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3

擁有的本能,而是去接受。然而,弗蘭克認為,在接受本能中「必須預設有拒絕 的可能性」,抑是說,個體擁有「決定的自由(freedom of decision)」,拒絕便是 一種決定,這也是意義治療學所強調觀點:「個體擁有自由選擇的能力,能夠決 定要接受或拒絕他的本能」147。在「遺傳」與「環境」上談自由,主要是認為個 體無論在先天的素質差異為何,先天特質並不具有價值判斷,個體依然具有極大 的自由。148同樣,個體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取決於個體如何去面對環境的情勢狀 態149。因此,個體並非是由遺傳與環境所塑造的被動下的消極存在,絕大因素是 取決於個體的積極性「決定(decision)」,即是在意義關懷中是可以決定自身的 存在以及成為的樣態。

3.責任(responsibility)

弗蘭克認為,若個體之人是受本能,遺傳以及環境所制約,便是助長個體向 虛無腐化的頹廢傾向所生成。在關心「意義意志」的同時必須訴諸個體意志的自 由性,當意志不能僅是以本能為行動依準,便要導向第三要素的「責任」處理,

而人的責任是對自身「意識(conscience)」的負責。

二、意義治療學及其概念

意義治療關切人自身的存在意識與存在價值,不免會面臨與其他學科的分界

147 Frankl, V. E. The doctor and the soul : from psychotherapy to logotherapy. Introduction. 中譯本

《生存的理由》,16 頁。

148 弗蘭克舉出一項雙胞胎研究的案例加以說明:一對同卵雙胞胎兄弟從小被寄養在不同的家 庭,長大後,一位成了精明的犯罪者,另一位成為精明的犯罪學家。雙胞胎兄弟具有相同遺傳素 質,但研究顯示,即使遺傳素質相同,此特質僅是特質,不具有價值判准,因而不設於道德與否 的問題。因此,在遺傳部分的討論,價值判斷的自由,仍取決於個人。

149 弗蘭克在此提出反對佛洛伊德所提倡的本能與反應的普遍性理論。佛洛依德認為讓差異極大 的人們處在相同程度的飢餓狀態下,所有個體的差異將被抹平,其以為本能未被滿足時,所有個 體將會有一致性的反應呈現。然而,弗蘭克以他在集中營的艱困經歷來驗證並非如此。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4

問題,而這也是為何弗蘭克費盡一生對精神醫療和哲學的交界做闡釋,特別是關 於精神醫學裡的意義價值問題,將其作為一條貫穿他所有研究工作的主線。我們 不難發現弗蘭克的學說是經由精神醫學與哲學的交互涵養而生,並與宗教之終極 關懷有所融通。這也是為何他特別提及的一項重要信念與工作:「心理治療的目 標是恢復個體精神的健康,而宗教的目標則是著重於拯救個體的靈魂。」150 他 要顧及個體的精神健康,並朝拯救個體的目的前行。

(一) 意義治療學的目的

意義治療學不能忽視心理治療的基準,亦是說,在精神治療上,心理治療是 不容忽視的,意義治療甚是與其存在著不可分的結合關係。然而,意義治療不同 於心理治療除了在對個體詮釋方法上的歧異外,乃是意義治療致力於「在感知中 實現精神」。151 弗蘭克給予意義治療學的工作定義即是「以心靈層面為核心的心 理治療」,「運用意義治療法妥善處理個人的參考架構之內的哲學問題,進而對個 人心靈的憂傷從事客觀討論」。152 並以責任意識為起點的 「存在分析(existential analysis)」引領意義治療施行實質性的問題,從個體本質上進行檢視。

1. 追尋意義的意志(will to meaning)

意義治療學立基於「人存在的意義」及「人對此存在意義的追尋」兩大焦點,

並預設了一項絕對意志:「人具有求意義的意志」。153 弗蘭克認為個體尋求意義 是一種生命本源的力量,它並非依循「本能驅策力(instinctual drives)」的推動,

150 Frankl, V. E. The doctor and the soul : from psychotherapy to logotherapy. Introduction. 中譯本

《生存的理由:與心靈對話的意義治療學》,11 頁。此處譯文轉引並略作更動。

151 Ibid. p.25.

152 Ibid. p.17. 中譯本《生存的理由》,35 頁。此處譯文轉引並略作更動。

153 乃是與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學派的「享樂原則(pleasure principle)」及阿德勒心理學派的「權 力意志(the will to power)」不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5

而產生的「續發性合理化作用(secondary rationalization)」154。亦須慎防意義被 作為個體自我表現的彰顯。弗蘭克強調:「意義不只由存在本身彰顯,也從存在 以外的事物中彰顯。」155 由此看來,意義之於個人而言是具有獨特性與惟一性,

也惟有個人能夠賦予與實現。但意義涵括了個體與自身存在以外事物的關係,它 不僅僅是自我表現的昇華作用,而是一種開放性建構的關係。

肯定生命本體是意義治療的起點,質疑生命與追問生命意義則是意義治療的 關鍵,因為「發現自身存在的可疑性,經驗整體生存的疑慮,是人類獨有的特權。」

156 對生命意義的探尋是為人對自身狀態最真實的表述,而個體對自身生命探詢 的意義則在於價值性的評斷與尋獲。

2. 意義價值

存在分析與意義治療的使命是「幫助個人達到其生命最活化的狀態,引領個 體從滯留狀態趨向有動力的狀態。」157於是,實現自身價值以及價值意義向自我 的揭示,是實為重要的課題。價值領域概分為三類,其一是從創造活動中自我所 實現的價值,即「創造價值(creative values)」。其二為在經驗中被實現的「經驗 價值(experiential values)」,「片刻可以追朔整體生命,使得整個生命湧滿意義。」

158 經驗價值不必仰賴現時性的實際行動,而是經由片段時刻經驗的強度來實現

154 Frankl, V. E.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p.99. 中譯本《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 122 頁。為一種潛意識運作的自我防衛機轉(ego defense mechanism),意即個體使用某種方法、

行為、動機進而使原本無法接受之事物、情境轉而有理化,使自我意識能夠得以接受,其在根本 上是否定與曲化了現實情境。

155 《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123 頁。

156 Frankl, V. E. The doctor and the soul : from psychotherapy to logotherapy. p.26. 中譯本《生存的 理由:與心靈對話的意義治療學》,44 頁。此處譯文轉引並略作更動。

157 Ibid. p.54. 中譯本《生存的理由》,75 頁。此處譯文轉引並略作更動。

158 Ibid. p.43. 中譯本《生存的理由》,61 頁。此處譯文轉引並略作更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6

意義159。其三為弗蘭克特別強調的價值建立的範疇:「態度價值(attitudinal values)」。態度價值之所以被弗蘭克稱為人類最高價值所在,乃是因為它不需仰 賴生命中的創造與經驗,也就是說,當個體生命中無法有實質的建設性感受足以 豐足其價值時,態度價值能夠使其存在具有最根本的意義:

這第三種價值正是存在於當個體面對他生命的限制因素時所決定 採取的態度上;他對於限制他潛能發展的這些外在因素所採取的反 應,將可提供他一個新的價值領域。160

態度價值強調的是:當個體面臨無從改變的命運時,其所決定接受命運的態度才 是真正重要的。

態度價值的重要性在於它顯示了作為人的存在可能性,弗蘭克以為只要人尚 存有意識,他便有義務去實現價值,對自我而言這是一種責任驅使,並且長存至 其存在的最後時刻。價值意義的獨特性與惟一性為個人存在意義的基本信條:「它 揭示人存在本質上是實存與主觀」,並要求人們「努力從生活中去實現那些獨特 和惟一的可能性」161。透過存在分析的意義治療學最大的目的,即是促使個體在 生活中尋致生命獨特的目標,並且「做最可能的專注和最大程度的奉獻」。這就 如同齊克果所說的,捍衛那能夠「為之生,為之死」的理念那般。

3. 心靈動力學(Noö-Dznamics)

追求意義的意志既是個體的原始力量,它的作用呈現乃屬本質性的作用力。

弗蘭克提出了「心靈動力學」的概念說明追求意義的意志如何在個體之內產生作 用。個體在尋求意義、探索價值時所引起內在的壓力與緊繃,造成內心的不平衡

159 好比一位愛樂者聆聽動人樂曲時,當下的片刻經驗對其整體生命價值是值得的;或是欣賞壯 麗景色而深受震撼的人,當下的經驗對其生命而言將產生非凡的經驗價值。

160 Frankl, V. E. The doctor and the soul : from psychotherapy to logotherapy. p.44. 中譯本《生存的 理由:與心靈對話的意義治療學》,62 頁。此處譯文轉引並略作更動。

161 Ibid. p.55. 中譯本《生存的理由》,75 頁。此處譯文轉引並略作更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7

狀態,恰似負面,然而正是此失衡的動力拉鋸為精神健康不可或缺的動能:

精神健康可以說是仰賴著某種程度的壓力,在個人「已達成」與「仍 要達成的目標」之間的壓力。或是個人在「已成為」與「應該成為」

的樣態之間的落差。

其又言:

此壓力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對精神健康而言是或不可缺。因此,我 們也無須躊躇,應當以該圓滿的潛在意識作為人類的挑戰。惟有 此,我們才能從潛伏狀態中喚醒追尋意義的意志。162

心靈動力乃是指「實現意義之個體」的此端,與「待實現的意義」之彼端,兩端 間的拉扯,其是個人在實現自我時對意義價值的追尋必要的掙扎與承受。

(二) 意義治療學的方法

1. 矛盾意向法(paradoxical intention)

弗蘭克提出意義治療學的方法「矛盾意向法」163是意圖使個體在「幽默意識 下自然產生的自我隔離(self - detachment)作用」164治療自我遭受負面性徵狀

(symptom)165的侵襲,亦是對其徵狀施予隔離作為解決之道。當個體因面臨負

162 Frankl, V. E.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pp.104-105. 中譯本《向生命說 YES!》,162 頁。此處 譯文轉引並略為更動。

163 為意義治療學的一項特殊治療法。弗蘭克於一九四六年首度提出此概念,於一九六○年才較 有系統的完成此方法。

164 Frankl, V. E. The doctor and the soul : from psychotherapy to logotherapy. p.224. 中譯本《生存的 理由:與心靈對話的意義治療學》,205-206 頁。此處譯文轉引並略作更動。

165「症狀(symptom)」,譯本中乃是從精神官能症的角度予以理解,並基於弗蘭克精神醫師之身

165「症狀(symptom)」,譯本中乃是從精神官能症的角度予以理解,並基於弗蘭克精神醫師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