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研究假設

結果,並能持續因應能力,從創傷中恢復。當個人所面臨到的困境或 挑戰增加時,所激發韌性的可能就越大,越能成功地因應環境之變遷,

因此,韌性的概念是一種動態的學習過程,因應困境不但是一種考驗,

更是一種學習的機會(洪福源,2005)。韌性的青少年具有潛在保護 因子,有助於個體成功適應生活事件的刺激,當面對外在諸多挑戰與 壓力的衝擊時,會採取適當的因應策略,改變自己的認知、情緒、行 為以調適自我,並且以積極、樂觀的心態與環境相抗衡,甚至將他人 的問題調整為個人經驗,做為自省之用,使自己免於傷害或往負面發 展,成功應對生命的挑戰(Dumont & Provost, 1999;陳佩鈺、林杏足,

2004)。

本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研究動機與重要性;第二節研究目的;

第三節研究問題;第四節研究假設;第五節名詞操作型定義。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韌性是個長期且持續的過程,需要時間和精力來提升自己對困境 的彈性(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9)。正向心理學之父 Martin Seligman 曾言「幸福感有 60%取決於天生基因和環境因素,

但有 40%仍可操之在己」,在過去三十年來,高風險的青少年能克服 困境一直受到學者的關注,尤其是兒童與青少年暴露在危機環境中卻

4

能良好適應或克服環境之韌性,是被受許多學者討論及探討(常欣怡、

宋麗玉,2007);近期,相關的研究方向也從過去靜態轉為動態,從 危險因子轉為保護因子,強調個體韌性與困境之間的關係(Luthar, Cicchetti, & Becker, 2000),而瞭解韌性之保護因子與保護機制,更有 助於實務工作者在規畫介入及韌性方案上的提升(常欣怡、宋麗玉,

2007)。因此,韌性相關之研究,從過去探討高危險群兒童與青少年 如何在創傷中保持心理健康與完整之醫療體系,擴展至教育環境,以 瞭解學生如何克服困境,有助於協助他們成功學習(王琡棻,2011)。

相較於其他年齡族群,青少年憂鬱的比例明顯較高,且與自殺有 顯著相關(Lewinsohn, Clarke, Seeley, & Rohde, 1994),當面臨衝擊事件 時青少年能否樂觀因應還是因感到挫敗而逃避?個人的韌性特質是否 能減少憂鬱的發生?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生活中每個人多少都會 遇到不如意、難以克服的困境,其可能帶來失望、無助、憤怒,但也 可能是另一個契機,提供一個重新整理思考的機會,進而找到更適合 自己的出路,如何在困境當中越挫越勇,化危機為轉機,這種正向的 力量,是值得去探討與重視,心理學家 Peter Kramer 曾說「憂鬱的相 反不是快樂,而是韌性」,因此瞭解學生在高中時期生活是快樂學習 還是鬱鬱寡悶是重要的。韌性的青少年具有保護因子可緩衝生活中的 負向衝擊,因此培養韌性可以增進其心理健康和憂鬱的預防,對於促

5

進心理健康及預防有實質性的幫助(Carbonell et al., 2002),良好的支 持系統有助於青少年韌性的產生,減少憂鬱的發生(Burk & Sher, 1990)。過去我們傾向於對負面思考、弱勢、高風險等學生進行諮商 輔導,或者研究其導致負向的前因後果;但若能以學生的優點去看待,

多給予讚美,從教育環境中營造正向的氛圍,提升學生在困境當中的 解決問題的能力。期望藉由探討台中市某高中學生個人背景因素、人 際關係與韌性、憂鬱之相關性,以提供未來瞭解及協助學生韌性與憂 鬱相關研究之參考。

6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探討影響高中學生韌性情況與其相關因素之探討。由 上述研究動機中,擬出研究目的:

一、 瞭解研究對象韌性之情況。

二、 瞭解研究對象憂鬱之情況。

三、 探討研究對象的背景因素與韌性之間的關係。

四、 探討研究對象的人際關係與韌性之間的關係。

五、 探討研究對象的韌性情況對憂鬱情況的預測力。

7

第三節 研究問題

基於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所要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 研究對象韌性的得分分佈為何?

二、 研究對象憂鬱的得分分佈為何?

三、 研究對象的背景因素與韌性得分的相關為何?

四、 研究對象的人際關係與韌性得分的相關為何?

五、 研究對象的韌性得分是否能有效預測憂鬱得分?

8

第四節 研究假設

根據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並以相關文獻為依據,提出本研究之 假設如下:

一、 研究對象的韌性情況會因背景因素的不同而有顯著性的差異。

1-1 研究對象的韌性得分會因性別的不同而有顯著性的差異。

1-2 研究對象的韌性得分會因年級的不同而有顯著性的差異。

1-3 研究對象的韌性得分會因家庭收入的不同而有顯著性的差異。

1-4 研究對象的韌性得分會因父母教育程度的不同而有顯著性的差 異。

二、 研究對象的韌性情況會因人際關係的情況不同而有顯著性的差 異。

1-1 研究對象的親子關係與韌性之間有顯著正相關。

1-2 研究對象的師生關係與韌性之間有顯著正相關。

1-3 研究對象的同儕關係與韌性之間有顯著正相關。

三、 研究對象的韌性情況能有效預測憂鬱情況。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