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譜例 4- 3-5-14 觀二活動 3

奏,教師依據此節奏型於下方寫上中國五聲音階的旋律,將全班分為「節奏組」與「旋 律組」進行擊樂合奏。教材與學習活動中的音樂要素,如下表4-3-5-15 說明。

表4-3-5-15 觀二活動 4 教材與學習活動中的音樂要素

節奏 曲調 織體 音色─打擊樂器

、 中國五聲音階 二聲部:單旋律聲 部、節奏聲部

旋律樂器:低中高音音磚(c、d、

e、g、a);節奏樂器:蛋沙鈴與響板

註:灰底標示為本教材主要學習的音樂要素

譜例4-3-5-13 中國五聲音階之擊樂合奏圖像譜

譜例4-3-5-13 為 MTD 指導學生演奏「中國五聲音階之擊樂合奏」的圖像譜;教師 以不同顏色的磁鐵劃分樂句,於第三樂句中,再以不同顏色磁鐵區分不同節奏;第一、

二、四樂句的前四拍為同音同節奏,後四拍同節奏但不同音的變化。

學生演奏的打擊樂器分為旋律樂器與節奏樂器,旋律樂器以圖像譜下方的音名結合 圖像譜演奏,節奏樂器演奏節奏或基本拍,節奏聲部的「蛋沙鈴組」與「鈴鼓組」,於第 一、二、四樂句的倒數第二拍,演奏兩拍長音。教材與學習活動中的音樂要素,如表 4-3-5-16 說明。

111

表4-3-5-16 譜例 4-3-5-13 教材與學習活動中的音樂要素

節奏 曲調 織體 曲式

、 、 、 中國五聲音階 三聲部:單旋律聲部、節奏 聲部、基本拍聲部

一段體 樂句:a-a1-b-a2 音色─打擊樂器

旋律樂器:音磚(c、d、e、g、a),每音低、中、高音磚各一個、奧福中音木琴與 高音木琴各一。

節奏樂器:鈴鼓2 個、蛋沙鈴 8 個(一人 2 個)、響板 3 個、高低木魚 3 個。

註:灰底標示為本教材主要學習的音樂要素

(7) 音樂知識 圖例4-3-5-2 觀一活動 4-2

圖例4-3-5-2 為 MTD 實施觀一活動 4-1 的律動後,給學生看的節奏符號卡;教師以 兩種不同顏色的色紙代表男生、女生不同的節奏符號,男生為 、女生為 ,並請學生 猜想律動的音訊與節奏符號之間的連結,但教師最終沒有給學生標準答案。由 MTD 於 觀二後所採用的愛心圖像譜可知,節奏符號並非本研究個案音樂學習重點。教材連結學 習活動的音樂要素,如表4-3-5-17 說明。

表4-3-5-17 圖例 4-3-5-2 與觀一活動 4-1 教材中的音樂要素

節奏 曲調 音色

、 高音域與低音域 鋼琴

註:灰底標示為本教材主要學習的音樂要素

112 譜例4-3-5-14 觀二活動 3

A

B

C

D

譜例5-14 與譜例 5-12 為譜例 5-13 認知與表現圖像譜的增能,譜例 4-3-5-14 的學習內容為 MTD 教導學生認識節奏(愛心中的磁鐵)與基本拍(愛心),並請學 生以拍手的方式呈現對於認譜的認知。教師每次僅給四拍的節奏組合,由 A 至 D 的譜 例中可知,節奏組合的難度循序漸進。教材與學習內容中的音樂要素,如表4-3-5-18 說 明。

表4-3-5-18 譜例 4-3-5-14 與觀二活動 3 教材中的音樂要素

節奏 音色

、 身體樂器─拍手聲

註:灰底標示為本教材主要學習的音樂要素

113 譜例4-3-5-15 觀七活動 1-2

譜例4-3-5-15 為觀七活動 1-2 的學習內容,教師將圖像譜印在紙上,並請學生以彩 色筆標示自己演奏的聲部(音、節奏、基本拍),從總譜中教導學生「分部譜」的概念。

教材中的音樂要素,如表4-3-5-19 說明。

表4-3-5-19 譜例 4-3-5-15 教材中的音樂要素

節奏 曲調 織體 曲式

、 中國五聲音階 三聲部(分部譜):單旋律聲部、

節奏聲部、基本拍聲部

一段體 樂句:a-a1-b-a2

註:灰底標示為本教材主要學習的音樂要素

(8) 肢體開展 譜例4-3-5-16 觀四活動 1

A. 2 至 3 人組成的雲:

B. 水中的動物:

C. 打鬥的動作:

(但不能碰到對方)

114

本研究依據Boardman、Andress、Pautz 與 William(1998)所提的十項音樂要素(陳

115

曉雰,2006),作為本研究個案之音樂教材分析項目。由表 4-3-5-22 可知,無論學生實 際認知到或隱含感受到,MTD 實施的音樂要素內涵相當豐富、多元。

116 時地

風格 臺灣兒童歌謠

註:粗體字與底線的標示為教材內主要的音樂要素學習內容,節奏要素以「主要」為標示。

(四) 學習評量

1. 形成性評量

(1)MTD 的評量方式為「實作評量」與「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跟觀察(評量),基本上我沒有做其他的紙筆測驗。你會發現在 106 (學年)夏學季當中,我幾乎沒有做很明確的評量,原因是,我希望開展他(學 生)對音樂的興趣,他願意聽、願意唱、願意參與、願意演奏。我們(教師們)

期待看到是,孩子在這個過程中都願意參與,每一個人各司其職。(訪MTD_1226)

(2)教師運用觀察評量,依據學生的表現,進行差異化教學。

我們可能會看到幾個小孩,他/她可能在某一個地方特別突出,譬如說S3,那時候 就發現,哇!原來他是一個基本拍很穩定的小孩,有一些孩子可能在演奏旋律上是 很容易的,有一些孩子可能在聲音的表現上是很能夠掌握,我們大概能夠判斷出來。

……(「中國五聲音階之擊樂合奏」)雖然是讓孩子自己選(樂器),實際上我們也做 了一些調整。比方說,有的孩子他負責的音太多的時候,他可能演奏不出來,我就 會做一些微調。有孩子他拿節奏樂器,可是他可能不會是最主要顧基本拍的小孩,

因為我們會跟著他的實際狀況去做差異化調整。

評量應該是說,我們怎麼幫助,我們看見孩子他在哪一件事情上,是可以做得更好?

或者,他退一點,會幫助他更有成就感。我用觀察的方式去幫助孩子,調整到他比 較適合的位置。(訪MTD_1226)

2. 總結性評量

(1)MTD 因授課時數有限,無法個別給予學生質性的回饋,但會於學季末,給予全班 整體的音樂學習回饋。

在(主題課的)音樂部分,我沒有給他們(學生)個人的回饋,但是我的(音樂相 關)選修課,我就會給每個孩子不同的質性回饋,幫助他(學生)看見自己。但是 主題課目前對我來講,有點困難。因為我上課的時數很少,我沒有辦法一次對這麼 多的學生(給予質性回饋),所以我選擇先寫整體的狀態。(訪MTD_1226)

117

(2)實作評量之成果發表

本研究個案之成果發表共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音樂的開場,第二階段為三位 班級導師實施的主題任務「有聲書組」、「戲劇組」與「桌遊組」,各小組同時發表成果。

音樂的開場共分兩組接續發表,第一組為「孫悟空說白節奏組」、第二組為「中國五 聲音階之擊樂合奏組」。

六、 學生經歷音樂教師教學內涵之經驗階段

Reimer 認為課程的經驗階段為,學生經歷前幾階段的結果,以及他們為前幾階段所 帶來的結果(Reimer,2003)。本研究將此階段分為二部分進行探討,一為透過「訪談」

及「學生於課堂上的創作與紀錄」得知,學生於運作階段中獲得的「認知」、「技能」、「與 主題連結」、「情意」與「學習態度」五面向的經驗、想法與感受;二為將上述學生的學 習經驗對應《十二年國教生活課程綱要》之核心素養、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以此探討 學生的學習經驗。

(一) 學生的學習經驗

本研究以 Bloom、Engelhart、Furst、Hill 與 Krathwohl(1956)提出的教育目標:認 知領域(cognitive domain)、技能領域(psychomotor domain),與情意領域(affective domain)

(李坤崇,2011),作為探討學生經歷運作階段後所得到的學習面向,以及加入十二年國 教核心素養之素養(competencies)的三要素:知識(knowledge)、能力(ability)與態 度(attitude)(蔡清田,2015;OECD,2005)的「態度」面向,作為本研究探討學生對 自我「學習態度」之省思,以及探討學生學習「與主題的連結」的學習內容共計五個學 習面向,作為本研究分析學生於運作階段中的學習經驗。

本研究以英文編碼A. 認知、B. 技能、C. 與主題連結、D. 情意、E. 學習態度,以 流水號 1、2、3……,作為學習經驗五面向之探討結果。其中,學生的「創作」屬於技 能領域,學生的學習「紀錄」屬於認知領域(李坤崇,2011);本研究將同時涵蓋「創作 與紀錄」的學生學習經驗,英文編碼為AB. 認知與技能。

118

A. 認知

A1. 學生能正確說出於 MTD 的課堂,演奏樂器的名稱。

研:請問今天在課堂上,你們有演奏哪些樂器呢?

S1:沙鈴。

S2:響板。

S3:音磚。

(訪 觀二課後_S1、S2、S3)

S4:(奧福)木琴。

S5:沙鈴。

(訪 觀三課後_S4、S5)

S6:高低木魚。

S7:音磚。

S8:還有鈴鼓。

S9:沙鈴。

S10:響板。

(訪 觀五課後_S6、S7、S8、S9、S10)

A2. 學生能理解「力度」與「速度」的變化。

S11:第一組我跟老師(研究者)上那些「大聲」、「小聲」。

研:除了「大聲」、「小聲」之外,請問你還學到什麼呢?

S11:我學到了「從慢到快」。

(訪 觀三課後_S11)

A3. 學生理解創作肢體動作的用意是為了表達詞意。

S12:我們學了比較多的動作,不然我們一直在說那些話(「孫悟空說白節奏」),台 下的小朋友可能會不清楚我們的意思。

(訪 觀八課後_S12)

A4. 學生以圖譜記錄欲表現的音樂

研:請問你們今天的跑站學習,在TTA 老師組學到、做了什麼事情呢?

S5:(演奏)碰鈴,做觀音菩薩(的音樂)。

S11:我打了從大聲到小聲,有大(聲)、中(聲)、小(聲),從小聲開始,小聲打兩

119 下、中聲打一下、大聲打三下。

S16:我打那個棒棒糖鼓,打孫悟空跟二郎神在打架的聲音。

研:請問你們在TTA 組的演奏,有紀錄在小白板上面嗎?

S11:有,我畫愛心,然後我還有在上面寫小(聲)、中(聲)、大(聲)。

S16:我也是畫愛心的圖案,畫大聲到小聲,還有快。

(訪 觀三課後_S5、S15、S16)

A5. 學生能從 MTD 教學肢體開展的內容,應用至視覺創作的學習內容。

S13:我就在想,剛才上的那堂課,身體怎麼做?我可以畫在有聲書裡面。

(訪 觀四課後_S13)

A6. 學生能後設認知自己的學習情形

研:請問你們覺得自己的那一組(「中國五聲音階之擊樂合奏組」),表現如何呢?

S25:還好,因為我們要打的時候沒打好。

S5:可以再更好,有些人會錯亂,因為會跟不上(拍子),會打到其他的音。

(訪 觀八課後_S5、S25)

A7. 學生能評鑑同儕的課堂表現,並以此推論同儕對《西遊記》的理解程度。

研:請問你們覺得今天上MTD 老師的課,自己的表現如何呢?

S26:很棒,因為我很會把孫悟空抓走。

S27:應該是說,你(指 S26)有選對時間來把他(孫悟空)套起來。如果你有讀《西 遊記》的話,你就可以讓別人知道說,你讀西遊記的程度有多少。

(訪 觀四課後_S26、S27)

120

A8. 學生運用各自的紀錄方式,標示分部譜。

表4-3-6-1 觀七活動 1-2 「中國五聲音階之擊樂合奏」分部譜

音磚組 蛋沙鈴組

高低木魚組 響板組

表4-3-6-1 觀七活動 1-2 的學習活動為,MTD 將「中國五聲音階之擊樂合奏」的圖 像譜畫於紙上,請學生標示各自的分部譜,便於成果發表時攜帶上台依譜演奏。

由表 4-3-6-1 可知,「音磚組」學生標示單音的方法、「蛋沙鈴組」學生選擇不標示 基本拍僅標示二分音符音值的方法、「高低木魚組」與「響板組」兩種標示節奏的方法,

饒富趣味。

B. 技能

B1. 學生透過對「力度」與「速度」的認知,能運用樂器即興創作符合《西

遊記》角色特質特性的音樂。

121

研:請問你們今天的跑站學習,在MTD 老師組學到、做了什麼事情呢?

S11:我學到了敲音磚。

S5:自己製造音樂,從快到慢。

S5:自己製造音樂,從快到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