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建議

根據本研究文獻探討及研究結果發現,良好的家庭收入、父母教 育程度及人際關係皆有助於韌性的提升,本節將針研究結果及後續研 究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參考,茲說明如下:

一、 家庭收入方面

本研究結果顯示,家庭收入較高的青少年具有較高的韌性表現,

故若能提高家庭所得,便可以給予青少年較穩定的家庭環境,進而增 強其韌性。然而學校教育無法提升青少年的家庭收入,因此,學校除 了賦有給予學生優質教育環境的責任之外,也需覺察學生家庭問題,

發現弱勢家庭學生,並能提供預警訊息給國家或是社會救濟資源系統 的重要管道。因此,藉由學校教育體系引進社會或國家救助資源給予 弱勢家庭學生,維持其家庭功能,進而增強青少年之韌性。

(一)加強對較低收入家庭學生之察覺,提供適切協助

學校教育系統可以察覺學生家庭問題的,除了第一線的導師之外,

全校教職員工皆有需要察覺學生特殊性或行為異樣的責任,因此,學 校行政單位,例如輔導室或學務處,應加強教職員工的強覺察技巧及 訓練,安排增能研習或課程,使導師、教官及輔導人員等具備從學生 日常生活細微表現去發現問題之能力。教師可透過家庭訪問、電訪、

116

親師座談、聯絡簿等,藉由與家長互動聯繫,建立與家長的信任關係,

以了解學生實際家庭經濟情況與突發事故。另外,從新生入學個人基 本資料中建檔學生的家庭收入概況,透過與同學互動當中,觀察學生 的服儀打扮、零用錢使用情形等,了解學生的生活花費,另外,調查 學生課後打工情況,了解學生打工的主要原因,評估是否影響到其正 常生活、學習成效及心理狀態,並依個別性給予協助及心理支持。

(二)對低收入家庭學生引入學校、社會或國家資源

對於家庭經濟收入困頓的學生,協助學校愛心便當、獎助學金等 申請,發現已陷於生活困境的學生,學校應該主動聯繫政府社政單位 或民間救助團體等,對學生進行家庭訪視,短期先協助家庭維持基本 生活功能,長期則協助其脫離生活困境,提升學生能在生活功能較為 完整的環境中求學,減少為家庭經濟擔憂,避免因協助家庭經濟而中 斷學業,使學生對未來能維持正向希望,增強其因應環境之韌性。

二、 父母親教育程度方面

根據本研究結果,父母教育程度較高之青少年具有較高的韌性表 現,然而學校教育無法改變父母的教育程度,因此,建議可以藉由提 升父母對青少年的教育參與及關注,加強父母教養內容與資訊,以增 進學生之韌性。

117

(一)加強對父母教育程度較低的學生之關注

現今高中生的家長多數年約為 40-50 歲,求學階段接受九年國民 義務教育,多數學歷在高中職以上,若家長學歷僅為國中以下,則表 示學生家長因成長環境困難而無法繼續升學,其家境問題可能延伸至 現在。而低學歷父母的工作待遇也可能相對較低,給予子女的生活資 源條也較為不足,因此,導師、教官及輔導老師等學校教職員工,應 多給予學生關注,及早發現學生生活問題,並給予適當的支持與協助。

低學歷家長在面對學生成長問題時,可能較無法給予適當的處理,或 可能使用傳統打罵教育而導致反效果。因此,學校應透過親子教育活 動、經營網路社群及辦理相關題研習等管道,協助父母陪伴子女一同 成長,當父母能以現在青少年較能接受的方式與子女相處,降低親子 衝突機會,使父母成為子女的支持力量。

(二)增加家長對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視,提供親職知能

根據本研究結果發現,某高中生在人際關係量表中,以「親子關 係」得分最低,然而「親子關係」與韌性的相關性,僅次於「同儕關 係」,因此,可見「親子關係」對某高中生韌性影響之深遠。父母是 子女重要的依附者,學校可以規劃性地引導家長教育參與,促進家長 養育子女的知能,改進家庭教育環境,建立親師良性溝通,使子女因

118

家長的參與,感到被關愛的幸福感與榮譽,提升學生的韌性及學習成 效。

三、 人際關係方面

由研究結果得知,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助於韌性之展現,減少 憂鬰情形的發生。在「人際關係」的三個分量中,資料顯示對韌性的 影響力由高至低依序為「同儕關係」、「親子關係」及「師生關係」,「同 儕關係」的影響力明顯高於「師生關係」及「親子關係」,顯見在高 中階段的青少年,若能維持良好穩定的「同儕關係」,就能提供青少 年成長所需的心理支持,也能讓青少年面對壓力時,有情緒疏解的對 象,對韌性的表現有極正面的影響。而青少年正值青春期,家長的教 養與學生期盼獨立自主的想法常有所衝突,影響親子處相關係,不利 於韌性的提升。因此,建議學校單位由多方面著手協助學生建立良好 人際關係:

(一) 人際關係相關課程之融入,營造和諧的學習環境

根據本研究結果發現,「人際關係」與其韌性呈現正相關關係,

人際關係會影響韌性之展現,對憂鬱具有預測力;而某高中生在韌性 的四個分量表中,以「同理心與人際互動」分量表與「人際關係」的 多元相關係數最高。因此,建議可以藉由課程設計,例如健康與護理、

119

生命教育、家政等相關課程,引導學生瞭解人際關係的意義與重要性,

學習與人相處注意事項及溝通技巧。另外,建立學生的自我認同及自 我價值,學習發現他人的優點,培養學生的同理心,學會尊重他人與 他人分享,養成幫助友愛同儕的習慣,營造和諧良好的班級氣氛,利 用環境的渲染力,從生活中潛移默化影響學生,讓學生感受到班級是 有愛的,在班級中能被尊重與認同時,也增進了師生與同儕之間的關 係,讓班級形成支持性網絡,助於學生韌性的提升。

(二) 了解學生人際交往情況,及早發現人際相處問題

教師應由學生的日常生活及情緒表現了解學生的人際狀況,發 覺人際關係問題,適時介入輔導,避免學生因不良的人際關係影響情 緒及學習,減少諸如排擠、孤立、霸凌等人際問題發生。輔導室除了 適時對因為人際關係產生問題前來的學生給了個別輔導協助外,亦可 針對同儕關係、親子關係主題辦理團體輔導。導師在班級中有觀察、

照護及輔導之責任,從本研究結果發現,「師生關係」與韌性的相關 性低於「同儕關係」及「親子關係」,因此,若能脫離威權式管教方 法,與學生建立信任感,成為學生問題發生時倚賴的對象,便能及早 協助學生面對困境,使韌性產生正向的影響。

(三) 瞭解個別性與需求,增進親師合作

120

根據本研究結果發現,背景因素中「家庭收入」與「父母教育 程度」會影響到學生的韌性表現,故對於家庭收入及父母親教育程度 較低的學生,更需要教師多花時間去注意及關心。再者,某高中生的 人際關係中,以在「親子關係」得分最低,顯示某高中生在與父母親 相處上,還有很大需要努力的地方。因此,透過親師互動,如:聯絡 簿、電訪、家訪、班親會、運動會、母親節活動、成年禮等,了解學 生家庭背景與個別性,引導父母了解親子關係的重要性,協助父母改 善親子關係。當學生表現良好時,教師除了特別予以獎勵,可藉由告 知家長,讓學生也從父母身上得到回饋與認同,當學生有狀況時,適 當地提出問題,與家長共同商議改善方法,營造學校與家庭管教的一 致性,讓家長藉由與家長聯繫互動中,增進家長對教師的信任及對學 生校園生活的了解。學校活動多邀請並鼓勵家長參與,使家長了解學 校在校情形,透過良好的親師合作,賦予學生支持體系,讓學生自然 地形成自我激勵的力量,使學生在表現上更為平穩。

四、 後續研究

(一) 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在文獻探討中發現,部分學者認為韌性的增加與年紀的增 長有關,然而本研究取樣僅以台中市某高中學生為研究對象,因此高

121

中三年的差異性不大,在探討年級對韌性之影響有其限制,未來建議 研究可以增加不同學制學生之比較,以了解韌性與年紀之差異性;此 外,因台中市某高中屬於鄉下地區學校,所處的環境與城市學生不同,

在不同學校教育對韌性之影響有其限制,故亦建議未來研究可進一步 擴大地區範圍,以進一步釐清不同區域學生韌性之差異。

(二) 研究變項方面

本研究結果發現,不同家庭收入之某高中生,其在韌性的表現上 有顯著差異,但從分量表中發現,家庭月平均在「80,000 元以上」與 其他家庭月平均在 80,000 元以下者並無顯著差異,推測可能受父母 教養方式或父母相處時間之影響,再者,文獻探討中發現,多數文獻 以探討母親對子女韌性之影響,較少討論到父親部分,然而現在社會 越來越多雙薪家庭,父母親在陪伴子女的角色相當,抑或單親家庭、

隔代教養家庭等不同家庭結構,皆可能影響研究之結果。因此,在未 來研究中,可以將上述納入探討,使研究結果更為周詳。

(三) 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發現,韌性對憂鬱有顯著的相關與預測力。從對疾病的預 防轉為個人健康之促進,增強學生掌控和改善個人健康之能力,增進

本研究發現,韌性對憂鬱有顯著的相關與預測力。從對疾病的預 防轉為個人健康之促進,增強學生掌控和改善個人健康之能力,增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