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小泉時期對中政策的轉變之研究(2001-2006)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小泉時期對中政策的轉變之研究(2001-2006)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3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 國際事務學院. 日本研究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蔡增家博士.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n. al. sit. io. (2001-2006). er. Nat. y. ‧. 小泉時期對中政策的轉變之研究. i n U. v. C h of Koizumi’s Changing An Investigation engchi. China Policy (2001-2006). 研究生:陳冠澄 中華民國 106 年 7 月.

(2) 特別感謝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 補助本論文蒐集資料的相關費用.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3) 謝辭 還記得在大一的時候第一次進到社資中心時看到上千本論文陳列在內的震 撼,心想這些知識的寶庫,每頁每句每字都是先進們絞盡腦汁辛辛苦苦所完成的 人生大作。如今,也終於輪到我了。 從訂定論文題目到分析架構,就如同在大海撈針,非常感謝指導教授蔡增家 老師的指引及石原忠浩老師給予建議,才能夠讓我有一個明確的研究方向。雖然 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參與了幾場研討會及論文發表會,受到評委的強烈建議及意 見,感謝陳冠霖哥哥及黃畢誠同學的鼓勵,給予我在中間幾次挫折中走出來的勇. 政 治 大. 氣。也感謝所上老師及助教對我的肯定,以及父母對我生活上的關心及支助才能 夠堅定意志繼續前進。. 立. ‧ 國. 學. 另外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特別感謝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提供我訪問東京做訪 談及蒐集資料的一切費用,也因為有這個機會訪問到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高木誠. ‧. 一郎老師、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竹中治堅老師、早稻田大學河野勝老師、東京大. sit. y. Nat. 學川島真老師以及慶應大學竹中平藏老師,也非常感謝大阪大學北村亘老師幫我. al. er. io. 牽線聯繫。也感謝我父親的幫忙才能夠訪問到我論文的核心人物小泉純一郎,相. v. n. 信這些寶貴的訪談經驗不僅對我的學術上甚至對我的人生上有很大的幫助。. Ch. engchi. i n U. 最後感謝吳明上老師及楊鈞池老師,兩位口委在論文口試中惠賜寶貴意見, 才能使我的論文更加完整。有太多的人事物在我人生及論文上的幫助,才能夠完 成論文進入人生下一個階段。在此要向你們致上最感激之意,感恩惜福。. 陳冠澄. 於永和老家. 2017 年 7 月 10 日. 論文口試後.

(4) 摘要 小泉時期全力支援美國小布希總統的全球反恐戰爭,透過強化美日同盟,成 功提升日本在美日同盟的功能與角色,朝向正常國家之路邁進。小泉每年參拜靖 國神社興起了日本的民族主義,但也造成了中日關係的惡化,進而加深了日本在 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上的難度,也成為中國大規模反日運動的導火線。 在中日關係上,從二戰後就一直存在著歷史上的仇恨問題,以及地緣政治因素, 中日兩國在領土紛爭及資源分配等政治經濟的議題上,始終有著既合作又競爭的 複雜關係。小泉時期因為 911 反恐浪潮強化了追隨美國路線,使得美日間友好關. 政 治 大. 係展現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同時也使中日關係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政冷經熱」的. 立. 詭異現象。. ‧ 國. 學. 本文認為,小泉的追隨美國路線的外交政策或是在推動正常國家政策上,必 然會對造成中日關係上的影響,但是在推動正常國家政策上中國的支持又不可或. ‧. 缺,進而日本需要調整對中政策才能達成目標。小泉時期的追隨美國路線,係以. sit. y. Nat. 什麼基準考量推動對中政策?其對中政策又如何去影響中日關係?中日關係的. n. al. er. io. 變化是否又會對日本的對中政策有所改變?值得我們深加研究。. Ch. engchi. i n U. 關鍵字:小泉純一郎、中日關係、正常國家、靖國神社. v.

(5) Abstract During the Koizumi administration, Japan’s normalized country policies strongly supported George W. Bush’s Global War on Terror to increase its role in the U.S.-Japan alliance. In addition, Koizumi also made the formal visit to the Yasukuni Shrine every year and raised Japanese nationalism. Together, these acts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deterioration of Sino-Japanese relations, deepened the difficulty of Japan's accession to the 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permanent members, and become the main cause of China's large-scale anti-Japanese movement. Since World War II, Sino-Japanese. 政 治 大 territorial disputes, resource 立allocation, and other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ssues, China. relations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by historical hatred and geopolitical factors. In. ‧ 國. 學. and Japan always have a complex relationship with both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During the Koizumi period, Japan’s pro-American policy was strengthened due to the. ‧. wave of anti-terrorism following 911, which lead to an unprecedented climax in U.S.-. al. er. io. and strong phenomenon of “Cold Politics-Hot Economics.”. sit. y. Nat. Japan friendship. Meanwhile, Sino-Japanese relations experienced an unprecedented. v. n. Koizumi’s pro-American foreign policy or Normalization policy has significantly. Ch. engchi. i n U. influenced Sino-Japanese relations. To promote normalization, however, China's support is also indispensable to Japan. Thus, Japan needs to adjust its policy to achieve its goals. This research explores the basis through which the Koizumi administration evaluate its China policy under a pro-American foreign policy guideline. How Japan’s China policy influences Sino-Japanese relations and whether the change in SinoJapanese relations will then change Japan's China policy are also worth our further discussions.. Keywords: Junichiro Koizumi, Sino-Japanese relations, Normal State, Yasukuni Shrine.

(6) 目錄 圖目錄......................................................................................................... I 表目錄........................................................................................................ 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檢閱 .................................................................................6. 研究方法與分析架構 ...........................................................17 1972 年後中日關係的歷史背景與轉變 .................................24. Nat. y. ‧. 第二章. 學. 第四節. ‧ 國. 第三節. 政 治 大 國際關係理論探討 ...............................................................11 立. 第二節. 中曾根康弘的政治大國路線 ...............................................35 a. er. sit. 尼克森震撼後的中日關係 ...................................................24. io. 第一節. 第四節. 小結 .......................................................................................49. 第三章. n. 第三節. iv l C n hengchi U 90 年代之後的中日關係 ......................................................43. 小泉時期對中政策之過程 ......................................................50. 第一節. 小泉時期的國際環境與背景 ...............................................50. 第二節. 小泉時期對中政策之形成與發展 .......................................57. 第三節. 小泉純一郎的個人特質 .......................................................82.

(7) 第四節 第四章. 小結 .......................................................................................87 小泉時期對中政策之分析 ......................................................88. 第一節. 小泉時期對中政策之主導者 ...............................................88. 第二節. 小泉時期對中政策之外變數 ...............................................93. 第三節. 小泉時期對中政策之內變數 ...............................................98. 第四節. 小結 .....................................................................................105. 學. ‧ 國. 第五章. 政 治 大 結論......................................................................................... 107 立. 參考文獻.................................................................................................111. ‧. 附錄 .........................................................................................................121.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8) 圖目錄 圖 1-1:分析層次與國際關係研究的關係 .........................................12 圖 1-2:個人層次分析圖 .....................................................................13 圖 1-3:國家層次分析圖 .....................................................................15 圖 1-4:國際層次分析圖 .....................................................................16. 政 治 大 圖 2-1:日本對中國日圓借款推測圖 .................................................34 立 圖 1-5:分析架構圖 .............................................................................21. ‧ 國. 學. 圖 2-2:中國和日本的 GDP 總額(1980-2014 年) ......................44. ‧. 圖 3-1:釣魚臺爭議圖 .........................................................................64. sit. y. Nat. 圖 3-2:東海油氣田示意圖 .................................................................68. er. io. 圖 3-3:吸管效應示意圖 .....................................................................69. al. n. v i n 圖 3-4:中日國防預算比較圖 71 C h ............................................................. engchi U 圖 3-5:日本民眾對中日關係的感受 .................................................71 圖 3-6:日本民眾對中國的親近感 .....................................................72 圖 3-7:六方會談各成員國及其立場 .................................................76 圖 3-8:聯合國經費出資額度順位圖(2014-2016) .....................77 圖 4-1:自民黨當選者中現任者的比例 ...........................................101 圖 4-2:日本鐵三角運作圖 ...............................................................103. I.

(9) 表目錄 表 1-1:文獻檢閱整理表 .....................................................................10 表 1-2:層次分析架構圖 .....................................................................11 表 1-3:小泉外交路線轉移表 .............................................................21 表 2-1:中日共同聲明主要論點 .........................................................31 表 3-1:小泉參拜靖國神社 .................................................................61. 政 治 大 表 3-2:小泉時期釣魚臺爭議整理表 .................................................67 立. ‧ 國. 學. 表 3-3:聯合國安理會改革草案表 .....................................................79. ‧. 表 4-1:小泉時期秘書官及參事官一覽表 .........................................89.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 i n U. v.

(10) 第一章 第一節. 緒論. 研究背景與目的. 壹、研究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由於駐日盟軍總司令部(General Head Quarters) 所要求的憲法第九條和平條款的規範下,日本在國際紛爭上無法以武力解決任何. 治 政 大 本在國內一直都存在著「親中派」和「親美派」的爭論,但是在國際現實上及意 立. 爭端,以及在安全防衛上必須依賴美國之保護,成為特殊現象。雖然說戰後的日. 識型態上使日本不得不重視以吉田主義(Yoshida Doctrine)強化美日同盟來維護. ‧ 國. 學. 日本的國家安全。1. ‧. 惟隨著 70 年代的尼克森震撼(Nixon shock)之後,美國在無預警的情況下. y. Nat. 訪問共產勢力的中國,並且取消金本位制,造成日本在國家安全上的不安,以及. er. io. sit. 財政金融上的影響。使日本在 1972 年 9 月 29 日田中角榮擔任首相時期,跳脫了 過去傳統的吉田主義外交路線,完成了中日聯合聲明。2也因為日本與中國的建. al. n. v i n 交搶先在美國之前,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以歧視性言語批評 Ch engchi U. 日本人是背叛者(The Jap Betrayal)。3本文認為,美國和日本是二戰戰勝國和戰 敗國的關係,再者戰後日本的追隨美國路線在安全防衛方面必須仰賴美國,使美 國面對日本時有戰勝國的驕傲以及優越感的心態。田中角榮在未知會美國的情況 下跳脫過去傳統追隨美國路線去接觸共產勢力的中國,不但有破壞美日同盟穩定 的可能性,並且讓美國喪盡顏面,致令季辛吉憤怒而口出惡言。本文認為,日本. 趙建民、何思慎,日本外交中有關中國或美國優先之論爭-兼論日、中、台新安全架構, 《問題與研究》,第 43 卷第 1 期,2004 年 1、2 月,頁 86。 2 五百旗頭真,《戦後日本外交史第三版》,東京:有斐閣アルマ,2014 年,頁 152~159。 3 米公文書,「ジャップは裏切り者」キッシンジャー氏 72 年、日中外交で,2006 年 5 月 27 日,《東京新聞》。 1 1.

(11) 的此一行為是為試圖修正日本戰後外交過度的追隨美國路線,及意圖增加日本更 多的自主外交。雖然說日本的自主外交並非此時才開始,以跳脫對美軸心路線的 外交戰略框架而言,早在 1956 年鳩山一郎政權時期就與共產勢力的蘇聯完成日 蘇共同宣言。而這些日本的自主性外交,都可視為日本係為了走向「正常國家」 所鋪的道路。 正常國家的概念起源來自於小澤一郎的『日本改造計画』,當時小澤一郎使 用之(普通の国)一詞,美國翻譯成(Normalization);台灣、中國大陸則是翻 譯為(正常國家、普通國家)。本文凡在談及有關小澤一郎的「普通の国」的概. 治 政 大 因此本文主要將強化自衛隊的功能、脫離美國追隨路線以及提升日本外交自主權 立. 念時,一律都以正常國家一詞取而代之。另外,正常國家尚有完整的定義及討論,. 等三部分視為是日本的正常國家進行探討分析。另外在日本國內其正常國家的概. ‧ 國. 學. 念因美蘇冷戰瓦解之後,由於雙方意識型態上的對立逐漸減弱,小澤一郎表示日. ‧. 本處在國際社會上,必須在外交政治上及軍事上扮演著一個獨立的角色。4此觀. y. Nat. 念的出現,使日本各界開始認真面對日本在國際上該擁有的政治影響力,特別是. er. io. sit. 在國際社會上承擔的責任及義務,增加日本的國際貢獻,藉此找回日本國民從戰 敗國的自信心及改善二戰中的日本國際形象,並且要擺脫過去過度仰賴美國在軍. n. al. Ch. 事上面的保護,試圖建立強而有力的日本。. 5. engchi. i n U. v. 隨著蘇聯瓦解的同時, 「中國威脅論」的論說也開始被熱烈的討論。自從 1979 年中共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和軍事力日益擴大,並且非常迅速。1989 年的 六四天安門事件,1996 年的台海飛彈危機以及中國核子試爆等等,都已造成西 方國家及日本巨大的威脅,擔憂其未來將超越日本甚至美國而成為世界第一大國。 蘇聯的瓦解對中國而言消除了「北方威脅」,有學者認為中國接下來將會以中國. 小澤一郎,《日本改造計画》,東京:講談社,1993 年,頁 102~105。 1991 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波斯灣戰爭中,日本自衛隊沒有參與聯合國的作戰行動,但是支 出 130 億美金資金援助,卻受到國際上只出錢不出力的批判。事後科威特在華盛頓郵報登報感 謝參與國時並沒有提到日本,使日本國內輿論出現要更積極參與國際協助及強化軍事的想法。 2 4 5.

(12) 南海為中心逐漸向外擴張。6中國如此快速的發展也挑戰了日本在雁型理論架構 上領頭羊的地位。7使日本不管在政治上,甚至在經濟上都感受到中國從背後迎 頭趕上的壓力,並開始將中國視為威脅日本的主要因素。 本文在探討小泉時期的正常國家政策上,主要的政策核心目標視為修改憲法 第九條、自衛隊權力擴大、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以及強化日本自主性外 交。主要針對強化日本軍事、外交自主權之兩大部分予以分析探討。而在小泉內 閣時期隨著 911 事件反恐浪潮,日本巧妙地利用強化美日同盟的追隨美國路線, 全力支援美國小布希總統的全球反恐戰爭,並且成功提升日本在美日同盟的功能. 治 政 大 但也造成了中日關係甚至日韓關係的惡化,促成日本在亞洲的孤立,進而加深了 立. 與角色,朝向正常國家之路邁進。小泉每年參拜靖國神社興起了日本的民族主義,. 日本在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上的變數。本文認為,日本的追隨美國路線. ‧ 國. 學. 的外交政策或是在推動正常國家政策上,必然會對造成中日關係上的影響,但是. ‧. 在推動正常國家政策上中國的支持又不可或缺,進而日本需要調整對中政策才能. y. Nat. 達成目標。因此本文認為,小泉時期的追隨美國路線,係以什麼基準考量推動對. 對中政策有所改變是值得深加研究的地方。. al. er. io. sit. 中政策,其對中政策又如何去影響中日關係,中日關係的變化是否又會對日本的. n. v i n 在中日關係上,從二戰後就一直存在著歷史上的仇恨問題,以及地緣政治因 Ch engchi U. 素,中日兩國在領土紛爭及資源分配等政治經濟的議題上,始終有著既合作又競 爭的複雜關係。小泉時期因為 911 反恐浪潮強化了追隨美國路線,使得美日間友 好關係展現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同時也使中日關係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政冷經熱」 的詭異現象。另外,近年來隨著中國的崛起,其經濟快速的發展,目前已超越日 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經濟大國,日本在過去亞洲經濟上領頭羊的地位已 逐漸被中國所取代。再加上中國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握有否決權對日. 何思慎,《擺盪在兩岸之間:戰後日本對華政策(1945-1997)》,台北:東大圖書,1999 年,頁 167~170。 7 雁型理論請參閱,小島清,《雁行型経済発展論・赤松オリジナル:新興国のキャッチア プ・プロセス》,世界経済評論,第 44 期,2000 年,頁 8~20。 3 6.

(13) 本在加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上面具有極大的影響力,日本欲加入常任理事國的議 題上取得中國的支持不可或缺。. 貳、研究動機 由於日本在二戰後一直都存在著正常國家的問題,致使日本國內一直都存在 著「親中派」和「親美派」的爭論,在外交政策上也因此分別發展出以強調日本 自主性外交為主軸的「等距外交路線」,以及強調美日同盟為主軸的「追隨美國 路線」。本文認為,從田中角榮時期中日關係正常化的「等距外交路線」,至小. 政 治 大 小泉對中政策的影響為何?試以從當時國際、國內以及個人等三大層次去加以分 立 泉純一郎時期的「對美軸心路線」的轉變的主要原因為何?其當時之中日關係對. ‧ 國. 學. 析探討。. 再者,小泉是近年來在日本執政時間最久且最穩固的首相,因此在資料上的. ‧. 蒐集較為充分完整。小泉的追隨美國路線將美日關係拉到最高點,但同時也將中. sit. y. Nat. 日關係降到最低點。而日本在加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上極需要中國的支持,但在. al. n. 如何相互影響,本文認為更是值得去探討的地方。. Ch. engchi. er. io. 小泉參拜靖國神社上則會影響到中日關係,小泉在兩者政策之間如何進退拿捏,. i n U. v. 參、研究目的 日本在 1972 年 9 月 29 日完成了中日聯合聲明,與中國建立了正常國家關 係。當時日本跳脫以吉田主義的傳統外交路線的原因及歷史背景為何?從田中角 榮時期的自主外交路線如何轉變至小泉時期的追隨美國路線? 小泉政府時期極力配合美國的反恐活動,透過追隨美國路線強化美日關係並 推動正常國家政策,進而在加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強化自衛隊權限、北韓問題 等議題上,如何影響中日關係?又對小泉政府的對中政策影響為何? 小泉在參拜靖國神社以及修改歷史教科書等歷史問題上,激起了中日兩國的 4.

(14) 民族主義,造成中日關係政冷經熱,其中主要考量因素有哪些?中國的反日運動 是否會影響日本的對中政策? 小泉個人對中國有什麼想法?小泉的領導人權力以及領袖魅力在對中政策上 有什麼直接的影響?本文將以層次分析小泉時期對中政策之轉變,因此本文將以 上重點整理出下列四點研究目的: 一、探討 1972 年後中日關係的歷史與轉變。 二、探討小泉政府時期對中政策之國際層次分析研究。 三、探討小泉政府時期對中政策之國內層次分析研究。. 政 治 大. 四、探討小泉政府時期對中政策之個人層次分析研究。. 立. ‧ 國. 學. 肆、主要論點. 過去有關小泉時期的對中政策或是中日關係的研究,主要著重在美日同盟的. ‧. 重要性,也就是以美國的影響力為主,或多是以國際關係理論現實主義安全困境. sit. y. Nat. 的角度去分析中日兩國之間的矛盾。而在對中政策的制定上從內環境及外環境的. al. er. io. 角度去解釋分析中日關係的研究較為不足。因此本文將以新現實主義作為研究的. v. n. 分析途徑,並且以 Waltz 的層次分析,8來探討東亞區域環境、日本國內政治以及. Ch. engchi. i n U. 日本領導人意志的三個層次去分析小泉時期的對中政策的產出過程。. Kenneth Waltz, “Man, the state, and war : a theoretical analysis”, New York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59 5 8.

(15) 第二節. 文獻檢閱. 日本在 1972 年之後與中國建立了正常國家關係,此後在政治上凸顯了歷史 問題、領土問題等議題,在經濟上成為既合作又競爭的夥伴,日本的對中政策自 然也成為不能輕忽的外交政策之一。隨著蘇聯的瓦解,在意識型態對立的薄弱之 下,小澤一郎提出了「正常國家」的概念,日本的正常國家政策的議題也重新浮 出水面。911 恐怖攻擊事件之後,日本必須更加顧慮國家安全因素的考量,選擇 了追隨美國路線強化了日本的自衛隊的權限。另外在日本國內方面由於小泉純一. 治 政 大 出相當的改變。小泉參拜靖國神社、修改歷史教科書以及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 立. 郎的出現打破過去傳統的官僚體系轉為官邸主導,造成國內的政策決策過程呈現. 理事國的議題上,激發了中日兩國的民族主義,也逐漸改變日本過去的對中政策。. ‧ 國. 學. 本文在文獻檢閱綜合整理專書、期刊、論文,從國際、國內及個人的三個層次去. ‧. 做討論有關日本「正常國家」以及「對中政策」的概念和議題。其中,在國際層. y. Nat. 次方面本文以美日同盟作為探討的範圍,國內層次由民族主義來探討,而個人層. n. er. io. al. sit. 次則從領導人權力予以探討。. 壹、美日同盟. Ch. engchi. i n U. v. 首先在美日同盟的議題上,由於日本在戰後和平憲法的框架下,無法獨自擁 有軍隊及透過戰爭的方式解決國際上的紛爭,因此日本在以往透過美日同盟來解 除國家安全上的疑慮。台灣學者楊永明指出,日本在北韓問題以及面臨中國的威 脅必須依賴美日同盟來得到國家安全的保障。9John Miller 也指出,日本在 2001 年 911 事件爆發後,透過美日同盟朝向全球層次的軍事合作,並促使日本自衛隊 軍備提升朝向軍事大國化。10綜合以上學者的論述,日本在面臨北韓以及中國的. 楊永明,美日安保與亞太安全,《政治科學論叢》,第 9 期,1998 年 06 月,頁 275~304。 John Miller, “The Glacier Moves: Japan’s Response to U.S. Security Policies”. Asian Affairs: an American Review, Vol.30, No.2, 2003, pp.132-141 6 9. 10.

(16) 挑戰,甚至在全球反恐的議題上面,都必須要透過增強軍事力量才能完成國家安 全以及國際責任的目標。但是 Francis Fukuyama 指出,美國軍事基地在東亞的合 法地位是建立在美國代替日本執行自衛權的基礎上。11也就是說如果日本成功的 推動正常國家政策而解除憲法第九條上的限制擁有合法的軍隊的時候,美日同盟 的必要性將會成為可有可無,進而影響美國在日本甚至在亞洲的軍事上的佈署及 影響力。這將會對美國的亞太戰略上有所出入並且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因此, 美日同盟的強化雖然能排除日本在亞洲受到軍事安全上的威脅,但同時也有可能 成為日本在推動正常國家政策上最終的絆腳石。日本在推動正常國家政策上必須. 治 政 大 視。本文認為,小泉時期 911 反恐事件後追隨美國路線成功的改善日本自衛隊在 立 得到美國的支持是一定的,因此不僅是美日同盟,美日關係的重要性也是不可忽. 國際上的地位及功用,其中強化美日同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是本文也認. ‧ 國. 學. 為,隨著中國的崛起,中國對日本在推動正常化國家政策上面有著直接性的影響. ‧. 力,例如在東海油田問題、歷史問題以及加入常任理事國等議題上。因此在本文. sit. n. al. er. io. 貳、民族主義. y. Nat. 也會把中國因素納入考量的範圍中,將探討美日同盟對中日關係的影響。. Ch. engchi. i n U. v. 民族主義是包含民族、人種、與國家三種認同在內的意識形態,主張以民族 為人類群體生活的基本單位,以作為形塑特定文化及政治主張的理念基礎。民族 主義者界定民族包含共同的語言、文化、以及價值取向。民族之「認同」與上述 兩者及族群上之「歸屬感」皆有關聯。民族主義者視民族性為排他且非自主,也 就是不像其他自主性團體般可自由加入。英國學者 Anthony Smith 認為,民族主 義是一種意識形態的運動,為了獲得或維持一群人的自主、團結與認同,這群人 當中有人認為有組織實際的或潛在的國族之必要。這是強調民族主義最終的目標 在增進國族的福祉,為達此目的,先行完成民族的自主、民族的團結與民族的認 11. Francis Fukuyama and Kongdan Oh, The U.S.-Japan Security Relationship After the Cold War, (Santa Monica: RAND, 1993) 7.

(17) 同。12David Brown 在民族主義的觀點研究族群政治時,他認為對族群政治研究, 不論是以傳統政治結構、國家的經營策略、族群菁英的互動、地區經濟的差異、 社會階級結構來解釋族群政治的現象,都不能忽略「國家民族主義」及「族群」 之間的關聯性。13從以上兩位學者對民族主義的定義中可知,民族主義對該國的 政治上擁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並且此影響力是具有非常強固的凝聚力。小澤一 郎也曾表示說,日本國民的不滿情緒可從國內引導到國外,並且利用民族主義來 恢復日本人的民族自信心。14台灣學者羅志平認為,日本在參拜靖國神社及修改 歷史教科書上可激起民族主義達到歷史修正主義的效果,進而影響美國支持日本. 治 政 大 主義將會促使中國也激起民族主義,並且會針對日本採取反對、不友善的行為造 立. 加入常任理事國及對抗北韓的核武威脅。15 但潘誠財認為,日本過分的激發民族. 成中日關係上的破壞,並且也批評小泉政府透過以民族主義的方式來達到正常國. ‧ 國. 學. 家的目標。16因此以民族主義推動日本正常國家政策有相當大的代價需要付出,. ‧. 並且在達成上似乎困難重重。另外民族主義包含語言、文化、價值等認同,在檢. y. Nat. 視上以民族主義解釋其效果及影響極為不易,因此本文只會將民族主義的概念套. er. io. sit. 用在靖國神社的參拜及歷史教科書的問題上面。本文認為,以民族主義推動日本 正常國家政策將會直接的影響中日關係,並且會使對中政策有所改變。但是小泉. al. n. v i n 時期在參拜靖國神社的議題上卻不顧中國及韓國的抗議依然選擇每年參拜,這點 Ch engchi U. 與以往的日本首相作風不同,本文認為小泉時期多次參拜靖國神社以及修改歷史 教科書,是為了鞏固右翼團體的票倉。因此在探討這些議題的同時,本文認為有 必要將該利益團體對小泉對中政策的影響拿來分析。. 12. Smith Anthony, Nationalism: Theory, ideology, history, (Cambridge: Polity, 2001) David Brown, Ethnicity, Nationalism and Democracy, (New York: Routledge, 1994), pp.258-260 14 小澤一郎,《前引書》,頁 33~44。 15 羅志平,歷史修正主義與新民族主義:日本修改教科書爭議的政治效應,《問題與研究》, 第 45 卷第 1 期,2005 年 1、2 月,頁 101。 16 潘誠財,日本在東亞外交的衝突-以參拜靖國神社為中心,《復興崗學報》,第 93 期, 2009 年,頁 31~32。 8 13.

(18) 參、領導人權力 領導人權力是以強化領導人在決策過程中的影響力來完成該政府想要推動 的政策。日本學者中村昭雄指出官僚體制在政策課題的形成、提出及立案等草擬 政策的階段可扮演主導性的角色。自民黨在重大改革政策的決定過程中,透過族 議員對官僚施壓並塑造「黨高政低」以及「黨高官低」的現象,使政黨扮演決定 性的主導角色,形成「由下至上」(Bottom-Up)的決策模式。17台灣學者楊鈞池 及吳明上指出,小泉的郵政民營化政策是一種「由上而下」(Top-Down)的決策 模式,這對過去日本決策模式以官僚主導或族議員主導的「由下至上」的決策模. 政 治 大 的任免、候選人的推薦、內閣的任免甚至透過諮詢機關控制預算。 立. 式有相當大的轉變。18小泉透過首相的領導權力及自民黨總裁的權限控制黨三役 19. 日本學者北. ‧ 國. 學. 岡伸一認為,自民黨必須透過以小選區選舉制度來達到菁英政治的效果,進而強 化政府的執政權力,完成長期執政的目標。20過去的日本在中選區選舉制度下,. ‧. 都以派閥政治為主,以黨為中心的政治理念不明確。派閥及有專業領域背景的族. sit. y. Nat. 議員往往阻礙政府在政策上的決策過程,因此,強化領導人權力有助於日本首相. al. er. io. 在政策上的推動進而影響日本的對中政策。但是在探討小泉純一郎的個人特質時,. v. n. 由於尚未有關小泉純一郎的回憶錄出版在市面上,因此在探討個人特質時,本文. Ch. engchi. i n U. 將從專書、新聞以及學者個人訪談中分析過去小泉的行為以及發言作為探討的依 據。另外,本文認為,單以強化領導人權力而推動日本的對中政策有所不足,並 且在解釋上缺乏國內層次及國際層次的分析,因此本文將以個人層次的領導人權 力觀點外,再加上國內層次的民族主義以及國際層次的美日同盟及中國因素做為 層次分析的探討範圍。以下表格係作者以國際、國內及個人層次進行整理各切入 觀點、主要論點、代表學者以及主要著作。 中村昭雄,《日本政治の政策過程》,東京:蘆書房,1996 年,頁 360~362。 楊鈞池,《從「和平國家」邁向「正常國家」》,台北:翰盧圖書出版社,2012 年,頁 58。 19 吳明上,日本小泉首相強化領導權之研究:以郵政民營化法案的成立為例,《人文與社會學 報》,第 2 卷第 2 期,2008 年 6 月,頁 125~147。 20 北岡伸一,《普通の国へ》,東京:中央公論,2000 年,頁 11~13。 9 17 18.

(19) 表 1-1:文獻檢閱整理表 切入觀點. 主要論點. 美日同盟. 日本在政治及. 代表學者 . (國際層次) 國防安全上需 要仰賴美國並. . 且會影響對中. 主要著作 . Francis. The U.S.-Japan. Fukuyama. Security Relationship. Thomas. After The Cold War . Christensen. China The U.S.-Japan. 政策。. Alliance and The Security Dilemma in. 民族主義. 政 治 大 以歷史修正主  Anthony Smith 立 David Brown. 義達到政治利. Nationalism in a Global Era. . 益。. Contemporary Nationalism: Civic, Ethnocultural and. n. al. er. io. sit. y. Nat 領導人權力. Nations and. ‧. ‧ 國. . . 學. (國內層次) 義激起民族主. East Asia. C h  小澤一郎 U engchi. 強化首相決策. v ni. Multicultural Politics. . 日本改造計画. (個人層次) 領導權會有影. . 北岡伸一. . 普通の国へ. 響政策決定的. . 楊鈞池. . 從『派閥均衡』到. 作用。. 『官邸主導』- 1990 年代日本政治 體制改革之分析.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繪整. 10.

(20) 第三節. 國際關係理論探討. 在此小節,本文將針對 Kenneth Waltz 的層次分析(Level-of-Analysis)作為 探討。在地球上擁有 70 億人口以及 200 多個主權國家當中,針對任何一件國際 政治議題都可以從大到小,或是從小到大的觀點去探討。從社會現象來看,我們 將社會單位從小到大來看的話,可以將最小的單位視為個人、再來為家庭、地區 共同體、國家、而最後是全人類為單位的全球。從社會科學的角度來說,以漸進 式的方式解釋社會現象的方法論主要可以分為,由內而外的個人主義. 政 治 大. (Methodological Individualism)以及由外而內的全體論(Holism)兩大分類。21. 立. 個人層次. 學. ‧ 國. 表 1-2:層次分析架構圖 國家層次 國際層次. 由內而外. 個人主義. ‧. 由外而內. 全體論. er. io. sit. y. Nat.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繪整. 以國際政治的戰爭行為來看,國際關係可說是人際關係的放大,因此以個人. al. n. v i n Ch 當作是探討國際政治的最小單位並沒有問題。再者在全球化下國家與國家之間的 engchi U 互動頻繁,往往國家與國家會有相互影響的行為,因此以國家單位來探討國際關. 係也是重要考慮的因素。所以在研究國際關係的議題上,Kenneth Waltz 的層次 分析,以個人、國家、國際的三個層次作為分析國際政治已經成為普遍研究分析 的依據。分析層次的目的主要在於確實的認定不同的分析層次,讓所觀察的現象 得到解釋。也就是說,在分析層次的過程中探討屬於針對性的解釋方向。例如將 「國際衝突」當作是待解釋的項目(依變數),那麼透過分析層次探討哪個層次 的變項(自變數)來解釋「國際衝突」的發生。. 21. 中西寬、石田淳、田所昌幸,《国際政治学》,東京:有斐閣,2013 年,頁 29~30。 11.

(21) 分析層次. 分析對象. 「國際層次」上的某【解釋項】 「國家層次」上的某【解釋項】. 國家行為/國際事件等. 「個人層次」上的某【解釋項】. 【被解釋項】. 圖 1-1:分析層次與國際關係研究的關係 資料來源:張亞中等,2009 年,國際關係總論第二版,台北:揚智,頁 147。. 壹、個人層次. 政 治 大. 本文在此就不針對人性本善論或人性本惡論的爭論去做探討,只針對各層次. 立. 對國際紛爭的主流論述去做整理。個人層次為國際關係的第一意象,也往往被討. ‧ 國. 學. 論人性本善或是人性本惡的人的本性,認為人的本性會影響該人的行為,選擇對個 人中心主義之利益行為,進而延伸成為至戰爭之原因。孔子認為,戰爭來自於背叛以及. ‧. 狡猾的心態。22孔子如今在國際關係領域當中被視為是和平主義者,而多數理想主義者. y. Nat. sit. 認為要消除戰爭必須要提高人的道德精神以及創造高標準的社會才能解決爭端。人與. n. al. er. io. 人之間透過高道德高標準的社會互相體諒、信賴、協助對方,進而取代利己主義 的觀念,最後讓每個人甚至世界都變得美好。. Ch. engchi. i n U. v. 而對現實主義者來說,在國際社會為無政府的狀態來看,人類會不斷的發生戰爭是 因為人性本惡,人類會最優先個人利益,並且無法透過道德或社會標準去取代。人類為 了要達到個人利益最大化,有時候會採取暴力行為去壓制對方,來滿足個人利益及心理 滿足。相較於幫助他人以及命令他人當中所能所得到的心理滿足,往往是命令他人能夠 獲得更多的自尊與滿足,因此這樣的暴力行為往往能獲得其他人的支持,進而促成同伴 意識透過相互合作來避免成為攻擊的對象。. ケネス・ウォルツ著 渡辺昭夫、岡垣知子譯,《人間・国家・戦争 メージ》,東京:勁草書房,2013 年,頁 27。 12 22. 国際政治の 3 つのイ.

(22) 過去的戰爭觀被認為弱肉強食是理所當然,因此強者一般不會給予弱者溫柔喊話, 通常都是直接以威脅恐嚇方式居多。但是如果強者能夠給予弱者更多的空間以及和平相 處機會的話,是否許多戰爭就能夠避免不會發生?國際關係當中,雖然第一意象的個人 層次較少拿來討論,但是我們可以來探討一個國家的領導者是否能夠改變該國的整個行 為。如果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原因歸納於德國人的性格以及民族主義造成阿道夫・希特 勒(Adolf Hitler)的出現,但就算沒有希特勒的出現,當時的政治環境還是容易產生出 相同特質的政治人物出現。雖然說希特勒的個人特質為獨裁及暴力是事實,但是並非所 有暴力傾向的獨裁者一定會掀起戰爭。舉例來說史達林的大清掃及毛澤東的文化大革命. 治 政 大 次世界大戰所發動戰爭的國家元首們都並非比希特勒還要有暴力特質。因此本文認為領 立 雖然都是嚴重的暴力行為,但兩者都並無造成與他國的大規模戰爭。相反的,過去第一. 導人特質為暴力與否並非對發動戰爭有著直接的關係。另外本文認為,在分析個人層次. ‧ 國. 學. 當中,並非只看領導人個人特質如此單純簡單,必須要綜合探討決策者環境因素、決策. ‧. 者及決策團隊之互動、決策者及團隊的利害關係、決策者之宗教信仰、決策者之教育程. er. io. sit. y. Nat. 度、決策者當時之心理狀態等結果,才能夠確實解釋該人對此議題的行為態度。. 探討焦點:決策者 or 決策團隊。 分析項目:決策者 or 決策團隊面對國內及國際事件的行為。 著重因素:人格特質、出身背景、決策時心理狀態、當下掌握的訊息、 團隊成員間的利害關係等。. n. al. Ch. engchi. i n U. v. 圖 1-2:個人層次分析圖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繪整. 貳、國家層次 在探討第二意象的國家層次的時候,雖然說個人層次的個人因素也佔有某種 程度上的重要性,但是並不表示個人的行為都能夠代表國家的行為。23在分析發. 就算是獨裁國家的元首也無法將個人層次的因素視為是國家層次的因素,必須要去探討該國 家的本質及其行為。 13 23.

(23) 生衝突或戰爭的原因時,主要應該要歸咎於主權國家的本質。國家的行為往往都 以該國的國家利益為優先而有所不同,要特定該國家的國家利益又必須要探討各 國當時所面臨的國際情勢、政治局面、經濟狀況等因素而定。在主權至上的原則 之下,國際體系為無政府、無法律可以迫使該國家的行為或不行為,每個國家都 可以依照自己國家的所好與企圖而行動,例如國家受到內部人民引發的問題或困 擾,可能會突發性的發動對外戰爭或攻擊,以尋求對國家內部的和平安定。另外 國家本身具有愛好對外戰爭特質的國家,例如法西斯主義及軍國主義的國家,該 國家本身具有對外擴張的本質在內,在沒有法律及權力的約束之下,國際間往往. 治 政 大 起對外戰爭的主要原因,並且提出民主和平論,只要將所有國家的政治體制都轉 立. 認為這些國家為了權力的擴張而發動對外戰爭。理想主義者認為國家的本質是引. 為民主政治體制,世界上就不會發生戰爭。24但是 Waltz 認為國家政治體制並非. ‧ 國. 學. 是發動戰爭的全部因素,即使將所有國家的政治體制都轉成民主政治體制,國家. ‧. 還是會為了追求權力及利益而發生戰爭的情況。在這裡要特別注意的是,一個國. y. Nat. 家的本質及國家利益雖然會影響到該國家對外發動戰爭或其他攻擊行為,但是其. 之間的相互行為,而非只探討單一國家的行為模式。. al. er. io. sit. 他受到該國家行為的國家也會有所反應。在探討國際關係當中必須要理解國與國. n. v i n 探討國家層次主要是針對國家的內政層面,其中包含國家的政治體制、政策 Ch engchi U. 決策過程、官僚機構互動、執政黨政綱等,以及國家和社會關係、國內政局形勢、. 政經團體要求、社會勢力消長、甚至整體政經結構等進行探討。分析國家層次的 焦點在於不同利益及立場的政社經團體,如何在制度、規範下互動,並依照既定 的決策程序,參與國家對外政策的形成。. 民主和平論的論點請參閱:Immanuel Kant 著 宇都宮芳明譯,《永遠平和のために》,東 京:岩波文庫,1985 年。 14 24.

(24) 一、決策的內環境: 政治體制、決策過程、官僚機構互動、執政黨既定政策等。 二、決策的外環境: 國家與社會關係、國內政局形勢、政經團體需求、社會勢力消長、整體 政經結構。 三、制度與行為者角度: 分析不同利益及立場的政治、社會、經濟團體,如何在制度、規範下互 動,並依照既定的決策程序參與國家對外政策的形成。 圖 1-3:國家層次分析圖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繪整. 參、國際層次. 立. 政 治 大. 當上述的第一意象及第二意象有所變化的情況下,國際關係卻沒有改變的話,. ‧ 國. 學. 我們就可以探討第三意象的國際層次。也就是從多數的國家聚集而成的國際體系 去理解各國的行為模式。在此必須要理解國際體系之下,各國如何去互相影響各. ‧. 國的行為。研究國際關係的三個層次,在某種意思上其實是自然界的法則,例如. y. Nat. sit. 在研究國際關係的時候,探討個人、國家及國際的三個層次,不能只針對其中一. n. al. er. io. 個層次去做分析,不能完全無視於其他兩個層次的存在。而在分析第三意象的國. i n U. v. 際層次的同時,必須也要針對第一意象及第二意象的個人層次及國家層次加以分. Ch. engchi. 析才能夠得到解釋。分析國際層次主要關注在於國際體系的權力結構,包含政治、 經濟等層面,是以較宏觀的角度去理解區域或整個國際社會權力分配形式,例如 霸權體系、兩極體系、多極體系等。而從微觀的角度去觀察的話,則從國家彼此 之間的互動關係,例如大國及小國之間的互動,區域內強權及區域外強權之間的 互動等。 從國際體系層次來分析戰爭,Waltz 認為戰爭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國際體 系是處於一個無政府的自然狀態環境所造成。因為當兩個或更多的國家追求自己 國家的權力及利益最大化的時候,卻沒有任何可以凌駕於國家主權之上的機制來 維護世界秩序,此時戰爭是容易經常發生的。 15.

(25) 國際體系的構造相較於多數均質的個人有所不同,構成國際體系主體的國家 當中有大國也有小國,其中大國受到國際體系的制約較小,小國受到國際體系的 制約較大。相反的,大國有影響國際體系的能力較大,小國有影響國際體系的能 力則較小。例如冷戰中決定國際體系的兩大國家為美國及蘇聯,但是瑞士或泰國 等小國家卻相對地無法對國際體系有所影響。如果說當時冷戰的兩極是日本跟德 國的話,或許國際體系就會產生很大的不同。事實上結束冷戰的主因在於兩極體 系的蘇聯瓦解而告終結,這也明確地顯示說一個大國確實是有影響國際體系的可 能性。.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分析國際層次的兩個面向: 一、宏觀整體面:區域或整個國際的權力分配形式。 例:霸權體系、兩極體系、多極體系。 二、微觀個別面:國家彼此之間的互動關係。 例:大國與小國間的互動、區域內強權與區域外強權的互動。 圖 1-4:國際層次分析圖. Nat. n. al. er. io. sit. y.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繪整. Ch. engchi. 16. i n U. v.

(26)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分析架構 壹、研究方法 一、歷史文獻分析法 本研究以歷史文獻分析法(Historical Document Analysis)為主,本文將對某 一問題自過去的有關研究中調查其文獻,並予整理後加以分析解釋而形成之研究 論述。本文蒐集國內外相關歷史文獻及相關學者專家的專書、論文、期刊、報紙、 網路新聞、日本防衛廳出版的防衛白皮書及日本外務省出版的外交青書等資料,. 政 治 大. 作為本文研究的基礎與佐證並予綜整分析。其中主要範圍針對日本對中政策的歷. 立. 史至小泉時期的對中政策,以及小泉時期外環境的國際因素、區域因素,以及內. ‧ 國. 學. 環境的國內因素、個人因素等去蒐集資料。另外,在資料蒐集上,由國內各大學 圖書館、國家圖書館之專書、期刊、論文、各大報紙等資料,以及自行購買國內. er. io. sit. y. Nat 二、深度訪談法. ‧. 外的相關圖書資料等管道,為蒐集資料之主要來源。. al. n. v i n 深度訪談法(In-Depth Interview)是指透過訪談的方式發現影響研究主題, Ch engchi U. 或是以解釋研究對象的一些因素。而這些因素,通常無法從現有的書面資料或是 從普通的訪談中可獲得。. 本研究雖然以歷史文獻分析法為主,但是在研究個人層次的小泉純一郎個人 特質的部分,由於小泉純一郎尚未出版自傳,因此在分析解釋上資料佐證部分較 為不足。所以本研究以深度訪談法為輔,透過訪談的方式彌補資料不足的問題。 本文獲日本台灣交流協會 2014 年度撰寫碩士論文訪日經費資助,並在 2015 年 2 月 22 日訪談小泉內閣時期擔任經濟財政政策大臣竹中平藏老師,2017 年 3 月 11 日訪談小泉純一郎前首相,訪談紀錄將會附註在本論文的最後附錄的地方。. 17.

(27) 貳、分析架構 本研究藉由 Kenneth Waltz 的層次分析做為研究小泉時期對中政策的理論依 據,針對小泉時期的國際層次、國內層次以及個人層次的三大層次做為剖析小泉 時期的對中政策的轉變之因素。在套用 Kenneth Waltz 的層次分析做為研究時, 雖然這三個層次都會有影響外交政策產出的部分,但是在分析的過程中通常都會 發現某一個層次是影響到該外交政策的主要層次。因此很容易成為一個層次特別 重要,兩個層次較不是很重要的現象發生,所以本文在分析的過程中,主要將小 泉時期的對中政策產出的變數分為外變數及內變數兩大變數予以探討。其中,本. 政 治 大. 文將外變數設定為美國因素以及中國因素,另外,將內變數設定為官僚、政黨以. 立. 及利益團體。. ‧ 國. 學. 關於外變數的美國因素部分,本文主要將重點著重在 911 事件之後的美日同 盟強化。日本在 911 事件之後面臨恐怖主義的威脅,透過強化自衛隊的權限以及. ‧. 強化美日同盟來解除國家安全的疑慮。而在中國因素的部分,主要著重在中國大. sit. y. Nat. 規模反日運動之後的中日關係。事實上小泉剛上任時候的中日關係並沒有非常惡. al. er. io. 劣,甚至一度關係良好,也透過反恐運動得到了中國及日本在面對恐怖主義上的. v. n. 共識,並改善了中日關係。但是在 2004 年亞洲盃足球賽時爆出了中國及日本球. Ch. engchi. i n U. 迷之間的衝突,進而延伸成為中國大規模的反日運動。中國會發生大規模的反日 運動的原因雖然有多重因素在內,其中一個原因跟小泉參拜靖國神社有關。而也 因為中國的大規模反日運動,促成中日關係產生「政冷經熱」的現象。因此,本 文在研究小泉對中政策的國際層次上,以 911 事件及反日運動作為分析中日關係 時段的轉折點。 再者,有關內變數的部分,主要探討小泉時期的官僚、政黨、利益團體如何 對小泉的對中政策做出影響,並分析小泉的對中政策背後的政策利益考量。小泉 時期每年皆不顧中國、韓國的反對參拜靖國神社,激起了中日兩國的民族主義, 進而在中國發生了大規模的反日運動,韓國也公開表達反對日本加入安理會常任 18.

(28) 理事國。再加上自民黨及日本國內本身就有反對的聲浪,而過去從來沒有首相遇 到這麼多反對的聲音卻還是選擇每年繼續參拜。其中背後的政策利益是什麼?參 拜靖國神社對日本或對小泉內閣有什麼好處?又中日歷史糾紛是否真的無法解 決?另外,在 ODA 的部分,也是在小泉時期決定停止對中的援助,其原因是否 只是單純的經濟因素?或內含其他政治因素在內?本文將會在外環境及內環境 的部分探討分析以上疑點。 最後,就有關個人因素部分,小泉相較於現任的安倍首相,似較沒有明確的 外交理念。但是小泉搭配「摧毀自民黨」25的口號並掀起了「小泉旋風」,將自. 治 政 大 方針執行了小泉改革,演出小泉劇場完成了長期執政。另外,本文在探討個人因 立 己塑造成改革者的形象,得到了民眾及輿論極高的支持度,以新自由主義的政策. 素部分,將透過首相官邸、外務省等官方網站,以及學者專書、期刊、新聞等資. ‧ 國. 學. 料,整理小泉過去有關對中政策上的發言。再加上,引用訪談學者竹中平藏及小. y. Nat. 分析小泉對中日關係上的想法以及背後的政治利益考量。. ‧. 泉純一郎本人的對話內容作為資料補充,強化在分析小泉個人因素上的理論基礎,. er. io. sit. 本文在探討小泉對中政策的行為者時,將著重在官邸、政黨、官僚以及利益 團體的這四個面向上。首先,官邸一般來說是指內閣總理大臣的住處,而在政策. al. n. v i n 決策過程上探討官邸所涵蓋的範圍在於,首相、首相秘書以及內閣府閣僚。而關 Ch engchi U 於政黨的部分,本文將重點著重在派閥、民主黨、公明黨以及族議員等上面。再 者,官僚一般是指公務員官員,在本文中主要探討外務省的影響。最後,有關利 益團體的部分,本文將從企業、遺屬會以及輿論的部分探討分析與小泉對中政策 的影響。小泉政治相較於過去的日本傳統政治模式(五五體制)有很大的不同之 處,是從過去的官僚體制改變為官邸主導。事實上在小泉執政時期面臨到有三個 主要的問題:一、政治領導權的危機;二、自民黨的形象問題及支持民眾大量流 失;三、過去自民黨長期執政卻無法解決日本經濟問題。26小泉所屬的派閥並不. 25 26. 原文為:自民党をぶっ壊す。 楊鈞池,《從『派閥均衡』到『官邸主導』-1990 年代日本政治體制改革之分析》,台北: 19.

(29) 是最大的派閥,而小泉本身也不是派閥的領袖,因此按照過去的經驗在政策的推 動上勢必會受到派閥強烈的影響力。針對政治領導權危機,小泉特別強調以「改 革者」的身分提出「改革自民黨、改造日本」的口號,表示日本國內政經體系與 結構必須改革,才能適應全球化的變遷。小泉塑造改革者的形象的用意,最主要 的目的在於得到人民的支持,透過人民支持的基本盤穩固政權,對抗黨內派閥的 勢力。同樣的,在針對自民黨的形象問題上,小泉為了解決自民黨內部的派閥力 量,特別強調當了首相之後不接受派閥對內閣閣員的推薦名單,同時起用民間人 士及黨內清新形象或年輕專業背景的議員,並明確向選民表達不受派閥力量所左. 治 政 大 了自民黨選民的基礎,強化了小泉內閣對抗派閥的力量。最後,有關日本政經改 立 右。如此一連串的作為改變了人民的觀感,自民黨的形象受到選民的肯定,穩固. 革的部分,小泉主張日本政經改革應該要以建立競爭型的經濟社會為最終目標。. ‧ 國. 學. 另外,影響小泉改革的國際因素的部分,小泉在京都議定書、飛彈防衛系統、歷. ‧. 史教科書、參拜靖國神社等議題上都有其堅定的想法。由於小泉的父親曾任防衛. y. Nat. 廳長官,小泉出身的神奈川縣橫須賀選區則是美軍第七艦隊的重要補給以及修繕. er. io. sit. 基地,因此小泉的外交政策上以美日安保為主軸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小泉在面臨 日本政經改革,又目標為適應全球化時,如何在著重美日關係的同時,又要改善. al. n. v i n 東亞鄰國關係,又要重建日本的經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綜合以上論述, Ch engchi U 本文將透過以下分析架構圖進行探討分析小泉時期的對中政策。本文在第三章的 決策層次中對小泉時期所推動的對中政策去做整理,並探討小泉純一郎的個人特 質如何在決策上有所影響。在第四章環境層次,分別以內環境及外環境來分析政 黨、官僚、利益團體,以及美國因素、中國因素如何影響小泉時期的對中政策。 最後,在第五章的政策產出的部分做出本論文的結論。. 翰蘆圖書,2006 年,頁 80~85。 20.

(30) 個人特質 決 策. 第. 層 次. 內環境 政黨 官僚 利益團體. 外環境 美國因素 中國因素. 政 治 大. 立. 學. 第 四 章. 第 五 章. 對中政策. ‧. 圖 1-5:分析架構圖. Nat. io. sit. y.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繪整. al. er. 政 策 產 出. 官邸. ‧ 國. 環 境 層 次. 三 章. v. n. 本文認為,如果田中政府時期是重視經濟層面的國家利益,而在外交路線上. Ch. engchi. i n U. 採取等距外交路線的話;小泉政府時期則是重視政治層面的國家利益,在外交路 線上採取追隨美國路線。本文將會探討小泉時期採取追隨美國路線所得到的政治 利益以及造成對中政策決策上的影響。. 表 1-3:小泉外交路線轉移表 等距外交路線 政治利益 經濟利益. 追隨美國路線 小泉時期. 田中時期.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繪整. 21.

(31) 參、研究限制 就有關小泉時期對中政策的研究時間範圍,本文將僅限於 2001 年 4 月小泉 上台至 2006 年 9 月小泉下台為止。有關小泉時期的對中政策探討範圍,本文著 重在小泉參拜靖國神社、歷史教科書問題、日本爭取加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釣 魚臺事件以及東海油田開發問題等議題上。其中,主要分析時間在於 2001 年的 911 恐怖攻擊事件以及 2004 年的中國大規模反日運動這兩個時間點上,來分析 小泉時期的中日關係以及對中政策的影響與變化。. 肆、章節安排. 立. 政 治 大. 第一章為緒論,研究背景從戰後至中國崛起,介紹日本所面臨的國際處境及. ‧ 國. 學. 中日關係。在研究動機及研究目的部分闡述本論文的研究方向及目標。文獻檢閱 及國際關係理論探討的部分,則藉由 Waltz 的層次分析理論,探討小泉時期對中. ‧. 政策的國際層次、國內層次以及個人層次。並且在分析架構中將行為者鎖定在官. y. Nat. n. al. er. io. 對中政策的影響。. sit. 邸、政黨、官僚以及利益團體的四個行為者上,分析內變數及外變數對小泉時期. i n U. v. 第二章將會探討過去日本 70 年代、80 年代、90 年代的對中政策及中日關. Ch. engchi. 係。解析日本從過去以吉田主義為主的傳統外交路線轉變至等距外交路線的過程。 70 年代主要探討佐藤榮作的中日國交正常化,田中角榮的中日復交三原則,三 木武夫的中日條約反霸權條款,福田赳夫的全方位外交,大平正芳的日圓貸款。 80 年代主要探討中曾根康弘的政治大國路線,歷史問題以及六四天安門事件。 90 年代從鄧小平復出後經歷了冷戰的瓦解,日本泡沫經濟破裂,中國的崛起導 致台海飛彈危機、中國威脅論的論點出現,並探討中日關係的轉變。 第三章將探討小泉時期對中政策之過程,先探討小泉時期的國際環境與背景, 其主要有美國因素、中國因素及北韓因素。再來探討小泉時期對中政策之形成與 發展,並著重在小泉的靖國神社參拜、修改歷史教科書問題、領土資源糾紛問題、 22.

(32) 小泉時期對中 ODA 政策、六方會談以及爭取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最後, 探討小泉純一郎個人特質、政治理念及中國觀。 第四章則探討小泉時期對中政策之主導者,並從內環境及外環境的兩大角度 去分析小泉時期對中政策之內變數及外變數。內環境探討政黨、官僚、利益團體 對小泉時期對中政策之影響,外環境則探討美國因素及中國因素對小泉時期對中 政策之影響。 第五章為結論,說明本研究的發現、心得以及建議。.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3. i n U. v.

(33) 第二章. 1972 年後中日關係的歷史背景 與轉變. 第一節 尼克森震撼後的中日關係 在此章節,本文將從中日建交的 70 年代開始探討中日關係的歷史背景,並 且分別探討 70 年代、80 年代、90 年代的中日關係的歷史背景,以一個年代做為. 政 治 大. 一個小節,總共以三個小節來檢視小泉政權之前的日本對中政策的轉變之背景。. 立. 1970 年代的中日關係,在國際關係上正處於美蘇兩極冷戰體系之中,而當. ‧ 國. 學. 時的中日關係也被美蘇認為是重要的戰略角度的一環。雖然說當時的日本並未想 過其自身會成為如此高度重要性的角色,在 70 年代的對中外交上面,日本只著. ‧. 重於中日關係正常化以及對中 ODA 上面,以維持鄰國的中國安定成為其主要的. y. Nat. sit. 目的。但其實在冷戰時期的中日關係,因為受到美國對中國的「圍堵政策」的影. n. al. er. io. 響,中國和日本在冷戰體系的大環境之下,被迫選擇共產勢力或民主勢力的範圍. i n U. v. 當中,當時的中日關係也只限於民間貿易的單純往來。而打破中日關係僵局的最. Ch. engchi. 關鍵因素,卻是以民主陣營為首的美國和共產陣營的中國和解,造成國際政治體 系的構造改變。. 壹、尼克森震撼與中美和解 1968 年 11 月,共和黨的尼克森(Richard M. Nixon)當選美國總統,而尼克 森早在前一年就提出他對美國對中政策的看法,認為美國、歐洲以及蘇聯不應該 成立反對中國的勢力,美國的所有亞洲政策都必須在考慮到中國的因素之下執行, 不能永遠讓中國在國際社會上邊緣化,世界上不能讓擁有高度潛力的數十億中國 人處於孤立且憤怒的情況,除非中國內部有所改變,否則世界沒有和平,而美國 24.

(34) 就是要成為誘發這樣的改變。1尼克森甚至早在當選美國總統之前,就表示美國 應該要與共產勢力的中國甚至是蘇聯改善關係。其中主要原因是當時美國長期承 受了越南戰爭的巨大負擔,在國際地位上出現了領導地位的危機感;在經濟上由 於冷戰時期對共產勢力的圍堵政策,使貿易赤字增加並且造成大量美金的流失, 動搖了美金本位制。因此在尼克森總統找了哈佛大學國際政治學者亨利.季辛吉 (Henry Alfred Kissinger)擔任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提倡大國之間的和平與安全, 從而促使了美國脫離削減美國國力的圍堵政策。尼克森時期的主要外交政策有三 點:一、中美和解;二、蘇聯緩和政策;三、撤離越南戰爭。其中,本文將針對. 治 政 大 1971 年 7 月 15 日,季辛吉發表美國總統尼克森正在準備翌年去北京訪問的 立. 中美和解作為歷史背景的闡述,再回顧當時的日本對中政策的作為。. 事情,尼克森如此的政策轉變震驚了全世界,被稱之為「尼克森震撼」。另外,. ‧ 國. 學. 在 8 月 15 日尼克森宣布物價和資金的凍結、對所有輸入品課 10%的附加稅、停. ‧. 止金本位制讓美金與黃金脫鉤。此一連串的對外政策的大轉變,不僅大幅修正了. io. er. 布,造成國際上特別是在亞洲經濟上巨大的影響。2. sit. y. Nat. 過去外交政策的基本路線,甚至也因未透過國際上的任何協議而突然片面性的宣. 1972 年 2 月,尼克森應當時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之邀請,至中國北京、杭州. al. n. v i n 和上海進行訪問。尼克森是美國歷史以來第一位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總統,當 Ch engchi U. 時兩國之間並無正式的外交關係。尼克森在北京期間與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會面, 共同發表了「上海公報」。在公報上則表示,美中兩國致力於發展全面正常的外 交關係。美國承認兩岸都是中國人這樣的一個概念,美國方面確認一個中國政策 以及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表示中國人自行和平解決台灣問題,並且以 撤離在台美軍及基地為最終目標。公報的表述使兩國政府可以先將台灣的政治地 位以及外交關係等「阻礙兩國關係正常化的問題」暫時擱置一邊,積極進行開放. 1 2. Richard M. Nixon, ”Asia after Vietnam,” Foreign Affairs, 1969, pp.111-125. 五百旗頭真,《戦後日本外交史第三版》,東京:有斐閣アルマ,2014 年,頁 148。 25.

(35) 雙方經濟貿易往來以及其他層次的接觸。3 而「尼克森震撼」也造成對日本國內政壇重大的影響,美國突然的對中政策 大轉變,並未通知美國的亞洲第一夥伴日本,使佐藤內閣受到了國內輿論強烈的 批評,同時讓日本重新省思日本在國際上該要擁有的地位及態度。日本作為美國 在亞洲戰略地位上之第一島鏈國家,過去雖然並未像美國般的採取完全敵視中共 的立場,但在軍事觀點上視仍中國為一反體制的國家,但在 1972 年尼克森訪問 中國之後,美國已將中國視為體制內的一員,此行為將會促成日本與中國之間進 行重大協調的可能性。4. 政 治 大 貳、佐藤榮作的中日國交正常化 立. ‧ 國. 學. 佐藤在 1967 年 9 月以現任首相的身分訪問了台灣,在訪問的期間雖然說佐 藤有刻意避開可能會造成中日關係上破壞的舉動之下,提供台灣日圓借款以及強. ‧. 化台日關係,但是仍然受到了中國政府的抗議。而日本政府雖然早在尼克森震撼. sit. y. Nat. 前就有與中國經濟上面的往來,但是在政治外交的立場上面基本上還是遵循著美. al. er. io. 國的對中政策的走向。在 1970 年 10 月,佐藤榮作為了沖繩返還問題而訪問美國. v. n. 的時候,仍然與美國總統尼克森達成美日兩國繼續針對中國問題討論的共識,甚. Ch. engchi. i n U. 至日本外務大臣愛知揆一也認為美國絕對不會為任何中國的事情而隱瞞日本政 府。但是在 1971 年 7 月季辛吉宣布尼克森將在隔年秘密訪問中國的事情,卻是 在電視上公開發表前的一個小時才臨時告知日本駐美大使牛場信彥。5 日本官僚第一時間得知美國要秘密訪問中國的事情之後,第一個反應卻是認 為美國總是會自我中心又獨斷的處理事情,而且認為美國從來沒有考慮過要為日 本做什麼事情,甚至有人認為美國的如此舉動並非在預料之外。6由於佐藤一直 Nixon's China's Visit and "Sino-U.S. Joint Communiqué"(點閱時間:2017 年 1 月 12 日) http://www.fmprc.gov.cn/mfa_eng/ziliao_665539/3602_665543/3604_665547/t18006.shtml 4 入江昭,《新.日本の外交-地球化時代の日本の選択》,東京:中央公論,1991 年,頁 163。 5 田中明彥,《日中関係-1945~1990》,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91 年,頁 39。 3. 6. 服部龍二,《日中国交正常化-田中角栄、大平正芳、官僚たちの挑戦》,東京:中央公論 26.

(36) 深信美國會事先將有關對中政策的對應告知日本,而這次的尼克森震撼可說是大 大的給了佐藤政府打臉,使佐藤在媒體輿論甚至是黨內都受到了嚴重的批評,當 時在日本的氛圍可說是無法冷靜的分析中美兩國在亞洲地區的戰略考量。7美國 政府這樣的「越頂外交」不僅違反了國際誠信,更破壞了美日之間的默契,令日 本感到緊張又憤怒,也因為如此被日本國內稱之為「尼克森震撼」。日本為了避 免被美國在國際政治上面所拋棄,擔心跟隨不上與中國改善關係的腳步,日本政 界及財界都主張應該要迅速與中國建交。因此日本政府也決定要與中國改善關係, 以中日國交正常化為目標。但是當時的中國正處於文化大革命的混亂當中,並且. 治 政 大 相對的,如果沒有尼克森震撼的話,日本政府也不會有想要跟中國積極改善關係 立. 在剛結束 60 年代的越南戰爭之後,佐藤政府並沒有餘力去積極改善對中政策。. 的態度出現。. ‧ 國. 學. 當時令佐藤政府頭痛的問題尚有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問題。美國在 1971 年. ‧. 準備有關「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利問題」進行表決的決. y. Nat. 議當中,將提出取消重要事項條款並提議「逆重要事項指定決議案」,同時也強. er. io. sit. 烈要求日本政府成為共同提案國。由於佐藤在 1969 年 11 月的「尼克森-佐藤聯 合公報」當中的「台灣條款」中表示,維持台灣地區的和平與安全對日本的國家. al. n. v i n 安全而言也是極為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說,當台灣受到了外在的威脅的時候,日 Ch engchi U 本也會將它視為是本身的威脅,日本政府也將同意駐日美軍保護台灣的安全。佐 藤的如此對台灣友好的行為,也被中國視為是內政的干預。在如此過去佐藤對台 灣答應的信義之下,動搖了成為與美國共同提案國的決定,但最終還是在美國的 壓力以及現實的考量之下答應了美國,而捨棄台灣這個選擇也造成執政黨以及外 務省方面不小的抗議。在 1971 年 9 月 22 日,佐藤榮作宣布日本將加入美國的中. 國問題提案,日本也成為加入提案國,其中日本為美國以外的唯一大國。佐藤在. 新社,2012 年,頁 35。 7 国分良成、添谷芳秀、高原明生、川島真,《日中関係史》,東京:有斐閣アルマ,2013 年,頁 116。 27.

(37) 決定支持美國的提案之後,指示日本外務省積極取得其他國家在挽救台灣在聯合 國上的席位,並且派遣前外相愛知揆一至紐約為台灣爭取支持。結果與美國共同 提案的「逆重要事項指定決議案」以 55 票對 59 票的 4 票之差遭到否決,反而以 「恢復中國、追逐台灣」的阿爾巴尼亞等國提案以 76 票對 35 票通過,中華人民 共和國成為聯合國唯一的合法代表。佐藤此一連串的行為嚴重破壞了中日關係, 不僅失去了解決中日問題的機會,也讓佐藤的政治生命亮起紅燈。儘管如此,佐 藤並沒有放棄在其任內與中國國交正常化的希望。佐藤在 1972 年 2 月尼克森訪 問中國之後,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當中,將過去政府官方對台灣的法定地位未定. 治 政 大 赳夫外務大臣急忙滅火否定佐藤的發言,造成外交上的一片混亂。結果日本政府 立. 論的解釋更進一步的表示台灣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此言一出,使福田. 在 3 月 6 日統一見解表示,日本對台灣的歸屬問題無任何立場,但對於中華人民. ‧ 國. 學. 共和國政府對「台灣為中國領土」的立場則表示「尊重且理解」。8. ‧ sit. y. Nat. 參、田中角榮的中日復交三原則. al. er. io. 1972 年 6 月,佐藤政府在未解決中國問題的情況下,只完成了沖繩歸還,. v. n. 就結束了政治生涯。關於下一任的自民黨總裁選舉,則有田中角榮、福田赳夫、. Ch. engchi. i n U. 大平正芳、三木武夫等四人出馬,但實際上可說是田中和福田的單挑。在這場選 舉當中,中國問題被視為是最重要的關鍵之一。但是福田因為在佐藤政府時期擔 任外務大臣並且留下失敗的紀錄,在中國問題上面處於不利的立場,而田中、大 平、三木等三人雖然說都是主張中日國交正常化,但是此三人的支持程度落差太 大,但此三人在選舉以及有關於日後的政策上締結選舉聯盟,結果在 1972 年 7 月 5 日的自民黨總裁選舉當中,田中角榮以 282 對 190 的壓倒性勝利擊敗福田赳 夫,當選自民黨總裁,並且在國會首相選舉成為新一任的首相。9. 井上正也,《日中国交正常化の政治史》,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10 年。 田麗萍,戦後日中の外交関係-日本の対中政策の形成、発展、および今後の展望について -,《大阪経済法科大学法学研究所紀要》,第 32 号,2001 年,頁 80。 28 8 9.

(38) 田中擔任新的首相之後,馬上表明首相或是外務大臣將會訪問中國,實現國 交正常化,並且會結束「中日和平條約」,而在中國方面也表達了肯定日本新內 閣的態度,並且也答應派遣負責的官員至日本。田中在就職首相以後理解到日本 已無法只跟隨美國的腳步走,必須要以「美國協調為主軸」推廣多邊自主性外交。 而與中國關係正常化,並且建立長期又穩定的政治合作以及經濟環境則是當時日 本的主要新外交原則之一。田中認為如果不能解決中日問題,將會影響到日本的 經濟發展甚至是國家安全,而且日本也不能只單靠「美日安保條約」來保障日本 的國家安全,因此日本需要和中國改善關係。如果日本與美國、中國之間採取等. 治 政 大 和平安全。這個概念會比在亞洲建立類似於「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來 立. 距外交政策,將會在三國之間呈現等距三角的型態,這將有效於維持東亞地區的. 得有效也更為直接。10. ‧ 國. 學. 此外,關於派閥的問題,在日本國內的情勢上早在池田首相積極推動「經濟. ‧. 外交」的時候就已經與中國有貿易上的往來,並且貿易額逐年大幅增加,在 1965. y. Nat. 年的時候已經超越蘇聯成為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再加上在雙方的經貿發展的過. er. io. sit. 程當中,也逐漸形成親中的利益團體及派閥的產生,而中國則是利用這些利益團 體及派閥去影響日本政府或是對國會施壓,力圖日本採取對中國有利的政策。11. al. n. v i n 而田中內閣也有必要在中日國交正常化的過程上處理自民黨內派閥的溝通。田中 Ch engchi U. 設置了「日中國交正常化協議會」,其用意在於讓親中派以及親台派的派閥能夠 藉由這個協議會來進行討論,進而達到黨內派閥對中日問題上面的共識。結果在 田中的整合之下,說服了親台的議員以及整理了黨內較有爭議的說詞等,從而決 定在 8 月 22 日訪問中國,推動中日國交正常化。 同一個時段,以竹入義勝帶領的公明黨代表團訪問了中國,竹入會見周恩來 總理時,被告知了有關中國方面在國交正常化上面的要求,並且將此內容筆記起. 田中明彥,《前引註》,頁 66。 何思慎,《擺盪在兩岸之間:戰後日本對華政策(1945-1997)》,台北:東大圖書,1999 年,頁 82。 29 10 1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New Literacy text types and language activities relevant to secondary student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以及最近的著作,Vladimir Tikhonov and Torkel Brekke (eds.), Violent Buddhism: Militarism and Buddhism in Modern Asia (New York:

第二,認為南京政權是一個「多元化政權」(a pluralistic regime):指出南京國民政 府同時兼顧不同階級的利益,故其對各階級的政策常常出現矛盾(見 Richard Bush, The Politics of

historical anthropology in a Chinese city”, in Thomas David DuBois and Jan Kiely (eds.), Fieldwork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A Research Guide, Routledge, 2020,

z 當時有不少在華穆斯林對中國文化有深刻 研究,這些以漢文寫成的文學及藝術作

(2000), Valuation: measuring and managing the value of companies, Third Edition, John Wiley and Sons, New York. (2000), “The Dark Side Valuation: Firm with no Earning, no History,

本研究以 2.4 小節中之時程延遲分析技術相關研究成果為基礎,針對 Global Impact Technique、Net Impact Technique、As-Planned Expanded Technique、Collapsed

本研究在於國內汽車產業的經營策略之分析,藉由對已選定的個案進行仔 細地資料蒐集與分析,以期最終從中獲致結論。本研究方法,基本上依 Porter 競 爭分析及