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什麼是閒暇?

十九世紀的哲學家皮柏認為,人類的文明與進步是大多數人共同努力所建 起來的,人們努力工作為的是能擁有閒暇的時間,閒暇並非休閒也不是娛樂,更 不是懶惰,人類唯有在閒暇中才能才能讓自己處在沉靜的狀態中去「觀看」和「傾 聽」這個世界。

對抗工作那種全然活動性質的觀念的,就是閒暇的『不活動』觀念,這種觀 念強調一種內在的無所憂慮,一種平靜,一種沉默一種順其自然的無為狀態。

閒暇的沉默狀態可以說是一種接受現實世界必要行事,人唯有在沉默中才 能聆聽,不能沉默的人是什麼都聽不到。這裡所說的沉默(Schweigen)指的 並非遲鈍的不出聲或是什麼反應都沒影的啞然無聲,這是一種對應現實世 界的精神力量,並非言語所能形容,只能意會,不能言傳,閒暇因而是一種 投入於真實世界中,聽聞、觀看及沉思默想等能力的表現。

更進一步看,閒暇同時也是一種無法言傳的愉悅狀態,並由此認識這個世界 的神祕性格,帶給盲目信仰某種信心,讓事情順其自然發展。31

《默默》(2013)書中的主角,她的閒暇初看似無用,其實卻是大有用處,

就如同皮柏所說,閒暇不是懶惰,而是要讓自己處在沉靜的狀態中去觀看和傾聽

31 尤瑟夫•皮柏,《閒暇:一種靈魂的狀態》,新北市新店區:立緒文化,2018 年,頁 92、

93。

34

這個世界。

故事裡的聆聽

默默甚至能聆聽狗、貓、蟋蟀、蛤蟆,以及雨打樹葉的聲音。它們都能以各 自的語言跟默默交談。

當朋友一哄而散的夜晚,默默喜歡坐在古老劇場的石階上,坐擁無限大的世 界。她頂著滿天的星斗,聽莊嚴而肅穆的天籟。32

默默的閒暇、沉默、聆聽,初看似乎頗為尋常,但仔細分析可以發覺內心的 沉靜、沉默,與無法理解的沉默不同,因為唯有內心沉靜者,才能專注的聆聽他 人,而事實證明聆聽比滔滔不絕更能影響他人。

通常一個人滔滔不絕地把想說的話全盤托出而不讓聆聽者說上任何一個字 時,就會導向錯誤的決定。百貨公司的經理就從實際經驗中發現其他人通常 會在他沉默不說話時,揭露平時不會透漏的訊息。當他安靜地聆聽時,對方 通常都會不斷地分享自己的工作性質和興趣。33

聆聽時除了能分享工作與興趣,也包括了分享內心世界。《默默》書中的水 泥匠尼古拉與經營小酒吧的尼諾就是最好的例子,兩人原本是好鄰居卻為了微 不足道的小事吵得不可開交,最後甚至不說話,朋友勸他們去找默默,默默看著 他們互相仇視的表情後,為了不失禮於任何一方,選了一個離兩人等距的位置 坐下後,接下來只是靜等兩方說出心裡的話,默默的安靜聆聽提供尼古拉與尼

32 麥克•安迪,《默默》【典藏版】,臺北市:遊目族文化,2013 年,頁 22、23。

3333 珍妮芙.凱威樂,《用安靜改變世界》,臺北市:臉譜,城邦文化,2015 年,頁 124。

35

諾能盡情的分享內心世界,問題迎刃而解。這靠的是默默的耐心及與沉默伴隨 的專注聆聽。

而《說不完的故事》(2010)裡的主角巴斯提安,經由呼喚月童的名字來到 了幻想國,他擺脫了現實世界的冰冷與黑暗,遠離恐懼與害怕,超越禁忌,免除 所有的負擔。在幻想國所有的一切會因他的願望而重生,許願越多,幻想國就會 越富饒,他用幻想創造了翡麗林,許了一個又一個的願望,讓自己成為有勇氣有 膽識的男孩。但他每實現一個願望,就會忘掉自己世界的一部分,最後耗盡記憶 也遺忘了自己的名字。直到他為尋找生命之水的泉源,來到瞎眼礦工尤爾的圖畫 礦,每天在黑暗的礦坑底部,沉默而專注的尋找對他有意義的圖畫,日復一日的 重複挖掘的工作,直到有一天他帶上來一幅畫。

在那片脆弱的雲母片上—不很大,差不多相當於一本書—他看到一個人穿 著一件白袍,一隻手拿著一個石膏齒模。那個人的身姿和憂煩的表情深深觸 動了他的心。可是最令他激動的是,那個人被一塊透明卻難以穿透的冰封鎖 在裡面。

巴斯提安在雪中看著這幅圖畫,心裡突然渴望著這個他不認識的人。這種感 情似乎來自遙遠的地方;好像海濤一樣,起先微妙地幾乎感覺不到,漸漸地 越來越強,終至淹沒了他的心。(……)男孩想幫助他,想把冰融掉。他像 做夢一樣,抱住雲母片,想用身體的熱把冰融掉。但他當然失敗了。

可是,突然間,他聽到這個人講話了;不是耳朵聽到,而是心裡聽到。

「請救救我!不要離開我!我掙脫不了這塊冰。救救我!只有你能救我!」。

34

巴斯提安因為沉默與專注找到對他有意義的圖畫,並從心裡傾聽到被冰封

34 麥克•安迪,《說不完的故事》,臺北市:遊目族文化,2010 年,頁 452~453。

36

在雲母片中那個人的聲音,最終順著這股力量尋找到生命之水,放棄在幻想國的 一切,英俊、高大、勇敢的外表,回到自己又矮又胖的現實世界。巴斯提安在追 逐名利中失掉自我,卻在傾聽內心聲音後尋回自我。

內向者的人格特質

無論是默默的用心傾聽解決問題,或是巴斯提安的幻想世界找尋之旅。我們 在解決問題時的確需要極大的耐心、毅力與能力,而這些能力與《用安靜改變世 界》(2015)的作者珍妮芙.凱威樂(Jennifer B.Kahnweiler)在書中所陳述的內 向者的特質極為接近,內向者通常擁有以下的人格特質:

(一)喜歡孤獨。內向者喜歡也想要花時間和自己相處。工作時,他們喜 歡安靜、有隱私的空間,並且喜歡獨自或僅和少數人一起處理事情。

(二)說話前必先思考。內向者三思而後言。哪怕只是閒話家常,他們也 會謹慎聆聽別人的看法,回話前會先停下來反思,他們懂得如何運 用暫停的力量。

(三)隱藏情緒。內向者鮮少把自己情緒或感受表現出來。他們的心思很 難捉摸,也因此它們的感受經常被錯誤解讀。

(四)重視深度,內向者對於深度的追求更甚於廣度。

(五)用文字說話,內向者喜歡書寫更甚於口語表達。

(六)看重隱私,內向者習慣把自己的事情藏得很好,只和少數親近的夥 伴分享訊息。

這些人格特徵與默默及巴斯提安部分極為吻合,兩個人都主動或被動的孤 獨生活著,說話前會先思考至少懂得暫停的力量,也習慣將自己隱藏。所以說兩 人可說是珍妮芙.凱威樂所指稱的內向者,他倆擁有安靜的時間、凝神與傾聽、

專注的對話這些能力,而這些力量使他們擁有成就影響力。

《說不完的故事》開始於主角巴斯提安因為遲到而急急忙忙的往學校跑去,

37 一部電腦的斯蒂芬.蓋瑞.沃茲尼克(Stephen Gary Wozniak)36、自然學家查爾 斯.勞勃.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37都是在獨處的安靜時刻裡,細細雕 琢自己的夢想。安靜影響反應,相較於正襟危坐認真分析思考,在安靜時間更能 醞釀創造力。

35 珍妮芙.凱威樂,《用安靜改變世界》,台北市:臉譜,城邦文化,2015 年,頁 60。

36 斯蒂芬.蓋瑞.沃茲尼克(Stephen Gary Wozniak,1950~),美國電腦工程師,曾與史蒂芬·

保羅·賈伯斯(Steven Paul Jobs)合夥創立蘋果電腦。沃茲尼克在 1970 年代中期創造出第一代 蘋果電腦和第二代蘋果電腦,第二代蘋果電腦風靡普及後,成為1970 年代及 1980 年代初期銷

38

第二節 默默的傾聽

亞里斯多德曾經說過:「人若只是人,便不能夠過這種生活,唯有某種神性 居存在他身上時才有可能。」38

閒暇的能力和沉浸在其中默想的天賦以及在慶典中提升自己的精神能力一 樣,能夠超越工作束縛,進而觸及超人的、賦予生命的力量,讓我們能夠以再生 的嶄新姿態重又投入忙碌的工作世界之中。

誰能傾聽?

「小不點兒默默所能夠做到的事情,只不過是傾聽對方說話而已。」 39傾聽 很難嗎?傾聽真的很難?筆者曾觀察專輔老師與個案的互動,試著練習傾聽,實 際操作,才知道它的不易。很多時候,我們習慣給出去的,是「引導」而非傾聽。

問句的本身,早已預設我們埋好的答案,就等著對方上鉤,我們已經準備好要把 對方拉到我們選定的方向。而傾聽是要進入「無我」的狀態,放下自我的期待,

試著全然以對方為主體,專注的聆聽對方的心聲,這大概很多人一輩子都難以做 到!

回想一下,我們與他人互動時常會沒話找話聊,話題內容不外是生活瑣事、

政治立場、工作薪水、家庭小孩、柴米油鹽…,想到什麼就挑什麼問題來聊。

表面上常以「關懷」作為包裝,但仔細想想,滿足個人的窺探慾也是重點之一,

之後可以拿去再跟別人八卦八卦。與晚輩還有一個常見的互動,就是開始「說教」, 講好聽一點是「分享」,讓自己暢所欲言,講道理講得連自己都感動,想得到晚

38 尤瑟夫•皮柏,《閒暇:一種靈魂的狀態》,新北市新店區:立緒文化,2018 年,頁 99。

39 麥克•安迪,《默默》【典藏版】,臺北市:遊目族文化,2013 年,頁 15。

39

輩的肯定與附和,刷一點存在感跟提升自己的價值感。很多晚輩也和善,或者想 讓大家都好過,藉機給長輩一些鼓勵,讓長輩開心開心,場面也不至於尷尬。

大人與孩子的互動,通常大人容易打斷孩子,沒耐心等待,想趕快按照自己 的意願解決問題。然後,大人又急著確認孩子有沒有好好把自己的話聽進去。孩 子有語言能力之後,如果表達的意見跟大人不同,也容易被壓抑。大人:為什麼 我的話,孩子都聽不進去?反過來說,因為孩子的話,大人也聽不進去!

事實上,這才不簡單呢!真正能夠聆聽對方說話的人,在這世界上可說是絕

事實上,這才不簡單呢!真正能夠聆聽對方說話的人,在這世界上可說是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