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白皮書中首次強調維護海上戰略通道安全問題。事實上,從中共「十八大」首度 將「建設海洋強國」提升到大陸國家發展戰略高度後,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經常被 大陸軍政領導階層所強調。32而習近平上任 5 個月內,兩次視察海軍部隊,尤其 是靠近南海的廣州軍區的海軍及海南三亞的艦隊,凸顯中國大陸領導人對海洋利 益與海軍建設的重視。

為了執行遠洋戰略,維護海上安全航道安全,中國大陸持續建立遠洋海軍,

提高遠海機動作戰、遠海合作與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能力,增強戰略威懾與反擊 能力。所以,發展航空母艦對於建設強大海軍和維護海上安全極具有深遠意義。

為了確保東海及南海領土主權爭議,中國大陸除了繼續擴張海空武力之外,也強 化此區域的巡弋,當海軍船艦飛機數目越來越多後,小型衝突恐怕不能排除。33 回顧近幾年來中美軍事交流頻經波折,其根本源於兩國核心安全利益存在衝 突及防務政策分歧。34也就是說,軍事關係發展並不同其他領域般順遂,其原因 在於軍事交往是最能體現國家主權的表徵。國家主權與安全利益往往不具有雙贏 或是共贏性質,而是一國外交政策的底線與不可撼動的利益核心。當前中國大陸 與美國作為崛起國與霸權國的關係,存在權力競爭與轉移結構性矛盾,軍事關係 的發展也就更具挑戰性。

第三節 政治外交的多邊關係

中國大陸堅定地奉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和「睦鄰、安 鄰、富鄰」的周邊外交政策。胡錦濤曾在中國大陸 2009 年第十一次使節會議提 出所謂「大國是關鍵、週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舞台」,這四條

32 沈明室,「大陸 2013 年版國防白皮書內容特點與國際反應評估」,展望與探索,第 11 卷第 5 期(2013 年 5 月),頁 34。

33 沈明室,「大陸 2013 年版國防白皮書內容特點與國際反應評估」,頁 34-35。

34 孫哲,亞太戰略變局與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頁 245-246。

5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線也是北大學者王逸舟所謂的「平行四邊形合力」的一部份。35「十八大」後,

中國大陸外交總體方向應仍遵循「胡規習隨」的方向,持續推進「大國、周邊、

開發中、多邊」四個面向基本布局,透過互利、雙贏等合作訴求,以維護和平穩 定的周邊關係。

在大國外交部分,中美高層互動往來已漸形機制化。兩國的關係重點涵蓋傳 統與非傳統安全議題,層面由兩國擴大成為全球。兩國合作的議題包括:軍事交 流、軍備管制、全球金融穩定、氣候變遷、能源安全等。自冷戰結束以來,中美 關係在首腦外交的實踐中,「首腦」已不在侷限於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而是同 時並存「高層」訪問與交流。「高層」的概念也相對模糊與廣泛,包括政府、執 政黨、軍隊決策圈人物,如內閣級別高官、高級幕僚,也包括非執政黨的美國國 會領袖。36

2008 年 9 月美國爆發金融危機。同年 11 月,歐巴馬當選新一屆美國總統,

美國、日本、歐洲等主要經濟體國家陷入經濟衰退,此時中國大陸的高經濟成長 率提供了中美兩國合作的重要契機。2009 年 4 月,歐巴馬與胡錦濤在二十國集 團倫敦峰會期間舉行首次會晤,也確立共同努力建設 21 世紀積極合作全面的中 美關係,並將中美戰略對話和戰略經濟對話合併升級為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首 輪對話並於當年 7 月在華盛頓舉行。

首腦外交可說是中美大國關係的觀察表。從 1997 年江澤民訪美時,中美兩 國同意建立「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到 2005 年小布希訪華時,雙方提出「建設 性合作關係」、2008 年金融危機時,以「積極、合作、全面」重新定位,再到 21 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提出「相互尊重、互贏共利的合作夥伴關係」,首腦外交不斷

35 張登及,「中共對美「重返亞洲」戰略的回應:趨勢與展望」,發表於新形勢下之亞太格局與 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臺北: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中國大陸研究學會主辦,2012 年 11 月 26~27 日)。

36 孫哲,亞太戰略變局與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頁 14。

5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對中美關係做出新定位,37意謂中美關係不同階段的外交新起點,也反映出中美 兩國間關係良好與否的重要指標。

習近平在 2011 年針對美國,曾表示「中國與美國共享廣泛利益」,強調中美 在全球經濟及安全環境穩定上合作的重要性,也要求美國應尊重中國大陸對台灣 及西藏的「核心利益」。習近平形容亞太地區為「中美利益交匯最集中的地區」,

肯定美中在亞太經合會(APEC)、東協區域論壇(ARF)架構下密切協調,就區域經 濟一體化、反恐等問題加強溝通合作。38

習近平主政後,其對中美關係的發展重點將遵循 2012 年 2 月發表的 5 點意 見;第一,坦誠相待,加強對話溝通。領導人保持密切接觸。第二,與時俱進,

擴大務實合作。進一步日強經貿、反恐、防擴散、環境及科教、地方、青年等領 域交流合作。經貿關係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推進器」。第三,相互尊重,

增進戰略互信。尊重彼核心利益與重大關切,不相互製造麻煩,不逾越對方底線,

建設合作夥伴關係才有根本保證。第四,面向未來,密切人民交往。第五,加強 協作,攜手應對挑戰。加強多邊框架內的合作,加強在打擊海盜、跨國犯罪.、

網絡安全等領域合作,應對各種非傳統安全威脅。

對歐洲關係的發展上,中國大陸除著重與德、英、法等三國的雙邊關係外,

並加強與中、東歐等國實質互動。由於歐盟是中國大陸最大高科技提供者. 北京 企盼深化合作以獲取更多高新技術移轉。39藉由經貿互利獲取政治實利,尤以持 續爭取歐盟解除武器禁運與承認中國大陸市場經濟地位等問題。隨中國大陸地緣 安全形勢趨於嚴峻,周邊國家對中國威脅論的疑慮上升,加強與歐洲各國進行合 作,亦有突破美國對其圍堵的戰略考量。

37 同上註,頁 28。

38 林正義,美中台新形勢,http://www.taiwanthinktank.org/page/chinese_attachment_2/2544/_____

________.pdf(檢索日期:2013 年 6 月 18 日)

39 2013 中共年報(臺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13 年 4 月),頁 4-2。

5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面對歐債危機持續蔓延,中國大陸經由對歐盟提供資金援助,帶動雙邊關係 熱絡發展。2012 年 4 月,中國大陸總理溫家寶訪問歐洲,不但與德國、瑞典等 國家簽署了一系列擴大彼此多個領域務實合作的協議外,還在德國演講時強調實 體經濟以及中歐務實合作,40並於出席「中共與中東歐領導人會晤和經貿論壇」

提出,2015 年與中、東歐貿易擴大至 1,000 億歐元目標,以及設立 100 億美元專 項信貸額度,支持雙方在基礎設施、高新技術、綠色經濟等領域合作項目,顯示 冀藉釋出經貿誘因拓展與中東歐國家關係。9 月出席在比利時召開的「中歐峰會」

亦指稱,願與國際社會為應對歐債危機發揮應有作用,透過適當管道協助歐盟度 過危機,反映雙邊加強經貿互利往來,已成為維繫並強化與歐盟關係主要著力 點。41

在對東南亞方面,持續發酵的南海主權爭議將衝擊中國大陸的睦鄰政策。北 京除重申「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立場及透過雙邊磋商解決爭議等政策宣示,

並採「經濟先行、軍事後盾、外交周旋、占實地、獲實利」政策因應。42積極爭 取中間國家如印尼、泰國等國支持。2012 年中國大陸外交部長楊潔篪造訪印尼,

宣稱共同落實「南海各方行為準則宣言」;11 月總理溫家寶也在曼谷會晤泰國總 理穎拉,簽署外交、教育、水利等領域合作文件,以推進兩國關係發展。

以地緣政治的意涵而言,東南亞國家地處中南半島西側和印度次大陸東側的 緬甸和泰國,一直是中國串連南中國海和印度洋的主要地橋與門戶國家,其除了 有助中國開拓新的能源運輸線外,也是拓展其大西部建設和主導東亞區域經貿整 合的重要管道。43基此,中國大陸與泰、緬兩國始終維持正常穩定和緊密的外交 關係,特別是長期施行鎖國政策的緬甸,更是中國大陸長期攏絡的對象。顯見中

40 「溫家寶訪歐:凸顯危機中信心最重要」,中國評論新聞網,2012 年 4 月 28 日,http://www.c hinareviewnews.com/doc/1020/8/9/5/102089546_2.html?coluid=59&kindid=0&docid=102089546&

mdate=0428081127(檢索日期:2013 年 4 月 3 日)

41 2013 中共年報,頁 4-10。

42 同上註,頁 4-3。

43 王孜宜,「中共深化與東協經貿交流合作探析」,中共研究,第 46 卷第 10 期(2012 年 10 月),

頁 74。

5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國大陸「遠交近攻」、各個擊破,以及強化對東協政經聯結與懷柔策略,藉以扭 轉周邊形勢緊張對其不利態勢,俾鬆動東協成員國在南海議題一致性與針對性。 44 2012 年 11 月,中國大陸總理溫家寶在第 15 次中國-東協領導人會議時提 出:第一,堅持互尊互信、睦鄰友好。中方願與東協國家加強在安全和戰略領域 對話與合作,為東亞持久和平、穩定和繁榮提供更有力的支撐。第二,支持東協 維護團結、聯合自強。中國不僅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也反對大國共治或大 國主宰地區事務。第三,本著協商一致、照顧彼此關切的精神,妥善處理分歧和 矛盾,維護東亞合作發展大局。第四,同舟共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我們要排 除各種干擾,全面推動東亞一體化進程,促進本地區實現更長時期、更高水平、

更好質量的發展。45這是明白宣示中國大陸與東協國家朝向和平、繁榮的戰略夥 伴關係發展。

中國大陸外交事務處理模式,明顯由鄧小平的「韜光養晦」基礎上,開展到 習近平的「有所作為」。「中國崛起」的效應及影響已導致各方對中國大陸產生既

中國大陸外交事務處理模式,明顯由鄧小平的「韜光養晦」基礎上,開展到 習近平的「有所作為」。「中國崛起」的效應及影響已導致各方對中國大陸產生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