例」,政治學報,

第 45 期(2008 年 6 月),頁 116。

張登及,「展望歐巴馬連任後的臺美「中」三邊關係」,展望與探索,第 10 卷第 1 2 期(2012 年 12 月),頁 6。

張登及、王似華,「中美建交三十年:北京對美政策與雙邊關係回顧」,全球政治 評論,第 32 期(2010 年 10 月),頁 49-76。

楊昊,「弱勢領導權對於東協核心地位的影響」,戰略安全研析,第 86 期(2012 年 6 月),頁 36-44。

趙春山,「從中國大陸的「矛盾論」看華府與北京的「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理 論與政策,第 12 卷第 1 期(1998 年),頁 1-11。

蔡東杰,「關於當前中國大戰略討論的辯證問題」,全球政治評論,第 17 期(200 7 年),頁 1-18。

賴怡忠,「中共十八大後美中競合關係之觀察」,戰略安全研析,第 91 期(2011 年 11 月),頁 35-44。

劉中民,「冷戰後東南亞國家南海政策的發展動向與中國的對策思考」,南洋問題 究,第 2 期(2008 年),頁 25-34。

10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謝奕旭,「美國 2013 年大陸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的解讀與分析」,展望與探索,第 11 卷第 6 期(2013 年 6 月),頁 16-22。

鞠海龍,「美國奧巴馬政府南海政策究」,當代亞太,第 3 期(2011 年),頁 97-1 12 。

閻學通,「從南海問題說到中國外交調整」,世界知識,第 1 期(2012 年),頁 32 -33。

趙春山,「美國調整亞太安全戰略:中共的認知與對策」,中共研究,第 45 期第 1 2 卷(2011 年 12 月),頁 71-84。

碩博士畢業論文

王治平,「中共南海政策演進與實踐」,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 士在職專班(2007 年)。

李志剛,中國大陸處理南海爭端的模式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 文( 2003 年)。

林光榮,「中國大陸海權發展之研究」,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國防決策科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2002 年)。

陳金龍,「二十一世紀中國大陸的東亞安全政策一以南海地區為例」,國立政治大

陳金龍,「二十一世紀中國大陸的東亞安全政策一以南海地區為例」,國立政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