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溝通與轉化

第一節 齊克果的溝通方法與其意涵

一、 溝通方式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9

第二章 溝通與轉化

第一節 齊克果的溝通方法與其意涵

談及齊克果的溝通方式,首要面臨的問題是,我們要如何理解齊克果與其作 品的關係?

齊克果作品的多樣性及複雜性,按普遍的分類,大致上歸結為四種類型:自 傳式作品、審美作品、哲學作品及宗教作品,並基於其日記與各作品的交織通透,

更能看出作品呈現出的多樣化內涵。然而,倘若將齊克果的各部作品視為他自身 自傳式的隱匿性述說,那麼,也許會與齊克果的本意有所背棄。齊克果的性格與 人生經歷造就他思想歷程的豐富性,作品的取樣的確也多從其生存經驗中挪移至 作品中加以灌溉。不過,我們也許能夠綜觀其作品,區別作品的基本性質,以便 理解作者及作品的給予及嘗試,卻不能為齊克果的每部作品的視角與思維方法,

以某種單一觀點進行解讀,或直截了當的對之拍板定讞。

對齊克果而言,作品建構的是經由反省出離於其他事物的思索運動,為一種 異於常態的由外回歸於自身的審視,或是將自身置於他者地位的彼此理解。在論 文前一章中提到了齊克果在各部作品中,或是託名或以真名為署,皆有必然的理 由。這些理由便是作品之所以必須以整體關係的建構意圖來關心,或是必須理解 其具有片段的意義。於是,作品的目的除了向讀者呈顯其內涵與理念的一種隱喻 性引導外,更是作為一種特殊的溝通方式。

一、 溝通方式

「溝通(communication)」作為一項活動,按溝通者的闡述意向可分為「直 接溝通(direct communication)」與「間接溝通(indirect communication)」。溝通 的直接性與間接性,最為簡要式的區分,乃是由溝通者與溝通對象的溝通形式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0

為斷定。

直接性的溝通形式分為兩層次,較低層次的理解與方法是以最普遍性的方式 進行,乃是經由溝通者主動式的給出以及溝通對象被動式的接受,並以內容之客 觀性作為溝通者給予信念的衡量標準。高層次的直接溝通,依齊克果的說法「問 題的本身是,且一向是,如何成為基督徒」54,顯然,此層次的直接溝通並非被 齊克果所棄置,而是作為一種更高領略的溝通方式存查,是以「神聖性的方式」

進行溝通。但齊克果礙於當時代的「群眾」所持有的反省意識甚高,於是,他認 為應該以逆轉性的方式進行溝通活動,目的是為了將眾人拉向自己55,也為了其 自身。

對齊克果而言,溝通行為並非單純的僅是作為一種理念的闡述形式,事實上 則是「內在於他的一種獨特生存方式」56,誠如其言「一位作者必須有其適切的 存在情境」57。以此端看齊克果思想的方法及意向,尤是以「間接溝通」的形式 作為一種特殊的表態,包括運用各種溝通風格,詩意性的擬化、寓言與反諷等隱 喻的方式作為表述。那麼,間接溝通的目的為何?

按其著作的形式與方法看來,大多數的作品皆從屬於間接溝通的方式為表 態:

我之不可能把我作為一個作者的作品作出自我揭露的解釋是不必 多言的。因為,我不能以我所擁有的純粹個人內在性予以解釋。一 方面乃是因為我不能將我與上帝之間的關係公開。……,另一方面

54 Kierkegaard, Søren. The Point of View. p.91. 中譯本《觀點》,93 頁。

55 即便齊克果時常斥責其時代的人們所犯下的錯誤,然而,他實則存在著拯救世代的責任與信 念,同時也將此任務視為自身的志業。

56 梁衛霞。《間接溝通:克爾凱郭爾的基督教思想》,北京:世紀出版,2009,39 頁。意指齊克 果的作品同時也作為齊克果自身的存在樣態。

57 Kierkegaard, Søren. The Point of View. p.57. 中譯本《觀點》,47 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1

是我不希望把僅關係到我個人的事情強加於他人心理──雖然在 其中,有許多可以解釋我作為一個作者與作品之間的因素與作者性 格58

間接溝通必須是作為一種引導與誘發的方式才符合齊克果的期待,並礙於自我與 上帝間關係的私密性與純粹內在性,它不可說。亦是說,齊克果對自身「關係」

不能多說什麼,為他人之「關係」也只能噤聲。齊克果認為此關係的內在性實際 上是每個人都普遍具有的,因此,他未曾將其視為自身的特殊卓越之處而隱藏,

也非作為專屬於自身的寶藏,僅僅是他不道、不說,要使溝通對象自行覺察這份 真理。這番用意,齊克果也認為是他為基督教所獻出的一份服務與心力,同時也 受教於自身。

另一面向,間接溝通的目的乃是齊克果試圖隱藏那強烈的命令所為,他要以

「不具權威的喚起對宗教、基督教的注意。」59 他要消解那溝通者所背負的權 威性,於是,齊克果事實上是以一種較於溫和的間接方式為引領,試圖使溝通對 象不排拒他的述說,才有接納的可能。以此看來,託名者可以是齊克果的化身,

他隱身於託名者的背後給出了他要託名者給予溝通對象的期望;託名者亦非為齊 克果的化身,誠如齊克果所說「我寧稱自己是這些著作的讀者,而不是作者。」

60 他同時必須從作品中逐步認清自身,以讀者之姿,而非作者的姿態。於是,

齊克果與託名者之間隔著一段「距離」61,以便溝通對象從託名者與作品中能夠 自由的作出屬於自身的決斷。

於此,齊克果間接溝通的目的可以試想為二。一為利他式目的,意即力圖消

58 Ibid, p.26. 中譯本《觀點》,11 頁。此處譯文轉引並略作更動。

59 《觀點》,148 頁。

60 Ibid.148 頁。

61 Mackey, Louis. KierkegaardA Kind of Poet. Philadelphia :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71, p.24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2

解個體非本質性的缺失與迷惘,並引導讀者或是溝通對象的真理尋覓。二則為利 己式目的,乃是為了完成自我實現的一種溝通省思之方法。也就是說,齊克果間 接溝通的目的不但是為了將其理念以迂迴的方式提供給溝通對象一種導引,也能 視為齊克果個人式的自我實現歷程的衍變。

然而,無論目的以及方式為何,齊克果的溝通皆是力求個體返回自身的審 視,作以回歸主觀世界最純粹的感受,由此引領個體達致理想境界的一種指引與 導向。這項旨意,如他所述那般,在他宣稱其是作為一名宗教作家時便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