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培養兒童的創造力

雖然很多人認為缺乏運氣、生不逢時,所以自己的創造無法被看見。運氣無 疑是一項重要因素,但是如何把握機會就更加重要。

「有意成就創造性貢獻的人,不只要在該體系內努力,也一定得在內心複製 該體系。換句話說,他務必要學會領域中的規則與內涵,以及學門選擇的標準和 偏好」。78例如:在科學領域內,如果你不能內化領域內的基本知識,就想憑靈感 一現擁有創造性的貢獻,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同樣的,要成為一個好的作家必須 不斷的閱讀,要了解評論者心中的好作品基準,才能成就後來的創作。所以,你 必須具備有龐大的資訊,還要樂於提出你的理念,最後還得有本事避掉你想到的 一些不需要的垃圾,這樣才有可能成為有創意的思考者。

我們普遍認為可以被測量的事情才是真實的,能被量化檢定的領域會較佔 優勢,所以智商很重要,因為心智能力可以由測驗得知。創造力測量的產生歸因

77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創造力》,臺北市:時報文化,2007 年,頁 49。

78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創造力》,臺北市:時報文化,2007 年,頁 62。

64

於二次世界大戰,當時美國空軍委託基爾福(J. P. Guilford,1897——1987)研 究該主題,空軍希望挑出具創造力的飛行員,這些飛行員具備在緊急狀況下,能 以恰當的原創行為來反應危機,以拯救自己和飛機。這套測驗被用以測量擴散性 思維而聞名,後來許多創造力的訓練課程,都把基爾福(J. P. Guilford)的「創 造力五力」作為課程設計中不可或缺的部份。這五力是,流暢力(fluency)是指能 產出大量構想的能力。變通力(flexibility)是對熟悉的意念變通思考的能力。精進 力(elaboration)是指延展意念的能力。敏覺力(sensitivity) 則是敏感問題或情境的 能力。獨創力(originality)—創造獨特反應的能力。這也是目前我們所熟悉設計創 造力課程的重要指標。但如何設計課程並不在筆者此論文的討論範圍內,本論文 的重點放在如何在日常中尋得增加創造力的生活方式。

我們常說人類根據鳥在天空飛翔的原理,製造了各種飛行器。通過對魚類的 觀察,發現魚鰾的縮小或膨脹可以調節魚類身體的浮力.從而在水中下沉或上浮。

所以根據魚鰾的原理,製造了潛水艇。雖然有時在沒有準備之下,偶爾也會有創 造性的發明。但是,見解往往是在有所準備的心靈中浮現,也是為那些針對某一 問題,絞盡腦汁艱辛思考的人出現。問題的出現通常有三個主要來源,個人的生 活經驗、過去知識的影響和人類環境的壓力。79

問題出現時,人人都知道要做什麼,欠缺的只是解決問題而已。但有的狀況 是還沒有人提出問題,甚至沒有人知道那是個問題。所以,創造性人物既要提出 問題,也要提出答案。達爾文的進化論就是個最好的例子。當他隨著小獵犬號航 行到南美沿岸,他的任務是描述與記載沿途的動植物生態。但同時,他在觀察了 許多的動物後發現,同一個族群中,不同個體的生存方式和繁殖方式有所不同,

當環境發生改變,便會產生天擇作用,像加拉巴哥群島上的鷽鳥爲了適應島上的 生存環境,就改變了鳥喙的大小。

所以達爾文提出了島上的不同種鷽鳥,基本上牠們的形態都很相似,但喙的

79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創造力》,臺北市:時報文化,2007 年,頁 103。

65

長度及彎曲度卻各不相同的問題。同時經由觀察提出這些差異可能和各島上的 鳥類的食物,如植物種子、毛蟲、昆蟲等不同有關的答案。

在創造性人物感受到自己的專長領域內,有某些值得去探究的問題後,創造 歷程通常會「潛伏」一陣子,稱之為「潛伏」是因為當創造者從對某問題感到困 惑,直到豁然開朗有所領悟,他不記得此過程中自己有任何有意識的精神步驟。

所以,有人就假定這個不可或缺的「潛伏期」是發生在意識歷程的間隙中。

物理學家戴森,他在描述當前的工作時這麼說:「我到處閒蕩不做任何事,

或許那意味著一段創造期,儘管你要到事後才會知曉。我認為無所事事很重 要。我意思是,它們一直說莎士比亞在寫不同劇本的中途是閒蕩著的。我並 非自喻為莎士比亞,但讓自己忙個不停的人都沒什麼創造力。所以我毫不以 閒蕩為恥。」80

認知論認為當人類對某問題感到困惑的「潛伏期」時,我們的潛意識會依循 單純的聯想律,將二個或數個看起來毫不相干的理念加以連結,這個連結可能毫 無意義也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

德國化學家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凱庫勒·馮·斯特拉多尼茨(Friedrich August Kekulé von Stradonitz,1829——1896)在壁爐邊看著火花在空氣中形成圓圈時睡 著,他在睡夢中夢見一條蛇首尾相接的時候,產生了苯環結構。清醒時的凱庫勒 想必不會把火星與分子形狀做連結,但是理性無以監控下意識的聯想,所以他醒 來後就不再能忽略其可能性。根據此觀點,真正毫不相干的連結自記憶中消溶掉,

而那些強韌的就存得夠久,最後浮現到意識面來。

凱庫勒這個傳奇的夢是源於他經年累月的對碳與碳鍵的研究。我們以為「潛 伏期」是發生在意識無法觸及的心靈隱密處,但即使是在潛意識中,符號系統與

80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創造力》,臺北市:時報文化,2007 年,頁 122。

66

社會環境也扮演著重要角色。所以,「潛伏期」對未精通領域或尚未投入學門的 人,顯然是沒有任何作用,凱庫勒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例證。81

雖然兒童是屬於凱庫勒所謂尚未未投入學門的人,「潛伏期」對他們沒有多 大作用,但筆者認為這時期除了加強學科基礎知識外,「閒蕩」也是件美好的事。

二、增進個人創造力的方式

我們同意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就必須植基於札實的學科基礎之上。在問題出 現時就能在「潛伏期」中依循聯想律讓潛意識中的理念加以連結,也許會帶來意 想不到的結果。這是創造的歷程,要能讓創造歷程結出甜美果實,除了札實的學 科基礎,增進個人的創造力無疑是學門努力的目標,因為當我們能夠活得夠有創 意,每個時刻都渴望新穎的發現,無聊即刻被解除。

如何解除無聊,解放我們所有的創造性能源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提出可以 從下列方向著手。

(一)獲得創造性能源

我們先假定每個人都擁有過創造性生活的心能,這些人必須排除各種干擾 創造力的因素,例如生理需求匱乏、內心的障礙和受制於外在的需要。

1﹒好奇心與興趣

讓自我邁向創造性生活的第一步就是培養好奇心與興趣。換句話 說就是將注意力放在事物本身上。我們大多數的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 而喪失對事物的好奇心與新鮮感,在這點上,兒童比成人更具有優勢,

創造性人物與兒童相若,即便屆耄耋之年,好奇心依然活躍,會因陌生 未知的事物而振奮雀躍。要培養好奇心可以讓自己試著每天對某些事 情保持開放的態度,生命如同河流,游得越廣越深,生命就越豐富。也 可試著讓自己打破常規,或用日記、筆記、各式紀錄寫下讓你或讓他人

81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創造力》,臺北市:時報文化,2007 年,頁 118~127。

67

驚訝的的事件。

要讓生活豐富的最佳方法,是讓最值得記憶、最重要、最有趣的事 情不會快速消逝,把它寫下來是一個保存記憶的好方法。保持好奇心與 興趣,你會開始感受到在尋常經驗的表面下,心靈的顫動,那就是創造 性能源的再生與集結。

2﹒培養日常生活的樂趣

「好奇心的再生不會持續很久,除非我們學會以好奇為樂」。82米 哈里.契克森米哈賴曾說過,在沒有明確的事情可做時,我們的思考會 回到散漫、混淆。一旦沒有外界的力量要求我們必須專注,意念就會失 焦。心智紊亂取代精神集中,無目的的翻轉電視節目,胡亂逛網路社群,

藉著消極的排遣使得思考的混亂暫時得到平靜。

所以要試著提醒自己,每天都有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必須完成。有了 清楚的目標和期待後在生活中讓活動轉化成更有樂趣的狀態。當事情 做到臻至完美流暢無比時會令人樂在其中,而要不斷以某件事為樂,就 需要增加它的複雜性。

所以說「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說過,我們無法涉足同一條河流兩 次」。83同樣的,要能對同一種活動感興趣,你就得從中發現新的挑戰、

新的契機。幸好,大多數領域都繁複到需要窮一生之力去追求探究。這 就是為何人類能不斷開拓領域的創造力之原因。

3﹒有力道的習慣

創造性的能源被喚醒後,就務必要豎起障礙以防止分心,挖掘管道 讓能源自由流動,找出方法逃離外在的誘惑與干擾。在從某一個領域內 找到你的興趣前,盡可能對各類事情保持開放的態度。所以我們要做些

82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創造力》,臺北市:時報文化,2007 年,頁 418。

83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創造力》,臺北市:時報文化,2007 年,頁 420。

68

什麼以養成習慣,讓自我既開放又專注。

每個人運用你的創造性能源的最佳時刻都不一樣,有可能是清晨 也有可能是深夜,調整你的生活步調,讓自己擁有創造性的最佳時刻。

另外,不間斷的壓力或是單調乏味都會讓創造力望之卻步,所以有時沉 思或身體鬆弛的活動像爬山、跑步、游泳、園藝等等,都是能促進下意 識的創造過程。另外,找到適合你居住的環境,還要找出生活中你的喜

另外,不間斷的壓力或是單調乏味都會讓創造力望之卻步,所以有時沉 思或身體鬆弛的活動像爬山、跑步、游泳、園藝等等,都是能促進下意 識的創造過程。另外,找到適合你居住的環境,還要找出生活中你的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