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素食作為生命教育之路徑

第三節 「仁美」模式的價值

哈維(Mahavira)和釋迦摩尼佛(Gautama Buddha),都傳播修行必須培養非暴 力的態度,要求追隨者在對人類和動物的關係上,培養非暴力(Ahimsa)、不傷 害的態度。例如佛陀在《大般涅槃經》(Mahaparinirvana-sutra)所說:「夫食肉 者,斷大慈種。」189

190 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Ahimsa or Love,"in The Moral and Political Writings of Mahatma Gandhi, ed. Raghavan Iyer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6), vol.2, Truth and Non-violence, 577.

191 珍古德(Jane Gooodall)等著;陳正芬譯,頁 149。

192 證嚴法師,《佛遺教經》,頁 4-5。

193 傅偉勳主編,《從傳統到現代──佛教倫理與現代社會》(臺北市:東大,1990),頁 14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有生命教育的意涵。基於「眾生平等」的信念,實踐素食所含涉的社會性功能和 終極意義,有必要透過全方位的論證與開放性的對話,讓人們知道素食的相對義 是戒殺與止戰,不食肉的相對義是健康與平安 194。家長或教師都認為幼兒素 食,在某個程度,具有轉變幼兒性情為更好狀態的附加作用。從上可知,培養非 暴力(Ahimsa)、不傷害的態度會產生慈悲心,幼兒素食,在「外在」的行為間 接地展現「不殺」;於「內在」的思維可能生起拔苦的「悲心」。雖然,幼兒可能 當素食就是單純的吃飯,筆者無法推知幼兒的意念;但是,卻可以從幼兒外在的 行為表現來觀察其人格的轉變。「仁美」的幼兒對微細生命的愛護,他們能體知

「動物也會痛」、「牠們也會流血」、「動物媽媽會找不到小孩」或者「動物小孩會 找不到爸爸媽媽」,也有的幼兒想要「救地球」,因此,幼兒在「仁美」素食,回 到家之後,反而會勸說父母也要一起素食。這種的感同深受,長期相處的教師與 家長最能察覺出。幼兒變得「愛護生命,情緒起伏相對較小」、「心較柔軟」、「懂 得禮讓」、「同理心」、「柔軟心」、「比較無暴力、個性較溫和」……。護生、戒殺、愛 惜自然、悲憫眾生,可以讓人心柔軟、慈愛、消除暴戾之氣195

於蔡雅岫的研究中,提及的是家長送子女就讀素食幼稚園的行為意圖,研究 結果中,「仁美」家長的行為意圖與蔡雅岫的歸納出的因素有許多相似之處,不 外乎是健康、環境、愛護動物、宗教等原因。然而,蔡氏並無探討幼兒對於素食 的反應或人格之轉變,以及幼兒園的課程特色等等。本研究要突顯的是,幼兒在 素食過程中的生命展演,透過園長──「仁美」的靈魂人物,她的教育理念與人 文關懷,讓幼兒園不只是一間單純的「素食」幼兒園,而是教師、家長與幼兒能 共同體驗幼兒生命成長的歷程。因此,才會有先生建議老婆,自家幼兒暫住在「仁 美」薰法香期間:「妳應該要去參加『仁美』、應該住在『仁美』裡面,一起幫忙 打掃……然後順便一起『精進』」。家長認為,幼兒就讀「仁美」,也是他們與幼 兒共同成長的機會。

194 劉易齋,頁 304。

195 林少雯,頁 3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