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人際關係與青少年韌性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人際關係與青少年韌性之相關研究

Hart, Hofmann, Edelstein and Keller(1997)針對兒童人格類型與青 少 年 的 行為 與發展 關 係 做研 究,將 人 格 類型 分為三 類 : 韌性 型 (resilience)、過度控制型(overcontrol)、不受控制型(undercontrol)。過 度控制型的孩子個性害羞、安靜、焦慮、可靠;不受控制型的孩子則 是衝動、倔將、好動;而韌性型的孩子是自信,獨立,流暢口頭上,

並能夠集中精力工作,在青春期有較好的人際關係、社會支持系統、

問題解決能力及較少的憂鬱情緒。沈瓊桃(2010)訪問六位在兒少時 期曾遭受雙重暴力的青少年研究發現,除了本身自己的能力與努力外,

與重要他人的良好關係、他人的支持與溫暖或正向特質,都能強化他 們對抗逆境,增加適應的能量。

良好的支持系統有助於青少年韌性的產生,這些來源可能來自家 庭、學校、朋友和社區等,如正向的家庭和諧關係、同儕的關心、擁 有成年的關愛、情感或實質助益等(Herrman et al., 2011;Hurd &

Zimmerman, 2010;Jacelon, 1997;陳佩鈺、林杏足,2004)。因此,

青春期的發展階段,他人的支持可以做為因應環境的能力,並轉換為 重要的發展歷程(Cicchetti & Rogosch, 2002;Zolkoski & Bullock, 2012),

許多研究也證實支持系統能使個體更積極於與他人互動,從互動中,

24

增進對他人的信任感,減少孤獨感的發生,能提升自我信心,以樂觀 的態度面對事物,因此擁有較高的支持系統的青少年,能產生較高的 韌性,以面對憂鬱及複雜的情緒問題(Carbonell et al., 2002;Carbonell, Reinherz, & Giaconia, 1998;Wright & Masten, 2005)。Werner(2012)從 1995 年開始縱斷研究兒童與青少年的韌性,發現其在支持系統上的 保護因子包含:正向的親子關係、支持性的網絡、同儕支持及良好的 課業表現,另外,也認為擁有較高韌性的青少年通常在家中有良好的 情緒支持,並且較積極參與團體活動,有至少一位或多位親密、可靠 的非正式網絡,如親戚、朋友、老師、長者等,藉由與他人互動中獲 得支持與安全感,增加自信與成就感,產生對生活的意義(Werner, 1989, 2005)。Grotberg(1997)針對 1225 位 12 歲以下兒童研究發現,良 好的親子關係能增進個體對他人之信任,增進自尊、自主及同理他人,

學習尋求協助,有助於其韌性的提升。鄭如安等人(2009)針對某十 六歲安置少女的質性研究結果發現,老師與同儕的關懷及支持,對青 少年之韌性有極重要的影響力。另外,McConnell et al. (2014)抽樣 538 個有撫養殘疾兒童的家庭,結果發現,如果家庭及社會能提供良好的 支持系統,即使在嚴重壓力的情況下,殘疾的兒童仍能有良好的發展。

因此,具有高度的期望、家人的期望和溫暖的支持可以建立個人自信,

有勇氣堅持完成任務,可讓人感覺有價值、感受自己的貢獻力,開始

25

認識自己的價值和權益,進而發展問題解決能力、自主性和獨立性 (Benard, 1991;Anthony, 1974)。根據董氏基金會(2002)調查顯示,

青少年主要的支持管道來自同儕朋友,但家庭支持與否卻最能影響其 憂鬱程度,若家庭對青少年的支持越高,其憂鬱程度越低。因此,支 持系統能緩衝憂鬱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Carbonell et al., 2002;Hurd

& Zimmerman, 2010;Wright & Masten, 2005;陳毓文,2004),擁有 較多的社會支持系統的青少年,可以減少憂鬱發生的機會(柯慧貞等 人,2004)。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