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國少數民族灰姑娘類型故事中的牛文化

第四章 中國少數民族灰姑娘類型故事中的鳥文化、牛文化與魚文化探討

第二節 中國少數民族灰姑娘類型故事中的牛文化

中國少數民族的灰姑娘類型故事中,神奇的幫助者常常出現牛的蹤跡。神 奇的幫助者是牛或是鳥,故事的神奇發展也會有所不同。若神奇的幫助者是 牛,十之八九這些化身為牛的神奇的幫助者都需要殺身成仁,且死前或設法提 示灰姑娘不可吃牛肉,並在指定地點埋葬其遺體。假以時日,於適當時機化身 為灰姑娘所需要的物事。這可能與牛本身即具備少數民族日常生活中食用牲畜 的特性有關。牛皮及牛角等,亦可做為日用品或裝飾。

一、牛是農牧業生活所必須:

農耕社會裡,牛是構成生產力的重要牲畜。考古發現證明,早在距今約 7000 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生活在今浙江餘姚的河姆渡人,就己開始將野生水牛 馴化為家畜。32牛在農業及牧業中幾無缺席,是生活中常見的畜養牲畜。哈薩克 放牧的牲畜主要有羊、馬、牛和駱駝⋯⋯羊是牧民的主要生活資料,羊肉是牧民 的主要食物⋯⋯牛也是哈薩克族的主要牲畜之一,牛肉和牛奶是人們日常生活的 主要生活資料之一。33馬及駱駝則主要用來騎乘及載運。日常生活中,主要肉食 來源仍以羊肉為主。牛屬大型牲畜,平均比羊大四到六倍,平時不宰殺;產乳 量更在十倍以上。母牛的存活時間必然較其他的牲畜長(現今狀況亦同),才能 擔任「陪伴女主角」長大的人。

32 吳裕成《生肖與中國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年 10 月一版一刷,頁 179。

33 賈合浦.米爾札汗《哈薩克族》,北京:民族出版社,1989 年 5 月一版一刷,頁 51-54。

104

105

三、少數民族生活中的敬牛文化

少數民族生活中亦包含許多敬牛、犒賞牛的生活習俗,舉隅如下:貴州布 依族在四月初八為耕牛過節——牛王節。將粽子掛到牛角上┌,牽牛到河邊水 埔,除了讓牛飲水之外,也讓牛看一看掛在牛角上的慰勞品。湖北的土家族則 以農曆四月初八為牛王節。在這一天除了要祭祀牛王之外,也得讓家中的耕牛 休息,並餵給牛酒、雞蛋以及上等飼料。這與土家族的傳說——牛為人偷取仙 穀,被天庭罰下凡間與人同耕。而壯族以四月初八為牛魂節。每到這一天,要 為牛脫軛,也不能打牛。雲南的德昂族收割穀物前要舉行給牛嘗新儀式。先拜 祭新敬穀糧,再由各家的孩子獻上新穀給黃牛嘗新。39壯族牛魂節那天,牛不做 任何勞動,休息一天。只怕當天四處巡視的牛王怪罪,那天也不能用鞭子抽打 牛,牛死後忌丟棄牛角骨,要掛於堂屋梁上作永久紀念。40筆者在今年(2019)訪 海南島,在黎寨出口見到兩排牛頭骨塑像環繞著黎寨出口,這些為數不少的牛 頭骨塑像顯現了牛文化在於少數民族生活中的重要性。這樣的擺設富含紀念及 崇敬的心理。

39 吳裕成《生肖與中國文化》,頁 179,181-182。

40 毛公寧主編《中國少數民族風俗志》,頁 313。

106

(2019 年 7 月攝於海南黎寨)

牛節也是瑤族傳統的日之一,瑤族也設定每年農曆四月初八為牛誕生日,

舉行的各種與牛相關的慶祝活動。廣西田林的瑤族在節日當天將套在牛鼻上的 套圈脫下,連同三塊石頭、三個桃子、一個小草人(代表牧童)一起裝進竹簍 掛在牛欄上,祭祀牛欄,稱「保牛魂」。。廣西富川一帶,先用拌有酒和雞蛋的 飼料餵牛,把牛帶到水草好的地方放牧,傍晚把牛洗刷乾淨才趕牛回家。牛回 欄後,上香、放炮,希望牛神保佑自家的牛無災無難。廣西桂平瑤族則包五色 糯米祭祀牛神,祭祀完畢將糯米飯餵牛。41黎族認為牛是財富和吉祥的象徵,家 中設「牛魂寶盆」,,村中設立牛神廟,每年七月的牛日(黎族曆法),舉行招 牛魂儀式。在牛節這一天,修建牛欄,餵牛喝酒,晚上集眾敲鑼打鼓,歡跳招 牛魂舞蹈,祝願牛成群、家富足。每逢牛日禁忌殺牛。42牛在少數民族的生活 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可由上列少數民族與牛相關的節慶活動,看出少數

41 毛公寧主編《中國少數民族風俗志》,頁 500。

42 毛公寧主編《中國少數民族風俗志》,頁 740。

107

民族對牛的敬意及感恩之心。牛在少數民族的生活中占了極大的成份,所以當 牠化身為灰姑娘類型故事中的神奇的幫助者,也是少數民族對於日常生活中感 恩對象的自然形成的聯想。但也因為信仰禁忌發展由一般性發展為個別性,43亦 即原本對牛應完全不能殺,但因為生活所需,所以後來發展為特定的牛不能 殺,或者是要舉行特殊的儀式才能殺的民俗演進過程。而敬牛崇拜以及敬牛民 俗,都再三說明了牛在原民們的生活中占有極為重要的角色。

苗族女性以牛角梳為頭飾(翻拍自《圖騰與中國文化》頁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