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三 、終極意義之關懷

第一節 齊克果與弗蘭克思想之異同

五、 終極關懷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1

者,而是根源於自身的自由,取決於個人的抉擇。

弗蘭克同樣認為意義的抉擇實為重要:「人的自由可以作為他自己的抉擇,

接受或是拒絕奉獻;亦即,去實現意義的可能性,還是將之放棄。」207身為意義 治療師,弗蘭克的使命無非是幫助他人找到生命的意義。回顧章節四,弗蘭克認 為個體的責任態度乃是人類的存在本質,個體存在本質的根本事實是基於意識與 責任,於是,當生命質疑個人時,個體的意識及對生命意義的責任,便承擔起一 切它所必須面對和解答的。於是,個體所面臨的關乎意義的問題,或是陷入意義 的困境時,意義治療所能給予的便是重啟個人的意義,使其克服種種絕境。

弗蘭克與齊克果在處理意義問題時,雖然皆是將意義視為人之本質的實現面 向予以探討,然則有其相異之處。齊克果所鋪陳與佈局的用心,皆是為了朝向那

「成為基督徒」的惟一人生意義所邁進。反之,弗蘭克闡釋意義的角度是分為多 面向領域而談,包括從生命、死亡的意義,困境、苦難的意義,甚是從工作的意 義和愛的意義等多方從屬個人心靈領域的角度而論。對弗蘭克而言,意義治療不 只是作為心理醫治的學問,而是要「努力使人再意識到某些外於內在本能的精神 性事實」208亦即使得個人在各面向進行存在分析的過程中,發覺那些隱藏於內在 深處的意義所在。

五、 終極關懷

無庸置疑,終極意義始終是齊克果的思想趨向,並依其論點,對終極意義的 關懷是取決於個人的選擇之中:「上帝並非宇宙遍在的存在,僅為那存在的人而 存在,僅存在於信仰之中。」209 齊克果此番明白的宣告,正是作為他宗教思想 的概念之精隨。

207 《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124 頁。

208 Ibid. 128 頁。

209 Kierkegaard, Søren. The journals of Kierkegaard. p.112. 中譯本《齊克果日記》,139 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2

弗蘭克對終極意義的信念與齊克果的信念有相近之處。其曾在《意義的呼喚》

中作出此番宣告:

終極意義是 —— 而且必須是 —— 超越我們的理解力。我將之稱 為「超意義」,但並不是那種「超自然」的意思。對於它,我們只 能相信,而且必須相信。即使只是無意識的,但我們每個人其實都 一直相信它。210

對弗蘭克而言,終極意義之於個人也許是無意識的信仰,然而,這「超意義」是 每一個人平權皆有的。人們是否能夠理解這般超越的終極意義,就如同齊克果所 謂信仰的悖論那般,人們無須去明白,也無能力去理解。個人所能做的僅僅是作 出「相信」的「選擇」:

上帝信仰和上帝本身不是自我追求,而是我決定是否相信上帝,是 否相信宗教。211

弗蘭克如此言道,相信上帝並非是自我追求的一環,也非為一件特別殊榮的一回 事,個人的信仰與否,無關乎旁人與他者,單單是一件關於自身的私密性抉擇,

惟一的差異性在於個人對終極意義的意識和自覺性的程度之別。弗蘭克認為,當 各種難題顯現時,不僅是個人對終極意義的關懷,終極意義對個人的關懷總會給

210 維克多.法蘭克 (Viktor E. Frankl):《意義的呼喚》,鄭納無譯,臺北:心靈工坊,2002,96 頁。

211 《心靈的療癒:意義治療和存在分析的基礎》,261 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3

你啟示,至於相信與否在於個人的決斷。212

綜觀弗蘭克與齊克果的論點:終極意義的真理之門,不為誰而開,只為那選 擇去相信的人而啟。

212 弗蘭克在二次大戰期前,曾收到美國大使邀請前往領取移民簽證,家人為他高興至極,因為 他也許能夠離開奧地利前往美國,逃離集中營的命運。然而,要他拋棄父母親前往美國抑或被送 往集中營的兩難困擾著他。某天,他注意到家中有一塊大理石,問起父親石子的由來,父親告訴 他,那塊石子是在被焚毀的維也納最大的猶太教堂現場找到的,由於這塊石子是刻了十誡的石 板,上頭有著金色的希伯來文字母,便將它帶回。弗蘭克詢問父親石子上的字母代表了其中哪一 誡律,父親答道:「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弗蘭 克聽完便決定要與父母親留在同一塊土地上了。參見:Man’s search for meaning,XVI.作者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