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月中後雖遭日軍接管,北大仍有部分師生不願離開。羅常培就紀錄了兩位師 生「最值得懷念」 ,其中一人孟森在不久後因「日夜憂思」而病歿;學生廖金源則因「耿

第二章 救助與管制:對「正常」高等教育體制的維繫

平校在 10 月中後雖遭日軍接管,北大仍有部分師生不願離開。羅常培就紀錄了兩位師 生「最值得懷念」 ,其中一人孟森在不久後因「日夜憂思」而病歿;學生廖金源則因「耿

介孤僻」、「誓餓死不失節」下拒聘隱居,後雖短期在輔大兼課,第二年亦無續聘。1941 年 4 月廖氏寫給夏卓如等的信件中云:

弟自離輔大後,生事良苦。歲杪又舉一男(共五男一女),牛乳竟月費二三十金。

諸兒量其宏,每日食十斤(玉米或小米一餐)。況全家長幼均多病,… … 以貧困 故,蓋不服藥。老父因仰食者眾,且季弟營小醫院於滬,兩年來虧耗血本萬金,

今年不復能相濟。然誓死不屈節!… … 。53

自此之後,廖氏從每天一粥一飯減到每天兩頓粥,到最貧苦的時候,全家只落得日食一 粥了。羅常培為此感慨到:「經這樣凍餒折磨便餓死了一個傲骨嶙峋,臨大節而不可奪 的朋友!」54這類因拒不配合而慘遭精神與餓病凌虐的學者,在淪陷區當非孤例。

而選擇逃離家鄉而後撤的大學師生,整個逃難過程中也是飽受精神與身體上的折 磨。易社強為其研究曾訪談過不少經歷戰爭的學者,其記錄到:「抗戰爆發後,不只一 位教授與家人失去了聯繫,他們千里迢迢到達上海或南京,竟然原路返回淪陷的北平」

55。此時期不少學者在逃難過程中失去家人,如吳大猷回憶其師饒樹人(北京大學理學 院院長、物理系主任)的夫人為避戰亂退居上海岳家,卻意外染傷寒逝世。此後饒氏以 打麻將排解煩悶,但在家事、國事雙重打擊下胃潰瘍仍不時發作,經常日夜呻吟。56是 故無論逃離與否,中國高等知識份子在中日八年戰爭中均飽經憂患,自然多少無法專心 於學術研究,自然使中國學術界蒙受巨大的損失。

至於在經濟上尚未能完全獨立的青年學子而言,大時代的動亂對他們的心靈與生活 有更劇烈的衝擊。作家王鼎鈞曾以「怒目少年」自謂,而此實為這群在戰亂中長大的青 年共同特徵。一來日本侵略所帶來的國家民族生存危機,使他們成為容易激動與憤怒的 一代;二來戰爭讓他們多數年紀輕輕就得面對人生的生離死別,而失去家庭的經濟奧 援,更逼使他們必須自謀生路,提早進入成人世界。西南聯大教務處曾為文描述內遷過 程中學生們的恐慌:「年紀輕輕,孤身一人,擔驚受怕,有時身無分文,學生很清楚,

任何時刻他們都可能消失的無影無蹤」57。就算成功進入後方大專院校就讀的青年學生,

「煩悶」二字也經常掛在嘴上。私立大夏大學學生王行曾為文分析戰時青年的「煩悶」:

53 羅常培,〈盧溝橋事變後北大的殘局〉,頁 93。

54 羅常培,〈盧溝橋事變後北大的殘局〉,頁 93。

55 易社強,《戰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大》,頁 16。

56 吳大猷,〈抗戰期中之回憶〉《傳記文學》,第 5 卷第 3 期(1964 年 9 月),頁 6。

57 教務處,〈抗戰二年中教務處工作概況〉,《清華校友通訊》(重慶),第 6 卷第 1 期 ,頁 2。轉引自:易 社強,《戰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大》,頁 16。

青年的思想,是複雜的;青年的情感,是敏銳的;青年的意志,是不堅的;青年 的希望,是過奢的;青年的幻想,是超特的;青年的血液,是沸騰的。青年們因 思想的複雜,感情的敏銳,意志的不堅,希望的過奢,幻想的超特,血液的沸騰,

他們是極易陷入苦悶,悲觀,嘆息,徬徨的深淵中。尤其是在中國現在的環境裡,

因為社會許多現象的矛盾,大家不滿意現實:在平時已感到非常的苦悶,到了戰 時,驟然間改變了一個環境,什麼都變了樣,社會各種機構所發生的關係,特別 錯綜複雜。青年們不但在思想上找不著出路而苦悶;在實際生活中,也遭到不可 言喻的變遷— — 家鄉的淪陷或被轟炸,經濟來源的斷絕或家人的輾轉流徙,學校 停辦或無力到內地去復學,以及職業的問題,生活的問題,婚姻的問題等圍繞在 周邊,於是,青年的思想,更感到煩悶,十二分的煩悶!58

王行文章中分析了戰時青年學生兩大煩悶主因:對時局和自身生活的不滿,說穿了即是 對漫長的戰時生活無法適應。

「煩悶」同時也源於知識份子在戰爭的大時代中被強化的渺小感與無力感。抗戰時 期大後方雜誌中一度出現了對屠格涅夫小說《羅亭》59的熱潮很能反應這個傾向。袁塵 影曾撰寫〈今日中國不需要羅亭式的人物〉一文批評王小璞肯定羅亭此人物的想法,袁 氏指明戰時中國知識份子往往就是「羅亭式」的逃避性格:

對於「羅亭」,我有說不出的憎與愛,我甚至常常把自己和一些朋友比做「羅亭」, 我們雖然自慚著即使在學問和辯論上不敢跟這個「言語的巨人」相比,我們卻都 憎恨著自己像羅亭一樣的無力。… … 三年來,在前方和後方,我看到了不少的青 年,他們的話像永不歇的流水,他們知道「抗戰必勝,建國必成」!他們知道青 年要參加到抗戰的洪流中,更知道智識份子在抗戰建國中的任務。他們在辯才上 也許比不上羅亭,他們是中國的羅亭式的人物。他們會說種種抗戰建國的大道 理。可是,他們只是說說。不到前線去是國家太需要人才,不要使自己犧牲了。

分配給他工作做,是「學習,學習,再學習」。60

陳立夫也曾經在演講中指責戰時青年「無方向」又逃避式的「煩悶」感,並認為是中國 教育的失敗:

過去的教育,教人無目的,問他是什麼志,常常說不出來。這可說是整個教育的

58 王行,〈抗戰期中大學生的責任〉《學生之友》,第 1 卷第 2、3 期合刊(1941 年 1 月 15 日),頁 214。

59 屠格涅夫小說《羅亭》發表於 1856 年。該小說主人翁名為羅亭,為法國路易腓力時期貴族出身的知識 份子,極具革命激情,但卻缺乏行動力,故有「言語的巨人,行動的侏儒」之稱。

60 袁塵影,〈今日中國不需要羅亭式的人物〉,《今日青年月刊》,第 4 期(1940 年 3 月),頁 94。

失敗。諸位在目前求學的階段,應先準備異日做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個理想,就 如工程師之圖案,理財者之預算,決定之後,就應向此目標,努力追求。決定今 後如何以自己的才能,貢獻於國家。我以為這問題特別重要,因為經我測驗的結 果,許多曾受高等教育的學生,能明白地說出自己的志向的,僅有百分之四。這 種情形,和外國孩子也不一樣。我曾問過許多外國的兒童,他將來或願作木匠,

或願為工程師,總能說出一大篇道理。他們既有一個努力的目標,精神上將有歸 宿了。中國青年則不然,天天嚷著煩悶,煩悶□ 人既未立志,精神上無家可歸,

安得不煩悶?這完全是自己造作出來的。我告訴你們,自己有目的的人,決不會 感到煩悶。青年應該有活潑的朝氣,目視著光明的遠大的前途,像這樣的青年,

煩悶將從何處發生呢?61

另一種精神上的「煩悶」則是源於爭奪物資,爭取生存的緊張感。國立二中女子部的靜 華描寫到她們學校的生活是:

水得搶,飯得搶,菜更得搶!事實上,飯很多,絕無搶的必要,但是大家對搶既已 成了習慣,當然都抱定「先吃為快」的決心!於是只要吃飯鈴一搖,飯桶邊已老早 擠滿了人,規定的雖是每桌一個值日生,(專司裝飯、洗碗),但是,實在,往往會 超過規定於三四倍,好像在舉行「裝飯比賽」似的呢!等到各桌飯都裝齊,值星隊 長喊過:「立正,坐下,開動」後,大家就趕緊提起筷子拼命的搶菜!因為膳費只 有每月六元(最初是五元)除了早餐外都是二葷二素號稱四碗,其實每碗都是小半 碗,菜既然這樣少,那當然就得「搶」啦… …

總之,在這樣的一個環境裡,總得遇事敏捷,隨機應變,必要時,「搶」更是不可 少的手段,否則,往往會向隅的,搶!搶!搶!成日都在搶中生活,只要於我有利 你急忙也是活該,誰教你不會搶?這大概也是非常時期,非常地域的非常狀態吧!

62

軍需學校學生周魁梧也語帶諷刺地說:

物價因奸商操縱後交通不便的複雜關係,天天高漲,我們的伙食無形中受了很大 的威脅和打擊,食品非但說不上營養要求,有時因空襲時間耽擱及工作過勞,往 往食不足以充饑,直接影響我們身體的健康,間接影響我們的學業,在個人來說

61 陳立夫講,丁慰慈、陳明道筆記,〈邊疆青年應有之認識— 「五四」紀念日陳部長立夫在邊校之演詞〉,

《今日青年月刊》,第 6 期(1940 年 6 月),頁 2-3。

62 靜華,〈國立二中女子部特寫〉《學生之友》,第 1 卷第 7 期(1940 年 11 月 15 日),頁 45。

固屬不幸;在國家來說,亦非目前之福,因為我們是軍需人員,我們是解決軍隊

「民生問題」之實行者。自己的生活和健康都不能維持,安能維持他人之生活和 健康之能力嗎?63

簡言之,因戰時生活的困窘,無數大專師生虛擲大量時間與心力在「食」、「衣」、

「住」、「用」等生存資源的爭奪之中,不但易感「苦悶」,也無法專心於教學與學業的 精進。無怪乎國立西北大學學生瑞子(筆名)直言,在大學生之間談論的話題「吃的問 題至少要佔十之七八」64,此實是戰時中國高等教育奇特但讓人深憂的問題。如何解決 戰爭破壞下物質嚴重的缺乏,將「精神苦悶」的廣大青年學生凝聚起來,讓他們擺脫「羅 亭式」的知識份子,進一步能成為支持國民政府抗戰與建國的中堅主幹,此是戰時教育 主要掌舵者必須著手改進與籌畫的重要目標。

63 周魁梧,〈四個月來的軍需學校生活〉《學生之友》,第 1 卷第 7 期(1940 年 11 月 15 日),頁 24。

64 瑞子,〈陝南各大學的學生生活〉,頁 18。

第二節 對高校的拯救與控制:「聯合大學」的出現與功能

一、對大專院校的拯救與維持:

第一章中詳細分析陳立夫力主「戰時教育平時化」方針,但前節所述嚴重的戰爭破 壞,已使中國高等教育瀕臨崩潰的邊緣。如何維繫正常高校體制於不贅,是陳立夫就任

第一章中詳細分析陳立夫力主「戰時教育平時化」方針,但前節所述嚴重的戰爭破 壞,已使中國高等教育瀕臨崩潰的邊緣。如何維繫正常高校體制於不贅,是陳立夫就任

Outline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