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人類進化必須要無聊

筆者在第壹章裡曾提到無聊的語源可以追溯到拉丁文的(aedia),後來演變 為基督教裡提到的「煩悶」(acedia),意指無精打采、煩躁不安的『正午惡魔』, 到了文藝復興時代,又變成罪大惡極的『憂鬱症』(melancholia),後來進一步成 為法文中的厭倦 (ennui)。

無論是「無聊」是煩悶亦或是厭倦,在語意上都直指它是人類避之唯恐不及 的一種情緒。

而德國心理學家馬丁.杜勒曼(Martin Doehlemann)把「情境無聊」(situational

51

boredom)從「存在無聊」(existential boredom)中分離出來,「情境無聊」是指 各種生活情況中造成的暫時無可避免或可預測的無聊,這些無聊是可以掌控的,

因為你知道它何時會結束。而「存在無聊」則屬於存在和心靈上的無聊,那感覺 像是內心空虛、孤獨或疏離感。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Mrtin Heidegger)就 認為,人類一定要透過無聊,才能深刻了解我們所處的這個社會及我們在這社會 中所處的位置。珊迪.曼恩(Sandi Mann)55則告訴我們「無聊」是人類進化的 必須。

保羅.基爾福(Joy Paul Guilford)所設計的創造力測驗——「替代性用途測 試」,給受試者 2 分鐘。讓他們想出杯子、迴紋針或椅子等日常用品的其他功能。

而在曼恩的實驗中,她改變了基爾福的實驗,讓受試者在測驗之前先進行 20 分 鐘毫無意義的工作,例如抄寫電話簿裡的號碼。然後,再請受試者想出兩個紙杯 的所有可能創造出的功能。接著,曼恩增加無聊的強度,這次不再是抄寫電話號 碼,而是大聲唸出電話簿裡的號碼,結果如曼恩所預設的,增加無聊強度後的受 試者比前一次受試者,對紙杯的創意更加寬廣與多元,所以無聊的人比不無聊的 人更有創意。56

創造力的遊戲

兒童視遊戲為第二生命,這種視遊戲為生命的現象,乃是出於自然的天性。

兒童的生活往往與遊戲結合在一起,遊戲中除了滿足兒童的身體生長需要,也在 為適應未來生活上作必要的練習。

《默默》(2013)一書中,孩子們喜歡到圓形劇場與默默一起遊戲,因為只

55 珊迪.曼恩(Sandi Mann)是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的資深心理學講師,也是經驗豐富的職場 顧問,有自己的私人診所,著有十餘本暢銷心理學叢書,兼任《赫芬頓郵報》的部落客,並替

《諮商工作雜誌》撰寫專欄。

56 瑪諾什•佐摩羅迪,《越無聊,越開竅》,臺北市:天下雜誌,2018 年,頁 40~44。

52

要默默加入遊戲,孩子們就會萌發遊戲的新點子。某一個燠熱的下午,孩子們等 不到默默,百般無聊之下,決定開始新遊戲,把劇場當成一艘船,大夥駕著船到 大海冒險,雖然大夥兒躍躍欲試,但是很快就索然無味,遊戲嘎然而止。直到默 默翩然回來,遊戲重啟。研究船「阿爾哥號」一路朝著珊瑚海前進,珊瑚海處處 是暗礁,還有令人聞之喪膽的海怪,還有「永遠颶風」之稱的大旋風。船上有艾 森修坦教授,還有她的兩位擁有驚人記憶力的助手瑪琳和莎拉,另外還有會說音 韻優美弗拉語的蒙珊小姐,以及航海經驗豐富的哥頓船長及船員。航行中發現玻 璃島嶼,遭遇體型巨大的鬼海蜇。厄運接二連三,研究船再次遭遇暴風雨、閃電、

雷擊,然後被吸入暴風雨中心,看見因變異長成為龐大生物的修姆(極稀有的物 種)在婆娑起舞,為了活命船長不得已對修姆大開殺戒,但修姆力量龐大,大炮 的威力對牠無痛無癢,最後是蒙珊小姐以土著祖先流傳下來的古老做法,對著修 姆唱古老的歌曲、跳舞,成功平息修姆的憤怒。遊戲成功落幕。57

故事中的孩子們因無聊而產生創意,當等待時間加長,無聊強度增加,麥克.

安迪在此加入擁有能使大夥兒安定力量的主角默默的翩然出現。讓原本創意已 經開始湧現的孩子們,因為無聊加上心靈安定,雙重的力量作用下,靈感就源源 不絕的出現了。

所以說,如果在珊迪.曼恩改良版的「替代性用途測試」實驗中,能讓受試 者在大聲唸出電話簿號碼的增加無聊強度的實驗過程後,再加入一段靜默的時 間或活動,讓受試者的心靈安定下來後再測試創意的程度,是否創意的廣度與寬 度能再拉開更多。

《默默》(2013)一書中還有另一角色,那就是導遊吉吉,吉吉因為生活閒 暇,看似遊手好閒、生活自在閒散。但這卻是我們提到的,產生創造力的必要條 件(第叁章第一節),所以他有說不完的好點子,信手拈來皆是讓人如癡如醉的好 故事。

57 麥克•安迪,《默默》【典藏版】,臺北市:遊目族文化,2013 年,頁 26~35。

53

吉吉是一個蓋仙,最喜歡胡謅和編造故事,在認識默默以前她編造的故事結 尾悽慘,有時想不出好點子,只好不斷的重複或抄襲他人文章。

然而,認識默默之後,他編造故事好似突然添加了一對翅膀,使他能夠在空 中翱翔。尤其是默默在他身旁傾聽時,他的想像力就會變成春天的原野,陸 續不斷的開花。孩童更成年人都爭先恐後的來聽他講故事。如今,說出長達 幾小時的故事,對吉吉來說,乃是輕而易舉的事,因為絕妙的構想不停湧現,

就是想停也停不下來。58

《說不完的故事》(2010)裡的南方神諭,烏尤拉拉曾說:每件事都只會發 生一次,但總有一天,所有的事都會發生,所有的生命遲早都會逝去,我們將消 失在「空無」之中,就像我們從沒存在過一樣。……人類雖然曾來過這裡(幻想 國),但是他們早已忘記路程,因為他們忘了我們有多真實,所以從此不再相信 我們。59

還有那被鐵鍊捆住的哥魔克也認為,因為人類放棄了希望,一放棄希望就變 得很脆弱,空無就會抓住你,誰也無法抵抗。空無是一種傳染病,使人類盲目,

所以他們便沒有辦法辨別真實與虛假。在人類世界裡充滿了心靈空虛的人,他們 覺得自己就是那麼聰明,所以他們要小孩子相信幻想國是不存在的。60

《說不完的故事》(2010)整部作品的展開就是立基在「無聊」之上,沒有 無聊就沒有逃離的動力與幻想,沒有幻想的力量,幻想國便不復存在。幻想國的 孩童女王與王國因幻想而生,也因缺乏幻想而滅。現實世界中的我們不也正跟幻 想國處於同樣的地位,我們因厭棄無聊而遠離幻想。

58 麥克•安迪,《默默》【典藏版】,臺北市:遊目族文化,2013 年,頁 48。

59 麥克•安迪,《說不完的故事》,臺北市:遊目族文化,2010 年,頁 102~112。

60 麥克•安迪,《說不完的故事》,臺北市:遊目族文化,2010 年,頁 147~151。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