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休閒阻礙的實證研究中,對於休閒阻礙的分類並不一致,例如:Chubb, M. 與 Chubb, H. (1981) 及 Francken 與 Van Raaij (1981) 皆將休閒阻礙分為內在阻礙 (Internal Constraints) 及外在阻礙 (External Constraints)。但是其包含之因素略有差 異,Chubb, M. 與 Chubb, H. 的內在阻礙因素包括:個性、知覺與態度、知識與技 能、性別、年齡與生命週期、文化與次文化的影響、生活型態、居住地區、職業 類型、收入與分配、可利用之時間;外在阻礙因素包括:外在經濟因素、人口因 素、社會結構、社會型態、犯罪及破壞公物之情形、都市的混亂與戰爭、交通運 輸問題等。Francken 與 Van Raaij 的內在休閒阻礙包括:個人的生理狀況(健康及 體能因素)、休閒參與動機、知覺休閒重要性的程度、需求的滿足、壓力狀況、

個人能力、知識興趣以及對休閒活動之便利性評估等;外在休閒阻礙則有:缺乏 時間、金錢、地理上的距離、設施缺乏等。

其次,Henderson, Stalnaker 與 Taylor (1988) 將休閒阻礙分為中介性阻礙因素 (Intervening Barriers) 與前置性阻礙因素 (Antecedent Barriers),兩者以偏好的形成 作分界,中介性阻礙因素係指休閒偏好已形成,而影響休閒參與的因素,如:金 錢、時間、友伴、氣候、交通等;前置性阻礙因素則是指會影響休閒偏好形成的 因素,如:性別、角色、情緒、需求等,中介性阻礙因素被認為比前置性阻礙因 素重要。

另外,Iso-Ahola 與 Mannell (1985)將休閒阻礙分為三類:社會-個人的 (social-personal)、社會-文化的 (social-cultural)、物質的 (physical)。社會-個人的阻礙是指 當個人能力與動機發生問題時,所產生的阻礙,而個人能力與動機的知覺,會受 到社會環境的影響。社會-文化的阻礙是指社會規範與社會互動方面有問題時所產 生的阻礙,當個人找不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參與活動,導致個人對其休閒活動不滿 意,此時社會互動就成為阻礙。物質的阻礙是指缺乏金錢、缺乏設備及沒有機會 等因素,可能是真正參與時所遭遇到的阻礙,是不變的阻礙來源。

此外,Alexandris, Tsorbatzoudis, Grouios 與 George (2002) 將休閒阻礙採用因 素分析法,分為七個層面:(一)個人心理層面:擔心造成疲倦、受傷、健康問 題、不適合參加、沒有信心;(二)時間層面:工作太忙、家庭責任、社會責 任、影響生活起居、沒有時間;(三)缺乏知識層面:不知道去哪參加、無人教 導、不知道去哪學習、專業技能不足;(四)設施層面:設施過於擁擠、設施不 適合、不喜歡提供的活動、設施品質不良;(五)可及性層面:交通時間太長、

住家附近缺乏機會、沒有交通工具、無法負擔費用;(六)同伴層面:朋友沒時 間、沒人陪同參與、朋友不喜歡參加;(七)興趣層面:沒有興趣、同伴不喜 歡、不喜歡社交場合,七個因素層面累積的解釋變異量為68%。

在有關休閒阻礙因素之排序之研究中,Kay 與 Jackson (1991) 針對336名十六 歲以上的受訪者,利用問卷調查受試者的阻礙因素對休閒參與的影響,結果發 現,列出的十九項阻礙因素中,金錢(53%)及時間(36%)是受試者最主要的休閒阻 礙。Samdahl 與 Jekubovich (1997) 使用深度訪談的資料,分析休閒阻礙模式的阻 礙類型。結構上的阻礙依序為:時間、金錢、健康的問題;人際間的阻礙為:家 庭責任義務、沒有休閒的同伴、錯誤的休閒同伴;內在的阻礙方面,並沒有發現 足夠的資料解釋內在阻礙,因為每個人的個性都不一樣,對於休閒的看法也不一 樣。

在國內之研究,張少熙(1994)研究指出,休閒活動阻礙因素包含:(一)

工作或課業繁忙;(二)父母缺乏支持的態度;(三)時間缺乏或閒暇時間不一 致;(四)缺乏充足的經費;(五)個人特質或個性;(六)缺乏足夠的休閒場 地及設施;(七)輔導單位及指導師資的缺乏;(八)對休閒活動概念瞭解不 深。李素馨(1997)以分層抽樣法對台中市1085位20歲以上的都市女性進行問卷 調查,結果顯示,都市女性最主要的休閒阻礙因素分別是:缺乏時間、缺乏設施 與缺乏同伴。

休閒阻礙的分類,最為後人普遍引用的是Crawford 與 Godbey (1987) 所歸納 統整而成的休閒阻礙之分類,其研究將個體休閒參與的阻礙因素歸納為三類:

(一)個人內在阻礙 (Intrapersonal Constraints):個人因內在的心理狀態或態 度,而影響其休閒喜好或參與意願,如:壓力、憂鬱、焦慮、自我能力、信仰、

團體的休閒態度、知覺個人能力及對適當休閒活動的主觀評價等。

(二)人際間的阻礙 (Interpersonal Constraints):人與人之間相互影響的結 果,係指個人因沒有合適或足夠的伴侶可一同參與休閒活動,而影響其休閒喜好 或參與。

(三)結構性阻礙 (Structural Constraints):係指阻礙個人休閒喜好或參與的 外在因素,如:季節、天氣、資源、設備、時間、金錢及休閒機會等,此類的阻 礙因素可藉由個人強烈的休閒喜好克服。

Crawford, Jackson 與 Godbey (1991) 進一步解釋休閒阻礙具有層次性,並演繹 出休閒阻礙階層模式 (Hierarchical Model)(如圖 2-2-1),說明參與休閒活動發展 的整個過程之基本模式,清楚定義出休閒阻礙的階層,解釋了個人內在、人際和 結構性的三種阻礙是有先後階層性的,亦即,當個體若無參與之喜好或動機,則 無法選擇自主性的活動,而形成個體內在阻礙的問題,必須克服或消除個人內在 阻礙後,才進入人際間的阻礙階段,此人際關係影響個體是否順利投入,此等級 的阻礙經過調整、適應後,個體才面對結構性阻礙階段,即個體因為外在的阻礙 因素而限制對活動參與的意願和行為。Raymore, Godbey, Crawford 與 von Eye (1993) 以363位高中三年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運用實證的結果得知阻礙因子的內 容及相互關係的結果,支持上述的說法(見圖2-2-2)。

然而,張玉鈴(1998)研究大學生休閒內在動機、休閒阻礙、休閒無聊感及 自我統合,結果發現,整體休閒阻礙為中等程度,各層面的平均數依序為結構性 阻礙、個人內在阻礙、人際間阻礙,這三種阻礙因素,並非單獨對個體產生阻 礙,通常是交互影響,三種阻礙因素也有可能同時存在。楊登雅(2003)驗證休 閒阻礙階層模式,研究結果亦不支持阻礙間的階層關係。由於本研究目的在探討 社會資本與休閒行為的休閒動機、休閒參與、休閒阻礙、休閒滿意度對健康影響 模式的建構與驗證,因此,對於此量表之階層模式之關係不在本研究討論範圍。

圖2-2-1 休閒阻礙階層模式圖

資料來源:Crawford, Jackson, & Godbey (1991: 313)。

圖2-2-2 三種休閒阻礙因素的關係

資料來源:Raymore, Godbey, & Crawford (1994:107)。

個人內在阻礙 人際間的阻礙 結構性的阻礙

休閒喜好 人際間關係協調

或調整人際關係

參與或不參與

個人內在 人際間

結構性

金錢

時間

便利

可及性

交通工具

其他負擔 害羞的

良好家人關係

好朋友

宗教信仰

自我意識

技能

交通

技能

資訊

負擔

經濟

時間

距離

不擁擠 不舒適

綜合上述文獻對休閒阻礙的分類可以發現,不同學者對於休閒阻礙之分類各 有其說法,本研究採用Crawford 與 Godbey (1987) 所歸納統整而成的休閒阻礙之 分類,將休閒阻礙分為「個人內在阻礙」、「人際間的阻礙」、「結構性的阻 礙」等三類阻礙因素。其主要原因是因為此分類方式是目前最廣為研究者所使用 之分類方式(張玉鈴,1998;陳藝文,2000;陳南琦,2000;洪凡育,2000;賴 家馨,2002;楊登雅,2003),而且其分類能涵蓋大部分之影響因素,因此,本 研究採用此分類方式,作為休閒阻礙之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