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1972 年後中日關係的歷史背景與轉變

第三節 90 年代之後的中日關係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3

第三節 90 年代之後的中日關係

90 年代的中日關係,經歷了 1989 年的六四天安門事件,以及冷戰體系的瓦 解,逐漸改變了中日國交正常化以來的「1972 年體制」。過去 72 年時期建立的 人脈及人際關係也隨著世代交替而使兩國關係弱化。90 年代的中日關係因雙方 國內的政治因素、台灣問題以及中國的經濟台頭而出現摩擦,中國威脅論的論述 也在此時代出現,以往的中日兩國以友好利益共存的時代已成為過去式。

日本在 80 年代簽訂廣場協議之後造成日圓大幅升值,結果造成泡沫經濟破 裂,股票崩盤,日本經濟一蹶不振至今未恢復元氣,被稱之為「失去的 20 年」。

而在 90 年代的中國則達成了迅速的經濟成長,此情形對經濟低迷的日本而言,

於是從過去的夥伴關係變為競爭關係。另外,中國在 96 年的台灣總統選舉時以 軍事演習為由,對台灣海峽發射飛彈。如此中國的經濟上以及政治上面的威脅,

日本拉高了對中國的警戒心,日本國內也開始出現「中國威脅論」的聲音。在冷 戰瓦解後的日本為了面臨中國重重的挑戰,重新定義了「美日安保條約」的必要 性,中日兩國極端的民族主義的比重也較以往增加。其中,領土問題的釣魚臺紛 爭就是兩國在民族主義高漲的情況下所浮現的糾紛。

壹、中國威脅論

中國在 1992 年,鄧小平的市場開放之後,引進大量的外資進入市場。從 1994 年~1995 年的購買力來看,世界銀行對中國的評價認為中國的經濟力量有僅次 於美國的實力。中國的崛起,對日本而言則是被稱之為中國威脅論。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中國在 1978 年到 2004 年之間的 GDP 成長率平均每 年有達 9.6%,這成長的數字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沒有擁有過的經驗。而中國 在 90 年代之後,對非洲等其他國家開始提供經濟援助,並且在 2001 年成立上海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4

合作組織,對蒙古、巴基斯坦等國家而言,中國已稱得上是「先進國家」。33中 國急速的的經濟力量以及軍事實力的發展,對日本而言已經造成巨大的壓力。而 日本國內對於中國威脅論最大的疑慮來自於中國的核子試爆。

圖 2-2:中國和日本的 GDP 總額(1980-2014 年)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繪 IMF 數據

1996 年 7 月 29 日,中國實施了地下核子試爆。對此日本認為中國一步一步 的邁向亞洲霸權的「大國」,日本對中國的警戒心在此時達到了巔峰。村山富市 內閣在實驗後的 8 月 17 日表示,「對中國一再的實施核子實驗感到遺憾,此行 為違反了 ODA 大綱的原則。關於接下來的對中經濟的協助,必須要綜合考量到 這次核子實驗的目的,並且在必要的情況下凍結。」34這也是第一次日本的對中 經濟援助演變成軍事安全保障問題。8 月 29 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凍結對中無 償資金援助。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日本政府在面對戰後反省的時候,

將中國的核子實驗誇張化,對此中國表示遺憾。」結果在 1996 年 10 月,中國簽 訂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CTBT),宣布停止核子試爆,日本才恢復對中國的第

33 上海合作組織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以及烏茲別克斯 坦等六個國家所組成的國際組織(蒙古、伊朗、巴基斯坦、印度以及阿富汗為觀察員國家)。以

「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種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為基本內容的「上海精神」作為相 互關係的原則,鼓勵成員國在政治、經貿、科技、文化等其他領域的合作,並共同保障地區的和 平、安全與穩定。

34 毛利和子,《前引註》,頁 13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5

四次日圓貸款。1997 年 2 月,日本外務省宣布恢復對中國的無償援助。此中國 的核子實驗可說是日本的外交失敗,日本不但沒有以停止對中國 ODA 的方式,

成功有效讓中國停止核子實驗,相反地中國不但達到了核子實驗的目的,最終還 是得到了日圓貸款。此舉不僅降低了日本在國際上的地位,甚至還凸顯中國的政 治上的影響力。這讓日本重新檢討國家安全的保障,更加強化了美日同盟的重要 性,並且重新定義中國和日本的關係。

對於中國威脅論,美國學者杭亭頓(Samuel Phillips Huntington)提出了「文 明衝突論」的看法,認為如今世界的衝突不再只是單純的意識形態的對撞以及經 濟利益的糾葛,而是各文明之間的衝突。不同文明的國家和集團的出現將成為全 球政治衝突的主要原因。他也指出中國威脅論的論點,表示中國在取得台灣的主 權完成統一,以及維持經濟高度成長時,很有可能爭奪世界霸權的地位。對此,

美國官方在 1995 年 2 月,發表了「美國亞太安全戰略報告」(United States Security Strategy for the East Asisa-Pacific Region)俗稱「奈伊方案」(Nye Initiative),

在報告中指出,日本的經濟已不再是美國的主要威脅,而將中國的軍事力量的急 速擴張視為是美國主要的亞太安全戰略考量。35

貳、台灣問題

1995 年 5 月 22 日,美國總統柯林頓決定以非官方的私人行程邀請台灣總統 李登輝至康奈爾大學參加畢業典禮。此舉這打破了將近 17 年來未曾有台灣最高 層官員訪問美國的慣例。對此,中國對美國此項動作視為是促進台灣內部獨立的 政治行為,在 1995 年 7 月舉行軍事演習,對台灣海峽發射飛彈表示抗議。1996 年 3 月,中國為了對台灣的總統大選施壓,以軍事演習為由,同樣地對台灣海峽 發射了飛彈。

台灣從 1986 年的「黨禁」以及「報禁」的解除,1987 年民主進步黨的成立,

35 Department of Defense Office of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ffairs, United States Security Strategy for the East Asia-Pacific Region, February 1995, pp.14-1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6

1988 年李登輝總統的就職等等,從 80 年代末期至 90 年代,台灣的政治開始走 向民主。在 1991 年,兩岸關係也成立了「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和「海峽交流基 金會」。儘管如此,中國對於李登輝訪問美國的事情,在人民日報上表示,「會 鼓吹分裂的浪潮,將破壞兩岸關係。」等使用嚴重的用詞批評,並且在台灣海峽 發射飛彈,試圖影響台灣的民主化以及阻止台灣獨立的趨勢。但是中國的行為反 而激怒了台灣人民的感情,轉而更加支持以推動台灣民主化為首的李登輝,結果 李登輝以 54%的高票得票率當選了總統。

對中國一連串的對台恫嚇行為,美國趕緊派遣第七艦隊的兩艘航空母艦到台 灣海峽,造成中美關係在國交正常化以來前所未有的緊張。而國際社會之間也開 始討論「中國威脅論」的觀點。台海飛彈危機對日本而言,當時的橋本龍太郎首 相對此感到擔憂,並且在參議院外務委員亞洲太平洋小委員會中建議,兩岸問題 應該要和平解決,並且希望藉由台灣民主主義的總統選舉,促進兩岸的民主化以 及人權的發展。36但是對日本民眾而言,一個是民主化過程的總統直選,一個是 軍事威嚇行為,再加上過去的中國六四天安門事件,已經大幅地降低日本國民對 中國的印象。

參、美日安保再定義

台海危機對中國而言,不但沒有阻止台灣邁向民主化的浪潮,反而降低了中 國在國際上面的支持度。由於冷戰的結束蘇聯的瓦解,使日本以及美國為首的西 方國家,解除了對共產勢力的威脅的對峙,也失去了強化軍備的理由。在如此的 環境之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以及美日安保條約的必要性也被重新的 檢視。而台海危機所出現的中國威脅論,正好填滿冷戰後西方陣營所迷失的對抗 國家,將中國視為國家安全戰略考量的重要國家之一。對中國而言,在冷戰時期 的美日安保條約並不構成對中國的威脅,但是在 80 年代之後中曾根的政治大國

36 毛利和子,《前引註》,頁 13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7

路線引發靖國神社參拜以及歷史教科書問題,再加上 90 年代的美日安保再定義,

中國開始擔憂日本重返軍國主義之路。37

日本在 1997 年 9 月發表了新的「美日防衛協力方針」,其中主要內容為訂 定周邊事態法、自衛隊法的改正、美日物品相互提供協定等等。此方針強化了美 國在日本周邊的影響力,實質上等同於強化了美日同盟的功用。雖然說當時駐日 美軍在沖繩發生了少女強暴事件,使日本國民對美軍的觀感不佳,希望美軍縮小 規模,甚至是撤離沖繩。但是以宏觀的角度來看,中國的台灣海峽飛彈危機,已 造成威脅及影響日本以及亞洲地區的穩定發展,因此美日在亞太佈署了 10 萬美 軍來維護亞太地區的穩定,並且達成美日兩國的共識。對此中國當然感到不滿,

大肆批評日本藉機擴大軍事力量,有走向軍國主義路線之虞,認為美日同盟的強 化是過去冷戰時期的舊思想,其中對「周邊事態」的定義是否包含台灣在內也引 發了激烈的論述。但是美日兩國認為,此新的美日防衛方針並非冷戰時期的圍堵 政策,而是要求中國在國際社會上有更多的建設以及參與。美國方面,國防部長 William Perry 以及哈佛大學教授 Joseph Nye 認為日本在冷戰後應該也要有新的 防衛措施,並且更加對國際社會付出貢獻。38美日在「周邊事態」的定義上並無 明確將台灣納入,而是以「性質性」、「非地理性」的模糊概念將台灣包含在內。

對此中國方面在 9 月 24 日外交部表示,美日同盟的勢力範圍包含台灣在內已經 對中國主權造成侵略更是一種干涉,中國政府及人民絕對無法接受。從台海危機 到美日防衛協力方針,在中日關係上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裂痕,並且造成兩國人民 不良印象,此問題火苗也繼續蔓延到領土紛爭上面。39

肆、釣魚臺領土紛爭問題

由於釣魚臺領土紛爭問題目前在國際上尚未解決,台灣、日本、中國各國的

由於釣魚臺領土紛爭問題目前在國際上尚未解決,台灣、日本、中國各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