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因為人類能夠感到無聊,所以才是自由的。

——馬丁.海德格

思緒漫遊

我們正處於快速改變的環境中,二十世紀後各種3C 產品的陸續問世。儘管 我們可以抗拒使用但卻無法否認,科技在迅速的改變世界。無論是工作、教育、

新聞、訊息、娛樂……等,科技無處不在。這讓我們不得不去思考,如果我們每 天不間斷地讓大腦忙碌,從不留時間給自己放空、發呆、無聊,生活會如何?

其實,瑪諾什•佐摩羅迪(Manoush Zomorodi)。在《越無聊,越開竅》(Bored

and Brillian:Rediscovering the Lost Art of Spacing Out)(2018)一書中曾提到,

當我們什麼也不做時,也就是所謂的「思緒漫遊」(mind wandering)時,大腦反 而會啟動所謂預設模式(default mode),這時是腦中解決問題、產生新的構想、

或是創新規劃的最佳時機。開啟預設模式時,也能讓我們更設身處地的理解並進 而諒解他人,進而做出理性的判斷。

所以,放任自己的思緒漫遊時,大腦會自動開啟創意思考,並找到解決問題 的方法,只要不刻意干擾它,思想就會遊走到有趣又驚奇的地方。換言之,創意 需要不被打擾和無聊。所以無聊是創意之必要。

「無聊」讓人急於逃離它,這種乏味的感覺促使人們開始思索自己能做那些 更有意義的活動。

英國約克大學(University of York)認知神經科學教授強納森.斯摩伍德

(Jonathan Smallwood)博士,他在 2015 年 2 月成立「無聊而精彩計畫」(Bored and Brilliant Project),透過臉書、推特、電子郵件邀請各年齡層的人們加入這為 期一周的挑戰,讓人們遠離 3C 產品,一起花時間讓自己無聊。

雖然計畫結束後,透過問卷調查,顯示這兩萬多名報名參加此計畫的人,並

55

未因此在未來的生活中有明顯的減少它們使用手機的時間,但是七成的參與計 畫者表示,實驗結束後,他們覺得自己有足夠的時間思考。所以,最棒的結果並 非行為改變,而是人們學會控制使用手機、平板和電腦的時間後,反而更加有生 產力,更加有創造力。61

所以覺得「無聊」嗎?它正要點燃你的想像力,啟動你的創造力。不過,為 何是無聊點燃想像力而不是生氣?不是憤怒?不是開心?不是歡喜興奮?英國 中央蘭開夏大學的資深心理學講師珊迪.曼恩(Sandi Mann)解釋道:

當我們感到無趣時,會搜尋周遭更強烈的刺激點。所以,我們可能透過思緒 漫遊、在腦海神遊到別的地方來尋找刺激,因此能激發創造力。一旦開始做 白日夢、讓思緒漫遊,你就能超脫意識並進入潛意識。這個過程導致新的連 結出現,這就是創意誕生的過程。

無聊是思緒漫遊的途徑,能幫助我們的大腦創造出新連結,從規劃晚餐到打 擊全球暖化的突破性提案,任何事情都能迎刃而解。62

也就是說,無聊、放空、發呆時人類的大腦並未停止活動,而神經科學界權 威納森.斯摩伍德(Jonathan Smallwood)使用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fMRI,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63證實人們在漫不經心的狀態下使用的大 腦活動力與專心工作時的大腦活動力相比為 95﹪比 100﹪。

所以,斯摩伍德的結論是人在無所事事時,思想並不會停止,這也可以解釋

61 瑪諾什•佐摩羅迪,《越無聊,越開竅》,臺北市:天下雜誌,2018 年,頁 17~34。

62 瑪諾什•佐摩羅迪,《越無聊,越開竅》,臺北市:天下雜誌,2018 年,頁 44~45。

63 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一種神經影像學技 術。其原理是利用磁振造影來測量神經元活動所引發之血液動力的改變。由於fMRI 的非侵入 性和其較少的輻射暴露量,從1990 年代開始其就在腦部功能定位領域佔有了重要地位。目 前,fMRI 主要被運用於對人及動物的腦或脊髓之研究中。

56

為何「無聊」能點燃你的想像力,啟動你的創造力。

人類在無聊的時刻大腦並未停止活動,它的活動隱藏在腦內深處,這是你的 腦中產生解決問題或是產生新構想甚或是創新規劃的時間,這也就能解釋為何

《默默》一書中的孩子在認識默默後就能產生許多有趣的遊戲點子,也能解釋

《說不完的故事》裡的巴斯提安到幻想國後,憑藉孩童女王給的能力,許了一個 又一個的願望,創造了奇幻的翡麗林,創造了蝴蝶小丑——仙樂福人。這些奇妙 的想法,都是出現在無聊之後。

他物種的自我追尋

十八世紀德國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認為,人類如何 認識世界?人類已經預先有了幾個認識世界的概念。「人類不是照單全收世界原 來的樣貌,而是預先有了幾個模型/模式(概念),以套用這些模式的方式來理解 世界的運作秩序」。64 所以我們可不可以說,在其他物種的眼中,世界的運作模 式與人類的認知是不同的。

馬丁.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1889—1976)65認為只有人類才會感受到 無聊,他物種只要健康又有充分的食物就是幸福,只有人類會苦於無聊。所以,

真能藉由無聊的有無來區分人類與他物種嗎?

他認為我們在研究古代埃及的人類文化時,不能以現代社會的常識或邏輯 來思考分析,要研究古代埃及的人類就必須了解這些人所生存的古埃及世界。同 樣的當我們看到趴在岩石上曬太陽的蜥蜴,就必須跳脫蜥蜴是變溫動物,必須在 陽光下溫暖身體的思考,要理解蜥蜴就必須努力去了解蜥蜴的世界。

馬丁.海德格說:「人類把太陽當作太陽來體驗。但是,蜥蜴沒有把太陽當

64 國分功一郎,《閒暇與無聊》,新北市:立緒文化,2018 年,頁 24。

65 馬丁·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1889 年 9 月 26 日——1976 年 5 月 26 日),德國哲學家。

57 Uexküll,1864—1944)從事動物比較生理學67研究,發展出「環境界」(umwlet)

68的概念,海德格以環境界為思考邏輯的基礎,對上述說法加以驗證。

67 比較生理學(comparative physiology)是用比較的方法研究動物的種族發生和個體發育在不同 階段和不同環境條件下的生理功能特點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是動物生理學的分支。它以系統

58

樹枝上,沒有視覺與聽覺,但卻有極其靈敏的嗅覺,哺乳類動物的皮膚會散發出 一種稱為酪酸的物質,當牠感受到底下有濃濃的酪酸味飄過來且溫度為牠的目 標獵物(哺乳類動物體溫攝氏三十七度),母壁蝨算準時間就會一躍而下。幸運 的話,牠避開其他枝條,不被風吹偏離軌道,成功著陸在哺乳類動物身上,迅速 尋找適當地點,把頭伸入獵物的組織中飽餐一頓,然後,產卵死去。如果沒有成 功尋找到獵物,母壁蝨便會重新攀登到作為監視伏擊的枝條上,等待下一次機會 的來臨。

母壁蝨在枝條上長期等待的時間裡,是不吃不喝的,這種能力令人驚訝。

魏克斯庫爾介紹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在波羅的海沿岸的德國羅斯托克的動物 研究所中,據說保存有絕食了十八年仍然存活的壁蝨。十八年不吃不喝,只為 了等待酪酸氣味,一躍而下、飽餐一頓。如此長的時間,只為了這一件事,不 無聊嗎?我們的時間概念顯然不適用在他物種身上,因為對母壁蝨而言,牠與 人類的生活環境並不同,對牠而言十八年並不長,換言之,其他物種與人類的 時間觀念並不一樣。換個說法,魏克斯庫爾在1984 年發表此理論時認為,對 於人類來說,時間是很多很多瞬間的連貫。他認為,所謂的瞬間是可以明確定 義的,瞬間指的是十八分之一秒(約○.○五六秒)。在十八分之一秒內所發 生的事情,人類是感覺不到的,因此對人類來說,十八分之一秒是無法再加以 切割的時間最小單位。在人類的環境中流動的是許多十八分之一秒連貫起來的 時間,我們的生活環境中不存在著比十八分之一秒更短的時間了。

其他物種的感覺時間可能比人類長,也可能比人類短。所以,不同物種的

「瞬間」長度是不一樣的,那是不是就可以說,當我們覺得母壁蝨的十八年等 待,是漫長且無聊,但對壁蝨來說十八年的時間並不長亦不無聊。他物種的

「無聊」,只有他物種自己懂,魏克斯庫爾這個說法與海德格認為只有人類才 會感受到無聊的理論不謀而合,所以說「無聊」是人類的專利。70

70 國分功一郎,《閒暇與無聊》,新北市:立緒文化,2018 年,頁 230~251。

59

第伍章 創造力的來源

世界上所有美好的東西都是創造力的果實

——約翰·史都華·彌爾(John Stuart Mill﹐1806—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