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推動素食的經驗:「由葷轉素」的過程

第二章 「仁美」幼兒園的教育理念

第四節 推動素食的經驗:「由葷轉素」的過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圖 1:黃色小鴨活動 資料來源:筆者拍攝

第四節 推動素食的經驗:「由葷轉素」的過程

園長提到此過程,說道:「應該也不是說完全宗教的因素,因為我們本身都 是素食,那也看過很多的書籍,上人也在推素食 100,因為環境、因為健康,那 我們也因為不忍動物被這樣殺害,大概前幾年都還有葷食……至少也有十五年的 素食。我們本身開始吃素的話,第一個應該是說,我們覺得素食它滿天然的,雖 然它有一些加工品的東西,但是我們也盡量用天然的食材去做……。」園長提到 自身的家庭背景,自己媽媽這邊是吃素,在當時,公公知道媽媽素食,所以為了 媽媽,結婚全部都辦素桌,園長說:「我覺得我們很有福氣!」再者,推動素食 的宗教家—證嚴法師,亦是支持她跟隨響應的重要因素。

園長提及證嚴法師致力於推動素食,證嚴法師云:「天氣不調則地球氣候亂 序,脾氣不調則人倫道德失序;以素食培養慈悲心,人人心地純樸善良,對身體 健康、對世界環境都有益處。」101由此看來,證嚴法師認為,素食培養人們內在 的慈悲心,素食也讓心地清淨、身體健康,最後擴展致整個大環境的調和,從上 可知園長的理念非常契合證嚴法師所認為的「素食三得」──培養愛心、有益健 康、保護地球102,「仁美」的教育理念圍繞在這「三得」之上。

再者,天然食材料理的素食與健康同樣有很大的關係,園長非常重視素食需 使用天然的食材,她認為過多的素食加工品並非健康的飲食。天然新鮮的蔬果、五 穀雜糧含有重要且基本的營養素,其新鮮自然的風味絕對是人工調味料無法相比 的,加上營養均衡攝取,就能吃得健康103。園長在推動素食的理念不遺餘力,她

100 上人說明,慈濟提倡素食最初是針對人的心理與生理健康;而今科學家提出,素食是抗暖化 最有效的方法,慈濟校園要更堅持素食的理念。「天地孕生的五穀雜糧,已足夠人們養生,人類 實在不需要豢養牲畜而食其肉,讓牠們蒙受不人道的對待、還要面對被殺的恐懼。素食不只護 生,還有效減緩地球暖化,慈濟人一定要以身作則推廣!」引自《慈濟月刊》537 期,(2011 年 8 月 25 日),頁 142。

101 釋證嚴,《孝為人本──世界和平的守護力量》(臺北市:靜思人文,2012),頁 238。

102 釋證嚴,頁 184。

103 王靜慧、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營養師團隊合著,《愛上美味養生素》(臺北市:原水文化:家庭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說:

我們很期待大家在推素食,有人願意吃素的原因是因為擔心孩子的健康,如 果有人願意在這一區塊下一些功夫的話,其實全世界素食都不難。為什麼小 孩子都很容易肚子餓,因為他吃得都是很天然的,所以很容易消化,有時候 胃口都會比較大。所以我們老師看到孩子吃那麼大碗,而且還可以吃兩碗,剛 來的孩子,菜啊什麼都不吃,很挑食的,非常挑食!有的父母會說「那我幫 他帶肉來好不好,至少讓他吃一下!」

從上可以看出,園長在幼兒的飲食供應方面並沒有限制,因為素食易消化,所以 有的幼兒需要吃得比較多,園長鼓勵幼兒吃素,並希望幼兒能吃得飽、吃得健 康。有的父母為了挑食孩子,希望能讓幼兒在「仁美」吃到「肉」104,但園長非 常堅持,她認為在「仁美」就是要素食,大家都是一樣素食,但園長跟教師會用 盡心思來幫助挑食的孩子,她說:

我們幫助他,我們會找那個食慾很好的,而且都不挑食的,坐在他的周圍,要 吃菜之前,老師會說今天吃什麼,就介紹今天的菜色,「花椰菜爺爺」、「紅 蘿蔔小姊」啦……然後,老師會問,「你今天吃什麼」,「紅蘿蔔好吃哦!甜 甜的哦!」然後吃豆子,就會講,「你有聽過傑克魔豆嗎?」就會說那個故 事。然後就再問都不挑嘴的孩子,「你覺得這個菜怎麼樣啊?」「好好吃哦!」

然後就會跟那個挑嘴的孩子說,「那這樣子好了,先給你一點點,你吃吃 看!」,從少量開始,他們就從一點點開始慢慢地接受,當時吃過,素食並 不是這麼的……他也不排拒了。

「仁美」的教師為了不愛吃菜或挑食的幼兒,以「說故事」的方式,或者善巧方 便的把各種蔬菜「擬人化」、「童話化」,對於幼兒而言,原本生硬無趣的蔬菜名 詞瞬間活化起來,他們記憶裡或習慣性排斥的各種蔬菜,頓時充滿生命力,藉此 方式來引導幼兒對於蔬菜產生興趣,給予幼兒不同以往的食物印象。蘋果老師說 道:

就像我剛講的,有些家裡本身就是葷食的問題,吃葷食、吃肉的就已經很普 遍了,所以小朋友就不太能接受,就是我們也會搭配演戲啊或是說故事的方 式啊,甚至比較小的我們就會跟他玩啊、鬥智啊,食物就是跑到肚子裡面咕 嚕咕嚕吃下去,他們就覺得,欸~很好玩哦,一次兩次就覺得這也沒什麼啊,就 是菜就是吃下去了啊,甚至那種「秋葵」,很多小朋友不太能夠接受,就是

傳媒城邦分公司,2006),頁 23。

104 這只是一個特殊的個案,園長向筆者說明並沒有遇到反對素食的家長:「他們來,已經知道我 們是素食園,他們有的覺得說沒關係啊,跟大家一起吃素也可以,當然我們看不到在家裡的飲食 習慣……但至少在學校就是提供吃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黏黏的、毛毛刺刺的,可是,當他吃起來覺得滑滑的,馬上就吞到肚子裡面 去,他就覺得,欸~很好玩,一個兩個還要,最後就能接受了!

除此之外,教師善盡巧思的安排幼兒坐位,希望能讓「食慾不佳」的幼兒受 到「食慾佳」的幼兒所影響,在現場用餐的氣氛或幼兒的情緒感官上,直接或間 接的感染食慾不佳的幼兒。園長說道:

至少我們實施素食到現在為止,他們在學校的時候,他們是很惜福的,他們 會把飯全部吃完,而且都不挑食,我們孩子可以做到零廚餘,這一點是我們 覺得孩子真的很棒的地方,沒有看到孩子他們把飯倒掉、或者把菜挑掉。偶 爾剛來的時候,我們發現到有孩子有這樣的情形的時候,我們就會開始跟他 講,那你們每一個人丟一粒飯粒的話,那我們有三十個人,三十粒可以是一 碗飯,那些可憐的人或災民就可以吃一餐了。孩子你這樣比喻給他看,他會 覺得真的耶!

園長以漸進的方式來帶領幼兒喜歡素食、喜歡蔬菜,並且達到零廚餘的目標。實 際上,幼兒會挑食,常常也來自父母本身的家庭教育,父母挑食、孩子也會跟著 挑食,食物的偏好當然就大致相同,園長說道:「回家他們孩子也會說不能浪費 食物,太浪費會『消福』,因為家長本身自己也有些不吃的,會挑食,他們會說

『不能挑食!』」另外,筆者還發現園長特別用心在畢業後幼兒吃素的問題,有 的幼兒離開幼兒園後還想繼續吃素,然而卻碰到困難,園長為了解決此難題提 到:

像我們畢業的孩子,有兩個他就是說,他本身一個是吃素的,他希望他小孩 繼續吃素,可是國小裡面都沒有素食,他覺得很可惜,那我們就幫他準備 餐,一餐有三道菜、一個水果、一個湯,25 塊。其實我是希望孩子都能吃 素,另外一個,他畢業以後他還想吃素食,但家裡沒有,目前我知道的就是 木柵的這邊,我們就幫他準備素便當,如果學校願意去推的話,地球是我們 的母親,為了表達對母親的愛。我們這邊餐用好了,安親班就會來拿,特別 為了他們要繼續吃素。

園所為已畢業的孩子準備素食餐點,如此貼心、用心的舉動可見園長推動素食的 決心。

古云:「人定勝天。」然而,人類卻永遠無法戰勝大自然的反撲,災害的本 身,其實常常是肇因於人類本身。慢慢人們才逐漸意識到:人與自然、人與物的 關係應該進行調整。人為萬物之靈不完全等於人為萬物的主人;人對物只有使用 權,而沒有所有權。105我們必須領悟到人類永遠不能、也不該征服大自然,因為

105 陳宗韓等著,《應用倫理學:倫理學議題》(新北市:高立,2012),頁 3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她是我們的母親 106。園長多次提及,地球已毀傷不堪,無法再讓她繼續惡化下 去,「地球是我們的母親」、「我們一定要吃素救地球」,這些都是她常常教育幼兒 的語言,因此,幼兒產生了想要保護母親、也就是地球的心情。園長教育幼兒保 護環境的急迫性與重要性,「大地之母」的意涵在幼兒園內一再地被闡釋,這也 加深幼兒吃素的意念。

「仁美」對於幼兒飲食的健康格外注重,在一次田野調查中偶然發現,幼兒 園並不提供任何的餅乾、飲料,還剛好聽到老師詢問幼兒們:「喝什麼最好?」

所有幼兒異口同聲的說:「白開水!」而每日上午的九點至九點半都有「活力水 果」時間,幼兒可以吃到新鮮的水果當作點心;中午的素食餐點令人食指大動107

(以筆者一個素食者的角度);下午的點心一樣是健康可口 108。園方準備素食的 用心,富足與營養的食物照顧到幼兒的身體健康,「身」得到了支持,「心」就有 了溫暖。幼兒在兒時感受到豐盛的「愛」,身心皆健全的幼兒長大後也可能更知 道如何去愛人。

幼兒會不會想吃肉的問題,在幼兒園內似乎不是一個問題。園長說孩子不會 排斥素食而想吃肉,她說:

其實孩子比家長好「渡」,小孩子你跟他說:「地球受毀傷了哦……然後我們 一定要吃素救地球哦!」他們都說:「好,我們一定要吃素!」然後回到家 跟媽媽說,「園長媽咪說要吃素,不可以傷害小動物。」然後家長有時候也 會很困擾,「好,那我們少吃一點、少吃一點!」然後中秋節的時候,我們

其實孩子比家長好「渡」,小孩子你跟他說:「地球受毀傷了哦……然後我們 一定要吃素救地球哦!」他們都說:「好,我們一定要吃素!」然後回到家 跟媽媽說,「園長媽咪說要吃素,不可以傷害小動物。」然後家長有時候也 會很困擾,「好,那我們少吃一點、少吃一點!」然後中秋節的時候,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